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8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5]
2007年皖北协作区联考语文试卷(有20万高三考生参加)
"2007年皖北协作区联考语文试卷(有20万高三考生参加)
(安徽省蒙城一中   宫纪仁2007、03、31)
第一卷(30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A. 媒妁  朔风  硕士  数见不鲜  横槊赋诗
B. 契合  休憩  修葺  锲而不舍  雕栏玉砌
C. 惊诧  树杈  刹那  叱咤风云  姹紫嫣红
D. 氤氲  殷红  树阴  绿草如茵  万马齐喑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推崇  亢旱  香喷喷  饥肠漉漉  欲速则不达
B.景仰  孔隙  蓝盈盈  筋疲力尽  照葫芦画瓢
C.欣羡  更迭  白茫茫  嗑然长逝  坐山观虎斗
D.誊写  做秀  水淋淋  开源节流  针尖对麦芒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
A.毕业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两人塞北江南,天隔一方,没有想到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罢了。B。他为人谦虚,待人和气,同时又有原则性,遇到不同的意见,他总能和而不同,既能把自己的不同看法提出来,又从来不使人感到难堪。
C.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的题目,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西安市地铁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西安地铁从筹划到将来的建设,将始终注重文物的保护,对古城的文物秋毫无犯,确保地下文物的“万无一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更加健全、民主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努力。
B.每年三月中下旬,1000多株樱花在武汉大学的校园竞相开放,吸引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至,流连观赏,大有“三月樱花惟有武大”之意。
C.大自然给了我们远望天地的机会,让我们宁静,让我们震撼,让我们从物质生活中挣脱出来,去触摸那些湮没在世界背后的诗性。
D.2006年12月下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促进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过程。
二、(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徽商,即徽州商人。傅衣凌先生解释:所谓徽商,盖指以新安江流域为中心的安徽徽州府的商人。一般指徽州府所属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和婺源六县经商之人。多数学者认为,徽商始于唐宋,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嘉靖,清代乾隆达到顶峰,至嘉庆、道光年间日趋衰落,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宋迁都临安(杭州)以后,政治经济中心下移,促使其临近地区的经济首先得到相应发展,中原文化也随之被引入江南。徽州正处在当时东南经济要区苏浙中心,南北交往要冲,由于徽州特殊地理位置,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促使徽州经济向商业经济转移。
   徽商商帮是我国十大商帮之一。从地域上看这个地区属于贫瘠的山区,田少山多,地少人多。这种生存条件劣势造就了他们只有华山一条道:经商。
    徽商能迅速崛起,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深层次的文化根基。徽州向为“东南邹鲁”“文化之帮”,是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儒风独茂,代代相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经商活动中作用非同小可。徽商中不乏饱学之士,贾而好儒,亦贾已儒,这是徽商的传统。徽商的本质的儒商,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讲究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以义取利,讲究诚信商德,不欺妄奸诈,货真价实,商人有文化,则气质、智力、判断力和洞察力的品位自然比较高,在商品市场瞬息万变、供求之间盈亏莫测的情况下,善于审时度势,精于筹划,因而获利不仅多而快。商人有文化,在与官府交往,同显贵应酬中便能言语相通,应对自如。


浏览完整试题   徽商称雄数百年,大红大紫,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因素。徽商善于结交官府,,注重情感投资,“又善行媚权势”。精明的徽商为获得高额的利润,必须依附朝廷的官员甚至巴结皇帝,对朝廷忠心耿耿。这种官商互惠,、心照不宣的你来我往,使徽商获得高额回报,有不少人封官晋爵,成为红顶商人。徽商崛起的另一个因素,是利用宗族势力与地域关系形成一个团体,使其在激烈的商战竞争中发挥很强的凝聚力与集团优势。两淮盐总鲍有恒就充分利用宗族优势,在资金投向方面经常召开宗族会议。他们的竞争策略是族人乡党从事同一行业,凭借雄厚的资本,采取一致行动,降低典利,挤垮本薄利高的异帮商人。
   徽商是一个赋有激情和创造力的商帮。徽商靠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宗族整合势力的优势,挤垮了一个个的商帮,占领了一座座城市,并回报本土大力兴师重教,培养后代,其带给我们的是锐意进取,吃苦耐劳,敢于挑战的冒险精神,在中国中庸的社会显得十分耀眼。他们不光在行动上对传统的贱商思想进行挑战,又与儒家思想有机结合,从而创造了中国商业史、文化史上的奇观。
5.下列关于“徽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徽商,即徽州商人。一般指徽州府所属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和婺源六县经商之人。
B.徽商形成于明代中叶,清代乾隆达到顶峰,在中国商业史上称雄三百年,这是多数学者的看法。
C.徽商的本质的儒商,徽商中有不少饱学之士,贾而好儒,亦贾已儒。
D.徽商善于结交官府,寻求政治靠山;并利用宗族势力,发挥集团优势,以谋求更大商业利益。
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地少山多人多的客观环境压力、优越的交通条件以及当时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的外部契机是徽人经商的原因。
B.徽商所在地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徽商为了在与官府交往、同显贵应酬中,更能言语相通,应对自如,获利更丰,因而重视儒学。这是徽商“贾而好儒”的两大原因。
C.精明的徽商亦商亦仕,注重情感的投资,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依托,因而名利双收,有的成为红顶商人。
D.徽商大多富有激情与创造力,吃苦耐劳,敢于挑战,勇于冒险,忠于朝廷。
7.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徽商能迅速崛起,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根基,可见商人最好要
