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大运河的保护现状确定令人忧虑。除千百年来河堤决口、泥沙淤塞、水量匮乏等自然因外,更有乱开支渠、截住流用水、客理不善等人为因素。由于不少河段利用了天然湖泊和自然河流,很多人认识不到大运河也是文化遗产或文物古迹三岁时出于局部利益考虑随意改拆遗存的现象时有发生,分省分段的管理体制也使大运河的保护无法形成综合性的全盘规划。 大运河虽然历尽沧桑,却衰而未亡,江南河段仍然泽被今人;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也涉及到大运河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因此,亟需通过文物调查与文化保护研究。提交完整的大运河总体调研与保护报告。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大运河及其沿岸相关古迹不仅应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应作为一个整体来中援世界文化遗产。 4.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原因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河堤决口,泥沙淤窝,河段缺水,大运河已经是衰败不堪。 B.乱开支流,截流用水,管理不善,大运河的保护现状令人忧虑。 C.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大运河沿岸的文物古迹常被随意改拆。 D.分省分段的管理,使大运河的 本调研与保护报告无法提交。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运河实际上下连结中国古代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桥梁和纽带 B.从开凿时间和规模上看,大运河是世界同类工程所无法企及的。 C.部分河段借用湖泊和河流,影响到大运河的文化遗产地。 D.大运河的文物价值不能超过今没有得到专门的法律法无偏见的肯定和保护。 6.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有利于提升沿岸文物古迹的文化价值,传扬其“古代文化长廊”的美誉。 B.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大运河将更有利于沟通交流,昔日南粮北运、商旅交通的胜景将得以恢复。 C.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大运河沿岸文物古迹的保护,从而加速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进程。 D.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历史上极具内河文化特色的大运河将会呈现出新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论曰:昔魏齐违死,虞卿解印;季布逃亡,朱家甘罪。①而张俭见怒时王,颠沛假命,天下闻其风者,莫不怜其壮志,而争为之主。至乃捐城委爵,破族屠身,盖数十百所,岂不贤哉!然俭以区区一掌,而欲独堙江河,终婴疾甚之乱②,多见其不知量也。 《后汉书•党锢列传》 注:①过去魏齐遭难,虞卿弃官相随逃亡;季布逃亡,朱家甘愿冒着犯罪的危险而相救。 ②婴疾甚之乱:遭到疾恶过甚而招致的灾祸。婴:遭受,遇。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笃引钦谓曰 引:拉、拽 B. 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 差:缺欠 C. 至乃捐城委爵 委:丢弃 D. 起家拜少府,皆不就 起家:从家里出来任职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 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钦叹息而去 B 吾尝跂而望矣 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 C 余嘉其能行古道
然俭以区区一掌 D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9.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俭正直贤良的一组是( ) ①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②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③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 ④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 ⑤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 ⑥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 A. 张俭名知天下,在逃亡过程中,得到很多人无私的帮助。文中特别叙述了李笃的仁义之举,他不仅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了张俭,而且还说服了毛钦带兵而去,最后得以送俭出塞。 B. 中平元年,张俭回到家乡,朝廷多次征召,他都一一回绝。建安初,不得已而为卫尉,当见到曹氏权势渐重,萌生篡位之心时,他便闭门谢客,不参与政事。 C. 作者在篇末评论中认为张俭的贤能是无可置疑的,同时,还指出张俭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力量对比认识不足。 D. 张俭疾恶如仇,他上书弹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种种罪恶,并请求加以诛杀;他对朱并谗佞邪恶的品质也极端厌恶,因而与两人结下仇怨,这是朝廷追捕张俭的直接原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 (26分)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3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兜鍪:古代士兵的头盔,词中借指士兵。 (1).上阙头两句一问一答,写词人登楼所见之景。“何处望神州”说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