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068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8]
南充市2006——2007学年度下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南充市2006—2007学年度下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工、Ⅱ两卷,请将工卷答题选项,填写在第Ⅱ卷前的答题栏内o
2.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吞噬(shì) 缄默(jiān) 炽热(zhì) 掎角之势(jǐ)
B.提防(dī) 服侍(shì) 谄媚(chǎn) 彤云密布(t6ng)
C.城垣(yuán) 横亘(gèn) 忐忑(tè) 面面相觑(xū)
D.诊断(zhěn) 鼎铛(dāng) 癖好(pǐ) 泾渭分明(j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赊欠 迂呐 神智不清 趋之若鹜
B.缱绻 奇葩’ 理屈词穷 试目以待
C.厮守 袒护 恬退隐忍 敛声屏气
D.端详 必竟 沸沸扬扬 备常艰苦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伊朗队失利,沙特出局,现在只有韩国队成了这次世界杯第一轮赛事中亚洲球队的唯一亮点,这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走出丁字街口,华老栓的精神,就全在这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身事外了。
C、高二年级辩论赛在校礼堂举行,辩手们妙语连珠,博得观众阵阵欢呼,雷鸣般的掌声震耳欲聋,不绝如缕。
D.当葛朗台把一把路易摔在床上的时候,葛朗台太太和女儿面面相觑,莫名其妙。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怎样才能避免长假出游时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B.她没有陪嫁的资产,她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人了解她、认识她、爱她、娶她。
C.陈奂生的身份显著提高了,不但大队干部对他的态度友好得多,连村上的人也要听他讲。
D.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人们总是把伸张正义的希望寄托在那些有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身上,因此像鲁智深这样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5.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对于奥运史还是建筑史,2006年9月17日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举世瞩
目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今天上午完成了它工程建设中最富有悬念的一道程序——钢结构卸载。 。再过两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将在这里举办,大约50多块奥运金牌将在这个伟大的建筑中诞生。
①中国人能不能把“鸟巢”建起来
②一个建筑史上的世界之最,由此诞生
③这就意味着,“鸟巢”重达42000吨的钢铁枝蔓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来
④而今天的顺利卸载意味着“鸟巢”建设成功了
⑤几年前曾经有这样一种质疑的声音
浏览完整试题
A、⑤①④③② B.③②⑤①④ C、②③⑤①④ D,⑤①④②③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古典名著都经历了从史书记载,到民间流传,最后由文人搜集并加工整理的成书过程。 •
B.《陈情表》的“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祭文一般以追叙死者生平事迹、抒发怀念哀痛之情为主体;《赤壁赋》的“赋”是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
C.杂剧和传奇的戏剧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
D.莫泊桑,19世纪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短篇小说大师”o
二、阅读下文,回答7——9题:(9分,每小题3分)
戏曲的演变
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
戏曲的生存土壤在市井的勾栏瓦舍、茶楼酒肆、宫殿堂会和乡村的节日庙会。它的观众是市民和农民。在当代的城市,过去意义上的勾栏瓦舍、茶楼酒肆、宫殿堂会已基本不存在,寄身于这些地方度日的市民阶层,为数也已不多,所以,传统意义上的作为戏曲消费群体的市民正在消失,使得作为市井艺术的戏曲失去了现实土壤。剩下的另一块戏曲土壤便是乡村。
那么,如今的乡村是什么样子呢?乡村的主体,那些青壮年劳动力们都外出打工,成为漂泊在城乡之间的一个流动群体。许多乡村都成了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的村落。仅有老幼病弱在家的乡村人群,已经构不成娱乐主体和消费主体。在那些地方,以往那种乡村社会自发的作为节日自我娱乐活动的唱戏活动已彳艮难重现,既没有那样的人才,也没有那种心情了。外来的,不管是县里的还是外省市的剧团,都很少有机会再到乡下演出,因为这里既没有足够的观众,也没有真正的消费者为他们的演出支付报酬。
从这种物质层面的客观现实来看,戏曲现在只能在重大节庆日或村民的庆典日才有可能作为点缀登场。以前,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戏曲的根在乡村。可是现在,乡村生活自身已被部分消解了。所以戏曲已经不能作为乡村文化的主体,,更脱离了乡村的日常生活过程和日常生活经验。戏曲原本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已经悄然蜕变为生活之外的事物。
戏曲以往存在于乡村的物质背景是,在农闲时节,或赶集上庙会的日子,’作为一种娱乐或庆典,为村民们提供娱乐。它存在于乡村的精神背景是,提供“说古”和“教化”,通过戏曲演出,使人们知道历史常识,懂得是非、善恶,明白人生的价值和努力方向。
现在,随着乡村物质生活的瓦解,乡村的精神生活也发生着实质性的改变。戏曲早已失去它的“说古”和“教化”功能,仅仅尚存一部分娱乐功能。比如说,以往人们是从岳母刺字、秋胡戏妻、王宝钏,守寒窑、老莱子娱亲、杨家将、霸王别姬等戏曲故事里学习历史和人生常识的;可是现在,绝大多数的乡村青少年都上过小学,甚至还上过初中、高中,他们已经通过学校教育粗略地了解了一些历史常识,完成了以往由戏曲承担的启蒙教育(即“说古”的使命)o而且,由于当代社会信息发达,特别是近些年来公路和电视在中国农村大面积的普及,使得乡村文化生活内容空前丰富。人们对社会信息和价值观的感受、理解和接受变得异常地迅速和简捷,甚至国际最新的时尚也有可能在乡村同步流行。在这种精神背景下,原来戏曲传播价值观、完成道德教化、充任精神导师的作用,瞬间瓦解。人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失去了对戏曲的依赖性,甚至失去信赖性。所以,戏曲存在的精神背景也在消失。
