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69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9]
2008届冠龙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2007学年高三语文质量模拟卷(08. 31)
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5分)
①生命体是当今已知物质形态中有序程度最高级的体系,它拥有最复杂的结构,最精美的联系,最协调的配合,以及最完美的功能。
②不过越是高级有序的体系也越容易脆弱,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也越是严格,有时甚至是近于苛刻。然而,这种严格条件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满足。因此对生命体而言,它还必须同时具备另外一套生存本领,那就是等待。一旦环境恶劣,生命无法正常维持,它会借助某种方法,使之能够蛰伏潜藏,确保度过难关,待到环境适宜之时再求发展。
③一般说来,有序程度较为低级的生命体,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其对恶劣环境的承受能力也会相应增强。降低有序程度可以成为生命等待的有效手段。
④以降低有序等级来实施等待固然可以有多种方式,但几乎所有最高级植物都采用降序最为彻底的“种子”方式来保全生命。与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相比,一粒微小种子的有序度不知要低几个数量级了。它们是生命真正的隐者,你从一粒种子中绝看不到花朵的美丽芬芳,果实的甘甜香美,茎干的分支结构,叶片的光合作用,庞大的植根体系,以及复杂的维管束组织。但是所有这些精妙绝伦的高级有序结构,又全都无一遗漏地深藏在这貌不惊人的种粒之中。
⑤每一粒种子还是整个物种的生命微缩。这种缩印是“全息”的,不仅储有本株植物全部的遗传信息,而且它还浓缩了整个物种的发展现状与演化历史。甚至在其“隐性基因”中也许还深藏了它万代前身的老祖宗基因。每一粒种子都是一座完整的物种基因库,它储存了历史,也孕育了未来。
⑥等待也是一种强韧的生命状态。
⑦许多沙漠植物生命周期都很短促,它们都在下雨过后的几天内完成一次生命全程。听甘肃的一位先生说,戈壁上有一种植物,只要一场雨,它就能立即抽芽,急速地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仅在八天里就能完成一株显花植物全部的生命周期。此后,新一代的种子又会重新归于安静的等待。在这片一年也未必能下场透雨的戈壁上,也许等待了两年时间就是为了这历时八天的生命的辉煌。对这些沙漠植物来说,也许等待反倒是生命的主要存在方式。
⑧还有等待年代更为长久的种子,那是古莲子。1952年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一些古莲子,于次年种在的北京植物园中。它们的发芽率居然达到90%以上,两年后开出了淡红色的荷花。采用同位素地质年龄方法测得这些古莲子的寿命在835年—1095年之间。千年古莲子的发现在我国已屡见不鲜。1973年在郑州仰韶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两枚古莲子,其寿命为五千年。它们才是真正做到“千年等一回”的强者,这种坚韧顽健的生命力真让人肃然起敬。
⑨生命必须包含等待,甚至可以说,没有学会等待的生命就不具备生存的资格。
⑩等待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零级动态”,如同一辆已发动了的汽车,它是处于“零速率”的动态,一松离合器就可启动。“等待”是一种积极的预备状态。它时刻准备着,随时都在等候启动的信号。
(11)等待者永远醒着。生命的等待既需要一种安于寂寞的静守,又需要一种审时度势的清醒。这是一种伺机而发的等待,一种充满着生命张力的等待。可以有失去生命的种子,但决不会有睡过头,唤不醒的种子,也没有怠惰懒散,迷离恍惚的种子。它们个个清醒,都对温度、湿度等重要环境因素常备不懈地保持高度警觉,时刻都在捕捉春天的信息。
浏览完整试题
(12)生命既要擅长发展又要学会等待,两者相辅相成,交替轮回,形成了生命特有的律动周期。此周期当来自干“天”。地球自转一周为“日”,平分昼夜:而它绕日公转一周为“年”,仅仅由于一个23.5’的倾角形成的旋转方式,才使大地分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可见地球生命的生长收藏都是按照“天”的周期来实施的。生命体拥有发展与等待这两种生存状态正是一种“与天同步”的顺天应时之举。
(13)对生命而言,等待永远是一支瞄向“发展”的满弓弦箭,它时时都在屏息静听,候望天命信号。
1.(2分)在第②段中生命体的“等待”的内涵是: 。
2.(2分)解释文章第⑤段中“它储存了历史,也孕育了未来”的含义: 。
3.(4分)选出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两项……………………………………………( )( )
A.一般来说,有序程度较为高级的生命体,对生存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
B.种子埋在土里,所以它们是生命真正的隐者。
C. 高级种子中包含着物种的古老基因,正说明了种子的“全息”性。
D.对大多数植物来说,等待是生命的主要的生存方式。
E.文中所谈到的这种等待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
F.生物体的这种等待,与发展一起,形成生命特有的律动周期。这种周期是顺天应时的。
4.(2分)请说出文中第⑩段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5.(2分)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文章题目……( )
A 植物的信号 B 生命的历史和未来 C 植物的全息 D 生命需要等待
6.(3分)文章虽然是说明性的,但字里行间却能给人以思考。请谈谈你从中受到的人生启发。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3分)
秋之歌
