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5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8]
2008年高考调研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2008年高考调研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70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5分)
(一)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7分)
1.古诗词名句填空:(7分)
①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1分)
②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1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1分)
④《琵琶行》中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⑤《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古诗词鉴赏(6分)
2.阅读岳飞的《小重山》完成文后各题。(6分)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蛩(qióng):蟋蟀
 ①词中说的“心事”指_____________(2分)
 ②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1分)
③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3-8题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徵亦喜逢知已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或有言徵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彦博奏曰:“徵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徵,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他日,徵入奏曰:“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帮之兴丧,或未可知。”帝瞿然改容曰:“吾已悔之。”徵再释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徵曰:“良臣,稷、契、咎陶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深纳其言,赐绢五百匹。
                                                  (《旧唐书》)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访以得失          访:询问


浏览完整试题 B.徵雅有经国之才    经:治理
 C.帝令彦博让徵      让:责备
 D.或未可知          或:有的
4.下列句另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3项的一项是(   )
 A.访以得失
 B.昼夜勤作息
 C.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D.我有亲父母
5.“同遵此路”的“此”指代的内容是(   )
 A.君臣协契,义同一体。
 B.不存公道,唯事形迹。
 C.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
 D.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6.对于魏徵处理事务时注意“形迹”的问题,温彦博、唐太宗与魏徵自己的看法是(   )
 A.温认为人臣应当注意“形迹”,太宗认为魏没有注意“形迹”,魏自己则认为注意了“形迹”国家就可能灭亡。
 B.温认为魏没有注意“形迹”,太宗也认为魏没有注意“形迹”,魏自己则认为可以不追求注意“形迹”。
 C.温认为魏没有注意“形迹”,太宗以为魏今后应当注意“形迹”,魏自己认为注意了“形迹”国家就可能灭亡。
 D.温认为人臣应当注意“形迹”,太宗也认为魏今后应当注意“形迹”,魏自己则认为可以不追求注意“形迹”。
7.对文末一段魏徵有关良臣、忠臣的论述的正确理解是(   )
 A.良臣与忠臣是对立的,国家的兴亡与国君的愿望也常常是矛盾的
 B.交代了良臣与忠臣对于国君是否圣明具有重要的作用,表达了国家兴亡在臣不在君的观点。
 C.论述了良臣与忠臣的本质不同,揭示出良臣使家国并荣而忠臣使家国并丧的观点。
 D.表明了魏徽为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而希望成为良臣的良苦用心。
8.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有言徵党亲戚者,帝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浮士德小插曲
                                                        秦牧
     当报上登出歌德故居被毁,那千万人凭吊的小住宅变成一堆瓦砾,而且,屋前象征和平的橡树竟变成绞刑架的消息时,一个老德留学生惘然地告诉我他和一本德文《浮士德》的美丽悲哀的故事。
    他十几年前在德国一个拍卖场上发现一本精装的早期出版的《浮士德》,里面有异常精美的十帧插图,这本书曾经被许多名人阅读过,老威廉皇帝读完之后在上面签了名字。
    显然的,这是一本名贵的,甚至有点古董气的书,公开拍卖开始了,大家都想要这本书,于是我们这位朋友和许多德国人竞争着,起初他出几个马克,以后人家加到几十个马克,最后他出到七十个马克,势在必得,但那些德国人竞争的热情也未稍减。
    忽然,拍卖员把铃一摇,笑着宣称道:“这位东方朋友看样子很喜欢这本书,我们大家不如本着地主之谊,让给他罢!”那些竞争者们听了热烈鼓掌表示同意,于是这位留学生以七十几马克买了那本宝贵的书。
    回国后不久战事爆发,这位朋友在战场上,每次躲空袭,什么东西都不带,口袋里却藏着那本书,但在一次大规模的轰炸下,他受了伤,那本书也被炸得粉碎。……最后的结局使我们想起歌德的故居和那株染了血的老橡树。
    这位朋友叙述这段往事,不胜感慨的神情和声调,使我想起他大概将终生不忘歌德的《浮士德》,其实那本书毁了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书的精神已经感染了人。歌德的故居毁了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新的德国能够更重视歌德的遗著,一如新俄时代印着更多的普式庚(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一样;普式庚、托尔斯泰等人的白骨销毁了有什么关系呢?
