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68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8]
金陵中学2007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金陵中学2007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第I卷为选择题,共3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120分,请用0.5毫米以上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对应题号的空格内,直接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腈纶 粳米 菁华 泾渭分明 数茎华发
  B.赝品 筵席 笑靥 笔墨纸砚 百花争艳
  C.皈依 瑰丽 龟裂 循规蹈矩 岿然不动
  D.舂米 憧憬 匆忙 冲风陷阵 忧心忡忡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瞻望 妍媸必露 超凡绝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福祉 目不暇接 芸芸众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洗炼 风雨不蚀 斩钉截铁 正其义不谋其利
  D.喝彩 礼尚往来 骨梗在喉 一言以蔽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06年2月9日,萨达姆的辩护律师给出另外一种惊人的说法,称美国已经告诉萨达姆,只要他能够利用自己的权威,平定伊拉克目前的混乱局势,那么他可以被释放,从而保住性命。
B.姜文来关于要切实保护文化遗迹的看法,得到了最早向媒体揭露圆明园铺设湖底防渗膜工程的张正春教授的赞同。
C.汉字构词能力很强,认识了常用字便认识了许多词,其中许多词可以望文生义,易学易记;而英文则没有中文的这个优点。
  D.昨天上午9时,温州市消防部队的600余名消防官兵在同一时间内召开追悼会,深切缅怀衡阳“11•3”灭火抢险救援中临危授命的张晓成等20名烈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以学习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环节。
B.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C.我们历来主张借鉴外国著名的IT巨头公司的经验,而且事实上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主张反对盲目照搬,全盘西化,因为这样做极端有害。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5—7题。
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平衡性基本特质
李翔海
“文化生态模式”是指维护文化生态生存、绵延的根本律则与运行机理。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基本的世界图式可名之为“生机主义的万物一体”图式,表现出的平衡性是其颇为独异的一个理论特质。    
    所谓平衡性,即将万物走向和谐看作是一个趋向于生机平衡即事物的构成要素之间和谐共处、共生并形成相对稳定、协调之均势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就世间万物的基本存在要素而言,它们均是由既相区别又相渗透,从而形成两方面即阴阳构成的。在中国哲学家看来,天地宇宙、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阴阳二气的产物。阴阳二气又是互相渗透的。阴阳互渗互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需、调协而生化万物,成为中国哲学世界图式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本身即是相互渗透的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被看作是天地万物得以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其二,就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亦体现为阴阳之间在相互对峙的平衡中通过此消彼长的不平衡而走向新的平衡的过程。换言之,亦即将事物的变化发展看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国哲学的这一理论特质在作为理解天地宇宙之基本观念框架的“阴阳五行”论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其三,就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价值取向来看,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中”,即构成事物的诸要素均合理合度的状态。《周易》开启了中国哲学“尚中”的价值取向,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中庸”、“中道”、“中和”、“中行”等学说和理念。如果说中国哲学中的“中和”理念是以中求和的话,那么,“中庸”则至少包含了为人处世以“适度”(无过无不及)为原则,通过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整体上的和谐统一(和而不同)、随时而中(时中)等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其中所追求的,不仅是有机的平衡,而且是动态的平衡。


浏览完整试题                                       (节选自2005年8月9日《光明日报》)
5、下面对中国哲学“阴阳”概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阴阳是存在于世间万物中共生的一对相对稳定的基本要素。
B. 阴阳二气是互相渗透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C. 天地宇宙、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二气相需、调协而产生的,概莫能外。
D. 阴阳之间的均势必须平衡而稳定不变,这是天地万物得以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万事万物均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之间相互协调又相互对峙。
B. 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相互间由平衡到此消彼长的不平衡再达到新的平衡。
C. 中国哲学用相生相克的“阴阳五行”论来推算事物的变化发展、包括人的命运的发展动态。
D. 生机主义的万物一体独异的一个平衡性特质,就是追求动态的平衡。
7、对中国哲学“中”的理念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哲学的“中”就是取中间路线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以使事物的诸要素构成合理合度的状态。
B. 在事物发展趋势的价值判断上,中国哲学走的是“尚中”之路,其源头可上溯到《周易》。
C. 中国哲学特别注重“中”,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庸”、“中道”、“中和”、“中行”等学说和理念,内容极为丰富。
D. 中国哲学主张以中求和,又强调和而不同,因而这样矛盾的各要素要寻求整体的和谐统一,只能是一个矛盾互补的过程。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刘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之。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① ]①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蠲(juān)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晏专用榷盐法[② ]②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船十艘为一纲[
]③,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数运之后,无不斑白者。
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二》)
【注】①递:驿站。   ②榷盐法:食盐专卖法    ③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白:报告。
B.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俟:依靠。 
C.应民之急,未尝失时                   失:丢失。
D.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息:休息。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晏以为官多则民扰                  视徒隶则心惕息 
B.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死有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C.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                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D.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    王曰:“谁可使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晏担任转运使时,十分重视了解经济信息,控制各地物价,朝廷因而获利,也不用担心全国物价的暴涨暴跌。


