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77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7]
石市28中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
石市28中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找出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踟躇 豆蔻 长歌当哭 谍血
B.倾泻 冷瑟 朔风凛冽 伶俜
C.寮落 坍弛 黍离之悲 浸渍
D.暮霭 桀骜 殒身不恤 歆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二、 阅读短文回答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人类面临抗生素的危机
1940年抗生素开始用于临床,几十年来它挽救了数以千百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5岁。青霉素的“功绩”可谓抗生素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缩影。
抗生素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这类药物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抑制感染,如:抑制细胞壁合成,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的酶,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干扰蛋白质合成或者核酸合成等。
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如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就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50多万人死亡。
浏览完整试题
各国学者研究发现——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许多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约30%,而我国却占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使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国际平均水平。这造成了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奎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20多年,可其耐药率已经达60%--70%。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
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很多,有几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规定,医务人员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的操作。二是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呼吁全球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多的是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我国已再次将抗生素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同时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并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以此来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5. 根据文意,对“人类面临抗生素的危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滥用抗生素使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细菌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
B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
C抗生素的大量运用降低了人的抵抗能力,使人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
D耐药性细菌的大量出现,会使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6.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义的一项是( )
A在我国,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占80%--90%,而国际上的正常水平约为30%。
B 耐药菌的出现完全是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的,人类不得不继续与这些细菌斗争。
C 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极为突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
D 耐药细菌毒力极强,人体受到它的感染后,无药可治,甚至连医生也束手无策。
7.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彻底解决耐药细菌对人类的危害,人类将集中主要精力,研究新型的更高效的抗生素。
B 抗生素多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出来的,所以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感染。
C 在畜牧业中,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就不会出现耐药细菌的驯化和进化。
D 如果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在我国越来越严重,那么我国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不是不可能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韦丹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丹蚤孤,从外祖颜真卿学,擢明经,调安远令,以让庶兄。复举高第,历咸阳尉,玢宁幕府。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号“私觌官”。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因著令。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
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置南北市,为营以舍军,岁中旱,募人就功,厚与直,给其食。为衢南北夹两营,东西七里。以废仓为新厩,马息不死。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窦以疏涨。凡为陂塘五百九十八所,灌田万二千顷。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辩。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丹蚤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死去父亲
B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 赀 :通“资”,资财,钱财。
C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鬻:卖。 D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 谢:感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帝命有司与之,因著令 B 逃未复者,官为为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验卒所告,皆不实 D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智勇多困于所溺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罗国的君王去世,韦丹奉诏前往吊唁。韦丹没有按过去的制度,倒卖“私觌官”筹集出使的费用,而是详细列出所应开支的费用上书皇上,从主管部门得到所需的资费。韦丹出使回来后作了容州刺史。
B韦丹调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后,见当地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实施了一系列的惠民措施,甚至由官府替逃离本境尚未返回的人盖房子,救济因贫穷无力盖瓦屋的百姓财物。韦丹还亲自前去勉励和督促。
展开余下试题
C韦丹查核粮仓库存的粮食,发现少了三千斛,经查抄主管粮仓的官员家产,找到了全部的帐目,知道都是被有权势的官吏强取的,于是召集这些官员限期退还,到期没有一个敢违约的。
D韦丹执法宽厚仁慈。有一个士卒违犯了法令应当处死,韦丹没有处死他,而是把他释放了。士卒离去后,竟然上书状告韦丹不守法。在皇上下诏让韦丹离官等待处理时,韦丹去世了,他被诬告的罪名经查验也尽属不实。
第Ⅱ卷(共120分)
四、(24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
译文:——————————————————————————
(2) 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
译文:——————————————————————————
12. 阅读下列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的五、六句写出了战士们怎样的生活?前六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整首诗表现出戍边将士怎样的风貌?
13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名句填空(10分)
(1)李煜《虞美人》一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 。
(2)陆游曾经在《书愤》中用“ ,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3)古代诗歌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王维《山居秋暝》中“ ,清泉石上流”;李清照《一剪梅》中“ ,月满西楼。”又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一夜飞渡镜湖月。”
(4)沉默啊,沉默啊! 。
(5)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惟草木之零落兮, 。(7)纤纤作细步,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感动是一种养分
汪蔚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深深地感动了我。
譬如看见一只尕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盼顾,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破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了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象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语话的状态。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略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亦惨亦烈地向前移动,最终,他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
更有时候,感动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即使是,也仅仅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会于不痛不痒中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 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一尾鱼和一条狗,都那么持久的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呢?
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妩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而清波漾溢,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河面?
许多时候,我就这样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着,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只是,我好像从来没有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的探究,一条一款的罗列起来,为诱发下一次感动埋好伏笔。我想,谁如果真这么愚蠢的对待感动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作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彼此间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许、关怀和给予。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与激情。
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他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
结合上下文意,理解下面句子表达的意思。
14.(1)第六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会于不痛不痒中丢弃自己”。(2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2)第八段说:“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作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为什么?(2分)
答:
15.文中“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这种“有福”的具体表现是什么?(6分)
答:
16.倒数第二段开头写道“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结合语境说说作者为什么觉得“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6分)
答:
17.(1)本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2)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3分)
答: &nb
上一篇:
全国大联考(湖北专用)2OO7届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高一语文综合测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石市28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