①悲秋,大约是不分族别也不分国界吧,或者说,是普遍共有的人性人情。在西方诗文中,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的《我的客人,十一月》,说秋天是“秋雨绵绵的晦日”。至于天空寒冷萧瑟,树叶枯黄凋谢,“忧郁的日子终于来到,这一年中最凄凉的季节”之类的悲叹咏叹调,更是不时在西方的诗文中鸣奏。在我们中国悲秋之祖大约就是屈原了。昏君当政,奸佞弄权,楚国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而屈原却屡遭打击,流放江湘,他的生命也有如肃杀的秋日。他的作品中很少欢愉高昂的音调。“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是《九歌·湘夫人》的起句,读者刚一展卷,一股悲风便从两千多年前迎面而来。屈原的弟子宋玉,在《九辩》一开篇就长叹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至于以后曹丕《燕歌行》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六朝谢庄《月赋》的“洞庭始波,木叶微脱”等等,都是屈原悲秋异代不同时的变奏。
②一年之中,有春发夏繁秋肃冬凋的不同,一个人的心理,甚至具体的生干遭际,也往往有春夏秋冬之别。秋天,本来就万木凋零,于众生只能引发相应的感受,尤其是你的生命面对的又正是秋日的肃杀。因此,唐代诗人的悲秋,那就绝非偶然,也无可厚非了。
③不过,初唐与盛唐之时,大唐帝国如朝日之初升,那是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王朝。大唐正当春夏,尽管仍然有许多弊病与危机,但整个国家生机蓬勃,包括诗人在内的知识分子们大都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因而意气飞扬。他们喜欢歌唱春天,如同一群在原野上欢呼奔跑的孩子;他们热衷咏唱壮志,像一群在沙场上驰骋的血气方刚的青年。即使是写秋天,盛唐时代诗人的笔下,也很少那种萧索悲凉之气,而多的是清华高远的意境。张九龄在《感遇》中,礼赞秋天的“桂华秋皎洁”。而成天与青山为伴与白云为友的孟浩然呢?秋日登上兰山怀念朋友,“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没有悲秋之音,只有怡秋之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秋日清高悠远,自可留恋与流连。李白垂蓦之年,他似乎不太知道秋天与悲愁的不解之缘。早期的《秋下荆门》一帆高挂,秋风高远:在中年的《秋登宣城谢跳北楼》中,秋日的风光仍是一派爽朗明丽。看来,即使是极度的坎坷困顿,甚至是几遭杀身之祸,但如果要李白一天到晚苦脸愁眉,在秋天和他人一样低吟浅唱悲秋之曲,似乎也难于上青天。
展开余下试题
④然而,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大唐帝国终于告别了它的全盛时期,如日中天的太阳逐渐西斜,最后成了晚唐李商隐诗中的只是近黄昏的落照。在夏日的惊雷与电闪之后,却道天凉好个秋,大唐帝国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了。也许是由于国势日衰,江河日下,昔日的青春光彩变成了疮痍满目,朝气蓬勃变成了老大悲伤,诗人们也仿佛一下子从豪气干云的青年,变成了摒除丝竹的中年和感时伤逝的老年。使人意冷心寒的秋声,纷纷起于唐代诗人的纸上,而那萧然暗淡的秋色,只要我们展卷而吟,山仍然会从千年前袭上我们的眉头与心上。
⑤杜甫就是一个代表。长安十年困守时期,他就有许多悲秋之歌了,及至支离东北,漂泊西南,辗转江汉与湖泊,更不禁悲从中来,秋声满纸:“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黄维梁教授运用加拿大学者佛莱的“基型论”,分析杜甫的《登高》,撰有《春之豫悦和秋之阴沉》一文,他说杜甫的《登高》“其悲苦,其潦倒,其英雄末路日落西山的情形,正吻合了佛莱所说的悲剧的基型”。
⑥英国诗人济慈说:“一年四季,人的心灵也有四季。”中唐已是夕阳西下,而晚唐呢?悲凉的晚钟敲来的是苍茫而苍老的暮色。盛唐时代的英风胜概早已荡然无存,诗人们的心态也早已进入了秋日和冬天。悲秋,是中晚唐诗坛流行的风景。白居易大约是悲秋的代表人物,他的《 A 》一开篇,破空而来的,就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瑟瑟秋声。除白居易之外,还有“岁老人头白,秋来树叶黄。搔首问黄叶,与尔共悲伤”的卢纶,“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的李贺,“守到清秋还寂寞”的李商隐等等。
⑦然而,众声齐奏中也仍有裂帛而鸣的异响,千篇一律中也仍然有别具光辉的异彩,使我们从几乎无法自拔的哀思怨绪的沼泽,振羽飞向响晴亮丽的天空,这就是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山行》。
⑧不少诗人都有美丽的雅号,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是“ B ”,白居易是“诗魔”,李贺是“诗鬼”,刘禹锡荣获“ C ”之名。他的《秋词》二首确实是劲风拂纸,豪气凌云,写秋色,咏秋光,却一洗自古相传的常态与旧调,唱出了“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壮歌,虽然他此时独居无友,壮志不申。人到中年,我多次从长沙前去常德凭吊,今日的常德已是一座热闹繁华的现代都市,刘禹锡的踪迹已渺不可寻,只有他豪迈清越的诗句呵,依然写在山上水上白云之上鹤翅之上和我永不老去的心上。
⑨可以和刘禹锡的《秋词》媲美的,那就是杜牧了。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李唐王朝行将闭幕之时,社会动荡不安,危机四伏,出身世家望族的杜牧虽怀抱大略雄才,但壮志难酬。然而,他的诗风却清峻豪放,峭拔劲健,一扫晚唐诗中的苍然暮色,敲响的竟是凛然的晨钟。他写南方秋景的《山行》堪称“明丽”:“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从来没人像杜牧一样,认为枫叶比二月的春花鲜艳灿烂。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青枫峡里,有一处名胜“爱晚亭”,就是清代诗人袁枚根据们山行》一诗取名。每当枫叶流丹的深秋时节,我和一二好友渡湘江而西去观赏枫的大展,满山的枫树在绿过于春青过了夏之后,在秋风与秋霜的助威之下,忽然发出一声呐喊,纷纷举起了火把,把岳麓山烧成了一座火焰山,我们于山下与山中若无其事地高吟低咏杜牧的《山行》。
