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956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6]
江阴市澄西片2006—2007学年度中考模拟考试试
  江阴市澄西片2006—2007学年度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2分)
    1.根据拼音完成词语(3分)
(1)qie意    (2)吹毛求cl       (3)苦心孤yi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上,我们的运动员精神矍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战果。
    B.人们被老人家那清晰的思路、乐观的情绪深深感染了。
    C.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D.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3.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3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信            (2)猖蹶              (3)已
4.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晨兴理荒秽,                  。
    (2)感时花溅泪,                  。
    (3)浊酒一杯家万里,                  。
    (4)                  ,君子好逑。
    (5)只恐双溪舴艋舟,                  。
    (6)池上碧苔三四点,                  。
    注意:以下三题任选两题作答,三题都作答,以前两题为准。
    (7)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当人们看到陈旧的事物日趋衰弱,新生事物日益强壮,自然想到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新陈代谢规律的诗句“                   ,                  。”
    (8)不少诗人借月抒怀,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写出包锰月影!抒发情怀,连续的两句“                   ,                  。”
(9)当你感叹社会发展,人才辈出时,用清朝赵翼《论诗》中的诗句来形容,就是“                   ,                  。”
5.仿照下列划线句的形式,在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句子(2分)
    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读《水浒》,让我们了解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明白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读《傅雷家书》,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浏览完整试题                                     。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2分)
    一条淡水用尽的船行驶到亚马孙河的入海处,船员干渴难耐,于是他们打出旗语,请求邻船救济他们一点淡水。邻船把旗语打过来:淡水就在你们的脚下。他们起初不信,以为邻船见死不救,故意捉弄。迫不得已,汲取海水一试,才发现这里的水果然是淡水,完全可以饮用。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二、阅读分析(共40分)
                                  (一)(2分)
7.对下列古诗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A.“沉醉”表明因尽兴而醉,也暗示因饱览溪边美景而陶醉。
  B.“不知归路”“误人藕花深处”既写醉意之深,也暗含一种懊悔之意。
C.“惊起”句让人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全词追叙了一次酒醉乘船回家,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表现了热爱生活与自然的欢乐情趣。
                                (二)(11分)
                                     文天祥传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扦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日:“国亡不能救,为人臣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日:“吾事毕矣。”南乡④拜而死。
    [注释]①弘范:蒙古汗军元帅。②扦(han):保卫。③泫(xud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乡:同“向”。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1)索之固                   (2)能以事宋者事皇上
(3)天祥泫然出涕             (4)天祥临刑殊从容
9.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弘范笑而置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溪深而鱼肥    B.委而去之    C.拔山倒树而来    D.而君逆寡人者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国亡不能救,为人臣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11.弘范“使为书招张世杰”,文天祥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三 )(6分)
                              人造金属
金属向来都是通过采矿、冶炼制取的,可是八十年代初期,科学家发现在聚乙炔加入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后,它的导电性能大大提高。因为这种塑料具有金属的一般特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人造金属”。近年来,它的发展极为神速,人们又先后研制成功了聚苯乙炔、聚苯硫醚和聚双炔类等。这种“人造金属”不仅具有金属光泽,还能导电传热,其用途十分引人瞩目。
“人造金属”最奇特的功能就是它的导电性。与普通的塑料不同的是,“人造金属”有一种独特的线性结构,许多同样的分子能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带有较多的“自由”电子,这就使原来的塑料改变了物理性能,能够导电。它的导电率比铜、银还要高。普通金属的导电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接近绝对零度时成为超导,但这种低温很难得到。而“人造金属”却相反。随着温度升高,外周“自由”电子释放热越来越多。因而导电性增大,在常温下就显现出超导电性能。实现超导,由低温变成常温,这是“人造金属”创造的一大奇迹,是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目标,用超导体制造的发电机,它的效率可以从30%提高到98%,超导电线使远距离无损耗输电的设想成为可能,使火车悬浮在轨道上高速运行,并将使掌控热核聚变反应成为现实,最终解决能源问题。
“人造金属”的另一突出贡然,即用它制成的新型电池代替笨重硕大的铅蓄电池,可以使人们长期盼望的用蓄电池做动力的汽车有了实现的可能。“人造金属”电池可提供相当常规电池10倍的电力,不需要维修,充电次数可达100次以上,使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4倍一5倍.而且不会污染环境。
“人造金属”在外压和光的作用下,都能产生电场效应,把它装在扩音器上,能将声音放大;把它装在红外线摄像机上,在红外线热能作用下,也能产生工作电流进行录像。此外。“人造金属”塑性大,易加工,重量轻,耐腐蚀性能好,强度大,成本低。
  1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顺序是     到      的逻辑顺序。(2分)
  13.人造金属具有超导电性能的原理是什么?(2分)


展开余下试题  14.第二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        、         。(2分)
   
