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84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3]
宁夏中卫市2007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试卷1
宁夏中卫市2007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试卷1
语 文 试 卷
命题教师:马生珍
班级___ 姓名___ 学号__
第Ⅰ卷 阅读(75分)
甲 必考题(50分)
一、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往我们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主要是在黄河、长江流域。所以当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重见天日的时候,其内涵之丰富,发展水平之高,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它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并不是一元的,相反,它是多元化一体的,辽河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位于辽宁西部的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红山文化遗址,其中心位置有一座女神庙,在女神庙发现的泥塑像残块中,人物像最多。她们的形体有大有小,年龄有老有少,或张臂伸手,或屈肘握拳,组成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女神像群。这些形象有的可能象征当时社会上的权势者,有的或许就是受到崇拜的祖先。如果说,秦始皇兵马俑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艺术高峰,那么,牛河梁女神群像可以看作我国文明黎明时期的艺术高峰。
尤为让人振奋的,便是“金字塔”式大型红山文化建筑遗址的发现。这座金字塔建筑的范围大约有近万平方米,结构为夯土石砌圆形台阶式,规模宏大,基部直径100余米,残存高度20余米,顶部堆积大量坩锅片,中央夯土内埋有骨架。庞大的巨型建筑,仅夯土就达10万平方,还有难以计算的巨石,很难想像当时人们是怎样从远山搬运来的。以至于一些外国学者,实地考察后,惊叹红山文化是可与埃及金字塔、印度莫亨佐达罗古文化相比的世界性发现。牛河梁发现的这座金字塔,堪称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最庞大的金字塔。
这里出土的精美的玉雕,同样赢得了世人不断的喝彩。特别是玉猪龙形饰,作兽首形,体卷曲如环。整体扁圆、厚重、光洁,体现了红山人独特的玉器制作水平。从考古资料来看,玉猪龙形饰并非仅在牛河梁遗址中发现。早在197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三星他拉村红山文化遗址中就出土过一件大型的碧玉龙。龙体呈C字形,高26厘米。具有猪首的特征。过去对龙的形成,学术界根据文献记载说法不一,有蜥蜴说、鳄鱼说、以蛇为主体的多种动物组合说等。红山文化的玉器,从发现的实物看,似乎是猪首蛇身的结合体。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发现,才使人们把猪和龙的形成联系在一起。有专家认为,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等,是当时社会某种等级、权力观念的象征。
从牛河梁女神庙遗址的发现来看,我们能够感觉到燕山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水平即便是与黄河、长江流域相比,也毫不逊色。这些文物的出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 (《中国地理快读》)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看法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主要是在黄河、长江流域。
B.重见天日的红山文化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并不是一元的。
C.文章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尽管不止一处,但共同构成中华文明。
D.文章认为,中华文明就是起源于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
2.下列说法不属于说明红山文化“发展水平之高”的一项是( )(3分)
A.女神像有的可能象征当时社会上的权势者,有的或许就是受到崇敬的祖先。
浏览完整试题
B.牛河梁女神庙中的泥塑像,人物像最多,且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C.“金字塔”建筑遗址所用巨石,令人很难想像当时人是怎样从远山搬运来的。
D.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精美的玉雕,赢得了世人不断的喝彩。
3.根据文章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牛河梁女神像因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而被看作我国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的又一艺术高峰。
B.红山金字塔可与埃及金字塔、印度莫亨佐达罗古文化相比,说明红山文化受到了埃及和印度文明的影响。
C.文章介绍1971年在内蒙古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碧玉龙,就是为了说明红山文化中玉猪龙并非个例。
D.从红山文化金字塔的建筑面积、建筑规模和使用的材料来看,它就是中国最古老、最庞大的金字塔。
