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76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6]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测试:2006学年下学期杭州市萧山区六、八、九中期中联考试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测试
2006学年下学期六、八、九中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答案详细解答
                                                    拟题:曾良策
  第Ⅰ卷(30分)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迸(bèng)着  颓垣(yuán)   孱(chàn)头     昙(tán)花一现
B.擎(qíng)着   瘦瘠(jǐ)   荒冢(zhǒng)   并行不悖(bèi)
C.媲美 ( pì)  干瘪(biě)   自诩(xǔ)         茕茕孑立(jué)
D.攻讦(jié)  蹩(bié)进       氛围(fēn)   口角是非(jué)
[解析]A项“孱”应为“càn”,B项“瘠”应为“jí”,C项“孑”应为“jié”。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投缳     丫嬛     无上光荣      礼尚往来 
    B.诛杀     株连     共商国是      文过饰非  
    C.荟萃     国粹     惨不忍睹      残羹冷灸
D.慷慨     气概     形似骷髅      镂骨铭心
[解析]C项“残羹冷灸”应为“残羹冷炙”。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必修三P67)
B、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的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必修三P7)
C、你可以想像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毫厘,便会撞得个粉碎。(必修三P8)
D、靴子被退回来,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必修三P42)
[解析]B项“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这里应为“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A项“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C项“雷霆万钧”,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D项“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必修三P80)
B、两种不同文化(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于婚姻、交通、贸易、侵略、扩张等原因相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互相观望。 (必修三P67) 
C、这儿原先有牛栏、马厩,有牛,有马,有犁,有耙,有谷仓,还有干草垛。(必修三P11)


浏览完整试题D、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必修三P71)
[解析]A项“发扬国光”后的句号应在引号外;B项并列谓语之间用逗号,把“互相惊奇、互相观望”之间的顿号改为逗号;D项中“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是对前文的补充说明,应用括号。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必修三P10)
B、一到春天,祖国的土地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的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必修三P3)
C、在我国,所有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褒贬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必修三P66)
D、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灵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作品之中。(必修三P12)
[解析] B项成份残缺,句末加上“的景象”;C项语序不当,“褒贬不一”改为“贬褒不一”,和前文对应;D项搭配不当,“拨动过他心灵”应为“拨动过他心弦”。
[答案] A
6、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修订的。“左传”的“传”的意思是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必修三P93)
B、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作品有《离骚》、《楚辞》、《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其中《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必修三P54)
C、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作家,诗人,民主战士。作品有《死水》、《红烛》等。他提倡新格律体诗,倡导“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必修三P18)
D、惠特曼,美国诗人。作品有《草叶集》等。《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为悼念林肯总统而写的。 (必修三P58)
[解析]B项中《楚辞》战国时期楚国文学总集。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章句。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该书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不只是屈原的作品。
[答案] B
二、(12分,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于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慴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
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相斗
C、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假扮
D、救钜鹿下者十余壁           壁,营垒
[解析]C项,假,这里是暂时代理的意思。
[答案] C
8、文中“则我引兵鼓行而西”的“而”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望洋向若而叹曰                     B、劳苦而功高如此
C、归而求救国之策                     D、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解析]题干和A项中“而”,都表示修饰关系,B项表示并列关系,C项表示相承关系,D项表示转折关系。
[答案]A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久留不行”,反而拒谏饰非,打击异己,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候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的臣服。
[解析] A.项是宋义骂项羽鲁莽的话,B项是宋义话,“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也是无中生有。D项“诸候的军队”是楚军的盟军,“臣服”也不对。
[答案] C
[参考译文]
章邯打败项梁军队以后,认为楚地的军队不值得忧虑了,于是渡过黄河北进攻赵,大败赵军。这时候,赵歇为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为国相,都逃进了钜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了钜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南边,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给他们输送粮草。陈余作为赵国的大将,率领几万名士卒驻扎在钜鹿北边,这就是所谓的河北军。
先前,宋义在路上遇见的那位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正在楚军中,他求见楚王说:“宋义曾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没过几天,就果然战败了。在军队没有打仗的时候,就能事先看出失败的征兆,这可以称得上是懂得用兵了。”楚怀王召见宋义,跟他商计军中大事,非常欣赏他,因而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任次将,范增任末将,去援救赵国,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号称卿子冠军。部队进发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宋义说:“我认为并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却损伤不了小小的虮虱。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疲惫;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所以,现在不如先让秦、赵两方相斗。若论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您比不上我宋义。”于是通令全军:“凶猛如虎,违逆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杀。”又派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亲自送到无盐,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一个个又冷又饿。项羽对将士说:“我们大家是想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进。如今正赶上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芋艿掺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跟赵合力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凭着秦国那样强大去攻打刚刚建起的赵国,那形势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赵国被攻占,秦国就更加强大,到那时,还谈得上什么利用秦国的疲惫?再说,我们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怀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内全部兵卒粮饷交给上将军一个人,国家的安危,就在此一举了。可是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次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向军中发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处死他。”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谁敢抗拒,都说:“首先把楚国扶立起来的,是项将军家。如今又是将军诛灭了叛乱之臣。”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境内,把他杀了。项羽又派桓楚去向怀王报告。楚怀王无奈,让项羽作了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属项羽。