 (四)(6分)
就读书而言,泛读浏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
这是被古今中外许多人的成功经验证明了的。
宋朝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等散文大家的风格,语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和诗的素质。他的后人说他小时候是在背诵了古人许多优秀诗文后才开始写诗的。稍大后,靠借书来读,对有些书则是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已能成诵。毛泽东曾介绍他五读《红楼梦》的经验:“先当故事读,后当历史读。”并且告诉身边的同志说:“《红楼梦》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列宁曾指出:“应该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像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又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前人的这些实践和论述都深刻地阐明了精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而言,精读和背诵有助于你透彻地理解著作的内容,从而丰富你的学识。
我自己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深深感到,对于有些重要著作,必须反复阅读,甚至达到“背诵如流、烂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其众的观点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我曾多次有过这样的体验:想用某本书中某一观点来说明某一问题时,发现那个观点在自己的记忆中并不清晰,又没有做下笔记,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我后来下决心精读背诵了一批重要著作,这种“找不到钥匙”的现象才大大地减少了。
精读和背诵典范著作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的效果。第一,可以吸取典范作品的先进思想和美学理想,充实自己写作的内容。第二,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使自己笔下消去简陋,增添文采。第三,可以学习谋篇布局的技巧,加强自己作品的表现力。古人将这个规律总结为:多下苦功夫读些书,作文时就会从容不迫。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6.文中加横线句“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中“开门”和“找不到钥匙”各比喻什么?(2分)    
    (1)“开门”:                  
    (2)“找不到钥匙                             
17.作者认为精读和背诵的好处有哪些?(2分)
    
(五)(15分)   
                         乡土情结        柯灵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    为了闯世界。多数却挂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文章有改动)
18.文章开头引用王维诗的作用是什么?(2分)
19.从文中第二段看,乡土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4分)   
20.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2分)
21.本文引用了大量的诗文、史料,有什么作用?(2分)
22.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4分)
  (1)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薄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2分)
  (2)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2分)
23.作者把人对故乡的情感说成“情结”,有何目的?(1分)
三、综合性学习(8分)
24.有一则广告语说:“某某药片,使你心服口服”,它借用了成语“口服心服’IIo请你说说广告语中两个“服”字的不同含义。(2分)
  第一个:        第二个:        


展开余下试题25.某青年应聘某公司,因为未接到录用通知书而自杀,不料自杀未遂。正当他神智昏迷时,传来了他被录用的喜讯,,原来是计算机的差错,以致他名落孙山。正当他因被录用而高兴时,又收到了公司的解聘书。根据以上内容,请代拟一份60一80字的解聘理由书。(6分)
四、作文(60分)
  题目:跨出勇敢的一步
要求:1.文体自定。
        2.不少于600字。
    江阴澄西片2006—2007学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2分)
    1.(3分)(1)惬    (2)疵    (3)诣
    2.(2分)C
    3.(3分)(1)同“伸”,伸张    (2)失败    (3)停止,罢休
    4.(10分)
    (1)带月荷锄归
    (2)恨别鸟惊心    .
    (3)燕然未勒归无计
    (4)窈窕淑女
    (5)载不动许多愁
    (6)叶底黄鹂一两声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2分)让我们了解了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的指导,明白了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道理;让我们了解了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明白了不要向命运屈服,要克服种种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去创造人生价值的道理。
    6.(2-9)遇事要亲自尝试。(或不要随便怀疑他人的诚意:要相信他人)
二、阅读分析(共40分)
    (一)7.(2分)B
    (二)(11分)
    8.(4分)(1)坚决,固执  (2)侍奉  (3)眼泪  (4)特别,很
    9.(2分)C
    10.(3分)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避自己的死罪而怀有二心呢?
    11.(2分)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可以吗?”(1分)
    他将自己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给弘范(以明志)。
  (三)(6分)
  12.(2分)人造金属  主一次
  13.(2分)人造金属有一种独特的线性结构,许多同样的分子能奇妙地结合起来,它所带有的较多的“自由”电子的释放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多,使导电性增大,从而实现超导。
  14.(2分)作比较列数字
  (四)(6分)
  15.(2分)我们对一部分重要的著作要精读和背诵。
  16.(2分)(1)想用某一观点说明某一问题。    .
    (2)这个观点在自己的记忆中不清晰,且没有笔记。
  17.有助于理解著作的内容,丰富学识,(1分)提高写作能力。(1分)
  (五)(15分)
  18.(2分)引出下文,突出思乡情结的久远。
  19.(4分)父母家族的关爱、家乡的山水草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亲的友情。(每
  一点得1分)
  20.(2分)两种情况
  (1)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而去闯世界。
  (2)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
  21.(2分)突出乡土情结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并与伟大的爱国精神密不可分。
  22.(4分)
  (1)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子们孤独无依的境况,从而突出他们对故乡的思恋。
  (2)一个人的民族心、思乡情并不取决于离祖国、离家乡的距离的远近。
  23.(1分)是为了突出这种情感的特点:永恒、深刻、轻易不能化解。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
  24.(2分)(1)吃药    (2)信服
  25.(6分)答案略。内容符合要求,语言得体、通顺。
  四、作文(共60分)
    答案略 (222.191.122.25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阴市澄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