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20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0]
2007年三明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2007年三明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 I卷(选择题共 21分)
一、(6分,只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题。
电影是什么?尽管这个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究竞如何认识电影的重要的认识论问题,但是,这个不断地有人提出又不断地有人质疑的问题,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相当多的人(包括一些理论研究者)似乎都倾向于认为,这个问题无关紧要。再加上认识本身的困难(这是由人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种局限性比人们已经认识到的要大得多),电影得不到正确的认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了。
我对电影的界定是:电影是以纪录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片段为基础传递信息、制造效果的一种异质综合性的媒介手段。这个表述有两个要点:第一,肯定电影是一种媒介手段;第二,明确电影是怎样一种媒介手段。电影中的环境有一些属于自然现象。这里使用“社会现象”这一用语,不仅是因为“电影能像描绘自然的东西一样得心应手地描绘幻想的东西”,而且还因为,包括演员表演、人工背景等在内的所有日常生活现象都属于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看一看关于心脏移植的直播手术室的电视节目有助于理解我的表述。这里之所以使用“为基础”,是为了强调电影纪录功能只是电影这种媒介的全部功能的基础而并不是全部。从电影发展到今天所达到的水平来看,我们有理由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和强调电影“以纪录为基础传递信息、制造效果”的功能。同时,我们还应当强调,电影并不是一种单质的媒介手段,而是一种异质的综合性媒介手段。也就是说,电影是影像与声音结合在一起的合成物。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轻视电影的纪录功能。恰恰相反,倒是希望强调电影纪录功能的独特性。其实,正是这一功能使得电影媒介与其他媒介区别开来。也就是说,直到目前为止,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当中,在人类所使用的各种媒介手段当中(如果暂时不把数字包括其中的话),只有电影(包括电视)具备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纪录功能,这是一种伟大的功能。因为,全面的纪录是一种只有电影这种媒介手段才具有的功能。
绘画只能描摹、描绘人、景、物的表象,对于过程本身则无能为力,充其量也只能描绘过程中的表象片段。更不必说惟妙惟肖的肖像画也达不到电影的“纪录水准”。
语言文字距离纪录就更加遥远了。语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社会现象或者自然现象。后来有了文字,文字具有记录语言的功能,语言和文字结合在一起,(文字)语言的描述功能得到了增强。文字只有记录功能,这不到纪录功能。文字语言能记录会议的发言(音调和语气都漏掉了),还可以描述会议的气氛,但是不能纪录会议的实际状况。中文中有两个词:纪录与记录。不太好区分,所以一般人在使用中往往不加区分。我认为,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还是明确地加以区分为好。使用电影手段的,就是纪录。纪录的“纪”字有一个“绞丝旁”,大概是结绳“纪事”的意思。《周易》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中国古代没有“记”字,最早的“记”字,就是“纪”字。结绳肯定是属于重新编码的。把现实事物编码为绳子的结。使用文字手段的,就是记录。纪录和记录的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纪录的东西还可以再次“呈现”,如开会的场面包括发言等等。而记录下来的东西却不能再“呈现”了。在发言记录中,发言者失去了声音,只剩下了一些符号。
浏览完整试题
(摘自王志敏《电影美学:从思考方式到理论形态》)
1.根据文章第二段对“电影”的界定,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电影这种媒介的功能不仅仅只是纪录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片段。
B.电影是一种媒介手段,而且是一种异质综合性的媒介手段。
C.电影之所以不是单质的媒介手段,是因为电影是影像与声音结合在一起的合成物。
D.电影是以记录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片段为基础传递信息、制造效果的一种异质综合性的媒介手段。
2.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是什么的问题尽管很重要,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所有对电影助界定都是不科学的。
B.电影媒介具有“以纪录为基础传递信息、制造效果”的功能,因此其他媒介都不具备这些功能。
C.语言文字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因此就记录功能而言,它强于绘画。
D.电影所纪录的东西可以再次“呈现”,文字所记录的东西不能再次“呈现”,因此,电影功能强于文字功能。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3-4题。
天外家园何处寻
尽管到目前为止几乎仍然一无所获,但科学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类地行星的寻找。很多研究人员都认为找到这个人类生存的天外家园是完全可能的。在发现太阳系外第一颗行星十余年后,人类就已经发现了约 200颗这样的行星。在未来 10年,美口航空航天局将专为寻找类地行星发射“太空干涉测量任务”探测器。在最可能拥有类地行星的120 颗恒星中,科学家估计至少有 6 颗恒星拥有接近地球质量的行星,24 颗恒星拥有质量接近地球两倍的行星,至于质量接近地球3倍的行星,应该每颗恒星都有。通过对太阳系形成过程的模拟,美国行星学家西思•雷蒙稳认为:银河系周围约1/3的类太阳系星系可能都有类地行星在在。
另外,虽然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能证明外星生命存在的确切证据,也无法判断生命的出现究竟是个意外还是必然的结果,不过很多迹象正在倾向后者。地球生命的基本组成成分是包括水在内的二十几种简单分子,而科学家在银河系中的很多地方都发现有这些分子存在。最新的试验表明,落到行星上的碳尘微粒能促进氨基酸的形成,因此很多行星上都可能存在这些生命的基本组成成分。一些研究者估计有氨基酸存在的行星数量可能占到总数的10%,甚至有人认为实际的数量可能更多。
科学家们认为,很可能人类并不是孤独的,在宇宙中也许有大量的智能生命存在,也许距地球的1000光年以内就有文明存在,今天,我们从宇宙获取的信息已经超出了科学家当年最乐观的猜测,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几十年来科学家一无所获,但仍有很多人相信地球不是孤独的星球的原因。我们很有希望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天外家园。
(摘自《科技新时代)2007年第2期)
3.以下对“很多研究人员都认为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天外家园是完全可能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绝大多数的研究都证明有可能找到可以说是人类的天外家园的类地行星。
B.大部分的研究人员都认为人类并不是孤独的。
C.很多的研究都认为完全可以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类地行星,以供人类生存。
D.据现有的研究推断,很多的研究人员都认为有希望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天外家园。
4.以下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虽然不够确切,但很多迹象表明生命的出现并不偶然。
B.所谓类地行星是指质量相近、具有生命的基本组成成分和大量智能生命活动存在的银河系中的行星。
C.有研究者估计有氨基酸存在的行星数量可能超过总数的10%。
D.从我们在宇宙中获取的信息来看,人类可能不是唯一存在的智能生命。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7题。
