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40  
标签:沪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0]
宝山区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试卷
  宝山区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6分)
什么是现代城市文化的试金石
顾土
①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最扣动心弦并且令我念念不忘的,是城市的阅读状态。当我身处地铁车厢,满目都是正在阅读的男女老少,尽管车速飞快,尽管乘坐的时间短暂,但他们人人手捧一本书,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②在美国大都市、小城镇,最让我留恋的是遍布各个角落的书店。这里的书店,不像是赢利的场所,看不出交易的动机,找不到焦躁的气息,因为厚厚的地毯、悠闲的咖啡角、宽大的沙发、舒展的空间,甚至整洁清香近在咫尺的厕所,都使你觉得不能不坐下来静静地阅读一整天。
    ③看一座现代城市的文化高低,看一个居住群体的现代文明程度,标准是什么呢?——阅读。只有通过阅读状态,才足以洞彻一切。
④诗书传家久,虽说是我们历来信奉的传统,但在过去的时代,多数人是文盲,绝大多数人胼手胝足,终年忙于劳作,诗书阅读只属于少数人。而现代的社会,义务教育是基本,所有人都可以阅读为标志,所以,现代城市文化,人人阅读就是基础,大家都爱阅读也就成了起码的标准。
⑤当一个城市所有人都可以识文断字后,当一个群体拥有了大量闲暇时间后,除了工作需要、赚钱需要、生存需要而简单阅览外,多数人对情趣阅读、知识阅读,依然毫无兴致,将阅读还只是停留在简单致用的层面上,这个城市的文化实在说不上是现代城市的文化。现代城市的文化,已经不再是基本生存状况的反映,不再是少数人的酬唱、抒怀、记事,也不再是“言之不足,歌之舞之咏之蹈之”,更不是信息传布、文件传达、景物解说、聊天交友,而是多数人的一种高层次阅读。
    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乘飞机和火车,周围的人不是聊天、打牌,就是吃吃喝喝;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养神、睡觉、翻阅新闻纸,成了普遍的景致,这可以说是一种进步。所谓进步,是因为不再干扰别人,也不再以打发肚皮作为无聊时的乐趣。但是寻找信息式的浏览,与读书这样的阅读仍然不属于一个层次。读书是深层的阅读,这种阅读需要沉浸和静心,需要享受和领略,需要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是带有审美因素与文化意义的。今天,当我们登上飞机或火车,由多数人阅读不阅读以及阅读的内容,就可以发觉这些人和他们所处环境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品位。
⑦一个城市、一个群体、一个地区,多数人的阅读状态,显露了风气是否浮躁,认知是否浅显,心态是否焦灼,思索是否深入。在花园长椅上、建筑台阶前、公共汽车里、地铁车厢内,是阅读的人多,还是闲聊、发呆的人多;在家里,是傻盯着电视、上网胡扯的时间长,还是阅读的时间长;在所有公共图书馆,每天的阅读者的流量究竟占当地人口的多少,这些都是检验现代城市文化最为真切的方式。
⑧电脑在城市人口的拥有率,不一定体现城市的文化水平。是利用网络阅读,还是为了聊天交友查取信息,结果截然不同。并且,网络有可能让未经任何阅读思考、知识储备、纵横比较的轻言狂议变得畅行起来。从前,没有相关阅读经历的议论,因为害怕露怯而不敢贸然出场,今天,由于网络在身份、名称、来源上的含混与虚拟,正在促使阅读的分量在许多人的话语中日渐微薄。


浏览完整试题    ⑨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通过电视剧、访谈节目、相关链接、时事讨论,还是通过阅读,这不是一个喜好或习惯,而是表明了一种层次:人们对知识对问题,是在乎结论、情绪、爆料、猎奇,还是注重思维过程、文化情趣?是浮光掠影还是沉静思索?是打发时光还是探讨究竟?尤其是,大量阅读可以多元地并且正负面地观察问题,让人们多角度多层次深入知识。近些年,每看到一部电视剧热播,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因此欣喜若狂,好像由此才明白了历史的真相,我总会悲哀不已;每当一档节目收尾,于是一帮不属于文盲的人兴高采烈,似乎刚刚才得到了思想的启蒙,我也会禁不住叹息。
⑩多数人的阅读状态,正是现代城市文化的试金石!
