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20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4]
重庆八中高2009级高一语文试题
  重庆八中高2009级语文测试题(三)
命题人: 秦久传     审题人:王刚
第Ⅰ卷(选 择 题   共36分)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踱着duó     霹雳bī        侥幸jiǎo     亵渎xiè
B. 佝偻gōu     珊瑚shān     愤懑mèn     约两斤yāo
C. 宁谧mì     彳亍chì chù 戕害qiāng    国子监jiān
D. 碣石jiē      坍圮 pǐ       猝然chù      蹉跌c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罗漪    专心致志     慰籍        侮蔑
B.拜谒      寥阔     毕恭毕敬     汲取
C.稀疏      清晰         折服      深邃
D.萧瑟      班斓       烦躁       跋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在这篇不足800字的精致散文中,作者用       的语言描绘出了神奇的九寨风光。
(2)课堂教学对话是平等的对话,是打破了时空      的对话,是心灵的邀游与搏击。
(3)乔榛、丁建华应邀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向观众朋友讲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
(4)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       ,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的眼泪。
A.简捷  界线  作客   委曲 B.简洁  界限  做客   委屈
C.简捷  界限  做客   委曲 D.简洁  界线  作客   委屈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即将遨游太空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怎能不为国人感到骄傲。
B.时隔两日,在距离这一地点40千米的林场,又一只野生东北虎出现,并把一村民咬成重伤后死亡。
C.强调快乐教育,本身无可厚非,但若仅仅是为了快乐而忘了教育,则毋宁说是一种悲哀。
D.通过一系列措施,使许多失学儿童能够背上书包上学了,使许多办学条件差的学校改善了条件。
二、 说明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教育的目的
当代世界所遵循的教育目的一般表述为:“第一教育目的都是指向某个目的的一个过程的一部分,而这些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基本上又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客观与现实必然制约着每一个国家根据其特殊背景所制定的当前教育目的,同社会的一般目的一样,也是那些参加教育活动的个人意志行动与主观选择的结果。”教育目的是“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现代教育目的和启蒙运动相联系,建立在理性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基础上。启蒙运动认为,理想的人应该是摆脱了宗教迷信,具有理性和自主性的人,应该是自身命运的唯一主宰。逻格斯中心主义确信存在着客观的、终结的、不需要任何媒介的“现实世界”。对于这个现实世界,人能运用语言对每件事物的本质做真实的说明,并由此而获得客观的知识。在理性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影响下,人们认为通过理性分析存在一个客观的、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教育之外确立了“完人”形象。教育试图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完人”模式规定人的发展,将人的发展理解为对“完人”这一标准的无限接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事实上是对“完人”教育目的的客观反映。


浏览完整试题完人主义必然导致教育中的精英主义取向。整个教育关注的是“精英”,暂时处于劣势的学生成为忽视的对象。在现实教育中,用完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必然会忽视学生未成熟性、生成性的本质。一部分学生由于暂时未达到完人标准,最终成为教育中的后进生和整个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同时,由于“完人”标准是预先存在的,它自身有一定的价值取向。用完人的规格塑造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和不同个性特征的个体,必然会出现“完人”标准下的“后进生”。后现代主义者吉鲁认为“‘现代性’的教育目的往往是为了培养优势文化的支持者。”“教育目的要从优势文化决定的解释中解放出来,而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学生逐渐认同自己也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他人。”
“完人”只是教育追求的乌托邦。人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生命有机体,而且是一个生活在一定社会背景中的个体。作为一个有机体,他是成长中的、未成熟的、潜在的人。完人理论抹杀了人的生命特性。作为一个社会人,他是一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个性特征的异质主体。教育只有从外在目的转向个体的人,关注不同背景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其本真目的——培养人。否则,在塑造一批标准件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次品”“废品”。
                      选自赵艳平《单向度的教育制度与后进生的形成》
5.下列各项是对“教育目的”这一概念的理解,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教育目的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紧密联系的,基本上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也不排斥参加教育活动的那些人所起的作用,它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B.现代教育目的建立在理性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基础上,而那两种思想都主张培养标准化的“完人”。
C.吉鲁认为“现代性”下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优势文化的支持者,他肯定了这一先进性的一面。
D.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但无法避免在培养大部分人的同时又毁了一小部分人。
6.根据原文,对“完人主义”的论述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完人主义抹杀了人的生命特性,不利于学生认同自己也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他人。
B.完人主义必然使整个教育关注的是“精英”,而暂时处于劣势的学生最终会成为教育中的后进生。
C.现在我们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做法表明,我们今天的教育深受“完人主义”的影响。
D.“完人”只是教育追求的一种终极理想,它在现阶段太难以实现了。
7.对全文论述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启蒙运动认为的“理想的人”和文中所说的“完人”以及“精英”各不相同。
B.逻格斯中心主义确信存在的“现实世界”就是完人主义教育者所追求的“乌托邦”。
C.作者认为带有完人主义取向的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其实是“外在目的”,而以吉鲁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注意到教育应关注“个体的人”。
D.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机体,他是成长中的、未成熟的、潜在的人,所以如果方法得当,都有可能培养成“完人”。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教育制度完全科学,那么人人都是标准的人才,后进生就不存在了。
B.培养“完人”的教育模式是存在的,只是具体操作上还有待改进。
C.一直以来教育目的是由优势文化决定的,将来会由特殊文化来决定。
D.坚持“现代性”下的教育目的,必然有学生成为整个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三、 文言文阅读。 (12分,每小题3分)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①。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②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或曰:“宜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③,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
[注]①汉使,指从前扣押的十多批汉朝使臣。②节,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上饰牦牛尾。③受辞,审讯。④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羝,公羊。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岳父。


