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17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4]
初三现代文阅读练习三则
"初三现代文阅读练习
用心脏生活 
我一直反对用成熟或幼稚之类的词汇来衡量一个人的进步程度,因为这是一种基于大众准则的理性判断,并不能涵盖一种更接近诗意的生存。我20岁左右的时候,经常因为过于率真浪漫而在为人处事上发生事故,所以便用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来抵挡别人对自己许多可笑举止的嘲笑。因为那么伟大的柯罗,对社会常识依旧知之甚少,以致父母从不放心他一个人单独出门,他五十多岁了外出还必须向母亲请假。柯罗的幼稚也许是因为他沉醉于对美的探索而忽略了对生活技能的演练。可以相信的是,他在画布上从不会迷路,并因此比那些成熟的人领略到了更多的人生辉煌。还有另一种人的不成熟,是因为无法学会和适应流行的价值准则。他们是时代的水土不服者,或者说,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那些公共绿地上的栅栏,孤独的身影骄傲地掠过人群的尖叫和愤怒。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欧洲商人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发现一个老者手编的草帽很漂亮,每只售价20比索。商人想倒一些到欧洲去卖,便问老者:如果一次买一万顶,每顶可以便宜多少?老者却答:每顶还要多加10比索,因为编一万顶相同的帽子会让我乏味而死。我真是爱极了这个老人,他用近乎天籁的声音,对自以为是的商业法则说了一声“不”。能列出的前辈还有许多。他们飞行在芸芸众生的头顶,相似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成为我的精神教父,鼓励我在森林之外长成一棵独特的树——不计后果地爱,绝不含糊地恨。到了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有一种人,他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不是得与失,甚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对与错,人生指南里只有美与丑、泪水或者麻木之类的路标。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但胸腔里永远装满了感动与幸福。他们和人群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们习惯用大脑指导人生,而他们,更喜欢用心脏生活。 
1.通读全文,用文中的话回答怎样才能做到“更接近诗意的生存”。
 
2.文章第三、四段中的“成熟”和“不成熟”具体指什么? 
(1)成熟:            
(2)不成熟:           
3.文中卖手编草帽的老者那番话想说明什么问题?
 
4.请写出最后一段中“用大脑指导人生”的具体内容。
 
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同对待柯罗只知道绘画的“幼稚”一样,作者对“还有一种人”的“不成熟”也是持赞赏态度的。 
 B.从20岁经常“在为人处事上发生事故”,到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这表明“我的率真与浪漫”依然未改。 
C.以热情对待人生的许多前辈给“我”的鼓励,使“我”成就了“不计后果地爱,绝不含糊地恨”的独特性格。  
D.不计得失、不管对错,只要努力追求并获得成功,就会得到人生的感动和幸福。 E.作者以哲人的思索、哲理性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一种生活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三)绿色的挽歌
人类诞生时,地球陆地的绝大部分被森林、草原覆盖。那时亚洲、非洲和南美洲森林遍地,就连今天的撒哈拉沙漠在史前也曾草木茂盛,鲜花遍地。人、鸟、兽在这片乐土上繁衍生息。
绿色植物哺育了人类,然而,到头来却成为人类文明的祭品。有人曾说:“文明人跨越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一片荒漠。”这话虽有些夸张,但并非凭空捏造。


