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3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3]
辽宁省2007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辽 宁 省2007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联合考试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慰藉(jiè) 吮(yǔn)吸 濒(bīn)临 流水淙淙(cóng)
B.对峙(zhì) 夹(jiā)生 揶(yē)揄 螳臂当(dāng)车
C.渲(xuàn)染 挑剔(tì) 恬(tián)淡 经年累(lěi)月
D.迂(yū)讷 汲(jī)取 痉(jìng)挛 空穴(xuè)来风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裨益 楼盘 发祥地 融会贯通
B.厮守 鉴证 吊胃口 精神涣散
C.逗留 逾越 挖墙角 讳莫如深
D.初衷 奢糜 演双簧 专心致志
3.下列语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一”以来,我们酒店每天要承办两三场婚宴。
B.一进入夏季,各种品牌的空调就抢滩省城。
C.这一年加入志愿者服务的同学一概给予表彰。
D.对于动漫制作这个日益升温的职业,年轻人不妨一试身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在旅游胜地的垃圾还有一种无形的,就是将所有的景点牵强附会成一个浅俗的民间故事。
B.大学毕业了,一向勤奋学习的李明达考上了研究生,而讲究吃穿玩的孙学开却不得不摆上了服装地摊,不过这也算各得其所了。
C.监察部门表示,一定要彻底查清事故瞒报过程和有关人员的责任,无论涉及何人,都将责无旁贷。
D.我们如果无视网络的存在,那么就会闭目塞听;如果过于相信网络民意,则可能会偏听偏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我国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迈出了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而又负责任的参与者的重要一步。
B.六万会谈在危机与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在战略上存在的巨大差异并互相较量的结果。
C.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海军提出用世贸大厦废墟中的钢铁建造一艘战舰得到认同。
D.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小题。
咖啡中的化学
咖啡为何提神
咖啡因是咖啡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成分,它是一种生物碱,最早是在1821年从咖啡中分离出来。其实,这种物质并非咖啡独有,在咖啡、茶、巧克力、软饮料、可乐和泡沫饮料中,我们都能发现它的踪迹。平均可言,两杯茶所含的咖啡因相当于一杯咖啡的含量。咖啡因会影响人体大脑、心脏血管、胃肠、肌肉及肾脏等器官的功能。适量的咖啡因会刺激大脑皮层,促进判断、记忆和感情活动;让心肌机能变得较活泼,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强,并提高新陈代谢机能。咖啡因也可减轻肌肉疲劳,促进消化液分泌。这就是喝咖啡为什么会提神的原因。
但是,如果咖啡喝得太多,有时可能会出现咖啡碱中毒,会使人觉得疲倦、焦虚和神经过敏,甚至伴随心悸和失眠症状出现。同时,咖啡因对于骨质疏松症或髋关节骨折的发生,可能有一些负面的促进影响。
对咖啡的香气贡献最大的,就是挥发性物质了。人们对咖啡的香味进行气相色谱法成分分析,发现它是由酸、醇、乙醛、酮、脂、硫磺化合物、苯酚、氮化合物等数百种挥发成分复合而成。大致上说,脂肪、蛋白质、糖类是香气的重要来源,而脂质成分则会和咖啡的酸、苦调和,形成滑润的味道。如果咖啡的香味消失了,就意味着品质变差,可见香气和品质的关系十分密切。


浏览完整试题这些挥发性物质很多并非咖啡豆的原始成分,而是在烘焙的过程中,咖啡中含有的其他成分彼此发生反应,形成的新的化合物。比如咖啡中的糖类、氢基酸和其他有机酸互相作用,最终产生出独特易挥发的物质。
在咖啡豆的烘焙过程中,当豆子的内部温度超过200摄氏度时,咖啡豆中含有的糖分在烘焙后会转为焦糖,同时,豆中的粗纤维也在烘焙中炭化,与糖分的焦糖互相结合,咖啡豆变成棕褐色。这时候,英才豆子中含有的油脂开始从内部溢出,在高温中挥发。这正是香气产生的时刻。油脂溢出并挥发得越多,咖啡的味道就越浓。
优质咖啡的香气能令咖啡倍添滋味,而真正顶级的咖啡,嗅觉的芳香享受比味觉的品尝享受更令人动心。
(选自《科学之迷》)
6.下列对咖啡因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A.咖啡因是咖啡的主要成分,它最早是从咖啡中分离出来,是由生物碱构成的。
B.咖啡因不仅在咖啡中含有,而且在茶、巧克力和各种饮料中,也可找到它的成分。
C.咖啡因如果作用于人体,则会影响人的大脑、心脏和血管器官,适量的咖啡因会给人提神。
D.咖啡因对人体也有毒负作用,接受者会觉得疲倦、焦虑和神经过敏。
7.下列说法不属于咖啡“化学”现象的一项是 (    )
A.茶与咖啡中都含有咖啡因,但相比之下咖啡中的含量一般要比茶中的含量多一倍。
B.适量的咖啡因可以刺激大脑皮层,活泼心肌,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提高代谢机能。
C.咖啡中的脂质成分会与咖啡中的酸性物质、苦性物质调和,形成宜人的滑润味道。
D.咖啡豆在经过一定温度的烘焙后,其中的粗纤维便会炭化,与糖分中的焦糖结合,使咖啡豆变成棕褐色。
8.作为文章第二部分的标题,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嗅觉芳香胜味觉 B.咖啡为何香如许
C.百般滋味口中留 D.咖啡内部化学多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提神作用,因此人们在工作疲劳时适量地饮用咖啡,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B.咖啡喝多了,就会导致咖啡碱中毒,长期喝咖啡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C.咖啡的香味往往决定咖啡的品质,人们可以采用添加香料的方法来提高咖啡的质量。
D.咖啡中的挥发物质是香气的重要来源,民用和工业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碱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此。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醋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生平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钦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决,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泽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苦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九•阮籍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喜怒不形于色 形:表现
B.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重:推重
C.口不臧否人物 臧否:批评
D.及赍酒挟琴造焉 造:拜访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文帝初欲为武求婚于籍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皆以酣罪获免
       不赂者以赂者丧
C.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
       因击沛公于坐
D.喜不怿而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 (    )
①当其得意,忘其形骸 ②口不臧否人物
