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62  
标签: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2]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包括文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特别说明: 1. 以下题目的答案请全部填写在答卷纸上。
2. 本卷总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填空默写:(30分)
1. 以下从课文中整理出来的词语,有5个加点字的注音是错误的,请你找出来并加以订正。(5分)
泥泞(nìng)   滂沱(pāng)  咆哮(xiào)   水汀(tīng)  疏落(shū)   荠麦(jì) 
掠过(luè)   伫立(zhù)   魁梧(wǔ)  地窖(jiào)   灶膛(zào)   褶纹(zhě)   亘古(gèn)
胼胝(dǐ)   确凿(záo)  蓦然(mò)  氛围(fēn)  杂俎(zǔ)   苦心孤诣(yì)
佝偻(gōu)   卷帙(yī)  
⑴      改为      ;⑵      改为      ;⑶      改为      ;⑷      改为      ;⑸      改为      ;
2.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中摘录的几个语段,但由于粗心却出现了3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订正。(3分)
⑴在冬天,云南的树一片苍绿。无论是叶子阔大的树,还是叶子尖细的树,亦或叶子修长的树,都是绿的,只是由于气温不同,所以绿色有深有浅,有轻有重。从云南群山的某一座山峰俯瞰,只见一片葱茏,这时已是12月底,一点冷落的迹象也没有,偶尔的有些红叶、黄叶从这里那里冒出来,使山林的调子显得更为暖和。
⑵九月的葡萄园,便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十一月,葡萄入窖。葡萄窖,一个一个长方形的土墩墩。一行一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风一吹,土色发了白。这真是一年的冬景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都没有了。眼界空阔,一揽无余,只剩下发白的黄土。
⑶《写作的零度》,其汉译本实在是有些磕磕拌拌,一些段落只好猜读,或难免还有误解。我不是学者,读不了罗兰•巴特的法文原著应当不算是玩忽职守。是这题目先就吸引了我,这五个字,已经契合了我的心意。
⑴      改为      ;⑵      改为      ;⑶      改为      。
3.默写:(22分)
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
②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


浏览完整试题③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                ,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春景》)
④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⑤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             。(黄庭坚《清平乐》)
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
⑦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⑧梦后楼抬高锁,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晏几道《临江仙》)
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用一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意境和韵味,往往起到一种摄人心魄的作用。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也有类似写法和效果。
⑩欧阳修在《踏莎行》中说“楼高莫近危阑倚”,很有意味,这一句可与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中的名句“              ”相媲美。其实“阑( 阑干、栏杆)”也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物象,常能引发人的相思,请分别默写出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和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有“阑”物象的词句。
范仲淹《苏幕遮》:              
李璟《浣溪沙》:              
李煜《浪淘沙令》:              
柳永《八声甘州》:              
二、古代诗文阅读(23分)
㈠读下面的诗,完成4—6题。(12分)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4.说一说词中两处句子所使用的方法或技巧,并阐述其表达效果。(6分)
⑴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⑵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5.上片所写春景,意境特点是什么?写春景的用意是什么?(3分)
6.这首词在下片的构思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来表现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 分)
㈡读下面的诗,完成7—9题。(11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9.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0—13题。(17分)
超然台记①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②,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展开余下试题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③。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④,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余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⑤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 ①这篇记写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作者调任密州知州的第二年。本文记述了苏轼到密州后的生活情况,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②餔糟啜醨:餔,吃。糟,酒糟。啜,饮。醨,薄酒。③桑麻之野:《汉书》载,鲁国“颇有桑麻之业”。密州属古鲁地,故用以指代密州。④岁比不登:比,屡次。登,收成,庄稼成熟。⑤瀹(yuè)脱粟:瀹,煮。脱粟,只去壳,不是精制的糙米。
10.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①是谓求祸而辞福        (         )
②背湖山之观            (         )
③稍葺而新之            (         )
④余弟子由适在济南      (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B.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
C.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使吏民亦安余之拙也
      D.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首段正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而不乐的精神。
      B.第二段说明了人们从“求福辞祸”的愿望出发,反而得到“求祸辞福”的结果,一是因为人的欲望无限,但可以满足人的欲望的东西有限;二是求福辞祸、取美去恶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斗争过程;三是在这种选择中,人心“游于物之内”,必然受物的支配和蒙骗,所以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
C. 第三段先叙由杭州到密州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怎样超然自处,悠然自乐;再写休憩旧台和登台眺望的感慨;最后具体写超然台上游戏宴饮的快乐。
      D.全文前半记叙、议论,后半才写景、抒情,逐渐说到超然台,然而全篇洋溢“超然”之情,文章构思很独特。这篇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4分)
②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3分)
四、课内散文阅读。(13分)
论快乐(节选)
钱钟书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
“逗留一会吧,你太美了!”