E.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是一元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的发现告诉我们,辽河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梁习字子虞,陈郡柘人也,为郡纲纪。太祖为司空,辟司为漳长,累转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还为西曹令史,迁为属。并土新附,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时承高干荒乱之余,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棋峙。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其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家桑,令行禁止。贡达名士,咸显于世,语在《常林传》。太祖嘉之,赐爵关内侯,更拜为真。长老称咏,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及习者。建安十八年,州并属冀州,更拜议郎、西部都督从事,统属冀州,总故部曲。又使于上党取大材供邺宫室。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于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太和二年,征拜大司农。习在州二十余年,而居处贫穷,无方面珍物,明帝异之,礼赐甚厚。四年,薨,子施嗣。
初,济阴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思因直日白事,失太祖指。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将加重辟。时思近出,习代往对,已被收执矣,思乃驰还,自陈己罪,罪应受死。太祖叹习之不言,思之识分,曰:“何意吾军中有二义士乎?”后同时擢为刺史,思领豫州。思亦能吏,然苛碎无大体,官至九卿,封列侯。 (《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更相扇动,往往棋峙 棋峙:相持不下
B.勤劝农桑,令行禁止 禁止:有禁则止
C.文帝践阼,复置并州 践阼:巡察各地
D.政治常为天下最 政治:政事治理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及习者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于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济阴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
求,无乃尔是过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梁习任并州刺史时,形势复杂而严峻,他采取一系列得力的措施,终于使匈奴归顺,豪强远遁,边境安定,百姓安宁。
B.梁习历经太祖、文帝和明帝三代,为三朝元老,每个时期都受到丰厚的赏赐。去世后,儿子梁施继承了官爵。
C.太祖认为梁习和王思都是军中的义士,而梁习的义表现在代人蒙冤而不申辩,王思的义表现在自陈己罪不让同僚蒙冤。
D.两段选文并不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是表现了梁习品质的两个侧面,第一段主要表现他的善治,第二段主要表现他的重义。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习在州二十余年,而居处贫穷,无方面珍物,明帝异之,礼赐甚厚。(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太祖叹习之不言,思之识分,曰:“何意吾军中有二义士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何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8.对这首诗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众芳摇落”,既点明时令,又反衬梅花独妍。
B.“暗香浮动”,写众芳摇落时留下的香气。
C.“疏影”,写出了梅花稀疏的特点,“横斜”描绘了它的姿态。
D.“黄昏”、“水清浅”是梅花开放的环境,突出了梅的个性。
E.“微吟”、“狎”更是直接抒发诗人的感情。
9.全诗咏梅,而颈联却写“霜禽”、“粉蝶”,试分析此联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6分)
主要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特色:(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按要求默写名句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一阶段背诵的古诗文中选择符合主题要求的内容默写名句(说明:6个句子不能重复。同一主题的2个句子,可出自同一诗文,也可以不同,但2个句子的内容必须符合主题要求)
展开余下试题
①写你最喜欢的2个写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你印象最深的2个送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你人生启迪最大的2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25分)
请在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个大题作答。不跨大题选做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东京某晚的事
①我在东京某晚遇见一件很小的事,然而这件事我永远不能忘记,并且常常使我憧憬。
②有一个夏夜,初黄昏时分,我们同住在一个“下宿”里的四五个中国人相约到神保町去散步。东京的夏夜很凉快。大家带着愉快的心情出门,穿和服的几个人更是风袂飘飘,徜徉徘徊,态度十分安闲。
③一面闲谈,一面踱步,踱到了十字路口的时候,忽然横路里转出一个佝偻的老太婆来。她两手搬着一块大东西,大概是铺在地上的席子,或者是纸窗的架子吧。鞠躬似地转出大路来。她和我们同走一条大路,因为走得慢,跟在我们后面。
④我走在最先。忽然听得后面起了一种与我们的闲谈调子不同的日本语声音,意思却听不清楚。我回头看时,原来是老太婆在向我们队里的最后的某君讲什么话。我只看见某君对那老太婆一看,立刻回转头时,露出一颗闪亮的金牙齿,一面摇头,一面笑着说:
“Iyada,iyada!”(不高兴,不高兴!)
⑤似乎趋避后面的什么东西,大家向前挤挨一阵,走在最先的我被他们一推,跨了几脚紧步。不久,似乎已经到了安全地带,大家稍稍回复原来的速度的时候,我方才探问刚才所发生的事情。
⑥原来这老太婆对某君说话,是因为她搬那块大东西搬得很吃力,想我们中间哪一个帮她搬一会。她的话是:
“你们哪一位替我搬一搬,好不好?”
