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44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4]
江苏省常熟中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江苏省常熟中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
第Ⅰ卷(共30分)
一、(共4题,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D
A.泊bó     停泊    漂泊    梁山泊 pō   淡泊名利
B.纤xiān   纤弱    纤绳 qiàn   纤维素    纤尘不染
C.丧sàng   丧钟 sāng    丧亡    丧家犬    丧心病狂
D.间jiàn   间断    间隔    反间计    亲密无间
泊 bó ①船靠岸,停船:停泊;②停留:漂泊;③停放:泊车;④恬静:淡泊。
  pō 湖,多用于湖名:湖泊,梁山泊,罗布泊;血泊。
纤 xiān 细小。   Qiàn 拉船用的绳子。
丧 sàng ①丢掉,失去;②情绪低落,失意:懊丧、颓丧。
   丧家犬:比喻失去了靠山,到处乱窜,无处投奔的人。
   丧心病狂: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或残忍可恶到极点。
  Sāng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丧事、丧服、丧礼、丧葬。
间 jiàn ①空隙:乘间;②嫌隙、隔阂:亲密无间;③隔开、不间断:间隔、黑白相间;④挑拨使人不合:离间、反间;⑤拔去或锄去(多余的苗):间萝卜苗。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C
A.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象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改为像
B.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庇护,才能历尽苍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厄运。  改为沧
C.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D.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萃,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改为粹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①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       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
评。
②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      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③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               ,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④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 ____         _ 的假酒案。
A.确定   抑制  前仆后继  骇人听闻   B.决定  抑制  前仆后继 耸人听闻
C.确定   控制  前赴后继 骇人听闻    D.决定  控制  前赴后继 耸人听闻
确定:明确而肯定;决定: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
抑制:压下去,控制;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浏览完整试题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B
A.国家质检总局最近要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快建立完善安全监察责任制,切实有效防止各类事故不再发生。
B.鲸的“歌声”能表达很复杂的意思,但远不能与人的语言相提并论,因为鲸的“歌声”里没有能够代表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的名词。
C.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缺宾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共3题,9分)
“高科技大国”以色列
以色列地域狭小、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然而,这个人口仅600万、国土面积仅1.49万平方公里的国家,1998年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额达100亿美元,人均高科技出口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以色列的成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以色列人说:“我们没有石油,只有大阳、死海与脑袋。”大阳是公有的,死海以其独特的资源奉献给以色列,而以色列惟一能够与其他国家较量的只有头脑,只有人才。现在,以色列平均每1000个劳动力就有78名大学生,平均每10000人中有142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个数字大大高于美国的80人和日本的75人。
掌握了高科技知识的以色列人,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得天独厚,游刃有余。如今,以色列拥有3000家从事研究与开发高科技的企业,都属于尖端行业的新兴技术公司,其绝对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国际经济学界在评述以色列的成就时说:“传统的工业经济在以色列已成为过去,今天以色列发展的是由高科技密集内涵构筑的知识经济大厦,而在这座大厦中工作并使其不断坚实的是一群令许多国家难以匹敌的高科技人才。”
发展高科技需要高投入,这对于小国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以色列的头脑资源,加上政府贯彻的外资政策,诱使外国资本源源流入以色列。精明的以色列人充分利用了美国华尔街证券机构为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筹资,高达千亿美元的股市资金为以色列发展高科技增添了雄厚的实力。据一项统计显示,3000家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中75%有外资加入,仅美国投入的资金就达80亿美元以上。1997年9月,以色列政府对外资免收资本收益税,这一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以色列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5.文章为什么说以色列是“高科技大国”?对其理由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表述言不及义)
A.国际经济学界对以色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它传统的工业经济已成为过去,“今天以色列的发展是由高科技密集内涵构筑的知识经济大厦”。
B.1998年,以色列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额高达100亿美元,人均高科技出口远高于其它发达国家。
C.以色列人说:“我们没有石油,只有太阳、死海与脑袋。”太阳是公有的,死海以其独特的资源奉献给以色列,所以,以色列只能靠自己的头脑与其它国家较量。
D.发展高科技需要高投入,以色列人依靠头脑资源和开放的外资政策,促进了以色列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6.将一、二段综合起来审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文中未说及以色列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600万人也不能说“丰富”)
