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593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3]
天净沙.秋思的练习
  《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
阅读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二、阅读题
刘禹锡《秋词》         天净沙·秋思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潮。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上面的作品同样写秋景,但是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而马致远却抒发了              。在表达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             


浏览完整试题(二)两 片 秋 叶
   陈薇莉
   秋意浓入肃杀,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就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黑黄的色,边儿早已碎败,蜷曲着身子,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么?
   我悲秋,我亦恋秋。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愁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怀莫名的悲哀。
   人生,不都如这枯叶么?在转瞬即逝的浓绿后转黄,变黑,飘飘地落地,不知葬身于哪一角落。
   又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浍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着亮点儿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爱我,但他更爱大山——这使我气恼,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晴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越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我并不懂自己,何故竟会生了要将这片以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么?”那双洋溢着热热生命力的眼睛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挤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到,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人生的春固然可爱,但也用不着为留它不住而无端发愁,即使到了秋,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何况春后面还有夏哩。
   我于是将那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8、作者笔下的两片秋叶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9、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对比,领悟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是                                              
   不同之处是,前者                                           
 后者                                             
 10、作者以两片秋叶为线索,写出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          
11、作者写第二片秋叶时,由物及人,向我们展示了赠叶者怎样的精神世界?
12、“我于是将那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自古“悲秋”为何因
悲秋凄凉的情怀是文人骚客故弄文笔、无病呻吟吗?不,科学证实,自古悲秋确有因! 
  秋季是万物成熟、喜庆丰收的季节,也是秋风萧瑟、千树落叶、万花凋谢的季节。自古诗人墨客把秋天描绘得多么萧瑟、凄凉和悲哀!唐代“大诗豪”刘锡禹有首名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红楼梦》中有诗云:“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此诗说秋花、秋草、秋雨等自然景物,不仅带来了秋凉和凄惨,更对性格内向、多愁善于感的林黛玉原有的不良情绪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鉴湖女侠”秋瑾临刑前豪迈悲壮的千古绝唱:“秋风秋雨愁煞人”,更令后人触景生情,无限惆怅! 
  秋季,尤其是深秋时节,昼短夜长,秋风萧瑟,万木凋零,景物肃杀的自然环境和秋雨绵绵、阴霾冷湿的天气,会给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带来凄凉、郁闷和迟暮和感触,使人悲哀、优虑和伤感。中医认为,秋天内应于肺,悲忧最易伤肺;肺气脾气一虚,机体对外界病邪的抵抗力就下降,使秋天多变的气象诸要素(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更易入侵人体从而致病。医学调查资料显示,深秋至冬季是一年中因病死亡和发生自杀、诱发精神疾病最多的时期。 
  这种悲秋凄凉的情怀是文人骚客故弄文笔、无病呻吟吗?不,科学证实,自古悲秋确有因!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悲秋与人体内激素变化导致的情绪感受密切相关。在大脑中的一个似豌豆大小的腺体——松果体,称为人体的“生物钟”,它分泌的褪黑激素会使人情绪低落、悲哀伤感或昏昏欲睡,其分泌受昼夜自然规律的控制,白昼太阳光能抑制其分泌,故体内褪黑激素呈现“昼少夜多”的生物节律,使人白天工作,夜里睡眠。秋天后昼短夜长,日照减少,加上秋雨绵绵,天气阴冷,“一场秋雨一场寒”,光照不足使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明显增多。  由于“负反馈”作用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能振奋情绪的人体激素分泌减少,于是人体细胞极不活泼,新陈代谢相对减慢,人的情绪也就抑郁消沉、郁郁寡欢,有的甚至终日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医学上称之为“季节性情感障碍症”。如果发展下去,就导致“冬季抑郁症”。所以在秋风肃杀,秋雨绵绵之时,人们便油然而生出悲秋凄凉的情绪,由此诱发种种疾患。 
  “悲秋”情怀其实也是一种心身性疾病,女性多于男性。原因为女性思维敏锐,多愁善感,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迅速,易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导致种种不良的负性情绪。 
  为消除“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凄凉情怀,必须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积极态度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节。秋冬季应多晒太阳,以抑制松果体分泌过多的褪黑激素;也可实施“光照疗法”,以补充日照的不足。培养乐观情绪,起居有规律,多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多与人交谈,登高赏景;采菊东篱,观赏红叶,使人心胸开阔,情志畅达,把整个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从初秋起即进行耐寒锻炼,以加强对季节变换、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13、为何文人常悲秋?
14、怎样消除这种悲秋的情怀?
15、读完本文后,如果在秋天有了不良情绪你该怎么去面对?
四、综合性的学习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文人悲凉的季节。举行一个读书会
16、搜集文人是如何描写秋天的?
17、农民伯伯又是如何对待秋天的?
18、请你说说究竟秋天与我们有什么联系?
19、如果你与马致远一样在秋天里有悲秋思家的情绪,你打算怎么办?
参考答案:
1.小令  曲牌名  题目
2.马致远  元  戏曲  散曲  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秋思之祖
3.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4、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5.A
6.D
7、豪放、热情,凄愁,借景抒情 
8、树上飘落的枯叶,黑黄的色,边儿早已碎败,蜷曲着身子,不知被什么虫子
咬得满是疮洞。来自大山的红枫,腾地涌起一股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9、相同之处:都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不同之处:前者:以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后者:挤尽了热,将自身烧红,用生命给世界装点红色
   10、由悲秋到恋秋  
 11、为改变大山的贫穷和落后,顽强拼搏,勇于牺牲,像枫叶那样奉献出自己全部的才智和心血,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12、我摆脱了内心的愁苦与悲哀,领悟到了只有拼搏和奉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3---16、可从心理和生理方面答都可以 ,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了。 (222.240.101.143)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天净沙.秋思”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