⑦某君大概是因为带了轻松愉快的心情出来散步,实在不愿意替她搬运重物,所以回报他两个“不高兴”。然而说过之后,在她近旁倘佯,看她吃苦,心里大概觉得过意不去,所以趋避似的快跑几步,务使吃苦的人不在自己眼睛面前。我探问情由的时候,我们已经离开那老太婆十来丈路,颜面已经看不清楚,声音也已听不到了。然而大家的脚步还是有些紧,不像初出门时那么从容安闲。虽然不说话,但各人一致的脚步,分别表示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
⑧我每次回想起这件事,总觉得很有意味。我从来不曾从素不相识的路人那里受到这样唐突的要求。那老太婆的话,似乎应该用在家庭里或学校里,决不是在路上可以听到的。这是关系深切而亲爱的小团体中的人们之间所有的话,不适用于“社会”或“世界”的大团体中的所谓“陌路人”之间。这老太婆误把陌路当作家庭了。
⑨这老太婆原是悖事的,唐突的。然而我却在想象:假如真能像这老太婆所希望,有这样的一个世界:天下如一家,人们如亲族,互相亲爱,互相帮助,共乐其生活,那时陌路就变成家庭,这老太婆就并不悖事,并不唐突了。这是多么可憧憬的世界!
11.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开头给人造成很大悬念,“一件很小的事”却“永远不能忘记”,还“常常使我憧憬”,那么是怎样的一件事呢?这就吸引读者非弄清究竟不可。
B.对老太婆的描写,突出了她年老体衰,身背重物,意味着对这样的人不加帮助是不对的,为后面“过意不去”作铺垫。
C.“我走在最先”,作者这样写,等于把自己摆在一个超然的位置上,意即不愿帮助别人的不是自己,而是某君等人,有利于对其进行分析批判,揭示中心。
D.对同行的某君,突出写他“露出一颗闪亮的金牙齿”,意在暗示这一群青年大都出身于富裕的家庭。
E.“我从来不曾从素不相识的路人那里受到这样唐突的要求”,说明当时人们之间关系冷淡,也说明自己不愿助人。
12.(1)第2段写几个人“态度十分安闲”,作用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7段写众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说“我每次回想起这件事,总觉得很有意味”,为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憧憬的是什么?作者的憧憬表现了什么?针对他的憧憬谈谈你的认识。(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5—18题:
罗曼•罗兰的文学生涯从他个性中的矛盾体逐渐发展而成,他从父亲那里吸收的爱自由、爱挑剔的高卢人精神,和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艺术感受力使他具有了以下常被描绘得奇怪的特征:一个宗教社会主义者,一位反神权的神秘主义者,一位革命的理想主义者,一名非教条主义的基督徒。他还是一位在充满巨大国际竞争的世纪坚持国际合作主义者。罗兰爱法国,但他拒绝承认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理性和必要的统一体。这样看来,他身上似乎具备一系列的悖论,而他又不断地在他的小说和随笔作品中将这些表现出来。
热切参与那个时代的知识界活动的罗兰探求着将信仰、希望、爱情以及勇气等品质带给他的社会,这种信念解释了他最初为舞台写作的原因----重新激发英雄主义和对他的祖国的信仰。这里最好的例子是他1898年的剧作《狼群》。
因为受挫于舞台条件的过分严苛,罗兰转向对著名人物的研究,他写的关于贝多芬的抒情生活的文章,以及米开朗罗和托尔斯泰的研究,这些对他心目中的英雄的纪念并非评论性传记,而是为获取这些伟人精神而做的充满诗意的努力。罗兰在描绘贝多芬肖像的同时,试图画出20世纪的肖像及其梦想。
罗曼•罗兰对传记的兴趣充分体现在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之中。这部小说为20世纪力求捕获整个生命经历的伟大传记小说开辟了道路。罗兰否认这部作品是小说,作品松散的结构和问题也很自然地显示出他对形式的拙劣掌握。不过,在罗兰眼里,一个人的生活不能被关闭进文学形式的狭隘领地中。《约翰•克里斯朵夫》写的是一位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及社会之间的斗争;罗兰刻画了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协调的性格,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它被称为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另一方面,现代评论家对罗兰的这部最著名作品挑剔得最多,一些人认为它过于零碎、冗长。对另一些评论家来说,它缺乏文体感:语调方面有一定量的跳跃性,语言也总在狂欢式和严肃式之间变化不息。即便在有生之年,罗兰也经常遭到这些批评,他的辩护是:《约翰•克里斯朵夫》恰似生活本身一样充满插曲和偶然。对他来说,作品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延续,从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的火花。
《约翰•克里斯朵夫》牢固地奠定了罗曼•罗兰在20世纪早期文坛的声望。有趣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预见了一场毁灭欧洲的战争的来临,作品完成不久,这样的战争就爆发了。此时他写了一系列文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呼吁作战国的知识分子们去争取和平。这引起了有人对他的文学地位的强烈愤怒。有法国评论家们认为他只是个智商高的骂街文人,这成为他和法国年轻人之间的也许永难愈合的一条裂痕。
(节选自斯蒂芬•茨威格《罗曼•罗兰》)
展开余下试题
15.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罗曼•罗兰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他拒绝承认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理性和必要统一体的观点,但他是爱国的。