    人类文化史上的浩劫,秦始皇焚书,尼罗皇杀教徒,亚历山大城的火,中世纪的精神桎梏,各个王朝的文字狱,法西斯对文化的杀戮……并不曾使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角落的文化精神为之真正中断死亡!这种精神离开简帛、芦叶卷、蜡板、纸张,躲藏在人们的脑中、心中、舌尖上,向同一生活阶层的人辗转传达,机会一来,又体现于简帛、芦叶卷、纸张中,想到这一层,我真要发狂地想到我们现在的一箪之食,一瓢之饮,里面就有古贤哲们当年身体中的一滴泪水,一粒元素细胞,我们现在的一个思想,一阵感情,一种潜意识,都曾经受到无数古人的感染……想起这几层,我们真是喜悦而又颤栗。“求生的人不需要立碑碣“,西方的法西斯毁了歌德的故居,东方的法西斯铲平了鲁迅坟头的碑碣,行为如出一辙;但可断言,坟里的人如果有知,决不为自己悲,坟里的人如果能冷笑,那种笑声一定充满了坚决与轻蔑。
                                (选自《秦牧杂文》)[注]战事,指抗日战争。
9.文中写的那位老德国留学生的一本《浮士德》曾有过怎样的经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前半侧重叙事,后半侧重议论,请简要说明本文叙事和议论的关系(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以歌德的故居被毁,屋前的橡树竟变成绞刑架的消息开头,以鲁迅坟头的碑碣被铲平结尾,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列举了人类文化史上的一系列的大浩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1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求生的人不需要立碑碣“的含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用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14-15题。
                 推广普通话国家广电总局拟出硬招
                                      ——电视台不得擅办方言节目
    (本报讯)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日前表示,国家广电总局将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广播影视节目播出语言,非经广播影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各级广播影视播出机构不得擅自开办使用方言播出的节目。
    胡占凡认为,播音员、主持人要在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性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除特殊需要,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有地域特点的发音和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口音、语调、粗俗语言、俚语、行话,不在普通话中夹杂不必要的外文。
    据了解,随着中国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队伍迅速扩大,一些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编辑、记者来不及接受系统的严格的训练,再加上外来文化和一些社会不良语言文字使用现象的影响,使广播影视语言文字工作出现了一些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一是普通话水准下降,知识性的错误时有发生;二是方言土语依然泛滥。有的地方电台、电视台方言播音占的比重较大,一些地方电台 、电视台开办了一些用方言播出的新闻类节目,群众意见很大。
 胡占凡表示,国家广电总局已经制定了收听收看评估标准、奖惩条例、管理办法等。今后,将把使用推广规范的语言文字作为对各类节目进行全方位监督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
                                 (摘自2006年4月2日《南方日报》)
14.(6分)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则新闻的标题中“推广普通话国家广电总局拟出硬招”是正题,“电视台不得擅办方言节目”是副题。有的新闻的标题中还有引题。
 B.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相关政策,规范管理广播影视节目语言是这则新闻的核心内容。当然并不是说要禁止所有的方言节目。
 C.国家广电总局此举无疑将对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表达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他们更加规范的使用语言文字。
 D.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明确表示,播音员、主持人要在推广普及普通话方面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理应一律使用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
 E.这则新闻第三段“据了解,随着中国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群众意见很大。”属于新闻结构中的背景部分。
 F.与此项要求相配套的评估、奖惩、管理办法均已制定完毕,足可见国家广电总局对此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是“动真格”。
 15.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和热议。下面两则就是网民的“不同声音”,对国家广电总局这项管理措施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言之成理,130字左右。(7分)
 (1)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台设立方言栏目对于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好处,但必须限定播出范围和播出时间。
 (2)语言和文字都是一种文化,如果要求全部都说一个话,我想没什么好处,就如繁体字,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不能说方言简直就是扯淡,很多幽默的东西,地方性的东西用普通话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广电总局有时候莫名其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表达交流(80分)
三、语言表达(20分)
16.用“独特的生活经历”作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4分)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关于六朝后期生活的独一无二的文献,因为作者深受独特的生活经历的影响,熟悉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时代社会政治场境观察敏锐,批评中肯。
独特的生活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文段的意思完整、明白。(3分)