失去了生存背景的戏曲其实还存活着,可是这种存活的性质和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往的戏曲,作品与观众之间有强烈的价值认同和心理共鸣,当戏曲向观众描绘一种生活,讲述一种价值判断的时候,观众也在用惊叫、叹息和眼泪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在这种对话过程中,观众在审美的愉悦之夕㈠艮可能有更多的收获。 -
可是现在,戏曲正在从生活中的艺术变为一种博物馆艺术。为了取悦于不懂戏曲也不需要从戏曲中接受教化的城里人,戏曲被拆卸成一节一节的“折子戏”,甚至只是某个演员拿手的某个唱段。原本的内涵丰富的具有精神沟通功能的文化活动,现在成为单纯的娱乐活动,剧本的内容被抽空,看戏成为(戏曲)音乐欣赏或技巧表演——唱段、水袖、帽翅功、辫子功、矮子功、武打技巧的欣赏等等。这样的表演也是表演,这样的存活也是存活。只不过,经由这样的生存形态,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原来意义上的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
7.从全文看,不属于“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原因的一项
A、传统意义上的作为戏曲消费群体的市民正在消失,使得作为市井艺术的戏曲失去了现实土壤。
B.戏曲已经不能作为乡村文化的主体,更脱离了乡村的日常生活过程和日常生活经验,悄然蜕变为生活之外的事物。
C.戏曲不再承担启蒙教育(即“说古”)的使命,以及当代乡村文化生活内容空前丰富,使人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失去了对戏曲的依赖性,甚至失去信赖性。
D.现在,戏曲正在从生活中的艺术变为一种博物馆艺术。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乡村的主体——青壮年劳动力们都外出打工,缺乏戏曲表演人才,以往那种作为节日娱乐的唱戏活动已很难在乡村社会重现。
B.戏曲不能像以往那样在农闲时节,或赶集上庙会的日子,作为一种娱乐或庆典,它在乡村的物质背景已经完全消失了,它已不能为村民们提供娱乐。
C、在当代发达的社会信息的冲击下,随着戏曲传播价值观、完成道德教化、充任精神导师的作用的消失,戏曲存在的精神背景也在消失。
D.戏曲的价值在于,作品与观众之间有强烈的价值认同和心理共鸣,在戏曲对话中,观众在审美的愉悦之外还有很多的思想收获。
展开余下试题
9.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意义上的作为戏曲消费群体的市民正在消失,使得作为市井艺术的戏曲失去了现实土壤,可见戏曲也必将在当代城市生活中消失。
B.戏曲难在农村生存下去,既是因为它没有足够的观众,又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消费者为演出支付报酬。
C.在古代戏曲用“岳母刺字、秋胡戏妻、王宝钏守寒窑、老莱子娱亲、杨家将、霸王别姬”等故事教人们学习历史和人生常识,戏曲替代了学校的“说古”和“教化”功能。
D.当戏曲正在从生活中的艺术变成一种博物馆艺术,并发挥它的娱乐功能的时候,原来意义上的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隆者也o《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B.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离开
C.《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然:很饱的样子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鹏之徙于南冥也 ②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B.①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方其破荆州
C.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吾得专而名焉
D.①之二虫又何知 ②灌水之阳有溪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便展开神奇的想像,以高远无穷的蓝天为背景,为读者描绘了一个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妙莫测,奋飞磅礴壮观的鲲鹏形象,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B.鲲鹏这一形象是作者说理的依托,是一种具有恢弘气象、极高境界的“逍遥”的象征。它和后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鲲鹏”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
C,本段用水和船的比喻侧重说明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大小、远近等,其实都是相对的。
D.自然界的万物,无论大小都“有所待”o大的方面鲲鹏“去以六月息者也”;小的方面作者列举人们熟悉的实例,如山野里雾气的游动,空气中尘埃的飘浮,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同样“有所待”。
南充市2006—2007学年度下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第Ⅰ卷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总分栏
题号 第Ⅰ卷 四 五 六 七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第Ⅱ卷(共114分)
四、(23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o(10分)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o(4分)
(2)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3分)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蟾宫曲 商女
(元)卢挚
水笼烟明月笼沙。淅沥秋风,哽咽鸣笳。闷倚篷窗,动江天两岸芦花。飞鹜鸟青山落霞,宿鸳鸯锦浪淘沙。一曲琵琶,泪湿青衫,恨满天涯。