(选自《文汇报》06.10.1.有删改)
1.文章的开头两段,作者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描绘了国外现代城市的阅读状态。
2.作者认为九十年代后人们的阅读是__________________的阅读。作者所认为高层次的“阅读”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阅读。
3.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      )
 A.现代城市的文化高低、文明程度高低,与人们的阅读状态有密切关系。
 B.历史上“诗书传家”的优秀传统,在现代城市文化中没有能坚持下去。
 C.电脑的普及,使没有相关阅读经历者,也敢于在网络上轻率发表见解。
 D.把电视剧、访谈节目等,当作历史真相或思想启蒙,是低层次的阅读。
 E.现代社会需要信息传布、文件传达等等,所以阅读是城市文化的标准。
 F.城市图书馆每天阅读人数占人口比例的多少,可以反映城市文化状况。
4.为什么说“多数人的阅读状态,正是现代城市文化的试金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分析、说明“电脑在城市人口的拥有率,不一定体现城市的文化水平”这一观点。(不要用文中的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
风雨桃李
佚名
①我无诗才,不免会歪解前人的诗。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我特别喜欢,不为别的,想自己也算久经“江湖夜雨”;而执教以来,能让自己感到欣慰的,则是我的“桃李春风”。不想有一日见刘心武先生大文称梦中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佳句,更因为梦外有梦,竟申明专有,不肯与人共美,终于贻笑大方。以后一想到这两句诗就不能不想到这一段趣话,也就多了一笑。另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也是写有“桃李”的好句,我对此也做过自以为有趣的曲解,但是毕竟是一厢情愿, “桃李”会领你的情吗?
②泪,不过是有点咸味,而世俗的见解,永远有杀伤力。
③新春的时候,接到不少学生打来的问候电话。曾有人说过,当教师最大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就是总有人想着你。这话固然是不错的。教师就应该是不灭的灯,不是蜡烛,烧完了就拉倒,也不是手电筒要用的时候可以任意拧亮。社会总是把教师这种职业比喻得不尽恰当。有些也哗众取宠,我曾听某教师激动地宣称:“学生是我们的上帝”,我想他是把自己比作商店营业员了。
④很惭愧,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过是阶段性的。也就是说,“照这一阵子,后来就未必管用了”。学生一走上社会,过上一段时间就会说,我们在学校把社会想得太美好了,没有想到社会有如此阴暗复杂的一面。曾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一个人在14岁的时候不是理想主义者,他是可悲的;如果他到40岁的时候还是理想主义者,那他是不幸的。——我起先惊讶于学生的世故,把这种话扔给老师,后来总算明白:就总体而言,我们学校阶段性的教育,目前还不是社会风气的对手。
⑤有学生在京城当上了处长,偶尔来电话总要告诉我他又见到谁谁了,他的享受待遇又加上什么项目了。我觉得,教师要了解学生,他的学生也要能了解教师,这个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所以我常常谴责自己。处长学生问我“怎么还是教师一个”,为什么没有一官半职,开导我:做具体工作太苦太没意思,“搞搞管理工作才是正途”;接着又谈到为水灾灾民捐款“没意思”。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学生敢对教师说这样的话,我在祝他飞黄腾达后放下电话。想到权力这种东西真是厉害,一个人有了一点权力,就敢向他先前的教师的人生观挑战了。我不能耍赖,说那不是我学生。你在学校的时候,我的确没发现他有那样的鸿鹄之志。又有个告诉我,他每年过年准备探亲时,行包都被有各种愿望的部下塞得满满的。而现在都 作兴送钱了,他说这样的话时用的是无奈的口吻,但话语中也不无得意,——这年月,能够受贿仿佛也是一种资格。也有位学生劝我“凡事不必认真”,以前他是个很有自尊心的人,据说现在连老同学去找他办点事,也不得不备一份礼物了。
⑥我就此想起清初旧事,记得不甚清楚,好像是先生反清不肯投降,已经留了辫子的学生苦口婆心地来劝他。民国时奉系军阀攻涿州,傅作义死守;张学良久攻不下,就把傅作义在讲武堂的老师请来了。老师劝傅放下武器,傅执弟子礼,说,我跟老师学军事的时候,老师没教过我投降,所以学生不能从命了。
⑦社会风气不好是事实,但是如果因风气不好,就蹩进鲍鱼之肆,则是本身素质的问题,不能全赖在社会风气上去。再说,我的老师没教过我投降,我总不能拿着白旗跟在已经向钱权投降的学生后面亦步亦趋吧? 