 “你工作多久挣的钱,才够买一个麦当劳的‘巨无霸’”?要是猛然被这样提问,多数人可能都会打个愣,因为对这个问题人们通常更习惯另一种算法,即:我一个月的工资,够买几个‘巨无霸’?这两个问题看上去是一回事,在统计学意义上却有明显的差别。前者是以商品考察劳动力的价值,后者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提炼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名片“下定义。(4分)
(1)名片是一种比较小的硬纸片。
(2)名片主要起自我介绍作用。
(3)名片上印有姓名、单位、身份、地址和电话号码等内容。
(4)名片一般在与人交往的场合使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近年来,我国内地经济发展的速度的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内地腐败的急速蔓延也是天下人有口皆碑的。
 B.当年,他不顾亲友的劝阻,一意孤行,抛下妻子儿女,远走他乡,如今回想起来,追悔莫及。
 C.逢年过节,前来拜望他的学生很多,常常把他的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D.我社新推出的科普读物“银河书系”崭露头角,和早已名闻遐迩的“夜读文丛”形成鼎足之势,成为我社图书中的两大支柱。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靠的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B.考试要求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对“我晕”、“我倒”、“帅呆了”等新词酷语能否在考场作文中使用,会不会影响得分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千手观音》以妙曼而又庄严的舞姿、古朴如同天籁的音乐、金色似有玄机的灯光、华贵而又祥和的氛围,让观众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升华。
 D.他话匣子一打开,就同我大谈特谈最近流行什么发式,什么项链,什么服饰。
21.对下面文段中①—④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扬州红园的树桩盆景,①已经能同广州岭南派、苏州派、上海派并驾齐驱,②受到了各场的广泛注意,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
 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四、写作(60分)
 22.[材料]8月7日的《成都晚报》刊发了题为《不读〈红楼梦〉不配当空姐》的一则报道,报道说,泰国国际航空大众有限公司在华招空姐,面试时,就考了有关《红楼梦》的问题。记者问:“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泰航一高层人士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我们这次就是想招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姐,如果连中国四大名著都没读过,怎么能称得上有中国特色?所以,不知道《红楼梦》,没读过水浒传的,我们坚决不要。”
      请以“名著啊名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展开余下试题 2008年高考调研高三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35分)
(一)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7分)
 1.①捐躯赴国难         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②深巷明朝卖杏花     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十年生死两茫茫
(二)古诗词鉴赏(6分)
 2.(6分)①希望抗金报国
 ②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③此词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
(三)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D(或许)  4.A (B、C、D为偏义复词) 5.B  6.D (A、太宗观点绝对化,魏征观点夸大其词,B温彦博、太宗的观点绝对化,C、“国家灭亡”表述有误) 7.D(A、原文没有这一表述,B“国家兴亡在臣不在君”表述有误,C、“忠臣使国家并丧”有误)
 8.(7分)①性格又刚强正直,没有畏缩屈服的事,太宗与他谈论,未曾不欣然接受他的意见。
 ②有人说到魏徵偏袒自己的亲属,唐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考察后没有找到凭据。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22分)
9.(4分)(1)许多名人阅读过它,老威廉皇帝读完之后还在上面签了名。
 (2)那位老德国留学生在拍卖场上发现了它,并用七十几个马克买下了这个珍本。
 (3)这本书随老德国留学生回到中国,不幸在一次日寇的大规模轰炸下被炸得粉碎。(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
 10.(4分)(1)叙事是控诉法西斯毁灭人类文化的事实基础,使下文的议论有针对性。
 (2)议论使事件得到升华,主题得到深化,作者撰文的目的得以表达。(考查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11.(4分)首尾照应,有力地表达了本文控诉法西斯对文化精神摧残的主旨。
 12.(4分)排比,强有力地揭示了尽管反动派对人类文化精神一再扼杀、毁灭,但文化精神是永远不会真正中断死亡的。
 13.(6分)(1)法西斯能摧毁文化伟人的房屋、坟碑,但不能摧毁人们对文化伟人的崇敬。
 (2)历代统治者能毁灭人类留下的简帛、芦叶卷、蜡板、纸张等记载文化精神的有形的东西,但永远也不可能毁灭留在人们脑中、心中、舌尖上的文化精神。(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二)实用阅读(13分)
 14.(6分)B  D (B.应是“将出台相关政策”,而非已出台。D.“理应一律用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表述不准确,应排除“特殊需要”。)
 15(7分)核心提示:广电总局此项措施的推出旨在规范影视工作人员的工作语言,有利于祖国语言的净化。并未规定所有人在所有场合均需讲普通话。也不是全面禁止所有的广播影视机构播出方言节目,只是严格控制而已,因此不会导致方言的消失。
三、语言表达(20分)
 16.(4分)独特的生活经历对颜之推深有影响,使他熟悉时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时代社会政治场景观察敏锐,批评中肯,《颜氏家训》因而成为关于六朝后期生活独一无二的文献。
17.(3分)用收入来衡量购买力水平。
 18.(4分)名片是上面印有姓名、单位、身份、地址和电话号码等内容,在与人交往的场合作自我介绍用的一种较小的硬纸片。
 19.(3分)B(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褒义;间不容发,比喻情势十分危急,而不是说拥挤,空间紧张;鼎足之势,是比喻三方对立的形势)
 20.(3分)C(A项句式杂糅,“靠的是利用”错误。B项前后矛盾;D项从属关系不能并列)
 21.(3分)C(③句与①句说“树桩盆景”的风格独特,④句和②句是陈述其影响,这两句同时还有个范围大小问题,故应选C项)
四、写作(60分)
22.(60分)作文(略) (121.16.193.23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08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