③籍沉醉忘作 ④饮二斗酒,然后临诀
⑤毁骨瘠立,殆致灭性 ⑥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阮籍生性孤傲不羁,又喜好饮酒,善于弹琴,高兴时经常不顾自己的形象,很多人说他是痴呆子。
B.阮籍尽管经常喝得酩酊大醉,但也因此保全了自己而避免获罪,后来还被司马昭授予了官职,不久又得以提升。
C.阮籍生性孝顺,得到母亲的死讯后,立即中止了下棋,并饮酒而至吐血,恸哭而次,严重地伤害了身体。
D.阮籍为人不拘礼教,对待固守礼教的世俗之人,就用白眼相对,而对朋友则用青眼相看,尽管因此遭到嫉恨,而文帝总是保护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1分)
四、(21分)
1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答:                                                                       


展开余下试题   (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答:                                                                        
   (3)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答:                                                                        
1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甲)初入淮河(其一)                 (乙)初入淮河(其三)
杨万里                                杨万里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何必桑乾②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①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作为接伴使,伴送金使北返。初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在却已成为穴、金国界的淮河时,触景伤情,作诗以抒悲愤。②桑乾,即桑乾河,在今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的西北部,唐代这里是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接处。
   (1)甲诗侧重表现“不佳”的心情,请具体分析“意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回答乙诗侧重写了什么。(4分)
    答:                                                                       
   (2)乙诗的“自在飞”一词很有表现力,请赏析。(4分)
    答:                                                                       
16.填空。(4分,每小题1分。任选4小题)
1.过去的评论家说杜甫的《登高》为“                      ”,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
   诗中能集中表现作者忧国伤时的一句是                                     。
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有几句话后来就成为成语,其一是    
                              ,其二是                                。
3.李白在《将进酒》中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其中点明主旨的两句是                          ,                           。
4.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              》、《               》。
5.奥地利的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提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现代人的困惑”;他的《           》是         主义的代表做之一。
五、(18分)
乡村铁质
刘向民
    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吟,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远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梨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不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吭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了不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人有为城市的一天天地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得莫名其妙地失去了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选自《散文选刊》2006年第1期)
17.下面两句话应该怎样理解?请分别做出解释。(4分)
   (1)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
答:                                                                        
   (2)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
答:                                                                        
18.乡村人的铁质有哪些特征?请概括。从全文看,作者写铁质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说明。
   (4分)
    答:                                                                        
19.末段的“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一句话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0.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为表现主旨,行文上采取了什么写法?(6分)
    答:                                                                         
六、(12分)
21.在汉语中有许多以为体器官的名称为喻的词语,通俗形象,又很传神,比如:他俩情同“手足”。“手足”,取手和脚关系密切之意,来比喻兄弟之间的感情深厚。
    请参照例句,再仿写两个句子。
   (1)答:                                                                   
   (2)答:                                                                   
22.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写一段文字说明画面的内容(80字以内),然后指明它的寓意(15字以内)。
   (1)内容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2007”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