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毕业试卷
阅读:1257
标签:
鲁人版
九年级
下册
毕业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57]
烟台市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
2007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四)
命题人:黄新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答题。(7分)
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lài( )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é( )又四起。至于山ào( )下面那小小的幽谷,形式和地位都相当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yì( )趣。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天lài( ) 吟é( ) 山ào( ) yì( )趣
(2)对“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含义的正确理解是:
。(2分)
(3)“相看两不厌”出自李白的《 》,其下句是 。(2分)
(4)从意境的角度来分析,选文所表现的意境与诗句“蝉噪林愈静, ”相同。(1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6届大会上,2500多名科学家决定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逐出行星行列,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至此尘埃落定,太阳系只剩下八大行星。
B.除了广东情侣短信卡,在校园报摊架上还有长春、海南、广东等外地动感地带卡让人目不暇接,与北京本地卡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C.《天龙八部》选入高中语文读本,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了轩然大波,有人担心比比皆是的打斗场面会引发负面影响;金庸先生则担心中学生看不懂其中的人生痛苦与悲哀。
D.近二十年来,我们村子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就黯然失色了。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1)考生在考试时遇到一时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仔细 ,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就“普通高校招生实施‘阳光工程’”等有关问题,教育部_____2006年第15次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惠青女士介绍了2006年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有关情况。
(3)国际控制系统公司日前宣布,将在亚洲市场推出一款能够减少手机辐射对人体影响的电池,目前已正式在新加坡________。
A.琢磨 举行 面世 B.琢磨 举行 面市
C.捉摸 举办 面世 D.捉摸 举办 面市
4.改正下列有语病的句子。(3分)
浏览完整试题
(1)一对夫妇特意赶在结婚纪念日这天来到献血中心,一人捐献了400cc。
(2)北京是一个古老与现代结合十分紧密,有古老的符号,也有正在形成的新的符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北京的符号是多元的,也是在不断变化中形成的。
(3)《江泽民文选》在全国出版发行后,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5.仿照示例,分别从褒扬和批评的角度写一个句子。 (4分)
[示例] 腊 梅
褒扬:每开放一次,都展现出傲霜的风骨和不屈的气节。
批评:过分地清高孤傲,终究不能成为春天百花园中的一员。
蜡 烛
褒扬:
批评: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图表的内容。(3分)
得分 评卷人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释: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特
B.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就:就任
C.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与:送给
D.自以为西伯可规 规:规定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
A. 乃之荆州依刘表 B. 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明公定冀州之日 然好贤而不能用
C. 以西京扰乱 D. 故奇士去之
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故国危而无辅
9.选文中,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 ,而且能够 。 (2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2)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
1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
。(2分)
得分 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西湖秋意浅浅
陶 然
夜色中的西湖静静,我们在昏黄的灯色下,散兵游勇般漫步林阴小道;中秋已过,白天的人间天堂却依然还是热。暖化了,全球都暖化了!不知是谁在喃喃自语,还是自己在自言自语。晚间好些,凉风拂来,暑气虽未尽解,却也叫人为之一爽。
那家茶座已经乌灯黑火,只有露天座位在掩映的灯光下入定。无茶无咖啡更无堂倌,今夜我们且借这自然一角,看尽还不成气候的秋色,恹恹胡扯人世沧桑话题,江湖路远,月色更迷茫,苦笑声中,茶馆忽地亮起一盏灯,一小伙子从里面推门而出,扬声道:要茶吗?原来有人打电话通知他,来了几个不速之客。看看时间也晚了,喝茶的兴致尽去,睡意隐隐,于是我们一哄而散,留下西湖的晚风、湖水和那草木的芬芳,似乎招摇着诱我们重归。
晚饭后早早再去已是次晚,这才看清那门面寥落,客人不多,附近围桌打牌的四个年轻男女看来是熟客,他们大声喧哗,也没人理会。我们扬声招手,好半天才见一小伙子匆匆奔来写单,原来就只有他一人在打理。我权当他是昨晚那人,想起那么晚还赶来做生意却又做不成,有些歉然。他殷殷端茶倒水,便退到一旁,不见人影,任我们占据一角,海阔天空,鸟飞鱼跃。
展开余下试题
这是自由一夜,你说你的忧心,他在他的热情王国徜徉,我仿佛窃听到湖水呢喃,白天的喧嚣沉落,夜色下改哼柔情小调。秋叶飘落,旋转着,你是否听得见那“当”的一声,轻叩大地的律动?
