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6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3]
四川省内江市2007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四川省内江市2007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4页,第Ⅱ卷5—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复辟(pì)    吊胃口      声名雀起    鼎力相助
 B.宣泄      显象管      开源截流    怙恶不悛(hù)
 C.收迄      耍花腔      察颜观色    既往不昝
 D.聒噪(guō)    打圆场    兵荒马乱    暴殄天物(tiăn)
2.依次为下列两副对联选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时,美国作家斯诺撰写了一副挽联,托人送到鲁迅先生追悼会上。挽联是: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何人领呐喊;先生——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990年德高望重的徐向前元帅逝世,越共领导人黄文欢即书一联以悼之,挽联是:                
  军心暖,威震沙场敌胆寒。
  A.寰宇  已经  同甘共苦      B.中国  不幸  同甘共苦
  C.中国  已经  身先士卒      D.寰宇  不幸  身先士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看看每年不计其数的研讨会、座谈会,多少批评家同时上阵,为那些并非成功之作齐唱赞歌;然后买好版面,多人同时登场,为一部作品摇唇鼓舌。
B.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一部教材。不是传统的教科书,而是可供大学生参考并自修的读物,让青年人面对深不可测的中国文化,有一个人门的途径。
C.参加座谈会的文学批评家们提出一个形象的话题——“文学应该洗个脸”,一语道破文坛劣迹,果然人木三分。
D.人的身心需要和谐发展,什么时候都不能听凭自己的欲望“信马由缰”。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
    A.他们来到飞机坠毁的地方,看到许多从飞机上掉下来的玩艺儿,觉得稀奇,便都去拣来玩,
    B.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以“绩优股”、“垃圾股”等时尚活沿“品三国”的学者易中天成了比“超女”还火的“学术超男”。
    C.对当今的青年人来说,使用新词语渐成时尚,倘若不知PK、VS、粉丝(hns)、秀(show),嗨(hzh)是啥意思,不仅显得太老土,恐怕连报刊、电视、网络的一些内容都困难。
    D.大江东去,泥沙俱下,不珍惜历史契机,不自尊自重的所谓文学亦自不少,兑水文学、垃圾文学,甚至快餐文学都在不自量地追逐时尚,浮泛着一波又一波的泡沫,同时又有炒作稗贩为之鼓与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现今有关匈奴的历史知识,存在着许多疑问、猜测和误解,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关于匈奴的西迁。东汉中期漠北的北匈奴被鲜卑击破之后,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似乎就再也没有以高级政治体的形式在中国史籍中出现,原北匈奴的力量中只在西域仍有零星出现。《后汉书》说“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已经指出了在北匈奴的政权破灭后,原匈奴民族被新的统治民族——鲜卑族所吸收的事实。但是,当18世纪中期的法国东方学家德经得知中国历史上有个匈奴时,就立即联想到西方历史上的匈人,二者名称上的近似使他相信匈人就是西迁后的匈奴。他的联想经著名历史学家吉本写入《罗马帝国衰亡史》后,竟成为一种流行观点。然而,从北匈奴破灭到匈


浏览完整试题  人出现在拜占廷的东方诸省,其间有二百多年的年代学上的断裂。为弥补这种断裂,西方一些学者把许多不相干的历史事实联系到一起,为匈奴西迁编织了年代上的和空间上的迁徙历史。当然,这些编织大都是牵强附会、缺乏可靠依据的,早就被现代学者所否定,除非出现进一步的证据。把匈奴与匈人联系起来的尝试不属于历史学家的工作,这在当今的欧亚学中几乎已经成为共识。有趣的是,在中国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对这个说法信为确论,津津乐道。这个现象本身,足以说明匈奴历史中存在着许多非历史的内容。    —
    ②但要正确解读匈奴的历史也非+件易事,因为匈奴人没有留下任何直接的文字资料。记录匈奴历史的文献资料全都是由对匈奴持敌对态度的汉朝官员用汉文写下来的。汉文史料提供了描绘匈奴历史轮廓几乎惟一的依据,而教科书中有关匈奴的叙述都来自这些依据。汉丈史料以可靠性高而著称,但关于匈奴民族和匈奴国家的起源、发展、衰落与去向,仍然存在着大片大片的空白。匈奴不像突厥那样与中国文明圈以外的波斯文明和罗马文明发生深刻碰撞,也没有像突厥那样,
  由突厥人自己、也由周边的定居文明国家(如唐朝和波斯)留下了许多反映突厥人相貌的雕塑和绘画。就欧亚大陆的历史来说,匈奴帝国是在以连绵草原为主要地理特征的中央欧亚出现的第一个骑马游牧民建立的大型帝国,其幅员之辽阔,足以与同时代任何一个定居,王朝相比。但是,我们无法知道匈奴人是何时成为游牧民的,更无法知道他们是怎样以及向谁学到了建立庞大国家组织所需要的政治技术。现在学术界越来越相信,作为一种经济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形态的游牧,要比农业和定居社会的出现晚得多。游牧的基本要素是马的驯化和骑乘,这种技术到底是从南俄草原上兴起从而逐渐传播到东部的蒙古草原上的,还是多元起源、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到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作为草原政治体高级形态的匈奴帝国的出现,绝不应当是像它在史料中所呈现出来的那样突如其来。
    ③在匈奴帝国崛起以前,中西史料中都记录了欧亚草原上某些游牧集团或准游牧的民族力量,比如希罗多德所记录的斯基泰人,以及中国先秦史籍中的戎、狄,但把他们看成匈奴帝国的前奏,还需要有更直接和·可靠的证据。对此传统文献显得无能为力,后起的考古学相对有了用武之地。近代以来,考古学家们在华北、西北、蒙古高原及西伯利亚等地区的工作,为解读匈奴文化的源流,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证据和线索。    —
