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25  
标签:粤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5]
语文必修3模块考试(粤教版)
  2007年度四联中学语文必修3课程考核卷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16分,每小题4分)
  1.加横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搭讪(shàn) 瘐毙(yǔ) 打烊(yàng) 油腻(nì)
  B.寒伧(chen) 蹩进(bì) 丛冢(zǒng) 佳肴(yáo)
  C.褴褛(nì) 契约(qì) 竦然(sǒng) 悭吝(jiān)
  D.亲昵(nì) 靓妆(liàng) 颓然(tuí) 迸发(bèng)
  2.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黯淡 惊骇 打盹 鞠躬尽瘁   B.琐粹 国籍 褪色 无精打彩
  C.租赁 感概 起讫 首屈一指  D.赋于 伸张 魅力 委屈求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面对行凶的歹徒,人们都在观望,致使受害者惨死街头。事后相关媒体对这种群体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称之罪不容诛。
  B.在地摊上买药要特别小心。鱼龙混杂的东西多得很。
  C.你一旦进入了生活知识的宝库,就会感到又喜又惊,乐不思蜀。
  D.我国国人——特别是农民,绿色意识怕是还停留在中古世纪——这并非耸人听闻之谈。
4.下面句子中空缺处的标点是( )
零的特点表现在其运算功能上   任何数加减零,其值不变   任何数乘以零,得零;任何非零数除以零,得无限大;零除以零,得任何数   零的原型是什么   是“一无所有”还是“四大皆空”?
A    :,;?                  B    :;。?
C    ,;。,                  D     ,;,,
二、(16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8题。
《药》(节选)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门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理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理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微风起来,吹动他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
  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着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座坟前,放下了篮子。
  那坟与小栓的坟,一字儿排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华大妈看他排好四碟菜,一碗饭,立着哭了一通,化过纸锭;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那老女人徘徊观望了一回,忽然手脚有些发抖,跄跄踉踉退下几步,瞪着眼只是发怔。
华大妈见这样子,生怕他伤心到快要发狂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过小路,低声对他说,“你这位老奶奶不要伤心了,——我们还是回去罢。”
那人点一点头,眼睛仍然向上瞪着;也低声吃吃的说道,“你看,——看这是什么呢?”


浏览完整试题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究。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不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大声说道:
“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
  5.“两面都已理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对这句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是一个比喻句,本体是“两面都已理到层层叠叠”的丛冢。
  B.这句话不仅写了坟冢之多,而且暗示了死亡之因,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C.此处有嘲弄阔人家的意思,将其享乐祝寿讥讽为走向坟冢而死亡。
  D.这个比喻用“坟冢”和“馒头”分别作本体和喻体,含有更深的寓意:死囚的荒坟与穷人的丛冢毗连,献出鲜血的夏瑜与吞食人血的小栓先后都未逃脱这土馒头的归宿,他们的坟堆,标志着他们成了吃人者肉筵席上的一份菜肴。
  6.对这个女人“现出些羞愧的颜色”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 )
  A.儿子是因“造反”被“官府”杀头的,不是“良民”。
  B.看见华大妈上坟早,自己来得迟了。
  C.认为自己衣衫褴褛,老态龙钟,实在不好意思。
  D.认为儿子从事正义事业,未能解救儿子。
  7.对“那老女人徘徊望了一回,忽然手脚有些发抖,跄跄踉踉退下几步,瞪着眼只是发怔”分析正确的一项( )
  A.她徘徊观望,发现华大妈在看她,所以忽然手脚有些发抖。
  B.她发现儿子坟上有一个花圈,不知花圈所蕴含的深意,反而以为这是屈死的儿子显灵。
  C.华大妈发现别人的坟上有一个花圈,而自己儿子坟上没有,显得紧张。
  D.夏四奶奶看到一只乌鸦,认为是不祥之兆,显得紧张。
8.夏瑜的坟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在那尖圆的坟顶”,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
  A.突出夏瑜的革命精神,表现了作者对烈士的崇敬和痛悼。
  B.暗示革命火种是扑不灭的,表现作者对烈士的悼念,冲淡坟场悲凉肃杀的氛围。
  C.以夏瑜的死与华小桂的死作对比,说明夏瑜之死的悲壮。
  D.对烈土的慰藉,说明革命火种不会被扑灭,表现作者对群众的觉醒寄予希望。
三、(16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二首诗词,回答9~12题。
(一)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9.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天下、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千古以来追怀诸葛亮且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世的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二)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层楼”,即“高楼”。“强说愁”,勉强去写心中愁苦。
B.“欲说还休”,想说(愁)而 不说。“却道”即“只说”。
C.词的上阙,写年轻时的纯真、幼稚,对社会缺乏深刻的感受,“不识愁滋味”,喜欢登高览景。
D.词的下阙,写出了自己如今年事已高,空怀报国之志的愁苦。
1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以少年时不知“愁”和而今识尽“愁”作对比,写自己备受打击、饱经折磨之后的心情。
B.词以生活为基础,两种创作经历对比真切,渗透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C.词的上下阙紧扣一个“愁”字,其含义是相同的。
D.这首四十四字的词,包含了纯真、幼稚、深沉、忧郁、激愤之情,情感真切,内容丰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2分)
四、(19分)
13.阅读下面的的材料,把划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
(《宋史•黄庭坚传》)
(1)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3分)
                                                                                           