展开余下试题 B.刘晏及时了解各地歉收的情况,灾情出现后立即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安排赈济灾民,因而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C.刘晏利用食盐专卖的方式,收购盐户所产之盐转卖盐商,虽然盐乡之外不再另设盐官,但食盐供应也能调度得当。
D.刘晏认为应依据各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段漕运,建造运船,训练漕卒,从此每年安全运送谷物有时多达百余万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3分)
译文:                          ▲                                           
(2)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3分)
译文:                          ▲                                ____       
(3)船十艘为一纲,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3分) 
译文:                          ▲                                   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水槛遣心  杜甫
此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赊:远
    ⑴诗歌首联是写诗人在成都定居时的草堂的环境,请用三个四字句描述草堂的特定环境。(2分)
答:                             ▲                                         
⑵叶梦得《石林诗话》评价这首诗说“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尤以“出”、“斜”遣词用意精微。联系本诗的意境,体味这两个动词的“天然之妙”。(4分)
  答:                           ▲                                           
    ⑶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答:                             ▲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        ▲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⑵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⑶        ▲         ,        ▲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⑷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        ,         ▲         。(杜甫《兵车行》)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论偏见
①千百年来,“偏见”一词一直是带贬义的。在人们心目中,偏见就意味着错误,是思想认识的大敌,因此,人人都不应当有偏见。偏见是如此不受欢迎,以至于各个领域的思想家无不以扫除偏见为己任,以便达到无偏见的认识。在人们心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偏见是应当消除而且是可以消除的。
②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和各种相关理论特别是哲学真理观的发展,传统的偏见观开始动摇,人们日益意识到偏见是普遍存在的。美国科学家萨顿经过一番考察后指出:“即使是掌握最伟大真理的英雄,也不能完全摆脱偏见的束缚。”美国哲学家桑塔亚那则指出:人的见解是受利益驱动的,而利益上的差异必然要导致偏见的产生,因此,“理智是充满偏见的”。对传统偏见观抨击得最激烈的,当推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在伽达默尔看来,偏见不同于错误,“偏见”不应当是贬义词,然而,历史上人们总是对偏见口诛笔伐,使偏见蒙受了千百年不白之冤怨,伽达默尔明确指出:现在该是为偏见平反昭雪的时候了。
③现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对偏见根源的探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有条件的,人对事物的理解要受“理解的前结构”的制约,如社会文化背景、传统观念、风俗习惯和他所从属的民族心理结构等等,这些因素在理解活动中起着先入为主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偏见的产生是在所难免的。
④伽达默尔认为,偏见是人的历史存在状态,是一切理解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偏见是人的视界,真正的理解过程是视界融合的过程,即解释者的偏见与被解释者的内容相融合并产生意义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伽达默尔将偏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合理的偏见”,另一类是“盲目的偏见”。合理的偏见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它是由历史传统造成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传统中,传统是无法超越的东西,而接受了传统也就意味着看问题有了自身的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因此合理的偏见是无法避免也不应该避免的。而盲目的偏见则是由于认识上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轻率下结论等原因造成的,这种偏见是应当克服而且是可以克服的。
⑤许多思想家都十分强调语言在偏见形成中的作用。因为语言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接受的东西,而语言又带有民族性。语言中的一些成语本身就是浓缩的价值判断,例如我们汉语中所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等,都体现了民族的价值取向,接受了这些东西,自己的思想也就有了偏见。
⑥现代人的偏见观与真理观的演变是一致的。现代真理观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绝对真理观进行冲击的基础上的。以前人们总以为,有些理论,特别是有些自然科学理论是可以绝对正确即无条件正确的。在不少人心目中,数学就是这种绝对正确的理论,然而这种绝对化的观念在许多哲学家的冲击下一步步瓦解了。许多科学界人士,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任何科学理论都无法达到绝对的全面性,也就是说,任何科学理论也都是带有片面性或偏见性的。正如西方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李克特指出的那样:“作为科学的参与者,科学家们在描述科学时会有偏见,其方式就如同其他人在描述他们参与其中的现象时通常会有偏见一样。”


展开余下试题 ⑦总之,在偏见问题上,现代思想家要求人们树立新观念。实际上,这种偏见观也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社会的多元化必然要产生思想的多元化和对权威的反抗,而对权威思想的反叛使人们对所谓绝对的全面性不再抱有幻想,这就必然导致将偏见普遍化、合法化的现代偏见观。
14、第五段谈到语言在偏见形成中的作用,请简要概括该作用。(6分)
答:                                  ▲                                          
                                                                        。
14、人的生活离不开语言,不同民族的语言有着各自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判断,使用怎样的语言决定了你的理解视界,也决定了偏见形成的必然。(语言包含着民族传统和浓缩的价值判断,这些语言影响人的思想,使思想也有了偏见。)
15、第六段为什么援引西方著名科学家社会学家李克特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                                          
                                                                        。
15.证明科学理论也是带有片面性和偏见性的,引用权威人士的话增加论证的说服力。
16、结合全文意思,说说为什么“该是为偏见平反昭雪的时候了”?(6分)
答:                                  ▲                                          
                                                                        。
16. (1)偏见是普遍存在的;(2分)(2)偏见是不可避免的;(2分)(3)社会多元化产生思想多元化,使偏见普遍化、合法化。(2分)
17、伽达默尔将偏见分成“合理的偏见”与“盲目的偏见”两大类,对此你如何评价?(6分)
答:                                 ▲                                        &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金陵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