展开余下试题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首先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节选自张溥《五人墓碑记》)(必修三P40)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顾吾念之,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B、发其志士之悲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是以蓼洲周公           以其无礼于晋
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A项中“顾”的意思分别是“回头”、“但是”,B项中“其”的意思分别是“他们”、“可要,一定”,C项中两个“以”字都是“因为”的意思,D项中“非常”的意思分别是“非同寻常”、“意外之事”。
[答案]C
11、下列句子中和“不能容于远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请罪于先人之墓        D、吾属今为之虏矣
[解析]题干和D 项都是被动句,A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定语后置,C项为状语后置。
[答案] D
1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段把五人的表现同缙绅的所作所为比较,使读者领会到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是多么重大。
B、文段将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与五人激于义而死加以对比,突出五人之死意义重大,也更加热烈地颂扬了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献身精神。
C、文段将五人激于义而死的荣耀与高爵显位之人老死于家中默默无闻加以对比,突出五人之死,死得其所。
D、《五人墓碑记》并不孤立歌颂五人。作者在对比中,指斥了阉党,暴露批判了“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和“缙绅”“高爵显位”等;在映衬中,赞美了周顺昌,肯定了“郡之贤士大夫”。
[解析]C项中“老死于家中默默无闻”,不是“高爵显位之人”,而是“五人”,而且是假设的情况。原文依据是:“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
[答案] C
                 
 第Ⅱ卷(70分)
三、(20分)
13、解释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①视:         ②暴:        ③隶:         ④屈: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实词的积累。注意③为名词作状语,④为使动用法。
[答案] ①比较        ②显露        ③像对待奴隶一样       ④使……屈身 
14、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2)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注意“编伍”“素”“训”“哀”“徒”“以”“明”“匹夫”“社稷”等词。
[答案] (1)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
(2)因此,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一个平民的死,对国家兴亡有重要作用的啊。
15、请用现代汉语为《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人”写一段墓志铭。要求突出五人的精神品质,字数在50字以内。(3分)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体裁不限,力求以最简短的语言(不超过50字)概括五人的品质。
[答案示例](1)五位义士反对阉党,不畏强暴,慷慨就义,死得其所。
     (2)五人保护苏州百姓,不畏强暴,舍生取义,重于泰山。
16、默写(任选4句)(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必修三P95)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必修三P59)
(3)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必修三P101)
(4)___________________,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读本三P132)
(5)___________________,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读本必修三P131)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名句积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也不要添字、漏字。
[答案] (1)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2)虽九死其犹未悔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忧劳可以兴国
(5)事不目见耳闻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
(2)本诗的尾联与诗人写的另一首诗《过零丁洋》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有什么异同?
[解析] 文天祥《金陵驿》赏析  
草合离宫转夕晖: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  
孤云飘泊复何依:自己的归宿在那里啊?  
山河风景元无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 元:同原.)  
城郭人民半已非:而人民以成了元朝的臣民.  
满地芦花和我老: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  
旧家燕子傍谁飞: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从今别却江南路: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  
化作啼鹃带血归: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象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壮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本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誓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四年后,诗人受尽种种折磨和苦难,战胜种种诱惑和威胁,从容就义,用生命和鲜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宝库中谱写了一曲永远鼓舞中华儿女的悲壮之歌、正气之歌。
[答案] (1)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描绘了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暗喻南宋王朝宗国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诗人无所依托的残酷现实。
(2)相同之处:两首诗的尾联都表现了诗人以死报国的决心。
不同之处:《金》诗的尾联凄清哀婉,外柔内刚,诚挚悲壮;《过》诗的尾联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充满阳刚之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20分)
寂静的独语   
——纪念肖邦逝世150周年
肖邦的音乐具有一种无法道明的特别气质。乐声幽扬飘来,听上去似乎是作曲家一不小心,让人窥见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孤寂沉思。当然,音乐没有具体明确的语义,谁也说不清楚,肖邦的自言自语究竟说了什么,但肖邦音乐所独具的表达口吻,几乎一开始就会在听者的音乐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迹。
肖邦所钟情的表达媒介只有一个——独奏钢琴。一个人独自坐在钢琴键盘前,从手下流出的音符自然具备私密性,与上百人合奏交响曲的千军万马之势迥然相异。虽然肖邦远非首创钢琴独奏的第一人,但在他的手下,钢琴在历史中第一次被转型——成了倾诉个人心境的最佳手段。
交响曲、歌剧这类“宏大叙事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苏教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