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2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9]
2OO7届全国1OO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题•语文(一)(湖北专用)
  2OO7届全国1OO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题•语文(一)(湖北专用)
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语文研究室  编写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蹲守    敦促    蹬腿儿    灯红酒绿
B.斐然    低徊    一锅烩    匪夷所思
C.膀胱    膀肿    吊膀子    膀大腰圆
D.绝密    诡谲    名角儿    攫为己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脚趾    脑羞成怒    偏袒    卑躬屈膝
B.剽悍    流言蜚语    骚扰    改弦更张
C.苦恼    子虚无有    砥砺    扇风点火
D.思忖    立杆见影    嘉宾    众口铄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2007年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些研究生认为自己师出无名,没有名师弟子的光环,因而遭冷遇。
B.现在小学都把英语作为必修课了,长此以往我国的英语教育会大众化,每人能说一口较流利的英语不再是奢望。
C.许多年轻人外出旅游,喜欢体验野外生存,他们往往三五成群,背上行囊,到了深山野林,因树为屋,露宿枝头。
D.大学毕业后,他到广东发展、如今已是大公司的董事长,此次回到家乡,见到竹马之友,共叙别离之情、,都感慨青春易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基辛格看来,原有的国际体制正在经历“根本性的变化”,世界的重心从大西洋正在移向太平洋。
B.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截止3月29日,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受理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人数达到137.5万人,共补税15亿元。
C.国家发改委称,从群众反映看,一些举报问题已是多年顽疾,甚至是查了又犯、犯了再查,仅靠查处价格违法行为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D.试点地区凡未纳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B.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
C.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一句诗“山重水复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许多学生写成“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D.现在许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在多次应聘失利后,许多大学毕业生开始反思自己是否把大学生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3l位政协委员力推全国读书节
“央视‘读书’节目取消了,我很心痛。”“国民阅读危机应当引起重视,政府和民间推动全民阅读的力度还不够。”“出版社的宣传营销意识不强、力量单薄,媒体对国民阅读的引导有待加强。”……连日来,政协新闻出版组每次讨论时,都有委员谈到国民阅读危机的问题。


浏览完整试题日前,31名新闻出版界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设立“全国读书节”,大力倡导全民读书。提案认为,目前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状况,不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不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据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第6年下降,并首次跌破50%。这一调查结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忧虑。
造成阅读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提案发起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聂震宁委员分析说,一是人们阅读方式发生变化,网络阅读群体不断扩大,纸介质阅读比例下降;二是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加大,读书时间受到挤压;三是出版业提供的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优秀图书品种不够多;四是阅读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为升学、为工作、为掌握技术的实用性阅读越来越多,而为丰富情趣、为提高修养的素质性阅读有所淡化,人们阅读路子越来越窄;五是社会提倡和引导不够,目前已开展的一些读书活动还停留在推荐单本书的征文活动上,虽有一定效果,但没有达到倡导全民阅读的效果。
据聂震宁委员介绍,在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已经拥有较好的基础。20多年来,有关省市区和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倡导和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产生了比较好的影响。但是,我国至今尚未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更没有把全民阅读活动作为一个长期稳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已开展的读书活动都有各自的局限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此,亟须全面规划部署,整合各种资源,开展一个长期稳定的全国性的全民阅读活动,使全民读书活动真正规范起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每年进行规划、部署并组织落实。 (《人民日报》2007.3.1 5)
6.下列对“国民阅读危机”现象的陈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央视‘读书,节目取消了”,说明读书人少了,关注“读书”栏目的观众少了。