A.以色列没有“地大物博”的客观条件,其国土仅1.49万平方公里,人口仅600万,然而以色列的成就却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B.以色列劳动力资源丰富,人才素质高,大学毕业生占78‰,工程师、科学家的比例为万分之一百四十二。
C.以色列以人才和头脑扭转了“地域狭小,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劣势。
D.以色列的高科技人才比例,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美国为万分之八十,日本为万分之七十五;同时,高科技出口的人均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7.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D(高科技公司中,75%有外资加入,而并非外资占75%)
A.以色列之所以能成为高科技大国,基于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头脑资源,一是政府执行的外资政策。
B.以色列“头脑资源”,显示了两个能力,一是人才素质高,二是善于诱使外国资本源源流入以色列,为以色列的高科技的发展增添雄厚实力。
C.以色列政府的外资政策有两个特点:—是免收外资的资本收益税,二是充分利用美国华尔街证券机构为其筹款。
D.3000家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中,外资占75%,仅美国投入的资金就达80亿美元以上。
三、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共3题,9分)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湣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而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版插:筑土墙的工具和挖土的工具),与士卒分功(分别修筑工事),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通“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安居)。”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展开余下试题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菑而听政。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约束:规章制度)
A、以即墨距燕       距:通“拒”,抵御。
   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王:称王
B、燕既尽降齐城            降:使……投降
   城中相与推田单     相与:一起,共同
C、每出约束,必称神师   约束:训话
   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登上
D、齐人追亡逐北      北:败兵
   乃身操版插       身:亲自
9、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都是主谓间)
A、唯恐他将之来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B、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虽董之以严刑          来-用
C、乐毅因归赵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于是-通过
D、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    今君乃亡赵走燕        就-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田单是齐王田氏宗族的血缘比较远的宗族。在齐湣王时,他官职不大,并不为人了解。
B、田单利用了惠王和乐毅之间的矛盾,实施反间计,并取得了成功。
C、田单扬言怕燕军割齐军的俘虏的鼻子以及挖齐人城外的祖坟,其目的是借燕军之手激发齐人的士气。
D、田单聚集了城中的几千头牛,在它们的角上绑上兵刃,尾巴上系上灌了油脂的苇束,并点燃。牛在前面冲,穿着绛缯衣,上面画着五彩龙文的战士从后面进攻,结果大败燕军。
译文:
田单,齐国田氏王族的远亲。在齐闵王时,田单为临淄佐治的官员。等到燕国派遣乐毅来攻打齐国,齐闵王逃跑,不久又退守莒城。燕国的军队一路攻打齐国时,田单也避逃到安平,让他同族的人把车轴突出的部分锯断,装上铁箍。不久,燕军攻打安平,齐人争相逃走,都因车轴的头被撞坏了,而成为燕国的俘虏,只有田单这一族得以逃脱,退守即墨。此时,燕国已经降服齐国许多城市,只有莒和即墨这两城未攻下。燕军听说齐闵王在莒城,便调集军队攻打。大臣淖齿就将齐闵王杀死,死守城池,经过了好几年燕军仍都攻不下。於是燕军改而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官员出战,不幸败死。城中的军民一致推举田单当首领,说:「安平之役,唯有田单和同族人才安然脱险,可见田单对军事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於是拥立田单为将军,守即墨,对抗燕国。不久,燕昭王过世,燕惠王登位。他和乐毅不和。田单听说后,就实施了反间计,放传言说:「齐闵王已经死了,而未攻破的齐城仅有两座而已,乐毅是害怕被杀而不敢回国,而以攻打齐国为名义,其实是想自己在齐国称王。但齐国人心还未归附,所以慢慢攻打即墨好拖延时间,等待时机成熟。齐国人只担心会有其他将领来带兵,那麼即墨一定会被攻破。」燕惠王听信传言,派了骑劫来替代乐毅。乐毅因此逃去赵国。燕军因此忿忿不平。田单又命令城中的居民在吃饭前要先在庭院祭祀祖先,使得每每有群鸟在即墨城上盘旋。燕国的军队看了都觉得很奇怪。田单又放谣言说:「这是神要下凡来教我们取得胜利。」又对城中人说:「有神人要来做我的老师。」有一个士兵说:「那我也可以当你的老师吗?」接著就走了。田单连忙将他请回来,请他坐在上座,以侍奉老师的礼节来对待他。士兵说:「我骗了你,我什麼也不会。」田单说:「你不要再说了!」於是就奉他为师,每次发号施令,一定说是老师的意见。又扬言说:「我们只怕燕军将那些齐国的俘虏割掉鼻子,站在军队的前面,否则我们一定会输。」燕军一听说,便如此施行。城中人看见这样的景象,都很生气,一方面也害怕自己会被俘虏,因此坚守城池。田单又放谣言说:「我们最害怕燕人挖我们的祖坟,侮辱我们的祖先。」燕军听说后,就马上去做。即墨人一看见如此,都恨不得马上出战,愤怒的情绪高涨了十倍。田单知道现在正是出战的时机,便和士兵一同工作,并把自己的妻妾都编在队伍之中,还把全部的食物都拿出来,犒劳士兵。命令精良的部队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登上城防守,派遣使者去和燕军讨论投降事宜。田单又将民间的黄金收集得一千溢,让即墨城中的富豪送给燕军,曰:「即墨马上要投降了,希望不要虏掠我们的家眷,让我们安心生活。」燕军的将领非常高兴,答应了这个请求。田单於是收集了城中一千多头牛,让它们披上了大红色的绸绢,上面饰以五彩的龙图,把兵刀绑在角上,再将沾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用火点燃。又把城墙挖了数十个洞,在晚上时把牛放了出来,令五千名士兵跟在后面。因为牛尾被烧的发热,牛群发狂向前奔向燕军,使得燕军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将夜晚照的亮如白昼,燕军所见都是龙纹,大家非死即伤。五千名士兵又杀来,而城中的老弱妇孺都手持铜铁,敲的震天响地,在旁助阵。燕军大为害怕,连忙逃走。齐国人在混乱之中杀了骑劫。燕军散乱窜逃,齐人紧追在后,所经之城镇,都背叛了燕军而归附田单。田单的兵力日渐强盛,乘著优势一路追击。而燕国则日渐败退,一直到黄河边上。而齐国的城池都收复了。於是田单到莒城迎接齐襄王回到临淄处理政务。齐襄王封赏田单,赐号为安平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30分)
四、(33分)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及课本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9分)
(1)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4分)
译文:田单就站起来,拉他回来,让他向东坐着,像对待师父一样侍奉他。         
