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921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1]
中考语文模拟题(九)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九)
(答题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1、2题 12分)
1. 用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蒹葭凄凄, 。(《蒹葭》)
④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 根据要求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写出相应内容。(每题2分,共8分)
①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
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以花喻雪,想像新奇,令人耳目一新。
③古诗中有许多写“山”的句子,请写出任意一句含有“山”字的相对完整的诗句:
④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 》,它的作者是 国的笛福。
第二部分(3~25题 5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 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 。
浏览完整试题
4. 本文出自《孟子》的《 》篇。(1分)
5.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2分)
①故患有所不必辟也( )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答: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答:
7. 本文先后运用了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 ”这一观点。(1分)
8. 你能说说孟子所崇尚的“义”与有些人说的哥们儿义气的“义”有什么不同吗?(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思有思路,思路有畅通时也有蔽塞时。大约要思路畅通,须是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再加上风日清和,窗明几净,临时没有外扰败兴,杂念萦怀。这时候静坐凝思,新意自会像泉水涌现,一新意酿成另一新意;如果辗转生发,写作便成了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一般“意兴淋漓”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提笔作文时最好能选择这种境界,并且能制造这种境界。不过这是理想,有时这种境界不容易得到,有时虽然条件具备,文思仍然蔽塞。在蔽塞时,我们是否就应放下呢?抽象的理论姑且丢开,只就许多著名的作家的经验来看,苦思也就有苦思的收获。唐人有“吟哦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传说,李白讥诮杜甫说:“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李长吉的母亲说:“呕心肝乃尔。”佛洛伯有一封信札,写他著书的艰难说:“我今天弄得头昏脑晕,灰心丧气,我做了四个钟头,没有做出一句来。今天整天没有写成一行,虽然涂去了一百行,这工作真难!艺术啊,你是什么恶魔?为什么要这样咀嚼我们的心血?”但是他们的成就未尝不是从这种艰苦奋斗得来。元遗山《与张仲杰论文诗》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大作家看重“苦心”,由此可见。就我个人所能看到的来说,苦心从不会白费的。思路大畅时,我们信笔直书,少控制,常易流于浮滑;苦思才能剥茧抽丝,鞭辟入里,处处从深一层着想,才能沉着委婉。苦思在当时或许无所得,全是在潜意识中,它的工作仍在酝酿,到成熟时可以“一旦豁然贯通”。普通所谓“灵感”大半都是经苦思的准备,到了适当的时机便突然涌现。难关可以打通,平路便可驰骋自如。苦思是打破难关的努力,经过一番苦思的训练之后,手腕便逐渐娴熟,思路便不易落入平凡,纵遇极难驾驭的情境也可以手挥目送,行所无事。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易者难免肤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大半深刻,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也是袁简斋与陶渊明的分别。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文章的胜境。
9. 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2分)
答:
10. “一般‘意兴淋漓’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一句中“此”指的是什么?(1分)
答:
11. 文中画线句“苦思也就有苦思的收获”中谈到三点收获,请将这三点内容写在下面。(3分)。
答:
12. “吟哦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这些诗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13. 作文课上你有时思路顺畅,信笔挥洒,一蹴而就;有时思路阻塞,尽管绞尽脑汁亦无从下笔 ……请至少用上三个成语写成一段话,记下你某一次作文课上构思文章的情形(3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雪 莲
①雪莲,在青海有些地方叫雪荷花、冬莲等,藏民的称呼法更多,较通用的为“恰羔素巴”。经科学工作者长期研究认定,雪莲为菊科凤毛属植物。
②我国很早就有了关于雪莲的记载,清人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写道:“雪荷花产伊犁西北及金川等处大寒之地,积雪冬夏不散,雪中有草,类荷花,独茎,亭亭雪间可爱”。A雪莲多生长在海拔3500米到5000米高的峰顶碎石之中,一般很难见到,更不易找到。这里的自然环境无疑是十分恶劣的:寒流的 ,大雪的 ,狂风的 ,冰雹的 ……在这被认为寸草不生、虫鸟绝迹的地方,雪莲却能坚韧顽强地一代代繁衍下来,这不能不说是生命的奇迹。B
③尽管雪莲生长在严酷的气候之中,但它仍然要受到四季的影响,只是报春和花期要比同科植物迟些。一般初夏破土,独茎,叶状如白色或淡黄色长绒毛,纤细稠密,光滑润泽,宛如毛茸茸的鸡腿,藏语中的“恰羔素巴”,即鹰腿音译所得。每年中伏,正值雪莲的花期,其时高峰积雪逐渐消融减少,雪莲花愈开愈旺,那膨大的头状花序上密集地排列着无数管状小花,与向日葵盘中的管状花几乎别无两样,朴实无华,淡zhuāng素裹;幽雅的芬芳,微若丝缕,似有似无。C雪莲的根柔韧细长,像银白的丝线,wān yán潜游于砾石冰土之中,随处可以再生。在我国传统的中草药中,雪莲被称为“少用中品”。《本草纲目拾遗》谓雪莲“治一切寒症”,现代中药学经研究亦表明,雪莲“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它不但是除寒壮阳的最佳原始药物,且对不少常见的妇科病有良好效用。
④据报载,近年我国人工栽培雪莲取得了较大成果,由此可见,这“高山明珠”也不再独芳高山了。
14. 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给加着重号的汉字注音。(4分)
淡zhuāng ( )素裹 wān( )yán( )
独茎( ) 纤( )细
15. “寥寥数语,道出了它的产地和亭亭玉立的神态美”一句是从文中抽出来的,把它放回文中A、B、C哪一处合适?(1分)
答:放在 处。
16. 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在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2分)
A. 积压 B. 侵袭 C鞭挞 D肆扰
答:依次为:
17. 本文抓住了雪莲的哪些特征进行说明的?(3分)
答:
。
18. 说说文中画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分)
答:
19. 本文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说明。(2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20分)
母亲的目光
①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 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样在母亲的目光里熟睡的吧?然而快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过,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熟,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人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妈,怎么了?”我很纳闷。“不怎么,”她说。母亲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便走开了。
⑤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着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⑥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⑦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海浪对礁石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⑧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⑨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我们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所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展开余下试题
⑩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20. 标题中的“母亲”指谁?(2分)
答:
21. 将第②自然段中加着重号的“这种目光”中的“这种”用一些形容词来替换,你会选用哪些词?(至少写出3个)(3分)
答:
22. 文章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为什么说“我”当年的行为是“无知和愚蠢”的?(4分)
23. 文中加着重号的“这种假设”指什么?“想像的盛宴”是什么意思?(4分)
答:
&n
上一篇:
万年县富林中学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下一篇: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中考语文模”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