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知识水平愈高,则商业经营的规模愈大。
B.徽商讲究义利之道,以义取利,讲究诚信商德,不欺妄奸诈,这些依然可以作为今人经商立业的基本原则。
C.徽商因“善行媚权势”而大红大紫,称雄数百年,因此,在商品社会中,只要积极主动地与行政主管部门处好关系,就能获取高额利润。
D.徽商的兴衰已经成为历史,徽商铸造的儒商精神也随之成为历史,但是,“儒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却仍然值得我们总结回味。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有通儒之学,有俗儒之学。学者,将以明体适用也,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风,土俗,原原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时,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若夫雕琢辞章,缀辑故实①,或高谈而不根,或勒说②而无当,深浅不同,同为俗学而已矣。
    昆山顾宁人先生,生长世族,少负绝异之资。潜心古学九经诸史,略能背诵。尤留心当世之故,实录奏报,手自抄节,经世要务,一一讲求。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精力绝人,无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出必载书簏以随,旅店少休,披寻搜讨,常无倦色。有一疑义,反复春者.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当代文人才士甚多,然语学问,必敛衽③推顾先生,凡制度、典礼有不能明者,必质诸先生;坠文轶事有不知者,必征诸先生。先生手画口诵,探原竟委,人人各得其意而去。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也。
    先生著书不一种,此《日知录》则其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者。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学博而识精.理到而辞达。是书也.意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未少从先生游,尝手授是书。先生没,复从其家求得手稿,校勘再三,缮写成帙,鸠工④刻之以行世。
    呜呼!先生非一世之人,此书非一世之书也。立言不为一时,录中固已言之矣。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⑤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
    (选自潘耒的《日知录序》)
  [注释]①缀辑故实:收集掌故。②勒:同抄,勒说,谓抄袭他人的言论以为己说也。③敛衽:敛其衣襟,以表肃敬也,引申肃然起敬。④鸠工:谓聚集工人。⑤憬然:憬然觉悟,恍然大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术足以匡时    匡:救助
B.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  废:停止
C.探原竟委    委:曲折
D.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    补:增益、裨益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所至交其贤豪长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B.如第以考据之精详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先生非一世之人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皆知先生为通儒也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记叙了《日知录》的成书经过,并称之为“非一世之书”对后世意义非凡。
B.作者把学者分为通儒和俗儒两种,通儒匡世救世,俗儒雕章琢句,高谈不根。顾炎武属于通儒这一类。
C.顾炎武成为通儒,一是靠他少年的“绝异之资”,一是靠他后天的努力,“留心当世之故”,读书不倦。
D.作者在说明顾炎武成为通儒时,用的是侧面衬托的手法。时人披寻搜讨,他手画口诵,探原究委,人人各得其意而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4分)
 译文:                                                               
 (2)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2分)
译文:                                                                  
(3)学博而识精,理到而辞达。是书也,意惟宋元名儒能为之,明三百年来殆未有也。(4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移居二首(其一)
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  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①,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  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  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②,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注释]①素心人:指心性纯洁善良的人。② 邻曲:即邻居。
 (1)七、八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古往今来,不少有识之士在住房方面都表现出高远的精神境界,试另举一例。(4分)
                                                                          (2)陶渊明此类田园诗的风格是什么?请结合本诗的内容具体说明。(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           。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①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王勃《滕王阁序》)
  ②杜甫在《兵车行》中反对穷兵黩武且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的两句诗是
                   ,                   。
  ③《墙上的斑点》是英国小说家            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
五、(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1)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2)花圃有两片,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像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还有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吧。
