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296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6]
山东省潍坊市高二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高二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4.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缙绅 强劲 浸泡 噤若寒蝉
B.歼灭 渐染 箴言 间不容发
C.不啻 整饬 踯躅 叱咤风云
D.官邸 诋毁 抵触 中流砥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丰裕 媒介 毗邻 呕心呖血
B.墙垣 题款 瑕疵 故伎重演
C.震慑 典藉 隔膜 毋庸置疑
D.协调 誉写 摹本 戴罪立功
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陈子昂以复古求创新,力求使风雅观念与建安风骨统一起来,主张诗歌要有风骨兴寄,抒情应         飞动。
②姚明6月21日抵达上海,虽然他政治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希望以最好的状态参加世锦赛,但目前他的活动仍受到一定的              。
③当我们在司马迁构建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中徜徉漫步时,应该用清醒      的现代眼光去探究,从而沟通古今,激活历史。
A.强健  限制  明智 B.刚健  限制  明智
C.强健  限定  睿智 D.刚健  限定  睿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苏东坡的监禁被解除之后,其弟子由用手捂住他的嘴,那是告诉他以后要谨小慎微。
B.以诗评论《史记》,特别是评论《史记》中的人物,成为宋诗的一种风气,其成果也蔚然大观。
C.鲁迅先生在小说《药》中,用“塞”、“抓”两个动作,把刽子手康大叔的丑恶本质揭露得细致入微。
D.马原是中国先锋小说的开拓者之一,他在叙事技巧上进行了多种实验,笔锋纵横捭阖,体现了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1865年年底,马克思已完成了《资本论》第1卷的草稿,除了马克思自己以外,这是任何人——甚至恩格斯——也不能为之加工付印的。
B.清人李景星称赞《赵世家》“通篇如长江大河……用笔节节变化,有移步换形之妙。”
C.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为“不静也”;《辞海》解为“争吵、喧扰”。古今均释为:争吵,不静。
D.同学们在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时,应从课外收集一些咏梅诗词(或咏月、咏雁、咏剑、咏马等),进行涵咏比较。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浏览完整试题 A.日本打着“科学考察”的旗号,驾驶“调查”船队随季节南北奔走,疯狂捕杀鲸鱼,其触角已伸向南极地带。
B.不少科技人员提出,目前在科技项目的评审中存在着重形式走过场、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急功近利、浮躁浮夸。
C.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下届联合国秘书长的选举是一件大事,中方相信亚洲完全有能力推出一位有威望、有能力和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人选。
D.家长会上,校长承诺说,学校将加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从源头上彻底根治学生逃课、上网玩游戏等现象。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一)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二)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属:交付、委托
B.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东:向东走
C.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 趣:通“促”,催促
D.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阴:阴险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B.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
C.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D.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
        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沛公得人心和项羽失人心做法的一组是 (    )
A.①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②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
B.①佘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C.①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②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
D. ①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②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邦入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对子婴比较宽容大度,与后来项羽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这与他后来自刎乌江,至死不见江东父老是一致的,都表现了他目光不够远大。
C.从项羽的话语来看,他尊怀王为义帝并且分封土地不是真心,不过他不得不遵从约定,封刘邦于关中为汉王。
D.这两段文字说明了刘邦和项羽得失天下的一个原因:人心向背。其中暗含着对项羽的批评。
非选择题(共120分)
三、(16分)
11.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3分)
②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2分)
③诸侯罢戏下,各就国。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5分)
12.文学常识和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①《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对以后的史籍编纂影响很大,          (作者)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         》以及历代正史都采用了其体例。
②           ,衣食足而知礼节。《史记•管仲列传》
③桃李不言,           。(《史记•李将军列传》)
④岁寒,            。(《论语•子罕篇》)
⑤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20分)
诗人的孤寂
朱光潜
①凡是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透;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渗透。一般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把香的同认作香,臭的同认作臭,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可以从这个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沟通的公例。


