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46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6]
苏教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江苏 王 俊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讣告fù 赋闲 馥郁 作茧自缚 物阜民丰
B.羁留jī 缉私 畸形 无稽之谈 窗明几净
C.嗜好shì 吞噬 对峙 舐犊情深 有恃无恐
D.花卉huì 荟萃 隐晦 自惭形秽 不容置喙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4月26日国际奥委会与北京奥运组委会在北京公布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路线,台湾当局竟然决定拒绝北京奥运圣火入台,创下奥运史上拒绝奥运圣火入境的先例。
B.目前正在纳杰夫的当地目击者杰瓦德对记者说,他曾亲眼看到当地武装分子扣压着几名外国人。
C.这位贪官今天在大会上大讲干部任用制度,讲怎么严格组织程序,讲得慷慨激昂,俨然一位铁包公,在许多人看来,这真是一场精彩的滑稽表演。
D.温总理每到一处,都细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呼声,与人民群众促膝谈心,开诚布公、嘘寒问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与责任。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美两国对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维护国际石油市场稳定问题上,具有共同的利益和责任。
B.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C.在防汛防台风期间,当地紧急转移群众12.5万人,组织船只回港避风达1.2万艘次,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数量和财产损失。
D.青少年如果仅仅依靠营养品中的含钙量,就有可能缺钙,若不及时添加含钙食品,则有时能导致生长发育不良。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冯 烨
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统一的境界,逐渐形成了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
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建筑中则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往往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巧妙地取得含蓄的效果。北京颐和园就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又如苏州留园,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使游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妙趣横生。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二字。一般来说,园中山水虽是人造,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园林中必须建有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建筑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浏览完整试题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的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中国古代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园林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也风格有异。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时搭建临时的建筑,花期一过皆被拆除。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多在清朝乾隆年间建造,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巨商和官员,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园风格不同。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4.对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委婉曲折,变幻莫测,奇形怪状,出神入化,耐人寻味。
B.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天成,景观应当回归自然,才有自然的理趣。
C.中国古典园林要求突出山水这个主体,建筑隐于山水之中,不能喧宾夺主。
D.中国古典园林的廊、亭、堂、榭应当与山、水、花、木融为一体, 自然和谐。
5.下面的中国古典建筑形式与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多有可以登高观景高耸矗立的楼观亭阁。
B.中国古代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
C.中国古典建筑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
D.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整体形象完美雅致,巧夺天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6.不能作为“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的依据的一项是( )
A.在园林建筑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是源于中国绘画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
B.许多园林建筑的意境,往往取自于中国诗词的诗情画意,中国古典园林充满“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令人身心陶醉。
C.古典园林建筑形成院串院、采用均衡对称的设计方式,体现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
D.各地园林风格有异,如扬州园林的精美细腻,江南私家园林的淡泊、深邃含蓄,也是由于地域文化不同造成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饮,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因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
(选自明•高启《高太史凫藻集》)
【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 ②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 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 ④庋:收藏。 ⑤周彝:周代的铜器。 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 ⑦钟、王:钟繇、王羲之。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壮,见天下大乱 逮:等到
B.会道梗,周流无所合 会:恰逢
C.使酒人恶能勇 恶:态度恶劣
D.辄令削牍疏所乏 疏:叙说
8.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谢酒徒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明旦因客诣生谢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C.有忤己,则面数之
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D.生以智免
宁许以负秦曲
9.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反映南宫生“任侠好客”性格的一组是( )
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 ②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 ③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④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 ⑤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莫能折 ⑥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展开余下试题
A.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宫生年轻时不仅任侠好客,而且有大志,只是因为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才未能建一番大的功业。
B.南宫生的“任侠”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勇”和“义”,文章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的。
C.作者表现南宫生的“奇”,引的事例都很突出,叙述、描写很生动,所以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D.文章末尾推崇南宫生由进取变为退隐,这是旧时代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我们今天应该批判地对待。
第Ⅱ卷(非选择题,13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3分)
译文: 。
(2)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3分)
译文: 。
(3)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3分)
译文: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 ②阳月:指农历十月。
⑴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
⑵请说说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 。
⑶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请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2分)
答: 。
13.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2)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4)君子食无求饱, ,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四、选考内容(22分)
请在以下(一)、(二)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流浪的河流
●吴梦川
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先上电大,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有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和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扁舟自横,它那么安静,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使独自一人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鹭鸶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花穹撒下清凉的光辉……
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下久久地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
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这一结论却让我感到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去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士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事实上,水才是一个整体,河流汉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运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存在了!
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河流启动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可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展开余下试题
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功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些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选自2003年第4期《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14.从全文看,同是流浪,为什么“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了呢?(6分)
答: 。
15.本文第三段描写冷水河,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本段在行文上与下文有什么直接关联?请概括说明。(6分)
答: 。
16.本文倒数第二段提到“从此挣脱了世俗的枷锁”。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回答“世俗的枷锁”所指内容。(4分)
答: 。
17.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乐”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喜欢的意思。作为智者,为什么会喜欢水呢?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阐述你的看法。(6分)
答: 。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的时代
●老 愚
“《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这个新闻近几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因为它不是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签售当日,我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为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冬天的风在他们的身上肆意拍打着,蛇样的队伍却越来越庞大,从这样的人群旁边走过,心情颇为复杂。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子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先后找到了文化。人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这“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我们的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便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尽管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我们提供学术标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
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出版一窝蜂,使咀嚼式文化产品急速繁殖,读者越来越懒了。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取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动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先就是
上一篇:
高一语文第一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
九年级上期末测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苏教高三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