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1018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8]
2007年中考仿真测试卷10
"2007年中考仿真测试卷10
一、积累与应用(32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8分)
中文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guī(    )宝,也是我们终身的        ,每个人的       。人生几十年,一切身外之物,衣服、房屋、书藉、用具、庭院,都将发生许多次变异。新陈代射,过时的淘汰了,破损的废弃了,家用电器、电脑不多久就要换代,人们都习以为常,毫不为怪。我们的汉字,作为象形文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它独特的mèi(   )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但是决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mèi (   )力。看到一个“míng” (   )字,怎么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呢?
(1)请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2)请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括号里。(2分)
(3)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4)请你完题后,认真抄写从“中文汉字……毫不为怪。”(2分)










2.默写文言诗文。(10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②他山之石,________________。 (《诗经 •小雅 •鹤鸣》)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④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⑤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中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不以物喜,___________。”
⑥《白雪歌送武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
⑦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⑧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外,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两句。
3.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中新网2007年2月24日电   新华网援引来自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消息称,今年将进一步完善社保基金管理监督制度。劳动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07年将研究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和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检查和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监管。 
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研究制定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披露社会保险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落实要情报告制度。
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巩固确保发放的成果。2007年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将分别达到5660亿元、1835亿元、353亿元、136亿元和66亿元。
4. 口语交际。有一位老师对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说:你在小学考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中学呢;你中学考了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有大学呢;你大学考了第一名,这不算什么,还没参加工作呢;你参加了工作谋了个好差事,这也不算什么;有了好差事,你不一定有了好位置;你有了好位置,不一定就能扮好你的社会角色。只有你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勇气和毅力赢得社会,你才算是成功了,但是这也不是最后的成功。可是他对一位学习成绩很一般的同学说了一番和前面说的思路相反的一席话,鼓舞了一个后进的学生。想想看,他是怎么说的?请你代他写在下面。(4分)


浏览完整试题5.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8分)
(1)在“走进图书馆”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要求某一小组借阅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请你说说查找的方法。
(2)活动中,老师要求探究《朝花夕拾》反映的主题,你如果是小组组长,将如何安排这次活动?
(3)走进图书馆,小刚看到高高的书架,密密的书册,优点不知如何是好。假如你要向他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说?(注意:内容要切合作品本身特点)
(4)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海盗’生活”的精彩片段之后,句子“林子里弥漫着深沉的静寂和安详,给人一种甜蜜的安泰与和平的感觉。没有一片叶子在颤动,没有一丝声音干扰大自然的沉思,一滴滴露珠凝在树叶和青草上”深深感染了小刚同学,他想做读书卡片,该怎样设计?(至少含4个基本信息)
二、阅读与理解(58分)
(一)阅读《说荷》一文,回答文后问题。(共14分)
说 荷
     赵文英
①无数次邂迢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②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③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
④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⑤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似一朵朵初绽的音符,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⑥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⑦在风雨冰雪的洗礼中,在百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而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⑧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灵魂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亭亭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⑨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⑩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节选自《美文》2002年第10期)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述荷的以及这样安排的理由。(3分)
   2.文章第①段中说“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 简要回答作者感到“心灵的震撼”的原因。(3分)
    3.文章第④-⑥段描绘了荷跟风雨冰雪的顽强抗争。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写这些内容的作用。(2分)
4.文章第⑧段最后说,在古代文人的诗章中,荷尽展君子的襟怀,至今还在“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2分)
5.本文写出了荷的哪些品质?联系全文分析作者追求的是什么?  (4分)
(二)阅读《视网膜效应》一文,回答文后问题。(共13分)
记得四年前,我刚回国时,首先想到要买的就是一辆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后,我决定买一辆墨绿色的中型轿车。当时我的印象是,一般人的车都买白色或黑色,所以认为自己的选择很独特,而且很有品位。正在为自己能买到一辆与众不同的车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不论是高速公路上,还是小巷子里,甚至我住的大楼的停车场中,都看到许多和我同型,而且是墨绿色的轿车。
我开始觉得奇怪,为什么大家突然间都开始买墨绿色的车呢?所以我就把我的观察与同事们分享。有一位女同事正好怀孕,听我讲完后就说:“我倒是没看见很多墨绿色的车。可是最近我发现,无论在哪里都会看到孕妇。我记得上个星期天在逛百货公司时,短短的两个小时就看到6个孕妇,人口出生率最近是不是有提高呢?”我与其他同事异口同声地都说没发现孕妇有增加的现象,她看到那么多大概是很凑巧。后来,我有一次在国外听演讲,才了解到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视网膜效应”。那么这个发现对我有什么影响呢?