展开余下试题②诗人所以异于常人者在感觉锐敏。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常人所忽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思幻想的根源。一点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在眼球一流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
③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么?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节礼么?是的,群众本来是道地的势利鬼,就是诗人,到了大家都叫好之后,还怕没有人拿称羡暴发户的心理去称羡他!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听得惯所以觉得好。如果有人换一个音调,他就不免“对牛弹琴”了。“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味来欣赏他的作品。但是这事谈何容易?英国的华兹华斯和济慈,法国的波德莱尔和马拉梅,费了几许力量,才在诗坛上辟出一种新趣味来?“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诗人能在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么?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后世人!后世人跑到罗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殊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
④阿里斯托芬在柏拉图的《会饮篇》里说,人原来是一体,上帝要惩罚他的罪过,把他截成两半,才有男有女。所谓“爱情”就是这已经割开的两半要求会合还原为一体。真正的恋爱应该是两个心灵的忻合无间,因此,许多诗人在山穷水尽时都想在恋爱中掘出一种生命的源泉。但是从历史看,诗人中很少有成功的恋爱者。布朗宁最幸运,能够把世人看不见的那半边月亮留给他的爱人看。此外呢?玛丽•雪莱也算是一个近于理想的人物了。哪一个妻子曾经像她那样了解而且尊敬一个空想者的幻梦?但是雪莱在那不勒斯所做的感伤诗,却有藏着不让她看见的必要,他沉水之后,玛丽替编辑诗集,发现了那首感伤诗,在附注中一方面自咎,一方面把她丈夫的悲伤推原到他的疾病。读雪莱的原诗和他夫人的附注,谁不觉得这美满因缘中的伤心语比蔡女的胡笳,罗兰的清角,还更令人生人世无可如何之叹呢?然而这是雪莱的错处么?玛丽的错处么?错处都不在他们,所以这部悲剧更沉痛。人的心灵本
来都有不可渗透的一部分,这在恋爱者中间也不能免。
⑤梅特林克说过,“我和我的妹妹在一块住了二十年之久,到我的母亲临死的那一顷
刻,我才第一次看见了她”。这实在是一句妙语。我们身旁都围着许多“相识”的人,其实我们何尝“看见”他们,他们又何尝“看见”我们呢?
⑥西班牙一位诗人说得好:“人在投股之前就被注定了罪的。”个个人面上都蒙着一层网,连他自己也往往无法揭开。人是以寂寞为苦的动物,而人的寂寞却最不容易打破。隔着一层肉,如隔一层壁,人是生来就注定了要关在这种天然的囚牢里面的啊! 
13.文章第③段中说:“群众本来是道地的势利鬼”,“群众”的“势利”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14.文章第④段介绍玛丽•雪莱的爱情的意图是什么?(4分)
   答:
15.作者为什么说诗人是“人间最孤寂者”?(6分)
   答: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点明了人际之间的统统交往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B.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如“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等,生动而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C.作者对诗人避开旧路开创新风格和新趣味的做法是敬佩的,而对人们崇尚前代诗人忽略当代诗人的做法是不满的。
D.第④段结尾说“这部悲剧更沉痛”是因为玛丽•雪莱这样近于理想的人物在丈夫生前没有来得及和丈夫沟通。
E.作者所梅特林克的话“实在是一句妙语”,是因为这句话恰恰印证了作者的观点:相识未必相知。
五、选做题:从以下四组题目中任选两组作答(24分,每组12分)
(一)诗歌与散文(12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7—18题目。(12分)
子夜吴歌                          闻砧
李白                             孟郊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月下谁家砧,一声一断肠。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杵声不为客①,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注:①客,此处指诗人自己。
17.这两首唐诗,都西到了捣衣击砧之声,试分析其表现手法的异同。(6分)
18.从思想情感看,你觉得哪首诗境界更高?为什么?(6分)
(二)小说与戏剧(12分)
阅读下面曹禺的话剧《家》片段,完成19—21题目(12分)
[舞台渐明,雨渐缓,满院是犀利的雨声,,,从屋檐滴到石阶上。黑暗的甬道中慢慢走出鸣凤,周身湿淋淋的,头发散开披在后面,发里有草叶水藻,手里握着残落的莲花。昏昏的红檐灯照着一副失神凹陷的眼。她路过甬道,推了推觉慧锁上的门]
鸣凤:(走到觉慧窗前,低低地)三少爷!
觉慧(以后一直在窗年答应,诧异地)鸣凤,你怎么还没有走?
鸣凤(平淡里埋着失望的声音)我又来啦。
觉慧(烦闷地)怎么又来?你?
鸣凤(沉痛)我舍不得你。
觉慧(委婉地)鸣凤,你不要再搅我吧!我有事!
鸣凤(轻声,哀哀地)我不是来搅你,我就想再看你一眼!
     觉慧(温和而肯定)不!
     鸣凤(凄侧地)就一眼。
      觉慧(恳求地)不,我真是有事啊!鸣凤,你好好地回去吧,走吧!
   鸣凤(含泪)那么我走了。
      觉慧(安慰地)睡吧,不要再来了。
鸣凤(冤痛)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
19.片段开头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4分)
   
20.所选片段结尾鸣凤的“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一句的潜台词是什么?(4分)
   