                                                         (选自《新视野》)
6.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批评刘心武先生,不肯与人共美。 
 B.借引用的诗句,导出本文的话题。
 C.提出全文中心,表明自己的见解。


展开余下试题 D.表明自己对“桃李春风”的理解。
7.第①段,“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原是写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作者在文中有意将“桃李春风”“歪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江湖夜雨”“歪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③段,“教师就应该是不灭的灯。”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④⑤两段,作者委婉表达了自己□□和□□的心情。因为他感受到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⑥段,作者引用“清初旧事”及傅作义的事例,意在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度。
11.对全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
 A.“世俗的见解”,主要指后文中某些学生的钱权思想。
 B.“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出自辛弃疾词。
 C.“学生是我们的上帝”,是一种哗众取宠的错误观点。
 D.④⑤两段的学生事例,都是取自已经走向社会的学生。
 E.作者用“鲍鱼之肆”来比喻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与环境。
F.作者并不同意“桃李满天下”是教师最大幸福的说法。
12.结合全文看,标题“风雨桃李”颇含深义,请分析一下,作者借此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13.⑴信而见疑,________________,能无怨乎?(司马迁《屈原列传》) 
⑵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⑶尘世难逢开口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⑷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⑸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⑹大音希声,________________。 (《老子》)
⑺诸侯之地有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6题。(8分)
天仙子
张先
《水调》①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
流景②,往事后期空记省③。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
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①《水调》:曲调名。相传为隋炀帝所制,唐代很流行。 ②流景:流逝的年华。 ③记省(xīng):清楚记得。
14.词中,能明确表达“午醉醒来愁未醒”中“愁”的原因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5.对全词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出诗人内心的愁闷无聊,时间由午后直至晚上。
 B.“明日落红应满径”,写出诗人的想象,突出伤春之情。
 C.“帘幕密遮灯”是写在花园里,因风大,灯火需要遮蔽。
 D.这首诗表达出,封建社会不得志文人的叹老愤惋的情绪。
16.“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张先的名句。其中的“弄”字,历来为诗家称道。请对“弄”字的妙处,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登扫叶楼记
管同
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登石头①,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或有邀予登览者,辄厌倦,思舍是而他游。
    而四望②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家,语及,因相携以往。是楼起于岑山③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烟村云舍,沙鸟风帆,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④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予之见,每自谓差远流俗⑤,顾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厌倦思欲远游,则其生平行事之类乎是者,可胜计哉!虽然,得王君而予不终误矣,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注释]①石头:指石头城。本段中的“钟阜、芙蓉、天阙”均为山名。 ②四望:四望矶,山名。据《晋书•温峤传》载:东晋苏峻据石头,温峤筑垒四望矶以逼峻。 ③岑山:小山。 ④不暇知:顾不得去了解,即不在意。 ⑤差远流俗:尚能远离流俗。差:尚。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可胜计哉             (                 ) 
     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 (                 )
     顾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 (                 )
     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 (                 )
18.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因相携以往∕验之以事            
②乃未始一至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A.①组两字用法相同,②组两字用法也相同。
B.①组两字用法不同,②组两字用法相同。
C.①组两字用法不同,②组两用法也不相同。
D.①组两字用法相同,②组两字用法不同。
19.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说“思舍是而他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词句回答)
21.登扫叶楼观赏后,作者获得了怎样的感悟?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墨翁传
