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857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57]
人教版/七年级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初 一 语 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一、 积累运用( 共12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6分)
菜畦( ) 可hán( ) 花圃( ) 讪( )笑
嫉( )妒 澎 pài( ) 斑lán( ) 亘( )古
祈dǎo( ) 污huì( ) pèi( )头 机杼( )
2、圈出下列每组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A、磬石 校补 弥高 云鬓
B、金析 深邃 重荷 锁关
C、群蚁排衔 赫然 迭起 独裁
D、义愤填鹰 巴望 涉猎 刮目相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
B、天空中飞扬的沙尘污染了路上行人的衣服。
C、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D、我把成功的经验,向他作了介绍。
4、仿照下列句子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中的格式相似,修辞相同。
例句:我愿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营造一点生机。(2分)
。
二、 按要求填空
(共8分,每空1分)
5、故园东望路漫漫, 。
,野渡无人舟自横。
深林人不知, 。
6、《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
7、《孙权劝学》选自北宋 编纂的《 》。此书是一部 体通史。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10分,每小题2分)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话唱歌吧!”
浏览完整试题
8.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字帖( ) 强迫( )
9.这里的“我”指__________,用第一人称写显得
10.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11.画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出了小弗郎士心里的恐惧,他害怕敌人伤害他喜欢的鸽子。
B.这句话用感叹句写出了小弗郎士的愤慨,表现出他憎恨侵略者,热爱祖国的感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C.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在表现小弗郎士喜欢鸽子,希望鸽子用法语唱歌。
D.这句话通过写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表现他是个淘气不爱学习的孩子,上课精力不集中,走神看鸽子。
12.你认为这是一堂什么样的课?
(二)(6分)
突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阿麦尔先生站起来,面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了全身力气,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里,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3、“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1分)
14、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1分)
15、“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1分)
16、小说插入对镇上人物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1分)
17、作品中为什么没有对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这是作品的欠缺之处还是独特之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三)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8分)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 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下来,对他的弟子们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展开余下试题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而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秘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一个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处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等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想要除掉旷野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8、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 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
19、联系上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写出含有“饱”字的成语。(2分)
意思: 成语:
20、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 “ ” 。(1分)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描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1分)
21、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1分)
22、你是怎样理解“要想让灵魂不被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这句话的? (2分)
(四)文言文(16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3、从表达方式来看,全文把 与 相结合,行文
严谨,语言简练,仅有150多个字就完整地叙述了
的过程,而后言简意赅地道破“不使学”的教训。(2分)
24、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泯然( )众人矣 且为众人( )
仲永之通悟( ) 父异( )焉
25、请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2分)
A. 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展开余下试题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26、翻译句子(2分)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气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7、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28、事实上,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看,“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3分)
29、从方仲永的遭遇你得到什么启发?(2分)
上一篇:
横江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
下一篇:
烟台市2007年高考适应性练习(一)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人教版/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