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毕业试卷
阅读:946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毕业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6]
2007年永春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2007年永春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
没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是很容易流于琐屑( )与平庸的。而实现了huò ( ) 达与宽容,自然会产生轻松与幽默,从而洋溢( )出一种个性的 mèi( )力。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费尽心机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B.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C.研究竹子的生长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D.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3.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① ,一览众山小。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 。
③ ,谁家新燕啄春泥。④ ,甲光向日金鳞开。
⑤ ,君子好逑。 ⑥明月松间照, 。
⑦《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两句意思一致。
⑧范仲淹所说的 “ , 。”名句,正是我们现在需要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4.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个你熟悉的故事情节,简要概括出情节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或感悟。(7分)
①《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 ②《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
③《鲁滨逊漂流记》的“荒岛余生”
(1)概括情节(60字以内)(4分)
浏览完整试题
(2)体验或感悟(3分):
5.综合性学习。(7分)
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今天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说,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中,所有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被列入保护名单。
孙家正指出,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工作当中,要很好地保护传统节日,发挥传统节日在传承民族文化当中的作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这一系列传统节日当中比较著名的当然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许多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这些节日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面貌。
(1)用简要语言概括上面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我的概括:
(2)写出下列两则对联所体现的传统节日。(2分)
①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 )
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素风。( )
(3)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洋节了。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结合前面的材料,说说你探究的结果。(3分)
探究结果: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文言文《期行》,回答5-10题。(1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期行》选自 ,作者 (2分)
7.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尊君在不? B.满坐寂然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8.解释下边加点的词语(4分)
(1)期日中( ) (2)太丘舍去( )
(3)相委而去( ) (4)元方入门不顾( )
9.翻译下边句子(4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
10.读了《期行》这则短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二)阅读《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选文,回答11-14题。(13分)
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的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斯科特警告说:“如果雨林按照这种速度减少,到本世纪末,大部分雨林都将消失。”
展开余下试题
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物种将濒临灭绝。很多物种现在就遭到危险。橙色皮毛的猩猩(因其脸像人脸,被称为“森林老人”)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由于其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唯一的一种大猩猩越来越少,只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找到。
到底有多少其他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无人知晓,也根本无法知道。地球上人们尚未发现的生物还有95%,它们的情况又如何呢?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150万种不同物种的生物,其中一半是昆虫。然而昆虫共有1000万种乃至一亿种,而且大部分在热带雨林生活。 听任热带雨林消失意味着人类会失去许多:
……
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远不止毁灭无数的动植物物种。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这是一种连锁反应。
绿色植物和海藻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它们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土壤(或海洋)中吸取的水混合,形成一种单糖、葡萄糖和氧气。这种奇妙的变化通过植物中的绿色素(叶绿素吸收日光进行化学反应,即光合作用)完成。
树木将从空气中摄取的二氧化碳以葡萄糖的形式保存起来,能有效地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热带雨林的树木生长很快,对促进光合作用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林木每年从空中摄取上百万吨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而工业和汽车尾气的污染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极为必要。温室气体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热量,不让热量漏失,结果引起全球气温升高。
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这不是一般性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11.选文中的哪句话说明了雨林毁灭的现状?选文从哪两大方面说明雨林的毁灭将带来严重的后果?(3分)
雨林毁灭的现状:
说明的两大方面:①
②
12.阅读选文最后一段,在下图方框中的①②③处填入恰当的短语,将毁林兴建农场所带来的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表示出来。(3分)
13.下面两组数字说明有什么不同?以B组中的一个句子为例,说说该句的数字说明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分)
A组: 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150万种不同物种的生物,其中一半是昆虫。
B组: 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
这些林木每年从空中摄取上百万吨二氧化碳。
14.读完选文后,你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有什么新的认识?(3分)
(三)阅读《不求甚解》(马南邨),回答15-18题。(13分)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展开余下试题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15.文中作者所要批判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自己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6.文中都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观点,并试着给它配上一个具体事例。(4分)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参照“示例”,选择下列一个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新的立意。(2分)
【示例】“见风使舵”新解: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①“班门弄斧” 新解 ②“滥竽充数” 新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读了近十年书,对读书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结合本文的阅读,谈谈你对读书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和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
2007年南安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下一篇:
德化县2007年春毕业班语文综合练习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毕业试卷
相关:
关于“2007年永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