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182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2]
2006吉林省中考模拟题
2006年长春市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一)
一.阅读(60分)
(一) 古诗文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 □□□□,白露未晞。(《蒹葭》)
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 □□□□□□□,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 晏殊的《浣溪沙》中的声韵和谐,触景生情,借助意象,表达了作者惋惜与怀旧之感的句子是,□□□□□□□,□□□□□□□。
5 韩愈以他那神来之笔,紧扣“早春”的主题,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出初春生机的句子是,□□□□□□□,□□□□□□□。
6 儒家大师孔子向来主张善于向别人学习长处,并对照反省自己,在《论语》中反映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7 《爱莲说》中周敦颐为后人描绘了一个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莲的形象,后来人们也经常引用这两句话以赞美那些具有这种精神的君子,请你写出这两句话□□□□□□,□□□□□□。
8.有这样两句诗:用比喻与双关的修辞方法,咏叹了至死不渝的绵绵深情,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它们是:□□□□□□□,□□□□□□□。并写出作者或出处
(二)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文一]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10分)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甲文二]
小 石 潭 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9.这两篇都是写景名篇,前者作者是 ,后者出自《 》。(1分)
浏览完整试题
1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不见曦月( ) 属引凄异 ( )
佁然不动( ) 悄怆幽邃 ( )
11.两篇文章描写对象都有水,但是水的特点有不尽相同,请你比较后写出各自的特点。(2分)
12.请你给你最喜欢的段落作评注,在两篇文章中任选其一段。评注前在答题处说明所评注的文章及段落。(2分)
13.两篇文章都是写景的名篇,然而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景物?表达的感情一样吗?请你简要说明。(3分)
[乙文]阅读司马迁的《圯上敬履》回答问题。(5分)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 孺子可教( ) ② 良业为取履 ( )
15.“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老父为什么说“孺子可教矣!”(2分)
16.老人为什么决定把《太公兵法》交给了张良?从中可以看出张良是怎样的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认 识 自 我”
纪伯伦
①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②“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③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④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⑤“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⑥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⑦“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
⑧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⑨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⑩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雪茄( ) 伫立( ) 媲美 ( ) 迄今 ( )
18.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① 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
② 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
19. 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4分)
20.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4分)
21. 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4分)
22.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4分)
展开余下试题
23.读了此文,你一定也会有一些感触。你将如何“认识自我”呢?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的认识。(5分)
(四)名著阅读
24.“三大白骨精”是我国著名小说《 》中的情节,从这个情节中可以看出唐僧很多弱点,请你结合这一情节来简要谈谈唐僧性格中有哪些弱点?(2分)
25.“协理宁国府”是 (填人名)受命于危难之际,对宁国府积重难返的局面一上来就理清头绪,抓住要害?在这个情节中刻画了这个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26.“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是名著 《 》中 说的话?(1分)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
(一)综合实践(10分)
27.时值六月,初三学子即将结束初中一千个纯真而美好的岁月,即将与关怀和教育我们的老师、同窗共处的同学们说声再见。然而,这离别之际彼此谁还记得那些不愉快,只会留下那些令人回味的美好的记忆。同学们,当你与大家分手之际,你希望大家会记住有关你的哪些特点呢?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这段临别赠言。100字左右。
(二)作文(50分)
28.以下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1)相逢是首歌
作文(2)根据你对以下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文章。
哲人家说过,和谐是生命与自然的相信相爱;作家说,和谐是笔端生发出的完美境界;舵手说,和谐是力挽狂澜的默契配合;学生说,和谐是生活中经历的每一个温馨的故事……
读完上面这段文字之后,你或许对和谐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中我们也时时需要和谐,事事需要和谐,请以“和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 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感情;
2. 认真书写,力求公正、美观;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4. 不少于600字。
2006年长春市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二)
一 古诗文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 □□□□,君子好逑。《关雎》
2 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以魏尚自比,运用典故表达为朝廷建功立业的渴望的两句诗是:□□□□,□□□□□?
5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样登高望远,富有哲理深意的诗句是:□□□□□□□,□□□□□□□。
6 陶渊明《饮酒》中形象地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表现他傲岸不群,摧之不垮、折之不弯的灵魂的诗句是:
□□□□□,□□□□□。
7.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从〈〈论语十则〉〉中得到启示,对此所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
8 读诗真好,我们可以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风光,可以体会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友情,可以体会到诗人 的“ , ”的爱国情怀。
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15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本文节自《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所以常“( )”并称。 (1分)
10解释加点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1)苟得( )(2)蹴尔( )
(3)得我( )(4)失其本心( )
11我们可以从首段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中提炼出成语“□□□□”,今多用来形容 ;第二段里活用了成语“□□□□”含义,今多用此指代 。(2分)
12 本文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2分)
13“生命诚可贵”,因为它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可是,就有一些人在烈火中、在急流里、在暴徒的尖刀下,挺身而出,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回味生活中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动震撼的故事,结合本文谈一谈你的感受(3分)
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3 )迁:转移。(4)今也则亡:再也没有象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14.解释加点实词(1分)
①蚤死( ) ②贰过( )
15.孔子痛悼颜回,直接表明孔子推崇颜回高尚品质的语句是哪些?(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16《论语》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起乐。”结合上文,谈谈在颜回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四 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 命 的 暗 示
欧 阳 斌
1 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展开余下试题
2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3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吗?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吗?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4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域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5有时,我们会觉得的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情欲、物欲、利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的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6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中会无限地增殖,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有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7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决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8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儿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9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17、给加点的字注音(2 分)
①深谙( )②龌龊( ) ③ 肆虐( ) ④喧嚣( )
18“亵渎”和“南辕北辙”在文章中都有特定的含义,结合语言环境解释两个词语的含义.(2分)
19生命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这样两极”指代什么内容?(3分)
20.读5自然段回答:(1)你最崇拜的偶像名人是谁,你为什么崇拜他/她呢?(2分)
(2) 怎样看待对偶像名人的崇拜,对平凡的小人物的漠视、鄙夷?(3分)
21读6自然段回答:(1)“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孟子〈〈鱼我所欲也〉〉反映这一认识的句子是什么?(2分)
(2)“渴望着悲壮的牺牲”这和我们今天提倡的“珍爱生命”的观点矛盾吗,为什么?(3分)
22读7自然段,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对 “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这句话理解。(4分)
2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你还从哪种神秘而美丽生命中,感受到了生命隐逸着的珍贵暗示,请用充满灵性与哲思的笔墨描绘出来。(4分)
四 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A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A马到中军,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24这一情节是出自《 》 里的 。(1分)
25结合所选情节分析A是谁,选文中他给你的印象如何?(2分)
26 后人多论A神勇忠义,少有人提及他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纵观这部名著,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眼
上一篇:
洛阳市2006——2007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郑州69中2006-2007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6吉林省”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