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06  
标签:上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6]
2006—2007学年度上海市十一所实验示范校高三年级联合考试
""2006—2007学年度上海市十一所实验示范校高三年级联合考试
语 文 试 题
2007.3.15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22分)
一、80分
一株临风而立的诗歌之树
聂达贵
①2005年的一个七月之夜,北京保利剧院,郭新民诗作《一棵树,高高站着》 ,在中国朗诵家协会主席、北京朗诵艺术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殷之光激情演绎下,令松涛般的掌声,一次次从观众的森林中诞生,将“拥抱太行——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诗歌朗诵音乐会推向高潮。郭新民的诗歌,借助舞台和剧场的延伸与拓展,重现了诗歌的轰动效应。《一棵树,高高站着》,②缘何有这样的震撼力呢? 
诗是情感的艺术,情感的产物。情感乃润泽一切艺术的春雨鲜乳。缺乏情感的艺术作品,只能像一根干瘪的麦穗,一把枯黄的秋草,然而我要说的是,艺术家在情感面前的准备与才能,应当成为作深度探讨的自觉与期待。艺术家对情感的艺术操度与掌控,往往见出艺术家尤其是诗人的艺术功力。我愿意把情感比作有生命的建筑材料,就像春天一般充满蓬勃生机的建筑材料。③在出色的艺术家那里,情感之墨的研磨匀兑,情感线条的编织流动,情感色彩的挥洒泼点,总是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形而上中放光辉,回风舞雪,出神入化。诗人郭新民在这棵“树”里倾注的情感,几乎就是壶口瀑布一样轰烈燃烧的浪花,就是一座太行山的巍巍厚重,就是黎明的天边那一炉浓稠密集的朝霞:“一棵树,朝我走来/一棵树,就这么朝我走来/它坚毅而豪迈的步伐/故意踏出某种韵律和节奏/在满脸皱纹的太行山深处/在老区这个老得不能再老的山村/以父辈和长者的亲切/与我久久地对视/目光同阳光汩汩深入/让我渴望的心田无比温馨”。
然而,这一团“目光同阳光”交织的浓烈的情感,却轻轻被动词“跪”,收拢为一个④经典的细节,“跪”出一个撼人心魄、夺人泪雨的画面:
以中国最传统的礼仪 
我命令我的灵魂和诗歌
给它虔诚地下跪
并恭敬地叩三个响头
雄哉!惊天泣地;妙哉!神来之笔。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铀浓缩”一般,将一腔沸腾的激情聚凝于一“跪”之中。男儿膝下有黄金。这是“灵魂和诗歌”对皇天厚土的跪拜,是和平的今天对烽火历史的朝圣。综观全诗,内敛蕴藉,张弛有致,均衡适度,谐和匀称。因而举重若轻,收发自如。端的是放得开,收 得住。放开来如长空万里潇洒怒卷的云朵,如凡高笔风吹动中色彩奔放的向日葵 ;收回来像朦胧月色下行将引爆的蓓蕾,像一粒压缩了千卡能量的银质的子弹。 你看大写意的一句“一棵树,亲切凝视着我/一棵树,深情凝视着远方”,叫人如同临照秋日平缓的河流,触摸沉静含蓄的果实。“草色遥看近却无”。但闻水流声,不见流水影。这令我想到一段历史情节:北魏文成帝欲在武州山(今大同云冈)开窟造像,恰有来自今斯里兰卡的几个僧侣,携带三幅浮屠画像,“远视炳然,转近转微”。这便是所谓的艺术,所谓的艺术效果。诗画同理,艺术一脉。新民为诗运情,可谓深得其味,卓然超然,风流尽得。
它醒着,是一部红色的经典 
它笑着,是一篇英雄赞歌 
它活着,是一面精神的旗帜 
是的,情感不是串缀而是粘连着这里的每一个语词,像蜜那样。不,这还不够,这些多姿多彩的意象,谁能说不是感情的物化与晶体?甚至,情感与意象相互借助,彼此拥抱,就是思想本身。