B.因为政府推动全民阅读的力度还不够,所以读书人少了。
C.因为民间推动全民阅读的缺失,所以读书人少了。
D.出版社的宣传营销意识不强、力量单薄,媒体对国民阅读的引导不足,所以读书人少了。
7.对“造成阅读危机的原因”的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们把时间用到网上去了,而没有用来读纸介质的书。
B.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加大,没有时间读书。
C.出版业提供的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优秀图书品种不够多,不能真正激发民众的阅读热情。
D.为升学、为工作、为掌握技术的实用性阅读越来越多,而没有人为丰富情趣、为提高修养、素质而去阅读。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状况,不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B.目前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状况,不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C.目前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状况显示,2006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第6年下降,并首次跌破50%。
D.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抽样调查”结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忧虑。
9.对“在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已经拥有较好的基础”的认识与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20多年来,有关省市区和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倡导和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B.但我国至今尚未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应该说对全民阅读活动的推动还不够大。
C.没有把全民阅读活动作为一个长期稳定的形式确定下来,所以对人们的阅读意识缺少应有的提醒,也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
D.已开展的读书活动都有各自的局限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因而一个长期稳定的全国性的全民阅读活动还没有能够建立起来。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O~12题。
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特试政事堂,授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其见尊礼如此。
出知应天府。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夜搏人,自京师以南,人皆恐。曾令夜开里门,敢倡言者即捕之,卒无妖。天圣四年夏,大雨。传言汴口决,水且大至,都人恐,欲东奔。帝问曾,曾曰:“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已而果然。
陕西转运使置醋务,以榷其利,且请推其法天下,曾请罢之。
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怏快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
以彰信军节度使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往还,敛车徒而后过,无敢哗者。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
曾资质端厚,眉目如画。在朝廷,进止皆有常处,平居寡言笑,人莫敢干以私。少与杨亿同在侍从,亿喜谈谑,凡僚友无不狎侮。至与曾言,则白:“余不敢以戏也。”平生自奉甚俭,有故人子孙京来告别,曾留之具馔,食后,合中送数轴简纸;启视之;皆它人书简后裁取者也。
 (《宋史•王曾传》)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勿以我为慢也                    慢:轻慢
B.曹利用恶曾班已上,尝快快不悦      班:排列,位次
C.太后大怒,曾为之解                解:解释
D.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              进退:提拔、黜退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B.敢倡言者即捕之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展开余下试题C.水且大至                       不出,火且尽
D.臣故尝以理折之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皇帝、杨亿、范仲淹、寇准和契丹使者的言行,都是从侧面表现王曾的才华和为政才能。
B.陕西转运使以地方特产醋来谋利并且请求朝廷在全国推行这一办法的行为,被王曾上奏废止,表现了王曾的爱民思想。
C.大臣曹利用与王曾在个人感情上嫌隙,王曾对他的专横跋扈也常常加以抵制,但是关键时刻却没有落井下石,表明了他的不畏权势和胸怀坦荡。
D.王曾之所以赢得朝廷内外、黎民百姓甚至外族使者的尊敬,除了他的文章才华、为政能力之外,还因为他稳重的性格和公正无私、爱民、勤俭的品质。,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分)
(1)天禧中,民间讹言有妖起若飞帽。(3分)
(2)河决奏未至,第民间妖言尔,不足虑也。(4分)
(3)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3分)
l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j
九江闻雁
陈  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两首诗都是抒写思乡之情的,但触发点不同。两诗中的思乡之情分别由什么引发?(4分)
(2)这两首诗除了借景抒情外,还分别运用了什么抒情方法?试作简析。(4分)
l5.填空。(6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问君能有儿多愁? 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巴尔扎克创作的《__________》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4)《白洋淀纪事》的作者是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江南陶公柳