⑩如今,我的生命的驿车早已驶过了蓬勃的春热闹的夏,到达了早秋这个驿站。青春在于精神,生命在于创造,刘禹锡和杜牧千年前的高歌犹在耳畔,不要去低吟“悲哉,秋之为气也”吧,不要去浅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吧,当代诗人郭小川慨当以慷的《秋歌》中的诗句,如同催征的鼓点,敲沸了我不冷的热血激励了我不老的肝胆。
“秋天呵,请把簌簌的风声喝断,
。”
7.(3分)在上丈A、B、C空格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 、 、 。
8.(4分)选出下列对上文内容判断不正确的两项……………( ) ( )
A.悲秋是共同的人性,不分国界,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甚。
B.唐朝很多诗人的对秋的感受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
C.文中的“秋日”有着双重含义,不仅指时令的“秋”,而且还指人精神上的“秋”。
D.李白和杜甫在对待秋天的情感不同是由于他们的创作风格的不同。
E.刘禹锡和杜牧虽处于人生的秋天,但是却都在他们的诗作《秋词》和《山行》中彰显出明亮、豪迈的精神风貌。
F.作者到了年龄的秋天,然而他的“秋之歌”却是高亢激昂,蓬蓬勃勃的。
9.(4分)选出下列对上文在形式表达上判断不正确的两项……………………………( ) ( )
A.文中引用了很多诗句,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地体现作者的文化积累。
B.文章以时间顺序和对“秋’的情绪贯穿全文,脉络清晰。
C 文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语言明朗,表情达意直抒胸臆。
D.文中的“春夏秋冬”喻意生命的各个过程,表达形象贴切,展现了生命每个过程的特征。
E.从文势角度看,上文层层推进,结尾处得以升华,形成了明朗、激昂的基调。
F.文中所举的刘禹锡与杜牧的诗和白居易与杜有的诗是形成相互衬托的关系。
10.(3分)如果在文章结尾处续了这样一句诗“我的歌呀,已经唱到了尽头!”,你认为是否恰当?
请简述理由:
11.(4分)请你举出一个典型的文学现象(可以是一具体作家作品)来印证文章在③、④、⑤段中所阐发的观点。
12.(5分)描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景象,要求能体现你对人生的感悟。(120字左右)
展开余下试题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句)(5分)
13.(1)旧事填膺,思之凄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五之夜,明月伴墙,桂影斑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刑天舞干戚,_______________。
(4)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
(5)凌厉越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好读书,____________,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7)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4-16题(8分)
官舍竹 (宋)王禹佃①
淮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 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 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 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l ①淳化二年,诗人受小人之谤,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商州是个人穷地僻的小郡,团练副使只是个虚衔。②量移:更远更偏僻的地方。
14.(1分)“春色”在诗中指 。
15.(1分)诗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气节的诗句是 。
16.(3分)请对诗中的“拂”、“侵”两字进行赏析品味。
17.(3分)古今文人墨客对“竹”情有独钟。“竹”作为文学形象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 请结合上面这首诗,谈谈你对“竹”这一意象的理解。
(五)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8—21题。(17分)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8.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或凭几学书 几:
(2)述诸小妹语曰 述:
(3)且何谓阁子也? 且:
(4)今已亭亭如盖矣 盖:
19.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其后六年 ②其后二年 ③其制稍异于前
A.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③南阁子
B.①吾妻归宁 ②吾妻死 &nbs
上一篇:
长郡中学200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初三语文(上)周周练(一)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8届冠龙”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