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学考模拟卷
阅读:1066
标签:
鄂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学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6]
初三中考摸拟试题
语文摸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抄写下面一段文字,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热chén( )是一种炽烈的情感,也是一种执zhuó( )而永不停息的态度。
2.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4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古代的贤者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的忧乐观的句
子是“ , 。”
3)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人们经常借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来勉励自己。
3.依照所给的语境和句式仿写。(4分)
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
谅解,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 ;
谅解, , 。
4.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文字。(6分)
①清明节这天,我们全校师生赡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仿佛看到了革命烈士们的光
辉形象,听到他们对我们的淳淳教导。②我们全体同学在纪念碑前庄重宣誓:一定要努
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③随后,我们又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馆。
④通过听了讲解员的介绍,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
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1)第①句中有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
改为 改为
2)第②句有个词语运用不当,应修改:
3)第④句有语病,请修改:
5.回忆所学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浏览完整试题
A.《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洋溢着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人类的真诚而崇高的情感。
B.《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因喜而疯,可以看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C.“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苏州园林总的特征。
D.《纪念白求恩》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其核心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
6.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0分)
目前中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对此比较关注,校学生会准备进行引导教育活动。
1)请就学生在学校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设计一条宣传标语。(3分)
2)请你以学生会干部的身份就“中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展开调查,从不同角度设计两个问题,并注明调查目的。(4分)
问题:
目的:
问题:
目的:
3)在调查过程中,有位同学说:“那么多人带手机到学校,我如果不带,会被别人瞧不起的!”这时你会说: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1题。(15分)
[甲]景公好弋(捕鸟)。使烛邹主鸟(管养鸟的事)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使烛邹主鸟而亡 使: 2)汝为君主鸟而亡之 亡:
3)景公好弋 好: 4)数烛邹罪已毕 毕:
8.翻译句子。(2分)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9.结合全文,说说景公不杀烛邹的原因是什么?(3分)
[乙]于是入朝风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展开余下试题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0.晏子和邹忌进谏各采取了怎样的劝谏方法?(3分)
11.结合两则材料所讲的道理,说说对我们有哪些启示?(3分)
(二)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12——14题。(10分)
材料一: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着自己做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
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心灵义务。一个人,如果没有把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的机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大学毕业后,我的读书“蜜月”也宣告结束了,迎接我的是没完没了的文牍公务,混到小科长的时候,又是烦人的大会小会,接待应酬,读书成了一件稀罕事。坐下来,读一本让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的书,想来是多么奢侈!
原来,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尽管我们知道那是一种久违了的幸福,一种用灯红酒绿无法替代的享受,但是,人们还是很难下决心精心投入到读书天地中。好在有许多借口在安慰着自己,毕竟世界太吵、热闹事太多、诱惑太强烈,而读书则是一种隔绝,一种拒斥。唯有读书才能超脱于这个庸俗的生活世界,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话语习惯,不必人云亦云,不必趋炎附势。所以,读书是无条件的,完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既然这样,又何必去寻找那些无聊的借口呢?曾国藩有言:“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不能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这段话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去理解,说白了,之所以不读书,首先是因为你不想读书,而非客观条件不具备。
读书是一种德性。在理性的引导下,读书人在灿烂星空与神圣道德之间,获得了灵性和自由,以及诗意的生存。
材料二:据证明,快速读书是能做到的。只要抓住文章的筋骨脉络,一段一层地读,迅速掌握各段各层提纲挈领的观点,略去分析引例论证的过程;居高临下,一览便知文章主旨。只要像雷达扫描一样搜索文章新奇独特的见解,把推出新奇见解的过程,先搁一边,有可取价值的地方,放慢速度,品味咀嚼,寻幽探微,就能既精又快。只要在通读时,抓住文章的神实质,就能快。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后人多是歪批,其实他是不拘泥于一般的咬文嚼字,而是撮其神韵,撮其实质。诸葛亮也是这样,他与徐元直、石广元、孟公威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因而诸葛亮比他们三人略胜一筹。
材料三:小时候,我对陶渊明的话“好读书,不求甚解”很感兴趣。因为“读书不求甚解”正中下怀。读不懂,不必过分钻研强求甚解。这适合我那懒散贪玩的童心,每当读书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像走路时遇到了横在路当中的岩石一样,索性绕道走,不求甚解。因为不绕道,就得钻研,就要吃苦,不如绕道走痛快。可是,痛快固然痛快,但其结果,却常常是食而不化。
12.材料一是从哪几方面来阐释“读书是一种德性”的?(3分)
13.对于读书,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
14.综合三则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读书态度与方法的认识。(4 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5——18题。(15分)
土 地
故乡生长在那片土地上。她听着土地的心音生长着,浑身的血液沸腾着。土地上生长着大片大片的庄稼。“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棵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对土地的讴歌和慨叹。
当第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的时候,冬眠族苏醒了,伸了伸懒腰,打个哈欠外出了地面;村子里的窗子打开了,溪流解冻了,青青草儿露脸了,村子里的人们下地了,春耕了,春种了,大地沸腾了!“清明早,谷雨迟,春分时节正当时”,“枣芽发,种棉花”,“三月三,倭瓜葫芦土里钻”。冻土被犁铧大片大片的翻开,僵硬变成松软,霜白变成黝黑。耙,梳理原野;耧,播下种子;春风,吹绿万物;阳光,耀艳花木;春雨,把村子洗涤得干干净净;春天,把人们撩拨得心花怒放。我跟了父亲去犁地、撒种、锄禾、施肥。有时父亲捧一大捧土放到鼻子上,我知道他是在闻泥土的芳香,那是世上的最香。
土地憋足了劲催促庄稼生长。村庄是一块田,一个劲地生长着。村里的人们是一田禾,一个劲地生长着。我和父亲是田里的两株禾,也一个劲地生长着。土地蒸腾着热气,生成雾气,生成雨,生成风,生成雷电,在天上转了一圈,又回归了土地。洗涤着、润育着、呼唤着、催促着庄稼生长、村庄生长、村子里的人们生长,父亲和我与他们一起生长。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复垄黄。”庄稼成熟了,村庄丰厚了,村里的人们心里盛满了充实。我看见父亲脸上堆满了笑容,我的心里增添了无限的喜悦,身上多了一股劲。我和庄稼一起成熟。
金秋的田野里一片金黄;枝头果实累累,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秋禾的腰,饱满的红高粱一大片一大片的排列着,像等待将军检阅的士兵。秋高气爽,使人明丽;月明星稀,令人开朗;天阔云淡,使人坦然;潭清泉幽,令人深沉。一层薄霜覆盖着大地,大地回
上一篇:
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从107个省市中选得)
下一篇:
2007年中考汉语文模拟试题(一).
标签:
鄂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学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初三中考摸”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