浏览完整试题两千多年前,人类破坏森林的结果是使非洲广阔的林地变成了大片的草原,绿色的撒哈拉沦落成今天烈日炎炎广袤无垠的沙漠。
两千多年来,我国的黄土高原,人们砍伐森林,开垦土地;遇到战乱,更是焚烧森林。这种滥垦滥伐,在公元6世纪末终于导致天然森林在黄土高原上消失。昔日森林覆盖的黄土高原变成黄土茫茫的千沟万壑,秃岭荒山。
尽管古代人们对植被的破坏是巨大的,但由于那时人类的力量还较弱小,所以就全球植被而言,这种破坏终究还是局部的。近二百年来,人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对植被肆无忌惮地进行掠夺,终于使之面临灭顶之灾。
也许数字是枯燥的,可数据又是动人心魄的。它们组成的是一曲绿色的咏叹调,一首绿色的挽歌。
拉丁美洲40%的森林已经消失。沿亚马孙河流域55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中,已有20%被毁坏。中美洲过去几乎被森林覆盖,而现在森林面积仅有40%,而且这已消失的森林中,65%是近40多年内消亡的。欧洲和北美洲有3100万公顷的森林已经受到空气中和土壤里酸性物质的污染。受此影响,仅美国1977年至1937年间,就减少了160万公顷的温带森林,自1945年以来,也有40%的古代森林消失。
草原的命运并不比森林好。过度放牧降低了地面草本植物的密度,农田也在切割着草原的肌体,绿色的“地毯”被破碎成块,沙漠乘虚而入。撒哈拉沙漠正是这样以每年两公里的速度向南推进,吞噬着大片草原。
我国天然草场被过多的牲畜压得喘不过气来。牲畜的过度啃食使全国7.7亿亩草场失去了利用价值,过度放牧与不适当的垦荒,将大片肥美的草原变成寸草不生的沙漠。
森林与草地被毁的同时,组成这些植被的物种也正遭受着灭顶之灾。这些物种灭绝的速度正以数万倍自然淘汰的速度进行着。
当今消失速度最快的应属热带森林,而热带森林保存着地球上50%一90%的生物种类。按照目前每年砍伐1700万公顷热带森林的速度,今后30年里,大约24万种植物中的6万种可能失去再生的机会。
更可怕的是,随着物种的灭绝,被带进坟墓的不只是物种本身,还包括珍贵的遗传物质。也就是说,即使物种仍存活在世上,而种内遗传物质的多样性却在不断丧失。“绿色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战胜饥饿的希望,但随着这些优良品种被推广种植,也使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亡。印度尼西亚1500个地方水稻品种,在过去15年里带着它们特有的优良基因消失了。
绿色,我们为你悲哀!为你哭泣!
6.结合文章,请你谈谈标题“绿色的挽歌”中“绿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挽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全文,可以看出本文的思路是:先从森林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逐渐被毁写起,进而写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不断灭绝。
8.请你写出“大约24万种植物中的6万种可能失去再生的机会”中的“可能”一词的作用。
9.“中美洲过去几乎被森林覆盖,而现在森林面积仅有40%,而且这已消失的森林中,65%是近40多年内消亡的。”这句话中,作者列举这些数字要说明的是
朋友与寂寞
又是周末了,谁会给我打电话呢?我已经发现,平时总是十分繁忙,周末的电话却比较稀少了。平时来电话的多为编辑、记者之类,为的是约稿或采访,属于公事;周末来电话的大抵是朋友,想聊聊天或聚一聚,属于私交。那么,我的朋友越来越少了吗?
朋友实在是一个笼统的词。一般人所说的朋友,多指熟悉到了一定程度的熟人,遇到需要帮忙的事情,彼此间是求得上的。关于这类朋友,前贤常予苛评。克雷洛夫说:“当你遇到困难时,把朋友们找来,你会得到各种好的忠告。可是,只要你一开口提到实际的援助,你最好的朋友也装聋作哑了。”马克·吐温说:“神圣的友谊如此甜蜜、忠贞、稳固而长久,以致能伴随人的整个一生——如果不要求借钱的话。”亚里斯多德说得更干脆:“啊,我的朋友,世上并不存在朋友。”我不愿意把人心想象得这么坏,事实上也没有这么坏,我相信只要我的请求是对方力所能及能及的,我的大多数熟人一定会酌情相助。只是我这个人比较知趣,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决不愿求人,而真正万不得已的情形是很少的。为了图清静,我也不喜欢把精力耗费在礼尚往来的应酬上。所以,我和一般人的交往常常难以达到所需要的熟悉程度,够不上在这个意义上称作朋友。
与泛泛之交式的友谊相反,另一些人给朋友订的标准极高,如同蒙田所描述的,必须是两个人的心灵完全相融,融合得天衣无缝,犹如两个躯体共有一颗灵魂,因而彼此对于对方都是独一无二的,其间的友谊是不容第三者分享的。据蒙田自己说,他和拉博埃西的友谊便是如此。我不怀疑天地间有这样可歌可泣的友谊,不过,就像可歌可泣的爱情一样,第一,它有赖于罕见的机遇。第二,它多半发生在青年时期。蒙田和拉博埃西就是在青年时期相识的,而且仅仅五年,后者便去世了。一般来说,这种恋情式的友谊往往带有年轻人的理想主义色彩,难以持续终身。当然,并非绝无可能,那便是鲁迅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境界了。不过,依我之见,既然忠贞不渝的爱情也只能侥幸得之,忠贞不渝的友谊之难觅就不算什么了不得的缺憾了。总之,至少现在我并不拥有这种独一无二的密友。
现在该说到我对朋友的理解了。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恋人,程度当在两者之间。在这个世界上也有些这样的人,不见面时会互相惦记,见了面能感觉到一种默契,在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他们便是我心目中的朋友了。有时侯,这样的朋友会像滚雪球一样聚合,形成一个所谓的圈子。圈子容易给人以错觉,误以为圈中人都是朋友。我也有过一个格调似乎很高的圈子,当时颇陶醉于一次次高朋满座的畅谈,并且以为这样的日子会永远延续下去。未曾料到,由于生活的变故,这个圈子对于我已不复存在。鲍斯威尔笔下的约翰生说:“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如不结交新朋友,他就会发现只剩下了孤身一人。人应当不断修补自己的友谊。”我以前读到这话很不以为然,现在才悟出其中的辛酸。不过,交朋友贵在自然,用不着刻意追求。在寂寞的周末,我心怀感激地想起不多的几位依然互相惦记的老朋友和新朋友,于是平静地享受了我的寂寞。
10、文中“前贤常予苛评”一句中“前贤”指哪些人?他们对“一般人所说的朋友”是如何评价的?我对“这类朋友”又是怎样认为的呢?