提起西湖,便有太多的故事涌上心头。那晚闲步走到“平湖秋月”,在面对湖水的绿色长椅坐下,夜风已经带着凉意,柳浪飘摆不定,不闻莺声也不见燕舞,湖面上不时滑过灯火灿烂的游船,一直漂向远方,不见踪影;远处屹立的雷峰塔亮起的灯色,又缥缥缈缈将白娘子的传说重温了一遍。起身再走,沿着白堤,来到断桥,不见有雨,更没有伞,眼波并无流转,但看乘凉的人群来往不断,将一个隐藏在历史回廊的传奇故事狙击得七零八落。许仙和白素贞的人蛇恋再凄美,也挡不住世俗生活的车轮,拖儿带女的喧哗或者是搂腰搭肩的私语,已经成为主流场域,让我们感觉到些微被边缘化的尴尬。只有明月清风无限,天堂人间,不知今夕何年。
但今日又明明是可以把捉的2005年秋天,湖畔苏小小墓,埋葬的是真身还是附会,也已经不重要,卧听湖水拍岸,也不是她一个人专利,多少名人多少长梦,点缀也神化了西子湖,叫人飘飘然恍惚就要乘风归去。茫茫湖面清澈,朝阳下画舫荡起的水纹,轻轻漾向无限,指点湖山谈笑之间,掠过去的是无数赫赫有名的景点,只是我再也分不清水天一线间,哪处是虚,哪处是实了。
在湖畔具有一百五十年历史的老店“楼外楼”吃晚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名句固然闪过脑海,而餐桌上不能缺少的“龙井虾仁”,更让人想起龙井,想起那著名的龙井茶。没想到竟有一天我也去了龙井,在出产龙井茶的农家喝地道的龙井茶、吃清淡的农家菜。我们登上四层楼的楼房,从阳台远眺,一层雾气慢慢升腾,西湖在夕阳下渐渐蒙眬。领我去的杭州老朋友小谢说,这里安静,外地人不懂得来,不驾车也不能来。那么,我们就这样静静享受西湖秋日傍晚的时光吧,看农家炊烟袅袅升起,懒洋洋的,尘世的烦恼尽去。
但我毕竟是俗人,自然也还是要回到世俗里面去。湖畔南山路是酒吧街,临别杭州那晚闲逛,一头便撞进这里,原意是随便喝杯咖啡聊聊天歇歇脚,坐下才知道九点半开始有乐队表演助兴,楼上是爵士音乐,楼下是拉丁音乐,我们决定不动,静静享受拉丁之夜。新潮歌手轮番演唱,红男绿女翩翩起舞,星期一的晚上烟雾腾腾,高朋满座,这时才发现颇多西方游客。据说艺术院校也在附近。再轻松欢乐也终须归去,推门而出,晚风徐徐拂面,一批新来者又拥了进去,西湖之夜好像刚刚开始。回头一看,那酒吧名叫Day and Night。
西湖依然静静,不言不语,好像进入梦乡;只有湖水粼粼,莫非它竟然就是梦的涟漪?
12.给加点字注音。(2分)
徜( )徉 恍惚( ) 蒙眬( ) 涟漪( )
13.请将第七段的诗句补写完整。(1分)
14.分析第八段划线句子的作用。(2分)
15.作者用大量的笔墨,细致地描写了西湖浅浅的秋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Day and Night”的意思是 。(1分)
17.综合性学习:走进西湖(8分)
(1)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有《白蛇传》、 、 、 。(3分)
(2)古代诗人赞美西湖的诗词举不胜数。请写出完整的一首(注明标题、作者)(4分)
,
,
(3)除文中提到的许仙和白素贞、苏小小等之外,与西湖相关的名人还有许多,试列举二个。(1分)
18.把下面的读书摘录卡片填写完整(3分)
读书摘录卡片
标题:西湖秋意浅浅 编号(008)
作者:陶 然
美句摘录: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
赏析:
(二)修复海底光缆为什么那么难?