(1)这首曲子有三处明显化用了前人诗句,如:“泪湿青衫”即化用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请照此指明其余两处化用的句子,并写出所化用的前人诗句。(2分)
答:①
②
(2)全曲对“商女”的正面描述只有“闷倚篷窗”与“一曲琵琶”两句,而以大量笔墨游走其左右,这是金圣叹所谓的“借叶衬花法”即衬托手法,请结合全曲,具体分析这种衬托手法。(6分)
答:
15.根据课文填空(任选一题)(5分)
(1)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滕王阁序》)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 ?(苏轼
《赤壁赋》)
(2)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寄蜉蝣于天地, 。 , 。(苏
轼《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19题。(19分)
桥
谈歌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疯狂奔出来,势不可挡。
工地,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c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向南跑。但,两尺多高的洪水已经开始在路面上跳舞。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人群里喊出一嗓子:“党员也是人!”
有人响应:“这不是拍电影o”
老汉冷冷地:“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伍,依次从老汉身边跑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劈手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骂道:“你他妈的还是个党员吗?你最后一个
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狠狠地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一边。
队伍秩序井然。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终于,只剩下了他和那小伙子。
小伙子竞来推他:“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展开余下试题
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小伙子被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但,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16.(5分)这篇小小说的情节构思新颖别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悬念设置巧妙,请找出故事情节的几处起伏,分条作答。(4分)
答:
其中故事情节上的转折点是 (用原文回答)(1分)
17.(4分)文中对洪水的描写十分生动,请选出其中一处,从修辞或炼字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
18.(4分)父亲的“骂”、“拖”和“推”,儿子的“瞪”和“推”,这些看似矛盾的动作背后究竟有着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请任意选择一个人物进行分析。
父亲:
儿子:
19.(6分)作者为什么要以“桥”为题?
答:①
②
③
六(12分)
20.鲁花花生油的电视广告词开始的时候是“滴滴鲁花,香飘万家”,后来改为“滴滴鲁花,健康全家”。请简要分析两则广告词的优点和这样修改的理由。(4分)
优点:
理由:
21.仿照示例,在①②两句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话。(4分)
示例: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①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
蛙说:“我已经住习惯了,懒得搬了。”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轧死了。
②有个年轻人在自行车修理店里当学徒。有人送来一辆有毛病的自行车,年轻人除了
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
的第二天,年轻人被挖到那位车主的公司上班。
22.下面给出的谜面,均打一礼貌用语,请任选两个,猜猜谜底,把答案写在谜面后的横线上。(4分)
(1)放松
(2)囊萤映雪
(3)第二次相会
(4)春城无处不飞花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站起来,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概,昂然的精神,嫣然的美丽。
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
礁石,在海浪的咬噬里,站成蓬勃的冷峻。
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觑的。
一个有决心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城市,是不可低估的。
一个有志气从屈辱里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视之的。
诚然,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直插云霄的擎天柱,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叱咤万里的风雷,
但你至少能站成一种正气,一线坚贞,一分坦荡。
请以“站起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南充市2006—2007学年度下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B(A炽chì) C觑qù 铛chēng)
2.C(A呐—讷 智—志 B试—拭 D必—毕 常—尝)
3.D(.A此句不存在失去和补偿的问题。B与语境不符,应为“置之度外”。C前后矛盾,“不绝如缕”比喻形势危急,也比喻声音细微悠长。)
4.D(A否定不当;B应是先“认识她”,再“了解她”;C句序颠倒,应为“不但村上的人要听他讲,连大队干部对他的态度也友好得多”)
5.B 6.A
二
上一篇:
普宁二中2008年高考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卷
下一篇:
九台一中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南充市2006”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