美国的戴尔•卡耐基先生很久以前就提出一个论点,那就是每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长处和优点,而20%左右是我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不知道发掘自己的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会快乐。


展开余下试题你有没有发现,那些常常骂别人很凶的仁兄,常常自己就是一位脾气很坏的人?这就是“视网膜效应”的影响力。
所以,卡耐基先生在80年前创办卡耐基训练时,就一直强调一个人要人缘好、要受人欢迎,一定要培养欣赏自己与肯定自己的能力。全世界有450万人接受过卡耐基训练,很多人都不了解为什么卡耐基能有效帮助这么多有不同文化背景与不同成长经验的人改善人际关系。我猜想“视网膜效应”是原因之一吧。 
                                (节选自《青年文摘•红版•2006年第10期》)
1.通读全文,根据文意概括“视网膜效应”的含义。(2分)
2.文章结尾写道:“卡耐基先生在80年前创办卡耐基训练时,就一直强调一个人要人缘好、要受人欢迎,一定要培养欣赏自己与肯定自己的能力。”请你根据“视网膜效应”的原理,简要分析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欣赏自己、肯定自己两者的关系。(3分)
3.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2分)
①我突然发现:不论是高速公路上,还是小巷子里,甚至我住的大楼的停车场中,都看到许多和我同型,而且是墨绿色的轿车。
②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而不知道发掘自己的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
4.关于习惯养成,我们常常提倡: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责人之心责己”。这似乎与本文所提倡的“视网膜效应”作用下欣赏和肯定自己的做法并不一致。请谈谈你的认识。(3分)
5.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问题,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有报道称,某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数据表明,近几年该校休学的学生中,有34.3%都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且与别人的沟通能力也比较差。如此看来,如何调控情绪,如何愉快平和地面对日渐激烈的生活挑战,已经成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材料二:卡耐基也说:“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
(三)阅读《民居不能移植》一文,回答文后问题。(共13分)
民居不能移植
葛剑雄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进行了中国历史上过去不曾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的城市复制——将自己的故乡丰县按原样搬迁到关中的丽邑。
    原来刘邦当了开国皇帝后,将自己的父亲尊为“太上皇”,在首都长安附近的丽邑为他建造了宫殿,并完全按照丰县的样子改建了丽邑,城社、街道、商店、住宅一一仿造,务必保持原状,又下令将丰县的人口迁至丽邑,特别是太上皇熟识的屠夫、小贩、少年,沽酒的、卖饼的一个不缺。刘邦将丽邑改名新丰,让他父亲永远不离开这个新的丰县。
    从此新丰成为关中的一个名城大县,但再也没有听说有什么丰县特色。刘邦虽有万乘之尊,可以动用天下的人力物力,却无法真正将故乡迁至关中。城池、衙署、寺庙一类公共建筑可以复制,民居却不能移植;人口可以迁移,却不能使迁入的人口不随乡入俗。公共建筑可以不计代价,也可以不太考虑地理环境的差异,但民居却必须让人能住、爱住、住得起,所以必须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拿那批由丰县迁入关中的移民来说,当他们长期定居后就会发现,故乡的房屋难以适应关中的气候,原来的屠狗、沽酒、卖饼、斗鸡、蹴鞠,失去了官府的补贴也未必维持得了生活,于是他们不得不改建房屋,改变职业,新丰城的内部已经不同于丰县,随后新丰城的外貌必然也会变化,变得与周围的关中城市差不多。
    古往今来,多少移民离乡背井,在遥远的他乡生存繁衍,他们千方百计保留故乡的记忆,唯独难以保持日常的衣食住行。拿“住”来说,南方的吊脚楼到了不必临水而居的北方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在黄土深厚、木材紧缺的地方,外来移民也会选择穴居。正因为如此,民居往往成为地方文化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因为它最能反映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也最能显示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上海曾经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但能代表“万国”的建筑基本都是公共建筑或高官巨商的豪宅别馆。即使是远涉重洋来到上海的外国侨民,在没有获得充足的财富或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时,一般只能利用现成的建筑。而当他们要将一种外来的民居引入上海时,必定要进行适应上海的改造。现在已被当作“海派”特色甚至“传统文化”的石库门民居,起初是为了解决租界人口激增、住房紧张、土地不足的困难,所以一方面采用了节约土地又便于施工的英国连排式建筑,另一方面又为每幢房子增加了一个封闭式的小天井,并对内部结构作了适合中国家庭的调整。这种外来建筑能在上海落地生根,发展成为上海的主要民居形式,就是本土化的结果。当然,住在哈同花园、沙逊大厦、马勒别墅、虹桥俱乐部中的人可以不考虑上海的特点,但这些建筑永远不能代表上海的民居。
    民居不能随意移植,过去如此,将来也是如此。在上海建世界各国的建筑不会有什么困难。但要将外国建筑当民居,就得先考虑一下给谁住。本地人愿意住?住得起吗?有那么多外国人来住?他们真愿意住吗? 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房地产开发商的重视与思考。
               (选自《谁能叫世界停止三秒》, 文汇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章中所阐述的主张和写作意图。(4分)
2.为了阐述自己的主张,作者列举了刘邦将自己的故乡丰县按原样搬迁到关中的丽邑的事例。文章中说新丰的内部和外貌后来逐渐发生了变化,最终丧失了原来丰县的特色。请依据文意概括其具体原因。(至少概括出三条)  (3分)    
    3.文章将第一段画线部分的意思可以一个成语来表达。你能写出这个成语吗?(1分)
    4.下列说法,依据文意看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如果要引入外来民居,必须做一些本土化的改造。
      B.上海石库门民居是外来民居本土化的成功例子。 
      C.上海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说明外来民居的移植是成功的。
      D.把外来建筑当民居,上海人在感情、习惯和经济上都将难以接受。 