(2)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3分)
译文:齐人害怕的事情是,担心其他的将领到来,即墨就要被攻破了。      
(3)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3分)
译文:城中的人看见齐国投降的人都被割掉了鼻子,都很愤怒,坚决守住城池,唯恐被抓获。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分)
译文:比较这两个办法,宁可答应秦国来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5)试翻译文言短文中的加点词,并能指出划线句属于何种特殊的句式。(7分)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 :“范氏富,盍【 何不 】已乎?”曰 :“欲为系援焉【句末语气词】。”他日,董祁愬于【 向 】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宾语前置句 】献子执【 抓,捉拿 】而纺于【 在 】庭之槐。叔向过【 拜访 】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③愬:同“诉”。 ④纺:系。
1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相关问题。(8分)
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鉴赏提示: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秋。当时作者刚从乌台诗案中解脱出来,寓居黄州定惠院。 漏断: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


展开余下试题(1) 词中的“幽人”,一说为作者自己,一说是属于想象中的人物。但无论指谁,都应和“孤鸿”相关,你是如何理解“幽人”和“孤鸿”的关系的?并且说说你对“幽”字的理解。(4分)
词人用“缥缈孤鸿影”来比喻“幽人”之形象。(或者“以物喻人”,或者是“比”。)幽人,就像这只孤独的大雁一般,寂寞、孤单、脱俗、高洁。幽,除幽居之外,还有清高、脱俗、满怀幽怨的意思。            
(2)黄庭坚评价此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笔下无一点尘俗气”,请结合全词,从选择意象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首先,从孤鸿这个意象来看,极尽了清雅之气、孤高之态,以此写尽了词人内心的苦闷彷徨和不肯随人俯仰的幽愤之情。
其次,幽人之幽,不仅在于幽居独处的孤高,也在于选择这清幽之夜,与之相伴的是清朗的月色,高洁的梧桐,是远离尘世俗人的喧嚣。
其意象清雅,其情感清苦,其追求孤高,这样的意境,岂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13、名句填空(6分 每空1分)
(1)《离骚》中的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
(2)《谏太宗十思书》中有“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3)《庄子·山水》中有对于友情的论述:“  君子之交淡如水 , 小人之交甘若醴。”
(4)文天祥取《渡扬子江》中“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的句意,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指南录”。
(5)杜甫《蜀相》中用“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的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的凭吊之情。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22分)
读    树  
李国文
那时住在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在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劳累,便找个树荫下的长椅歇腿。 
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独特的个性,如果说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也是一个形态相异,性格不一,各呈丰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读树如看人,尤其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桧、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人。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龄,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新岁月的生活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上了年纪的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时光痕迹,好像时间在古老的身躯里凝滞住了,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那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的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出现,才形成这一片怡人的景色。 
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就像园子里的这些新的、老的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4.作者说树是可以读的,其理由是什么?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6分)
    答:①  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都有她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世界。   
        ② 读树如看人,能从中读出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15.作者在第三段中说古树和老人一样“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5分,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都答出得满分)
    ①作者为什么“肃然起敬”?
答:因为古树虽古,却大度、宽容,更显出分量感、尊严感。  
    ②作者为什么又“生出一丝惆怅”?
答:因为老树长得缓慢,留下了太多的时光痕迹,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
16.文章以“读树”为题目,请简要概括作者是怎样围绕着“树”展开全文的。(6分)
答:先谈到太庙买廉价书,劳累了便找树荫下歇腿。建立人与树的联系,引出下文;再谈“树”与“人”的相同之处:都有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世界,都能见证历史;
然后谈“古树”与“老人”的相似点,从而引出老人和年轻人应有的生活态度;
最后谈“树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相似点,进而引出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与合理状态。
17.这篇散文中,①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感悟?②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5分)
答:①(1)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
   (2)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
    &nbs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常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