21.根据片段内容,分析鸣凤的心理。(4分)
(三)新闻与传记(9分)
   ①记者:中国加入WTO后,西方文化会不会冲击中华文化?
   余秋雨: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不会有太大的冲击。历史上许多西方文明,如希腊文明等都衰落了,但中华文明一直还很强大。中华文明对外来文明有很强的包容性。
   ②记者:您走完了千禧之旅和欧洲之行,下一步准备走哪里?
   余秋雨:近期没有继续走的打算。走完这两个地方,写了《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两本书,现在需要对有些问题进行消化,我会静静地思考一阵子。对未来我一般没有详细的计划,大多是随着性子。
   ③记者:您对西北的历史和文化怎么看?对西安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展开余下试题   余秋雨:西北地区在我心中的地位很高,《文化苦旅》就是从西北开始的。我这次考察的罗马是伟大的,而在中国我惟一能与罗马对比的城市是长安。西安应进一步发展旅游业,虽然西安现在的旅游业在中国算是很好的,但与世界上的有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
   ④记者:现在有些洋节在中国很走红,您怎么看?
   余秋雨:我认为这不是青年人对洋宗教产生兴趣。中国传统的春节就是家长日,给长辈、亲戚拜年,有些年轻人就问,有没有一个节日属于我们自己?这些洋节满足了他们这个愿望。
   ⑤记者:你这些年受到的批评很多,如有人说您作秀,你如何对待批评?
   余秋雨:我发现对我的批评有这么样一种现象:绝大多数批评都是在我远行时发生的,等我回来后就鸦鹊无声了,我一般都来不及看这些批评。我一直在写我的书,说明批评不伤及人,从这点说这个时代进步了。另外,我觉得现在的很多文章是道听途说,中国文化人从某些方面来说是法盲群落,我也在考虑是否用法律“帮助”他们。
   ⑥记者:您的夫人马兰对您是否影响很大?
   余秋雨:千禧之旅一开始,马兰是与我在一起走的,后来她提前回国了。千禧之旅是艰险的,她走时考虑了这样的问题:走完全程会不会把丈夫还给我。那时我们真的都想到有可能再也见不到,所以马兰走时泪流满面。我们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文化人,我和马兰愿为文化付出代价。
   ⑦记者:您如何看待成功?
   余秋雨:我在学校也呆过,目睹过人们为职称、为房子去奋斗,他们的脸上缺少了笑容,当时觉得最快乐的人是门卫老头。我想对大学生说的是,善良、健康、快乐对一个人最重要。
22. 第①节访谈中,余秋雨说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不会有太大的冲击”,“中华文明对外来文明有很强的包容性”,其中的“冲击”和“包容性”的内涵是什么?(4分)
  
23.第⑤节访谈中,余秋雨说考虑要用法律“帮助”中国文化人,在这里“帮助”的含义是什么?(4分)
24.在访谈录中,记者的提问有时委婉,有时尖锐。上文第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发问的好处是什么?(4分)
   
(四)语言文字应用(9分)
25.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句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历史并不因他的残缺而缺少什么。
②我们无法看见这手臂连接的身躯,但完全可以想见这位男子的形象。
③在博物馆的一个展厅,我看到一截石雕的紧握拳头的男子的左臂。
④残缺,却表现着他的经历,他的命运,他的年轻,还有一种岁月感。
⑤岁月感就是时间感。
序号:                                                
26.将下面一个表述直白的句子改写成为生动形象的句子。
种子冲破土层,展现了一种精神。
27.有一位同学为使语言生动,作文时经常滥用、堆砌名言名句、人物事例等材料,而不顾是否贴切,以致文章语言华丽,文不对题。请你含蓄地为他写几句改进的建议。(4分)
六、写作(60分)
2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方面,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宽容了,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很多时候没有人关注你在干什么;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似乎又越来越不宽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用法律法规来规范我们的行为。
对此,你怎么看?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A  6.C  7.D  8.D  9.C  10.C
三、(16分)
11.①况且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制约。
②封秦朝三名降降为王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
③诸侯都从项羽麾下解散而去,各自到自己的封地去。项王出了函谷关,到自己的封地,派人去让义帝迁都。
12.①班固   三国志   ②仓禀实而知礼节  ③下自成蹊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海上生明月
四、(20分)
13.①买诗集、读诗歌,都是针对已有定论的前代诗人。②只对自己已经接受了其风格的诗人感兴趣而不关注陌生的风格,从而拒绝没有名气的诗人。③后人所敬仰、纪念的诗人,往往正是那些在当时不被理解的人。
14.介绍玛丽•雪莱的爱情是为了说明人的心灵本来就有不可渗透之处,(1分)连恋爱者中间也不能避免。(1分)强调诗人的“最孤寂”。(2分)
15.①诗人比常人感觉敏锐,常人难以达到这种境界。②一般人读诗有“势利”心理,而诗人却要避开旧路另开新境界。③诗人与恋人之间也不能避免心灵的不可渗透(或身旁许多“相识”的人饿不能真正认识诗人)。④诗人自己也不能打破寂寞之网。
16.AD
五、(24分)
17.相同点:都运用了烘托手法,(2分)用月色的清凉烘托了砧声的悲凉。
    不同点:孟诗还用杜鹃声、猿声衬托砧声,(2分)用前者的悲突出后者的更悲。
18.李诗艺术境界更高,2分,因为孟诗抒发的是作者个人的游子思乡之情,2分;而李诗则是关注了普遍的民间疾苦,2分,共6分。
19.这段描写的作用是渲染一种凄惨、悲凉的心情;交代故事情节,暗示鸣凤已经去投湖死过一次 了。(2分)
20.  再也不会来找你了,这次是真的要去投湖自杀了,这是永远的诀别。(4分)
21.心理:矛盾,既深爱觉惠,不愿离开;又迫于压力,不能明说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潍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