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207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0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年中考试题之大全
"中考文言文试题精选之《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整理   洪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04山东威海
 1.给下边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
  2..下边对加粗字的解释哪两组有错误?(4分)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
   何苦而不平(愁)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
   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一鼓作气(振作)
   3.文中缺漏了一处文字,把缺漏的文字补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____这一观点。(2分)
   5.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 
2004贵阳
6.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①故           ②是 
7.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8.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9.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
2005北京海淀
10.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1. 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3分) 
12. 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3分) 
13. 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选择答案,将它们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括号内。(       ) 
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浏览完整试题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2005吉林 
14. 《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1分)
15. 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贵州毕节
 19.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打上“√”。(2分)
行拂乱其所为(fú,fó;拂袖,违背)   。
    人则无法家拂士(fú,bì;辅助,道教)
20.“舜发于畎亩之中”中的“发”字的解释正确的是。(    )(1分)
    A.发展    B.发起,被任用  C.发作    D.显现
21.文中写到成就事业要先经受磨难的句子是                             。此文段选自课文《                 》。(2分)
22.第二自然段论证的道理是                 。(2分)
此道理给你的启示是                                     。(2分)
2005辽宁沈阳
2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分)
24.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举:                  (2)任 :           
25.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2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分)
28.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
2004广西柳州
29、选出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字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A、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贫者语于富者曰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0、选出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苟全性命/于乱世          D、几处/早莺/争暖/树
31、请你从历史或现实中,列举一个经受艰苦磨难,终于成就了不平凡事业的人物事例。 (2分)
人物:             ,事迹:
2006河南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32-35题。(共10分)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3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3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4.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展开余下试题35.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2006四川攀枝花
阅读《〈孟子〉二章》,完成36-39小题 
36、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
37、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择其善者而从之
38、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39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04山东泰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0-42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4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②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4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②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4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答: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2005山西太原
 
   阅读文言文,完成43~46题。(13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⑤得反国。 (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43.〔甲〕文论证了        的道理;〔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        。(2分)
   44.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2)发于声,而后喻     喻: 
   (3)至于鄙             鄙: 
   (4)被服以立           被: 
   45.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46.〔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选择一点具体谈谈。(3分)
  
 答案
1.①zēng ②bì
2.AB
 3.人恒过,然后能改。
 4.生于忧患
 5.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6.①所以 ②这种人 (每个1分)
 7.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8.略(所举事例要实事求是,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每点1分)
 9.略(不论考生就一点来谈或两点结合起来谈,不论考生持什么观点,只要所言有积极意义,符合情理即可)
10. 治理国家(1分,意思对即可)  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2分,意思对即可) 
11. 这段文字以“先必”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死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3分,意思对即可) 
12.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分) 
13. A D(共3分,每项1.5分) 
14. 儒(1分)
 15. “增加”或“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1分)
 16. 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2分)
 17. 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4分)
 18. 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4分)
19.fú,违背;bì辅助    
20.B
 2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2.人与国都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从个人推论到治国,忧患则生,安乐则亡。
  启示:要求从实际出发,忌空泛。抓住“一个人生命短暂,不能碌碌无为,要有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这一要点作答。    .
23. 《孟子•告子下》或《孟子》
24.(1)被选拔  (2)责任,使命
25.D
26.(1)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意译亦可)


展开余下试题27. (举例)论述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磨炼的观点。
28.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
29、C (2分) 
30、D (2分)  
31、(2分) 开放题,人名1分,事迹1分,两者之间不吻合不给分。
32.(1)奋起,指有所作为 (1分) (2)经常(1分)(共2分)
33.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写出句子大意 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
34.(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
35.(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  
36A
37D
38C
39略                             
 40、 同“弼”,辅佐 边境
 41、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4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
 4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谄谀者众
   (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空1分,共2分)
   44.(1)通“弼”,辅佐 (2)了解,明白 (3)边境或偏远的地方 (4)通“披”,穿着
   (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
  45 (1)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2)宫内和朝廷中都听不到有人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样的境地。
   (大意正确1分,译出加点词语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46.示例1:〔甲〕〔乙〕两文都谈到了“法家拂士”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甲〕文说“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文则通过宋昭公的例子具体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2:〔甲〕〔乙〕两文都谈及了如何对待过失的问题。〔甲〕文说“人恒过,然后能改”;〔乙〕文中的宋昭公“亡而能悟”,有过能改,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
   (找出相通处1分,结合两文内容分别阐述2分,共3分) (125.125.79.12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生于忧患,死”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