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想到快乐。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因为它终抱着快乐的希望;现在的帐,我们预支了将来去支付。为了快活,我们甚至于愿意慢死。
14.选文开头两处横线上略去了一些内容,请从下面选项种选择两个短语补充完整:A、渺茫得不能实现;B、荒谬得不能成立;C、兴奋得不能自已。
其中“不但”后面应选填______,“并且”后面应选填______。(直接填写字母)(2分)
15.在选文第五段中,作者为了说明快乐对于人生的意义,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快乐对于人生的意义”相对于“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作者为什么说“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4分)
16.为什么作者说“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2分)
17.比较钱钟书《论快乐》和下列培根《谈读书》两篇学者散文,请简单陈述两文在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5分)
谈读书   
(英)培 根
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辨理。虽说有经验才能就一事一理进行处置或分辨,但若要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则还是博览群书者能胜任。 
    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则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  
    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  
    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  
    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收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展开余下试题    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敏锐,笔记可使人严谨;故不常作笔记者须有过目不忘之记忆,不常讨论者须有通权达变之天资,而不读书者则须有狡诈诡谲之伎俩,方可显其无知为卓有见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
五、课外散文阅读。(17分)
北方的盐
迟子建
盐那雪白的颜色常使我联想到雪。在北方,盐与雪正如雷与电,它们的美是裹挟在一起呈现的。
    盐与雪来历不同。雪从天上来,而盐来自地下。雪的成因与低沉的云气有关,而盐的提取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多年矿物质的沉积,其二便是海水的凝结。不论它们来自天上还是人间,其形成都有一个浪漫的过程。云与海水作为雪与盐的载体,其氤氲与浩淼的气质总令人浮想联翩,谁能想到缥缈的云会幻化出那么轻盈、美丽、灿烂的雪花?谁能想到奔涌的海水会萃取出结晶的、闪着宝石一样光泽的盐粒?
    是北方的寒冷引得雪花翩跹起舞,还是姿态婀娜的雪的降临赋予了北方以寒冷?反正在北方,寒冷与雪花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总是结伴而来,形影不离。尤其在北方之北方,也就是我的故乡北极村——那个夏至时可以看到白夜的地方,每年的九月底就进入冬季了,雪花会与还没有享受够暖阳的我们不期而遇。初始的雪似乎还不大敢肯定这就是它们的落脚之地,所以雪下得斯文,有点小心翼翼的味道。一旦它们发现这片寒冷的土地使它们毫发无损,且能保持其明艳的肤色时,它们就一改矜持的姿态,沸沸扬扬地腾空而下,把大地染得一片洁白、一片苍茫。
    雪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这时的北方大地寸草不生,看不到一抹绿色,所有的植物都成了寒冬的战利品,被彻底地俘虏了,无声无息。我童年记忆中的北方人的餐桌上,是看不到新鲜的绿色菜蔬的。不似现在,运输的畅通和市场经济的发达,数九天气也能吃到来自南国的蔬菜。
   盐在漫漫寒冬中披着它银色的铠甲在北方闪亮登场了。它其实在秋天就亮着她的白牙向北方女人微笑了。秋季是北方人腌莱的时节。家庭主妇们把还新鲜的豆角、辣椒、芹菜、黄瓜、萝卜、芥菜等等塞进形形色色的缸里,撒上一层又一层的盐,做成咸菜,以备冬季食用。北方人爱吃的、一直以来被大张旗鼓腌制的酸菜,更是缺少不了盐。盐被白花花地撒向缸里的时候,会发出簌簌的声响,好像盐在唱歌。在秋天,山间的蘑菇也露出毛茸茸的头了,蘑菇除了晒干外,还可以用盐腌渍在坛子里存储起来,冬天时用清水漂出它的盐份,吃起来味道仍是鲜美的。所以盐在秋季是撒向北方土地的最早的雪,它融化了,融化在菜蔬最后的清香中。如果你问一个北方人,你们的灶房里什么物件最多?我猜十有八九的人都会冲口而出:咸菜缸!的确,腌酸菜的大缸,腌萝卜和芥菜的中等型号的缸,以及腌糖蒜和韭菜花的坛子等等,就像乐池上摆放着的形形色色的乐器一样,你一进灶房它们就会扑入你的视野,并且在你不小心碰撞了它们的时候,为你奏出或沉郁或清脆的乐声。
    咸菜是北方人餐桌上的“正宫娘娘”,在寒风呼啸的日子里占据着统治地位,因而北方人也较其他地区的人摄盐量大,形成了口重的习惯,似乎不多加盐的食物都是寡淡无味的。北方人对盐有种近乎崇拜的心理,认为它是力量的化身,所以民间流传着吃盐长力气的说法。那些靠力气而生活的伐木工及家庭主妇,对盐的青睐可想而知了。记得童年时看电影《白毛女》,看到白毛女在山洞里因为多年吃不到盐,而过早地白了少年头的时候,盐在我心目中还具有了乌发的作用,这印象一直延续至今,根深蒂固。现代膳食讲究低盐少糖,这与北方人对盐的巨大热情是背道而驰的。北方人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江南,其气候的寒冷与摄盐过量无疑是两大元凶。尽管如此,北方人对盐仍然像对老朋友一样紧紧相拥,人们并未将它当敌人一样警惕着,虽然冬季可以从副食品商场购得新鲜蔬菜,紫白红黄地点缀着餐桌,但在餐桌的一角,总会有几碟颜色黯淡的酱菜与之唱和着,有如一部歌剧在结尾时撒下的袅袅余音,它们呈现着旧时阳光的那种温暖与美好,令人回味。
    在过去的岁月中,当我们吃着腌制的酱菜望着窗外的雪花、听着时光流逝的声音时,浓云会在深冬的空中翻卷,海水会在遥远的天际涌流。而当我们为着北方的冻土上所发生的那些故事无限感怀时,泪水便会悄然浮出眼眶。泪水一定来自大海,不然它为什么总是咸的?!
因为有了寒冷,有了对寒冷尽头的温暖的永恒的渴望,有了对盐那如同情人般的缠绵和依恋,我想北方人的泪水会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
18.本文题目是《北方的盐》,可一开篇为什么却用相当的篇幅写雪?(4分)
19.北方人对“盐”怀有怎样的情感和态度?为什么会如此?(6分)
20.结合文意回答下列两个问题。(4分)
(1)“我想北方人的泪水会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这句话在文中有何含意?(2分)
(2)最后一段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1.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且富有意蕴,请举出一例加以赏析。(3分)
六、作文。(60分)
22.阅读
标签: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常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