 (3)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样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这些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宫殿阶台,或亭阁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感情也落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4)十几岁,就在外面飘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家乡完全相异的事物,也见过完全相同的事物,同也好,不同也好,我从未因异乡事物而想到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我只感觉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我只感觉他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中捡过与香山同样红的枫叶;我也曾在蜀中看到与太庙中同样老的古松,我并未因而想起过家,虽然那些时候,我穷苦得像个乞丐,但胸中却总是有嚼菜根用以自励的精神,我曾骄傲地说过自己:我,到处可以为家。
 (5)然而,自至芙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均不可以为家了。
 (6)美国有本很著名的小说,里面穿插着一个中国人,这个中国人是生在美国的,然而长大之后,他却留着辫子,说不通的英语,其实他英语说得非常好。有一次,一不小心,将英文很流利地说出来,美国人自然知道他是生在美国的,问他,为什么偏要装成中国人呢。
  (7)他说:我曾经剪过辫子,穿起西装,说着流利的英语,然而,我依然不能与你们混合,你们拿另一种眼光看我,我感觉苦痛。
  (8)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家乡土地之芬芳,故土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八岁时肩起小镰刀跟叔父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图。


展开余下试题  (9)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
  (10)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乱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总还有水流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11)宋朝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12)我十几岁,即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深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选自《旅美小简》
  [注]郑思肖(1238—1317),宋朝末年著名的诗人、画家,福建省连江县人。
14.简要说明文中写“牛郎织女的故事”“竹篱茅舍”“拙重的老牛”“儿童笑语”与“祖宗墓庐”等意象在文中的表达作用。(6分)
15,文章第三段写到,“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请结合全文回答,作者流泪的原因有哪些。(6分)
16.比较陈之藩的《失根的兰花》与郑思肖画的兰花所抒发感情的异同。(4分)
17.文章写了费城郊区的大学像幅“画”、跟随叔父割麦是幅彩色的版“画”以及郑思肖画的无根兰花的“画”等三幅画,请分别回答作者写这几幅画的用意。(6分)
六、(15分)
18.在“亲情”“友情”“希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的格式,写一组句子。(5分)
阳光,是免费的。生活在世上的芸芸众生,可曾有谁为自己享受过的阳光支付过一分钱?慷慨的阳光,既照耀着豪华别墅,也照耀着农家小院;既照耀着国王,也照耀着乞丐;既照耀着老人,也照耀着孩子。             ,是免费的。                         
19.阅读下面文段,将老师的话补充完整,并就这位老师的做法写一段不超过40字的评价。(6分)
一位小学特级教师应邀到外地讲课。读课文时,老师随意点了一个胖胖的男孩,这个孩子一开始就把句子念错了。老师提醒他看清楚再念,他居然结巴起来。老师耐心地鼓励胖男孩,胖男孩的额头渗出了汗水,总算把那个句子念顺当了。老师让同学们评价一下他的朗读,一个女孩站起来,口齿伶俐地笑着说:“他急出了满头大汗,才把一个句子念好。”老师说:“把你说的话调整一下,应该说:                           。请你带个头,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他,好吗?”
    评价




20.阅读下面的消息,并用简约的文字进行点评。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4分)
几年前,一个名叫曼恩的澳大利亚人在悉尼街头发起给予陌生人“免费拥抱”的活动,传达一种“来自陌生人的关怀”。最近,在我国的长沙、北京、南京等大城市的街头,也出现了很多以“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为口号的“抱抱团”。
  点评


七、(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904年夏天,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组委会允许商贩在会场外摆摊设点,哈姆威便来到了会场外出售他的甜脆薄饼。可他的薄饼生意实在糟糕,而和他相临的一位卖冰淇淋的小贩生意却很好,一会儿就卖出了许多冰淇淋。但由于吃冰淇淋的人太多,盛装冰淇淋的小碟子不够使用,有很多顾客要等别人吃完退了碟子之后才能一享口福。心胸宽广的哈姆威见状,灵机一动,把自己的薄饼卷起来,成为一个圆锥形,就可以装冰淇淋了。顾客们目睹这种情况,都纷纷用薄饼卷成的小筒子装冰淇淋,并觉得这样吃起来更具有一番风味。就这样,哈姆威的薄饼和相临小贩的冰淇淋都热销起来。这种薄饼装冰淇淋受到了出人意料的欢迎,而且被评为“世界博览会的真正明星”,这也就是现在大家喜欢吃的蛋卷冰淇淋的雏形。
    请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07年皖北协作区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误读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本题重点考查对异形同音字的读音的识记。题目难度并不算高:一方面试题选择的需要辨识读音的汉字以及包含这个汉字的词语都是比较常用的,没有过于冷僻的词语和汉字;另一方面这些不同或相同的汉字读音都是在声母或韵母上有所不同,尽量避免了声调的干扰。
    试题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项,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为shuò。B组中除“锲而不舍”的“锲”读qiè》其余都读qì;C组中除“叱咤风云”的“咤”读zhà 外,其余都读chà;D组除“殷红”的“殷”读yān外其余都读yīn
&nb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7年皖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