浏览完整试题诗人的一项艺术使与职责,就是翻译,⑥将抽象的概念翻译成可感可触的意象。(这好像是康德的话外音。)再比如影视画面的切换与叠印:“一棵树,站在那里/一棵伟岸的红星杨站在那里/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站在那里。”一远景:自然村;中景:人化树;近景:树化人。句句深化,层层推进,一步一景新气象。
文学是幻想的产物。马尔克斯就认为,小说是用密码写成的现实,是对界的揣度;那么诗歌干脆就是心灵的录照与折光,耀动着强烈的主观色泽。事实上所有艺术品都该是心灵世界的产物,因为只有心灵才可以感动心灵。而我的意思在于,诗歌是最难的艺术,属于艺术的艺术,是艺术的精灵,就像蓝色的“焰”之于红色的“火”。诗人郭新民笔下的“树”,是诗人“心象”与自然界里的“物象”相交融的审美艺术品。事物的可能性秘密有意思地在于,诗人心中早已孕怀躁动着某种渴望表达的欲望(心象),当这一欲望发现外界某一对应物(物象)时,就会像蝶恋花一般,不顾一切地飞舞过去,并与之忘情相拥,胶也漆也。而自然界的景物,这时便幸运和幸福地成为某种象征与载体。
适合倾听,舞台阅读的诗歌,必须具备更高的音乐品质,音乐美感。不仅文字要养眼润心,而且韵律要悦耳动听。这也便是郭新民的诗歌征服听众、造成强烈剧场效果的宝器之一:“一棵对,站在那里/一棵伟岸的红星杨站在那里/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站在那里……”仿佛一流清泉在我们耳畔叮咚叮咚地响着,跳着。行云流水,在这里找到亲切而具象的范例。“一查树,朝我走来/一棵树,就这么朝我走来/他坚毅而豪迈的步伐/故意踏出某种韵律和节奏/在满脸皱纹的太行山深处/在老区这个老得不能再老的山村/以父辈和长者的亲切/与我久久地对视……”这是灵魂的音乐在流唱?这是情感的音乐在弹奏?这是名词动词的生命在抒情?这是意象的光芒在闪耀?这样的诗歌音乐,音乐的诗歌,怎能不摇撼律动我们的心灵,就像穿着红舞鞋的风吹过春草池塘的水面……
从《一棵树,高高站着》,我们不仅读出一段发烫的历史,读出一种精神和力量,读出一群永远的道路上行进着的“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也读出一个“豁达开朗、包容万物”的诗人形象。而这首诗,也便像一棵瑰美辉煌的“树”,高高地站在那里,站在郭新民诗的春色旷野上。
                原载《大地》(有删节)
1.紧缩①处划线的句子(不超过25字)(2分)



2.作者从哪几方面回答了“缘何有这样的震撼力呢”的问题?(请标序号1,2……)(3分)
                                                                                
                                                                                
3.请简析文中“情感之墨的研磨匀兑,情感线条的编织流动,情感色彩的挥洒泼点”这组博喻在诗的表情达意中的层次特点。(3分)
                                                                                
                                                                                
4.以下对“经典的细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男儿膝下有黄金”
B.因为这是“中国最传统的礼仪”
C.因为“‘跪’出一个撼人心魄、夺人泪雨的画面”。
D.因为“这是‘灵魂和诗歌’对皇天厚土的跪拜”。
5.文中“诗画同理,艺术一脉”的“理”和“脉”指的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答)(3分)
                                                                                
                                                                                
6.请结合本文中的语句举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例子,简单说明“将抽象的概念翻译成可感可触的意象”的意思。(4分)
                                                                                
                                                                                