高启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
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②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③,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衒璞而市鼠腊④,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⑤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⑥。”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⑦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⑧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展开余下试题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注释]①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墨沈:墨汁。③玄圭:黑色的玉。④衒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典出《战国策》:“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  ⑤玄:这里指黑玉般的墨。⑥泚然:冒汗的样子。⑦弸(pénɡ):充满。⑧徼(jiǎo):追求。
22.因为墨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售墨原则,所以“酬弗当,辄弗与”,因而“其门落然”。(用文中词句回答)
23.墨翁制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利者售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句回答)
24.作者引用墨翁的歌:“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是为了表现墨翁□□□□的品质(请填一成语)。
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操杵臼”,“龟手黧面”表现了墨翁制墨时“用力甚勤”。
 B.全文熔叙事与议论一炉,将要说明的道理寓于人物形象之中。
 C.“他肆之屦恒满”中的“屦”,原指鞋,这里借指店中顾客。 
 D.墨翁是一位隐士。名字不为人知,服饰、行为、与常人不同。
26.作者文末说“闻其言足以自警”,道出写作目的。但有人说,此文与其说是“自警”,不如说是“警世”,这篇文章目的在于“警世”。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  作(70分)
27.曾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者、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在接受北京大学重奖时说:一个人如想在科研或其它方面取得成就,第一是做好人,所谓“好人”,就是考虑别人与自己一样多的人。他还说,他个人的长处,就是懂得自己的不足,懂得依靠集体。他今天的成就是依靠同事共同协作、艰苦奋斗20多年而获得的。
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诗歌)。
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6分)
1.阅读普及 (阅读人数);阅读氛围(阅读环境)(共2分)  
2.寻找信息式;带有审美因素与文化意义的阅读(4分,各2分)  
3.B (文中没有这一层意思)、E (阅读之所以是“标准”,是因为现代社会教育普及,人人都能阅读,也应该喜欢阅读)(4分,各2分)  
4.因为一个城市、一个群体、一个地区,多数人的阅读状态,显露了风气是否浮躁,认知是否浅显,心态是否焦灼,思索是否深入,而这一切又与城市文化与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密切的关联,所以说,多数人的阅读状态,是现代城市文化的试金石(3分)
5.例子适当;分析合理(3分) 
(二)(22分)
6.B (2分)  
7.朝气蓬勃的学生;教师辛勤的劳动(4分,各2分)  
8.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是阶段性的,而应该是长久的、终身的(2分)  
9.惭愧(内疚)(1分);自责(1分);学校阶段性的教育,目前还不是社会风气的对手(2分)
10.坚守一位正直教师的良心,不因学生的劝告而向社会的不良风气投降(3分)  
11.D(有在校学生的例子)、F(作者同意这种说法,但不满足于这种说法)(4分,各2分)  
12.为处在社会风雨中的学生担忧,希望走向社会的学生能经受社会风雨的考验,不要迷失了人生的方向(3分)
(三)(5分)(任选5题)
13.⑴忠而被谤;⑵心远地自偏;⑶菊花须插满头归;⑷别有幽愁暗恨生;⑸山随平野尽;⑹大象无形;⑺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共5分,每空1分)
(四)(8分)
14.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2分)  
15.C (“帘幕密遮灯”写的是室情况,花园里不可能有重重帘幕)(2分)  
16.一个“弄”字用比拟的手法,将花与影都写活了,成了有知觉、有情感的物体。月光之下,晚风之中,花动影舞,顾昐情深,春夜月下花前的美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4 分,比拟手法及作用2分,产生的艺术效果2分)
(五)(16分)
17.尽;“鹜”通“务”,追求;但,却;连接(根据前后句的相互关系,可以推导出此答案)(4分,各1分) 
18.B (前“以”作连词用,后“以”作介词用;两个“乃”均作副词用) (2分)  
19.⑴即使以前所认为的奇异优美之景,又怎能超过这里呢?(3分,要点:虽、乡、奇胜、何以、加、通顺,各0.5分);⑵这就是古人把对自己有教益的朋友,看得很重的原因吧 (2分,要点:所以、贵、益友、通顺,各0.5分)  
20.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2分)  
21.作者感悟到,行事不应该好高骛远,在眼前得之容易的事物中,也有着赏心悦目的东西(大意相近相即可得分)(3分)
(六)(13分)
22.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2分)  
23.聚材孔良,用力甚勤;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4分,各2分)  
24.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等 (2分)  
25.D (墨翁不是隐士,客曰“隐者也”,是对墨翁的赞颂)(2分) 
26.“自警”实为“警世”是有道理的。作者赞美临财不苟、坚守信条墨
标签:沪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宝山区2006”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