    5.现在全国各地的城市改造中,各地对古民居采取了不同措施,有的采取了彻底拆除的方式,有的采取了就地保护维修的方式,有的采取了移植异地、集中重建的方式。请你就此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和主张。(3分)
(四)阅读下面《五柳先生传》一文,完成文后问题。( 18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展开余下试题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
    B.好读书,不求甚解
      生好为文 (《上枢密韩太尉书》)
    C.便欣然忘食
      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
    D.因以为号焉
      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2.文言文中的有些词语虽然古今都用,但是意义不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句中义(古义)和现在义(今义)。(3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3)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4.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2分)
5. 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4分)
6.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2分)
三、作文(6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题目】(1)我渴望        
(2)友爱在      中
【要求】①在横线处填上一个词或短语以构成一道完整的作文题,并把它抄写在第一行格子 的中间;  ②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得抄袭。⑤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应用(35分)
1.(1)瑰;魅;魅。(说明:两个“魅”字为1分) (2)籍;谢。 (3)良师益友;精神家园。 (4)略。(每错、漏一字扣0.5分;卷面不洁可酌情扣分)
2.(共10分,每句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句不得分)
①思而不学则殆; ②可以攻玉;  ③业精于勤,荒于嬉;  ④将登太行雪满山; ⑤不以己悲; 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⑦示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玉不琢,不成气;人不学不知道。(符合要求即可) ⑧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符合要求即可)
3. 劳动保障部:2007年将完善社保基金管理监督制度 
4.示例:你小学没有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中学呢;中学没有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还有大学呢;大学没有考上第一名,这不要紧,你将来还要走向社会呢;参加工作了,没有谋到好职位,这不要紧,你尝试着做几件事,你会对自己有所发现。你一直没有成功,这不要紧,或许这是件好事,这反倒使你一直保持一种冷静、不自满、从零开始的良好竞技状态。世上本来就没有最后成功的归宿。
5.(1)主要包括:在借书处获得借书卡——根据图书分类,在文艺类里查找鲁迅——根据作品体裁查找《朝花夕拾》。
(2)主要有:分工搜集信息,梳理信息,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3)可以从生动曲折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充满童趣的内容等方面推荐。
(4)可以有类别、书名、作者、国别、精彩语句等。
二、阅读与理解(58分)
(一)
1.作者是按照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述荷的。这样安排的理由:荷在夏日里最盛,生命力可以得到最为充分地体现,所以应该居首;下面很自然地便带出荷秋、冬的状况。(意思相近即可)2.荷在大旱之时临危不惧,坦然自若,用勃发的英姿冷冷嘲讽肆虐的旱魔,表现出顽强的抗争精神,让“我”不能不由衷地崇敬和赞美。(意思相近即可)
3.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使荷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形象更为丰满,表明荷的美好品行是千锤百炼的结果。(意思相近即可)
4.古诗文中所赞美的荷的高尚人格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的人,还在纯洁着为名利得失纷争的心灵。(意思相近即可)
5.写出了荷的临危不惧、坦然自若,勇敢执著、不屈不挠,洗尽铅华、风清骨俊,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等品质特征。(意思相近即可)
作者以花喻人,咏物言志,以诗化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表明对成为“精神的种荷者”的追求(或“愿意学习荷高尚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内涵的人”)。(意思相近即可)
(二)
1.视网膜效应:当我们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就会比平常人更会注意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拥有这样东西或具备这个特征。(意思相近即可)
2.在视网膜效应的作用下,一个能看到自己优点的人,才有能力看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而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往往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必备条件。(意思相近即可)
3.①都:突出了在“视网膜效应”的影响下,“我”对类似事物的关注和敏感度之深。突出了“视网膜效应”对人的影响是极其深广的。(意思相近即可)
②类似的:突出了在“视网膜效应”的影响下,人们所关注的对象。只关注相似的,却往往忽视了其他。(意思相近即可)
4.在习惯养成过程中,我们提倡: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充分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责人之心责己”。这是就如何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的角度而言的;而在“视网膜效应”作用下,提倡欣赏和肯定自己的做法,这是就如何与他人相处,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努力改善人际间的关系而言的。两者角度不同,所以并非是矛盾的或者不一致的。(意思相近即可。应该从两方面加以阐述,只讲一方面的酌情扣分)
5.不设统一答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7年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