相州昼锦①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悔之。若季子不礼其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年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④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②,不足为公荣;桓圭③衮裳,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 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荣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
展开余下试题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以示荣耀,②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③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利器,用于朝聘、祭扫、丧葬等场合。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④魏国公:韩琦,河南相州人,北宋著名的大臣。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得易而侮之 易:轻视
B.推德被生民 被:覆盖
c.以遗相人 遗:遗留
D.而夷险一节 夷:平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①仕宦而至将相 ②日穷而匕现
B.于:①买臣见弃于其妻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C.之:①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以:①尝以武康之节 ②(公子)欲以客往赴泰军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摹写了一般士人困厄与得志之时的不同境遇,意欲强调出将人相,富贵荣耀这些荣光,都是魏国公平素就应有的,非困厄后的侥幸得志。
B.本文借魏国公韩琦回家乡相州为官时兴建“昼锦堂”一事,主要旌扬韩琦为官时百姓对他的爱戴。
C.主要叙述韩琦先祖世代有美德, 是当时有名的大官。年轻时即高中科举,当时很有声望,虽身居高位却不以此自我夸耀。
D.作者虽未登“昼锦堂”,却为能诵读魏国公之诗而高兴,因钦敬其为人而写此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9分)
四、(32分)
8.阅读下面二则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曾子)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曳纵而歌《商项》,声满天地,若出金石。
(《庄子•让王》)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分)
译:
③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踵而座决。(4分)
译:
(2)这两则话表明了一种什么处世观点?(3分)
答: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天 涯 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科。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1)结合全诗,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3分)
(2)“最高花”指树顶上的花,诗人为何对此特别关注?清简要分析。(3分)
10.默写。(6分)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l)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诗经•静女》)
(2)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债》)
(5)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面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询《六国论》)
11.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100字左右。)(10分)
(1)简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2)《围城》中的方鸿渐善良正直,幽默又不乏小聪明,但又虚浮软弱,优柔寡断,有点玩世不恭。请你就其某一方面的性格,简述一个情节。
(3)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巴黎圣母院》正是运用这美丑对照的原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请你简述一个人物的故事证实这美丑对照的原则。
(4)匹克威克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圣诞精神”)的化身,即他有一颗赤子之心,天真、善良、热心、乐于助人,清简述能体现这种精神的一个故事。
五、(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枯燥无味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①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头听,凭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一丝秋虫的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淹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根本没有秋虫。啊,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展开余下试题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候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地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暖的阳光和轻谈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和轻微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里唯一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细,疾,徐,作,歇,仿佛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哪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另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蕲求②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极欲逃避的,惟有这个淡漠无味!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这里并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必求的,甜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是说有味远胜于淡漠罢了。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何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他们当然也是酷嗜趣味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美妙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③地,秋虫早已避去惟恐不速了。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
(一九二三年八月三十一日作)
(注)①邪许:邪,不正常,许,语气词。②靳求:〈书〉祈求。③水门汀:〈方〉水泥,有时也指混凝土。
12.文章的开头用极富象征意味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分点概述。(3分)
答:
13.“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日苦水胜于一盏白杨,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14.本文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乡间秋虫鸣曲的作用是什么?(5分)
答:
15.请结合实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6分)
答: &nbs
上一篇:
福建厦门双十中学语文高考模拟试卷(二)
下一篇:
浙江省东阳市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7年三明”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