    ④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俄罗斯、前苏联、日本、中国和蒙古等国的考古学家,在中央欧亚的广大范围内,特别是在东起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西至里海和高加索的内亚地区,发现了大量与匈奴文化可能相关的一些古老文化,如那些极有特色的饰牌、短剑和匕首、鳆等青铜器。这类以动物图案为主要特征的青铜器的广泛分布,显示了在一个极为辽阔的空间内存在着某种共有的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而这种青铜文化持续的时间早于并涵盖了匈奴,因此可以认为匈奴民族是这种文化的 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匈奴帝国是某种历史悠久又分布广泛的古老文化的产物。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第12期,有删节)
    5.不属于“在中国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对这个说法信为确论”一句中的“这个说法”的一项是
    A.当18世纪中期的法国东方学家德经得知中国历史上有个匈奴时,就立即联想到西方历史上的匈人,二者名称上的近似使他相信匈人就是西迁后的匈奴。
    B.法国东方学家德经的联想经著名历史学家吉本写入《罗马帝国衰亡史》后,竟成为一种流行观点。
    C.西方一些学者把许多不相干的历史事实联系到一起,从年代上和空间上编织匈奴西迁的历史,大都是牵强附会、缺乏可靠依据的。
    D.把匈奴与匈人联系起来。   
    6.从上下文看,能正确说明匈奴帝国的起源的一项是
    A.汉文史料以可靠性高而著称,但关于匈奴民族和匈奴国家的起源、发展、衰落与去向,仍然存在着大片大片的空白。
    B.可以肯定地说,作为一种经济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形态的游牧,要比农业和定居社会的出现晚得多。
    C.把欧亚草原上某些游牧集团或准游牧的民族力量,比如希罗多德所记录的斯基泰人,以及中国先秦史籍中的戎、狄,看成匈奴帝国的前奏,还需要有更直接和可靠的证据。
    D.这类以动物图案为主要特征的青铜器的广泛分布,显示了在一个极为辽阔的空间内存在着某种共有的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而这种青铜文化持续的时间早于并涵盖了匈奴,因此可以认为匈奴民族是这种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匈奴帝国是某种历史悠久又分布广泛的古老文化的产物。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后汉书》说“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已经指出了在北匈奴的政权破灭后,原匈奴民族被新的统治民族——鲜卑族所吸收的事实。由此可知,东汉中期漠北的北匈奴被鲜卑击破之后,蒙古高原上的匈奴就再也没有在中国史籍中出现。
    B.要正确解读匈奴的历史也非一件易事,因为匈奴人没有留下任何直接的文字资料,只留下了许多反映其相貌的雕塑和绘画。
    C.游牧的基本要素是马的驯化和骑乘,这种技术到底是从南俄草原上兴起从而逐渐传播到东部的蒙古草原上的,还是多元起源、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是,从近代以来考古学家们在华北、西北、蒙古高原及西伯利亚等地区的工作证明,马的驯化和骑乘技术是在蒙古草原上独立发展起来的可能性最大。


展开余下试题 D.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俄罗斯、前苏联、日本、中国和蒙古等国的考古学家,在中央欧亚的广大范围内,发现了大量与匈奴文化可能相关的一些古老文化,如那些极有特色的饰牌、短剑和匕首、 鳆等青铜器,为解读匈奴文化的源流,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证据和线索。因此,相对于传统文献的不足,后起的考古学有了用武之地。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乃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大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 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芥,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就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送至亭次, 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超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 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刊,改之。乃遣书敕子胤曰:
“夫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是以通人达士,鉴兹性命,以存亡为晦明,死生为朝夕,故其生也不为娱,亡也有知戚。……恐尔等目厌所见,耳讳所议,必欲改殡,以乖吾志,故远采古圣,近揆行事,以悟尔心。但欲制坎,令容棺椁,棺归即葬,平地无坟。勿留墓侧,无起封树,于戏小于,其勉之哉,吾蔑复有言矣!”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朗达。    (《后汉书·赵咨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冒犯、干预
 B.视事三年,以疾自乞    视事:在任
 C.薄殓素棺,籍以黄壤    籍:借
 D.必欲改殡,以乖吾志    乖:违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吾属今且为之虏
 B.故远采古圣,近揆行事,以悟尔心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C.于戏小子,其勉之哉
    安陵君其许寡人
 D.故其生也不为娱,亡也不知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曹皓深受赵咨影响,淡泊名利,仰慕贤达,在赵咨上任途中,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以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第Ⅱ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22分)
11.用/线给下面的文言语段断句,并翻译画横线的句子。(8分)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shl买)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
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
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白:“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