展开余下试题11、选文中作者将朋友分为哪几类?作者更倾向于哪一类?
12、在作者的心目中,“心心相印”式朋友的形成有赖于哪些条件?作者又是如何看待的?
13、选文题目“朋友与寂寞”中“朋友”与“寂寞”用在一块是否矛盾?它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4、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请选出你最为赏识的一句写在下面,并谈谈你赏识的理由。
15、以前你对朋友是怎样认识的?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触?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初三现代文阅读练习参考答案
1.用心脏生活 
2.(1)“成熟”指熟谙人情世故,通晓社会常识,掌握生活技能。(2)“不成熟”指不能遵守社会规则,放荡不羁,傲慢自负。(意思对即可)
3.老者做事并不以追求物质利益为最终目的,在他看来,追求美好的心灵感受更重要。(意思对即可)
4.以得失、对错为准则来取舍生活。(意思对即可) 
5.AD
6.绿色植物或绿色植被(森林和草原)  为(绿色植物)悲哀、哭泣
7.草原  物种  遗传物质
8.(要点)“可能”表明这6万种植物不一定都失去再生的机会,“可能”强调失去再生机会不是唯一的选择。
9.(要点)中美洲的森林消亡的面积大、速度快。
10、指克雷洛夫、马克·吐温、亚里斯多德等;他们认为泛泛之交式的朋友不可信,至少不能共患难;我认为这类人没有那么坏,只是看你的要求是否超出他们的承受力。
11、三类:泛泛之交式朋友、心心相印的恋人式朋友、程度介于泛泛之交和心心相印之间的朋友;倾向于第三类朋友。
12、条件:①有赖于罕见的机遇②大多发生在青年时期;一般来说,这种恋情式的友谊往往带有年轻人的理想主义色彩,难以持续长久。
13、不矛盾。在作者看来,朋友是不见面时会互相惦记,相处时有一种默契的人。由此可见,朋友和寂寞是统一的,是一种基于不同时刻的两种体验。
14、例句略。只要学生所选出的句子能谈出一点理由,语言通顺即可。
15.此题要求结合各自的经历来回答。 (218.5.42.1)"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初三现代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