去年底,台湾海峡地震造成海底光缆中断;一个月过去,光缆完全修复困难重重。如何防范类似突发事件?专家认为———亡羊补牢固然重要,未雨绸缪才是关键。
展开余下试题
2006年的最后几天,台湾海峡突如其来的地震造成海底光缆中断,导致内地通往海外的互联网大面积瘫痪,国内外的金融、贸易和通信承受巨大损失———国际邮件无法正常收发,众多越洋长途也无法接通,98%的国际网站无法登录,1500万MSN用户失去联系,近6成的互联网用户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人们翘首以盼光缆尽快修复,今年初各大电信公司也纷纷表示,因地震影响的所有国际通信业务将于一月中旬完全恢复正常。然而,新年的第一个月眼看结束,光缆完全修复却似乎遥遥无期。
虽然这一次的事件纯属天灾。但海底光缆修复起来为何如此困难,如何应对类似突发事件?这些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教育部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林中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了详尽解释。他说,在修复过程中,海底光缆故障点的测量和精确定位是关键技术。它需要在岸上向光缆中的铜导体发送信号,工作人员再利用探测仪在海中跟踪接收信号,从而判断故障点的位置。但由于目前的海底光缆故障点一般位于水深约3000米至4000米海域,在这种水深条件下,上述定位方式很容易产生较大误差。同样由于水深限制,浅海修理中能够使用的水下机器人也无能为力,只能通过海面上的打捞船收放打捞器来打捞故障光缆,而打捞器在3000米深的海域完成一次收放就需要十几个小时。此外,发生地震后,地壳通常会严重变形,加上剧烈的海水运动,光缆位置可能产生很大变化。深海光缆的直径仅有20—30毫米,一次性打捞成功的概率非常小,需要不断进行打捞尝试,所以打捞光缆的难度近似于大海捞针。
我国目前拥有固定电话用户3.7亿,移动电话用户4.3亿,有线电视用户3.5亿,数量均为世界之最;互联网用户总数1.3亿,排名全球第二。所有这些用户的信息传递,全部依赖于一张全球最大的总长近1.1亿芯公里的光缆网络。一旦光缆安全性出现问题,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此次地震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它给我国今后光缆保护和修复工作一次很好的警示。面对多条光缆长时间中断的尴尬,今后如何采取预案措施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林中表示,我国拥有先进的光缆生产技术和大量相关科研人员,仅去年光缆生产使用量就为2千万芯公里,作为全世界生产制造光缆的强国,应该有能力采取措施预防类似情况的再发生。例如将浅海光缆埋深些,深海光缆要选择地质较好的地方铺设,另外可以多建设一些回路,多铺设海底光缆,比如即将修建的中美海缆。
此外,如何针对地震破坏进行更有效的预防呢?林中说:“虽然光缆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光缆的承受能力来防范类似地震这种不可测的破坏,但是因其成本过高而无法实施。”不过林中认为有些相对容易的做法还是可以起到预防作用的。他告诉记者:“地震造成的深海光缆中断,其修复难点并不在于光缆的接续,而是在于故障点的定位。所以我提议在今后发生这种情况时,及时定做相同技术参数的光缆,将地震区内的光缆用新光缆取代,这样就跳过了在震区内搜索故障点的繁琐步骤,可以加快修复光缆工作。”他希望国家能对此类修复光缆的新方法成立科研项目,以此提高海缆运行维护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据悉,我国在1999年铺设完成兰州—西宁—拉萨的光缆后,在开通当年曾经出现过光缆被冻坏的事件,抢修了16天才修复,为此之后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科研课题,来解决高原高寒地带光缆线路的维护问题。这一次,因为地震,影响的范围和时间更大更长。但愿这次事件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仅要亡羊补牢,更应未雨绸缪。
19.根据文章内容,第四段开头应提出的问题是 (2分)
20. “深海光缆的直径仅有20—30毫米”中的“仅”字有何作用
上一篇:
烟台市2007中考模拟题3
下一篇:
烟台市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
标签:
鲁人版
九年级
下册
毕业试卷
相关:
关于“烟台市2007”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