B.罗曼•罗兰认为《约翰•克里斯朵夫》不是小说,他对传记的兴趣充分体现在这部作品中。
C.一些评论家认为《约翰•克里斯朵夫》缺乏文体感,过于零碎、冗长,语调方面有一定量的跳跃性。
D.1898年,罗兰写作并出版了《狼群》,这部作品再次重新激发了他英雄主义和对祖国的信仰。
E.罗兰研究著名的人物,其中有贝多芬、米开朗罗、托尔斯泰和约翰•克里斯朵夫,他用评论性传记,纪念心目中的这些英雄。
16.请从精神和作品方面对罗曼•罗兰作出精要的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作者的表述,请你对《约翰•克里斯朵夫》做出评价。(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文中划线的句子,另举例(本文之外),谈一下你对阅读意义的理解。(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75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9.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新华社记者对“十一”黄金周的随机调查表明:超出九成的都市人无法真正享受休假的放松,心猿意马的休假会让人感到越休越累。
B.与此同时,“从源头上反腐败”的风头一过,许多行政审批和变相的行政审批死灰复燃,或者假借“宏观调控”的名义设立新的行政许可。
C.早先曾有厂家信誓旦旦,车价已“接轨”,多长时间不会降价。结果日子未到,就降了,还是陡降,什么样的解释都没有,厂家应当一言九鼎,消费者要的是诚信!
D.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做人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药品质量参差不齐、药品价格虚假广告泛滥等损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卫生部制定了一系列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
B.中日双方如果能以安培首相访华为开端恢复高层互访,不仅将推动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将利于扭转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下滑趋势。
C.据报道,朝鲜可能会于本周末进行地下核爆炸试验。由于形势紧迫,日美两国已就朝鲜核试验做好准备的必要性达成共识,将对此采取“坚定立场”。
D.随着人们消费选择的拓宽,黄金周开始从旅游、交通和商业等行业向其他行业广泛延伸,越来越多的行业正从假日消费中分得“黄金”。
21.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请从下面几个节日中任选两个,各用一句话表现其特点。(4分)
例句:重阳节:柱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明节 端午节 植树节 中秋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班上将开展一次文学名著竞赛活动,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准备一段开场白。
要求:说明活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方面,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宽容了,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很多时候没有人关注你在干什么?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似乎又越来越不宽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我们的行为。
对此,你怎么看?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答题卷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7分,每小题3分,3、8小题各6分,11、15小题各4分)
1 2 3 4 5 6 8 19 20 11 15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每小题3分)
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诗歌阅读(12分)
9.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艺术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按要求默写名句(每空1分)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一阶段背诵的古诗文中选择符合主题要求的内容默写名句(说明:6个句子不能重复。同一主题的2个句子,可出自同一诗文,也可以不同,但2个句子的内容必须符合主题要求)
①写你最喜欢的2个写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你印象最深的2个送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你人生启迪最大的2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
2006—2007学年东莞市第二学期联考高二语文科试题
下一篇:
2007年宁夏中卫中学高考模拟试题(一)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宁夏中卫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