杜政宁
  ①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江南鄂州陶公柳率先从严冬中苏醒过来,最早感受春光,报送春的信息。 
  ②江南陶公柳,生长在古武昌今鄂州城区环洋澜湖畔,宛如一条绸带柔媚地缠绕在数千亩湖面的堤上。早春时节,柳芽初萌,色泽鹅黄,星星点点散落在大小树枝上,似襁褓中的婴儿般柔嫩,嫩芽在蒙蒙细雨里舒展,弥漫着别样柔情,有如睡眠初展称之为柳眼。“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和煦春风使矇眬柳眼慢慢睁开,初生柳叶呈嫩黄色称之为柳黄。柳黄渐浓,变成绿色柳叶,柳叶细长,如美人之眉。风吹柳絮,如雪飘飞。柳条垂地,轻拂行人,情意绵绵。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③漫步在陶公柳林间,沉醉在圣洁的山水画图中,我仿佛看到晋武昌(今鄂州)太守陶侃正向我们走来,诉说陶公柳的来历。他的征战生涯41年,其中有30年是在今鄂州度过的,他虽身居高位,但决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俭,以爱民和清廉而留名后世。他曾带领官吏并督导百姓植树造林,在武昌城四周广植柳树。当时部尉夏施曾盗来柳树种植于自家门前,陶侃见后,停下车来问道:“此是武昌西门前官柳,何因盗来此栽?”夏施十分惶恐连忙谢罪。“陶公柳”、“官柳”和“武昌柳”之名由此而来。唐代翰林学士、诗人钱起在《晚泊武昌》中云:“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溯江至武昌》中云:“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常泛舟南来,浏览西山,遥望城西陶公柳,发出“春江绿涨葡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的感叹。千百年来,陶公柳经南北隋唐之风,沐宋元明清之雨,绿染千年古城,焕发人文光芒。
  ④陶公柳适应力强,不怕严寒酷热,不畏干旱水湿,即使被害虫咬光叶子,被烈焰烧焦树冠,甚至被雷电拦腰斩断,只要春风一吹,那深埋于地下的根须,便破土发芽。它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生命力旺盛,仅凭一截枝条,几捧泥土,便能重抖生命的旗帜,在湖畔、河渠、路边、田坂、庭院蓬勃生长起来。初春之际,刚解冰冻,春寒料峭,它傲霜斗雪,顽强地吐露出芽苞,率先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
  ⑤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它的根茎很长,盘根错节,深深根植于大地。如同炎黄子孙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虽经无数风雨洗礼,仍然同根同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⑥陶公柳跟其它树种一样,很平常平淡,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质朴无华,恬静淡雅,不事张扬,默默奉献。它浑身是宝,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的枝条可制成柳篮、柳筐、柳箱等,在市场销售乃至出口创汇;它的树干可加工成木材木板,供人们打制桌、椅、柜、门等家具,美化人们的生活。它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其叶、茎、皮、根皆可入药,一旦人们需要,它就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整个身躯奉献出来,以解决病人之痛苦。它具有很好的环保价值,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化发展使人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陶公柳却昂扬起头颅,挺拔起身姿,高举绿色旗帜,编织美丽风景,净化城区空气,绿化城乡环境,使这座城市跨入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功不可没。但它并不满足,要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
  ⑦我爱陶公柳,它是鄂州的象征。 
《人民日报》 ( 2007-04-07 第08版 )
16.阅读④~⑥三段,分条概括陶公柳是一种怎样的树木。(4分)
17.通观全文,说说作者喜爱陶公柳的理由。(4分)
18.第⑥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市化发展使人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4分)
19.在文中,作者多处引用了古诗文,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
六、(12分)
20.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一位运动员在外国运动员失误获得冠军后,回答记者“这次获胜是否有偶然因素?”提问时说“不,就应该我得金牌”。作家王蒙认为这虽然是一个回答方法,但有些粗糙。
请你替这位运动员设计一段更好的应答词。要求:语言得体,符合人物身份,不超过80个字。(4分)
21.阅读下面的二幅漫画,概括出这幅漫画的主题。(20字以内)(4分)
 
22.今年“两会”期间,有委员、代表建议,把蕴涵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道德伦理的中国传统节日确立为法定节假日,如清明节、中秋节•请你为这个建议拟写几条(至少2条)理由。(4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岁月如歌,这一年刚刖唱昙,下一年已经登场。新的一年,驾着太阳的金马车,踢踏而至。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花新书新房,新车新衣新厂……
这里出新招,那儿创新高……
请以“新”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立意自选;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  ,
  
    2OO7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剌题•语文  
参考答案《一)
注:扫描件,不右避免有错误,尤其是答案未能校对。请原谅。
1.D
2.B(A“脑’’应为“恼;C“无应为“乌’’,“扇”应为“煽”;D“杆刀应为“竿)   
3.D(A师出无名: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此处误解,属望文生义。B项“长此以往’’多指不好的情况。C项“因树为屋’’指隐居荒野)    


