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240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0]
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
  第 五 单 元 检 测 题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识字与写字(共5分)
1、书写、卷面考查。(3分)
  本题不需要具体作答,只要书写认真,规范,卷面美观、整洁,你就可以得满分,要好好珍惜哦! 
2、请你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缥(    )碧    嗜(    )学    衔shàng赋诗(      )  逾(      )约
二、积累与运用(共20分)
3、请你用所学诗句按要求填空(8分)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的诗句               、                  。
②《赤壁》中抒怀的诗句                           、                        。
③《过零丁洋》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蕴藏深挚沉痛感情的句子                、
                             。
④《水调歌头》中表达对离人美好祝愿的句子                                。
4、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理解        
                                                                       (2分)
5、辨词填空(4分)
“试问”与“是问”两个词读音相同,含义、用法却有差别。请选用合适的一个填入下面的句子。
①      天下谁能敌?                ②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都拿你      !
③      国内原创游戏谁能笑傲江湖?  ④请君       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6、2006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1周年。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6分)
国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国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中国 28000000 30000000 日本 1850000 6721000
苏联 13700000 13000000 德国 3500000 1600000
南斯拉夫 300000 1200000 意大利 77500 153000
⑴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①                                                                        


浏览完整试题②                                                                        
⑵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三、阅读探究(共40分)
基 础 性 阅 读(20分)
(一) 山坡羊    潼关怀古(2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7.对这首曲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曲子,名曰怀古,实为伤今,短短几句,概括了了封建王朝兴废相继,百姓受苦遭殃如故的历史规律。
B曲的前三句写景,以充沛的气势,极力地渲染了潼关的险要。
C.中间四句抒情,是全曲主旨,形象地再现作者怀古伤今的思索联想的过程。
D.未尾二句议论,振起全篇,铿锵有力,其对封建王朝的憎恨之情跃然纸上。
(二)与朱元思书(10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指出加点字的意思(3分)
  ⑴从流飘荡(        )  ⑵负势竞上(        )    ⑶窥谷忘反(        )
9、第一段中“            ,          ”总写富春江及沿崖景色给人的印象,“天山共色”一句使人不禁想起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                   ”的艺术境界。(2分)
10、第二段六句,分别从“静”和“      ”的角度,用      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水之“异”;第三段中的“        ”、“        ”二字,化静为动,赋峰峦起伏的群山以生命的动感,“泉水激石”以下六句则描写了人的          觉感受。(3分)
1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先翻译这句话的意思,再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意思:                                                                    
联系                                                                       
(三)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8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不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录毕,走送之            (2)俟其欣悦
(3)寓逆旅主人              (4)皆被绮绣
13.不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不汲汲于富贵
B.足肤皲裂而不知          未至,道渴而死
C.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4.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2分)
                                                                       


展开余下试题提高性阅读(20分)
(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7分)
(《五柳先生传》)
1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性嗜酒(                )  ⑵期在必醉(                )
⑶环堵萧然(                )⑷箪瓢屡空,晏如也(                )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
                                                                            
18、用原文填空:“五柳先生”性格上,他“                  ”,思想境界上,他“                      ”。他的三大志趣是:                、                、                    。(2分)
19、这段传文后有一段评论性的“赞”语,请从中找出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一句话,并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2分)
                                                                             
㈡马说(13分)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0、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2分)
⑴才美不外见                       ⑵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⑶其真无马邪                       ⑷食不能尽其材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B、①其真无马邪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C、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其一犬坐于前
D、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执策而临之
2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朗读停顿的划分是准确的。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反问与推测语气连用,既是作者的感慨,更是对统治者愚昧无知的无情嘲讽。
C、《马说》中的“说”在这里表叙述,本文述说了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
D、本文选自《昌黎先生文集》,作者韩愈,宋代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家之衰”的美誉。
23、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一食或尽粟一石。
                                                                          
⑵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4、理解本文的内容,然后填空。(5分)
⑴这篇文章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是                      。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                比作“食马者”,将            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和根本原因,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⑵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作者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
25、当今社会,“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是金子,总会闪光”试结合这篇文章的主旨,谈谈你的感想。(2分)
                                                                          
四、综合性学习(共5分)
你们班准备开展一次以学习古诗词为内容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你是活动策划者、组织者。你准备如何开展这项活动?请你把想向全班同学说的话(这次活动的主题词、活动要求、活动方案等)写在下面:
                                                                         


展开余下试题                                                                         
                                                                         
                                                                         
                                                                         
五、作文(30分)
以“写给        ”或“致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横线上填上你崇拜、热爱、熟悉的一位古人,与他作一次心灵的交流。 (61.242.185.199)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八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