展开余下试题(2)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4分)
                                                                                             
14.补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12分)
(1)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4)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6分)
小葱青青
  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
  她总是这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睛朝下看。扎两条小辫,穿一身红底蓝花的棉袄,棉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的。看不到那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①
  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
  说不清什么时候起,这个小集市上有她。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
  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换了别人,这样好的葱,一定会放声叫好,定要编出许多诸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等诱人的词句。
  她极少说话。说,她是奶声奶气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毛几分”。只有她说话的时候,才偶尔看对方一眼。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含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②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菜主们常对镇上人说,我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镇子上哪儿来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有,一年四季都不断,价格也好。③
  啊,天真冷。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哈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④
  “小妹妹,给钱。”大姐姐把钱递给她。
  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啥?”大姐姐一怔。
  “大姐姐,俺……”她抬起头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了一下,迅速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着几多憧憬。“俺娘说,等过两年,等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⑤
  “大姐姐,俺不要钱。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您帮俺看看这个,这是俺看弟弟的书做的作业。”说着,她迅速从篓底下拿出两个用塑料包着的小本子,递给老师。
  女教师接过本子,一下惊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写着初中作业。她不知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
  “俺今年15岁啦。住杏树湾,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爹娘呢?”
  “爹病了。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来,天黑路滑,跌到沟里腿断了,不能动了。娘在家侍候爹,还管园子。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女教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圈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只小手。⑥冰凉的小手,她想把她暖热,永远地热下去。
  “好妹妹,你来我班里上学吧!”
  “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俺娘说……”
  女教师把小妹妹楼得更紧了。
  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那葱更青。⑦……⑧
  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临走前,她给女教师送去一篮子小葱。⑨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多嫩的小葱呀!
  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⑩
  啊,小葱青青……⑾
  15.⑦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6.⑨处写小妹妹送小葱感谢老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⑩处写“她俩都哭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贯穿本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六、语言运用。(7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唐代是一个健康的、富有活力的时代,特别唐前期,主导是积极向上的。①唐诗则反映了唐代人的总体风格,②“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的广阔胸襟,③“济苍生,安黎元”的崇高理想,④“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气与热情,这些,在唐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①④句有一个病句,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____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0.等待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份情思……请以“等待”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07年度四联中学语文必修3课程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2分)
四、(19分)
13、(1)                                                       (3分)


展开余下试题(2)                                                                 
                                                    (4分)
14、(12分)
(1)                            (2)                           
(3)                            (4)                            
五、(16分)
15                                                             (4分)
16                                                             (4分)
17                                                             (4分)
18                                                             (4分)
六、(7分)19、(1)                                           (4分)
(2)                                                          (3分)
20、作文。(60分)
题目                                              
                                                                      
&
标签:粤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语文必修3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