展开余下试题                                                                                
                                                                                
7.就本文中“比喻”与“拟人”修辞格的应用与表达作用写一段不超过120字的赏析。(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6分)
核心课程  经典还原求学兴致
2006年9月,复旦学院在近80门候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按照课程所具有的“体验性、实践性和互动性”等特征,精选50门作为2006—2007年学度第一学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分属于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六大模块。
试水一学期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日前结束了第一个教学周期,师生们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教与学的崭新滋味。
(1)                            
“大学应当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而应当是求学的修养;不仅是理论本身,而应当是问题意识;不仅是问题现成的答案,而应当是探究问题的方法。”复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主要设计者之一、复旦学院副院长王德峰教授在刚刚举行的核心课程研讨会上又一次阐述他对这一改革目标的理解。正因为课程目标导向,使得教师的角色和授课方法发生了变革。
主讲“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模块《药学伦理》课的药学院叶桦教授把核心课程称作“不是专业课的‘专业’教育”,因为他认为,上这类课程的教师必须有特定专业背景、有专业知识作为载体,还要有专门的独到见解。但是,却不能把它当作专业课那样,系统地传授专业知识和理论。要把这个专业中最富有人性的、最震撼人心的、最能引人深思的和最能使人有所感悟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用特殊的方法表达出来。他说,这些知识点的串联不是讲解“十万个为什么”,而是去发现“第十万零一个为什么”,并试图去寻找答案。
许多授课教师表示,核心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得他们在课程设计上,必须要培养学生能够质疑和思辨;教学环节必须具有学生自我体验的过程;必须要有较强的互动性和交流性;必须不能用那种标准答案简单得“一眼看得到底”的讨论题。
与延续数十年的大学教学制度比,核心课程对大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有宽松的学习环境;要被学生所接受;要让学生放飞思想;要使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收获;要令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或者激烈争论中有所觉悟。
(2)                            
因为课程目标导向,使得学生的角色和学习方法发生了变革。核心课程大力倡导阅读经典、课堂讨论、师生互动,开启了学生思考力的跃升和大胆的假设。哲学学院郝兆宽老师主讲的《逻辑学》课上,一位数学学院的大一学生,用数学矩阵方程式,通过几十个步骤满满一黑板的推导,证明了数学正是哲学家康德说的“先天综合判断”;同样,哲学学院的张汝伦教授的电子邮箱里,至今保留着一位大一女生的数十封来函,她坚持每两周撰写一篇关于《荀子》的读书心得,“其阐述之精进、思维之活跃,让我感动至今,她的每封邮件我都回复。”
化学系刘旦初教授多年来主讲复旦的精品课程《化学与人类》,同时主讲“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模块《化学、人类、社会》一课,刘旦初说:“以往许多人总是认为大学老师的课应当越深越好,学生听了不懂更好,体现教授的水平,而事实上,这是极大的误区,这样抹杀了学生们思考问题各自不同的视角、宝贵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没有什么比学习的兴趣更能成为学生创新的动力了。”正因如此,刘教授编写的教材不简单化学原理和方程的集结,而是每节都有小品,各章均附故事,比如他在解析“半透膜”原理时,就附上“鱼在水中是否喝水”的材料,十分引人入胜。
哲学学院徐洪兴教授主讲“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模块《老子导读》,他就让学生一笔一划抄写繁体字的《老子》善本,每一段,让一位学生大声朗读,不时向学生示范该原典古人诵读时的古音韵,“希望学生能欣赏中华‘文化之根’的那种优美,那种趣味,还原古人求学的那种兴致。”
                         周晔  蔡悦波  原载《文汇报》
8.“课程目标必向”指的是                                                      
                   。(2分)
9.讲解“十万个为什么”,与发现“第十万零一个为什么”的主要区别在哪里?(3分)
                                                                               
10.文中“特殊的方法”,具体说来应是怎样的方法?(3分)
                                                                               
11.在(1)和(20处分别拟个小标题),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探寻“第十万个为什么”         (2)探寻“第十万零一个为什么”
B.(1)探寻“第十万零一个为什么”    (2)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C.(1)体验从未有过的教与学的崭新滋味 (2)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D.(1)激发学生探案的兴趣             (2)探寻“第十万零一个为什么”
12.阅读附表,分析概括表中信息,并转换成一段文字(100字以内)。要求:可以分要点说明不必说述具体数字;不必评论。(5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13.(1)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
   (2)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千淘万漉虽辛苦,                。刘禹锡《浪淘沙》
   (4)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苏洵《六国论》
   (5)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6)                ,小人喻于利。《论语》
   (7)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4—16题。(9分)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魏大,陈子昂的朋友,排行第一,故称。
14.从诗体看,这首诗是:                。(1分)
15.以下哪一首诗或词中用了与本诗相同的典故           。(2分)
A.李白《行路难》 B.杜甫《登高》
C.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6.诗中“横”、“接”两字写出了雁山的                和狐塞的                ,从而表现出这里在军事上的                。(3分)
17.简述本诗与一般送别诗的不同之处:(3分)
                                                                               
                                                                               
(五)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17—20题(17分)
初,符彦卿有女适李守贞之子崇训,相者言其贵当为天下母。守贞喜曰:“吾妇犹母天下,况我乎!”反意遂决。及败,崇训先刃其弟妹,次及符氏;符氏匿筛下,崇训仓卒求之不获。遂自刭。乱兵既入,符氏安坐堂上,
标签:上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6—2007”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