展开余下试题B.绝不饮食。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厚:向来交情深厚。
D.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妾,洞庭龙君小女也
B.①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①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②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①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
①汉武帝嘉其义     ②引佩刀自刺          ③举剑欲击之   
④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⑤律知武终不可胁   ⑥常愿肝脑涂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18分)
13.翻译下列文句。(7分)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3分)
                                                                                
(2)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是(    )和(    ):                                             
                                                                              
                                                                              。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5分)
(1)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
(2)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3)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              ,                  。
(4)              ,                       ,受下赏。
(5)《战国策》又名《国策》,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资料整理编辑的       体史书。
五、现代文阅读。(18分)
生命的出口
林清玄
坐在窗边喝茶看报纸,读到一则消息:一个高中女生为情跳楼自尽,第二天,她的男友从桥上跳入河心,也自杀了。
这时候,一个小黄蜂从窗外飞了进来,在室内绕了两圈,再回到原来的窗户,竟然就飞不出去了。
可怜小黄蜂不知道世上竟有“玻璃”这种东西,明明看见屋外的山,却飞不出去,在玻璃窗上撞得“咚咚”作响。
忙了一阵子,眼看无路可走了,它停在玻璃上踱步,好像在思考一样,想了半天,小黄蜂突然飞起来,绕了一圈,从它闯进来的纱窗缝隙飞了出去,消失在空中。
小黄蜂的举动使我感到惊奇,原来黄蜂是会思考的,在无路可出之际,它会往后回旋,寻找出路。
对照起来,人的痴迷使我感到迷茫了。
对于陷入情感里的男女,是不是正像闯入一个房子的小黄蜂,等到要飞出去时找不到进入的路口?是不是隔在人与生活中的情感玻璃使我们陷入绝境呢?隔着玻璃看见的山水和没有玻璃相隔的山水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就走不出去呢?
在这样的绝境,为什么人不会像小黄蜂退回原来的位置,绕室一圈,来寻生命的出口呢?是不是人在情感上比小黄蜂还要冲动?
是不是由于人的结构更细密,所以失去像小黄蜂那种单纯的思维?
是不是一只小黄蜂也比人更珍惜生命呢?
对这一层层涌起的问题,我也无力问答,我只知道人在深陷绝境时,更应懂得静心,懂得冷静地思维。在生命找不到出路时,要后退一步,观照全局。或者,就在静心与观照时,生命的出路就显现出来了。


展开余下试题昨日当我们年轻时,在情感受挫折的时候,都会想过了结生命,以解脱一切的痛苦与纠葛。但是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那是因为情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即使是某一因缘的幻灭,也根本微不足道。如果情爱受挫折就要自尽,这世上的人类早就灭绝了。何况,活着,或者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得深刻,反而失去再创造再发展的生机,岂不可惜复可怜?
正如一只山下飞来的黄蜂,如果刚刚撞玻璃而死,山林又有什么改变呢?现在它飞走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它可飞或者不飞,它可跳舞或不跳舞……它可以有生命的许多选择,它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比死亡更生动而有趣呀!
第一次情感失败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深的情感。
第二次情感受挫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幸福的人生。
许多次在情感里困苦受难的人,如果有体验,一定会更触及灵性的深度。
我这样想着,但是我并不谴责那些殉情的人,而是感到遗憾,他们自己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
我的心里有深深的祝福,祝福真有来生,可以了却他们的爱恋痴心。
可叹的是,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随时可以创造的,而来生,谁知道呢?
                                           (选自2004年第1期《读者》)
16.“玻璃”一词在文中出现多次,请指出“玻璃”在文章中有哪几层意思。(4分)
答:                                                                   
17.作者在文章中认为人如果因为情爱受挫就自尽“岂不可惜复可怜”,请说明“可惜复可怜”的原因。(4分)
答:                                                                       
                                                                          
18.作者在文中说“但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联系全文,请分条说说作者认为没有必死之理的原因是什么?(至少答出3点)(6分)
答:                                                                       
                                                                           
19.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由高中女生跳楼自杀写起,用小黄蜂的举动和人类进行对照,劝戒人们在陷入绝境时要冷静思考,寻找生命的出口,不要轻易放弃生命。
B.作者说:“小黄蜂的举动使我感到惊奇”,是因为作者没有想到小黄蜂没有像人那样选择放弃,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重庆八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