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翻译: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8分)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1)这首诗有两个层次,各层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4分)
    (2)“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蕴涵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4分)
    13.选择恰当的内容或诗文名句,填人下列各题中的横线上。(任选三小题作答)(6分)
    ①君不见青海头,              ,               ,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②屈原《离骚》(节选)中,直接表明革除弊政、变法图强主张的句子是:
                      ,                  ?
    ③“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
                    ,                      (11个字。)
    ④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句以水喻愁,李煜《虞美人》词中运用了相同手法的一句是:               ?
                     。
五、(2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18题
    寻春篇
    韩少华
    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展开余下试题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年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卜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有一芽新苹。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棵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竞又携着她那青春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这一瞬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哪怕真是“燕山雪花大如席”,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最好在冬天写关于‘五一’的诗,因为这时候对春天想得要命。”他尽在自己的诗里召唤春天,又用自己的诗去创造春天的。我呢,此时只愿意望得远些。望远必须登高。“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眼前,虽没有楼台可登临,背后却矗立着巍巍燕山。我想,登上那山峦,一回头……也许反而要责怪自己:这次野游、山行,动身真的太迟了。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呢;只需攀登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霭,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着,——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
    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来。不过,绝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还要继续探寻;它,正在前方等待着我。
1962年早春·北京
14.本文以“寻春”为线索,抒写了作者情思变化的三次过程。其中“一寻”的变化是“希望——失望——希望”,那么“二寻”和“三寻”中是怎样变化的,请分别概括。每次的寻春概括不超过10字。(4分)
15.作者出城寻春,为什么最先责怪自己“早春之游…‘未免太早了”?从全文看,这样写作的目的是什么?(6分)
16.本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阐述。(4分)
 
17.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9分) 
  (1)文中“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一句,在行文上起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3分)
  (2)作者的寻春体会给了我们哪些生活上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分条回答。(6分)
六、(15分)
18.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两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5分)
    由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公布的从转让场所、转让方式、转让程序和相关主体的法律责  任等方面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进行规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将于2叩7年2月1  日起施行。
    答:一
    19.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对杨丽娟说一段规劝的话。要求说话连贯、得体,语言有文采。不超过60个字。(6分)
据报载:现年30岁的女子杨丽娟,13年来苦苦执着要近距离见一眼心中的偶像刘德华。其父母为了帮助女儿实现心愿,不惜倾家荡产,卖房卖肾筹钱,在女儿见到偶像而未满足愿望后,68岁的杨父在香港跳海自杀。
你对杨丽娟说:
20.根据下面的材料,给“数学语言学”下定义(4分)
    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相距甚远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扩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了。(50个字左右)
答:
七、作文(60分)
21.(两题任选一题)
  (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漫画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内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