展开余下试题4.A(B项,“截止”应为“截至”,“截至用于时间名词前,“截止”用于时间名词后。C项,“查了又犯、犯了再查用了回环的修辞格,但在这里和语境不搭配,原句是在强调“价格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所以应该是“犯了又查、查了又犯,J,应该是“犯——查——犯’’的逻辑,而不应该是“查——犯——查”。D项,“少年儿童’’和“中小学生”有明显的交织成分,不能构成并列关系,因而不能联合,应该删一个,最好是“少年儿童”)   
5.A(B项“天下绝景艄江南三大名楼要加双引号;C项“柳暗花明又一村后的句号应删掉,D项“大、专院校’’中的顿号应删掉,句末问号应改为句号)
6.C(不是“缺失而是“力度不够)
7.C(A项“没有用来读纸介质的书,B项“没有时间读书”,D项“没有人为丰富情趣、为提高修养、素质而去阅读’’,这三个短语都用得绝对了,原文的意思是在减少或存在本身比较少,这和“没有’’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
8.C(是2005年,不是2006年)
9.C(“也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太偏激)    
10.C(此处意为“开脱’’)   
11.C<都为剐词,将要;A助词,不译/代词,代土地;B助词……人/语气词,不译;D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    
12.A(文章结尾处杨亿的话是表现王曾的性格)
13.(1)天禧年间,民间传言说有个形状像帽子的妖怪。    。
(2)汴河决口,却没有奏书报上来,(看来这)只是民间的传育罢了,不值得忧虑。
 (3)老百姓对他的施政很满意,为他画像而并为他立生祠供奉他。   
    参考译文:
    王曾,字孝先,膏州府益都县人。少年丧父,从师于本地学者张震,善.一写文章词赋。宋代成平年间,以单人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都考了第一。大臣杨亿看了他的文赋,慨叹道:“这真是王佐之材啊!’’宰相寇准认为他是奇才,特地在政事堂考验他的才华,授予他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的职务。皇帝曾经有一次晚上在承明殿处理政务,召见他并跟他对谈很长时间,王曾回到寓所后,皇帝派太监传达口谕跟他说:“因为早些时候十分想念爱卿,所以来不及穿戴朝服见你,爱卿不要以为我是傲慢了。他受到朝廷的尊重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
    (后来)他外任应天府知府•天禧年问,民间传言说有个形状像帽子的妖怪。夜里袭扰百姓,从京师往南的地方,百姓都很惊慌。王曾命令夜里打开城门(以安民心),(发现)那些胆敢散布谣言的人立即速捕?,最终也没有发现什么妖怪。天圣四年夏天,天降大雨。有人传言说汴河决口,洪水很快就要到京师了,京城的人很惊恐,想往东选难。皇帝问王曾怎么办,王曾说:“汴河决口,却没有奏书报上来,(看来这)只是民闾的传言耍了,不值得忧虑。”不久证明果然是这样。陕西转运使设立管理食醋的部门,通过食醋专卖来谋利,而且请求在全国推行这个咖法,王请示朝廷取消了这种做法。
大臣曹利用嫉妒王曾地位在自己之上,曾经流露出不满情绪。等到1I『利用因事犯法,太后很生气,王曾却为他开脱。太后说:“爱卿曾经说过曹利用专横跋扈,现在为何却替他开脱?王曾说:“曹利用向来依仗朝廷恩宠(而专横跋扈),所以我曾经以理驳斥专回击他。现在加给他很大的罪名,我就不理解了。”太后的怒气这才稍稍缓解,最后从轻发落曹利用。
 (后来)以彰信军节度使的身份又一次掌管天雄军,契丹使者经过此地,(总是)先约束自己的丰马随从才敢过境,没有敢喧哗闹事的。当地百姓对他的施政很满意,为他画像而并为他立生祠供奉他。王提拔或退官吏,都不让人知道是他的原因。范仲淹曾经质问他说:“宣传提拔人才,这是宰相的职责。您的高尚品德中,唯独缺少这一项啊!”王曾回答:“作为执政的人,对人有恩德的事,想加到自己身上;那些得罪人的事让它给谁呢?”范仲淹对这番话深感佩服。
 王曾天性端庄仁厚,相貌俊秀。在朝廷上,言谈举止有一定之规,平日里则不苟言笑,另人都不敢拿个人私事来求他。年轻时与杨亿都在皇帝侍从之列,杨亿喜欢开玩笑,同僚和朋友没有不被他玩笑戏谑的。等到与王曾交谈时,却说:“我不敢跟他开玩笑啊!王曾平生生活十分简朴,有个老朋友的孩子叫孙京的来辞别,王曾留下他吃饭,饭后,用盒子送给他几卷信纸。孙京打开一看,都是别人写信后裁减下来的纸边。
14.(1)《九江闻雁》是由雁声引发的,《夜书所见>是由秋风寒声引发的。
(2)《九江闻雁》二、三句寓抒情于叙事,分说家乡与亲人的情况,不仅写家乡辽远,而且还少有音讯,从而把思乡之情写足。《夜书所见》三、四句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诗人思乡之苦。写儿童夜挑促织的生活片断,用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衬托诗人客居心境的凄凉和浓重乡思。
15.(1)枯松倒挂倚绝壁/袜崖转石万壑雷(2)只是朱颜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人间喜剧 
    (4)孙犁
16.①是坚韧的树木;②是宽容的树木;③是质朴的树木。(分别概括④⑤⑥段的段落大意)
1 7.①陶侃以民为本,亲率百姓栽种,且已融合到中华历史文化之中。②千百年来;冉公柳染绿了千年古城,焕发出人文光芒。③是报春的使者,乐观向上,生命力旺盛。④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环保价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8.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进一步反衬陶公柳具有环保价值,说明陶公柳为“这座城市跨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立下了汗马功劳。
19.①第2段引用诗句说明早春的柳眼是报春的使者,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②第3段引用陶侃:带领百姓植树造林的故事,交代了陶公柳的来历;引用钱起、盂浩然、苏轼的诗句,说明了千百年来陶公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造福I方,焕发人文光芒。③诗文并用,富有感情和文采,把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
20.示例:是的,某某的实力很强,他本来有条件夺冠,我为他的失误感到惋惜,我们今后会有更多切磋交流的机会。至于夺冠,任何人仅凭运气和他人的失误是得不到金牌的。   
21.示例漫画反映了游客旅游时“挨宰这一问题•’
22.答题提示:(1)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的角度解说为什么要“确立为法定节假日”。    “(2)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道德伦理”的角度解说为什么选清明节、中秋节 (222.245.98.1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OO7届全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