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13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4]
浏阳三中高二上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高二上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语  文
[ 命题人:彭望朗      审题人:李伟宁]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5分)
1.下列各句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
A. 氓(méng)之蚩蚩 自牧归(guī)荑  渐(jiàn)车帷裳  脉脉(mò)不得语
B.淇水汤汤(shāng)  纤纤(xiān)素手  浸 渍(zì)  桀骜(jié ào)
C.磐石(pán)   暧暧(nuǎn) 向隅而泣(ǒu)    殒身不恤(xù)
D.靡(mí)室劳矣  夙(sù)兴夜寐  长歌当哭(dāng) 博闻强识(zh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骐骥   载笑载言   泣涕连连   言笑晏晏
B.驰骋   溅车帷裳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C.寥落    信誓旦旦   彤管有炜   美人迟暮
D.苗裔   草木零落   乌雀南飞   坚如罄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她们两人婚前信誓旦旦,婚后却同床异梦,变化真快。
B、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怀疑什么呢?
C、这是什么果子?没见过。咬一口,索然无味,扔掉了。
D、《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五句十行,层层深入,一气呵成,哀婉动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愿意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B.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C.什么都成,就是不能不这么悄悄地运走祖先给我们的遗赠。
D.《诗经》与《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离骚》抒写理想,抒发爱国激情,富于浪漫主义。
5.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一组词是  (    )                          
溪涨清风   面,月   繁星满天。
数只船   浦口,   声笛起山前。
A. 吹、明、依、声                              B.拂、明、依、有
C.拂、落、横、一                              D.袭、圆、横、声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12分)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刘锡庆
“现、当代散文”,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现代散文”,是指由“五四”到“建国”这30年间的散文创作;“当代散文”,则是指开国后直到今天的散文创作。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


浏览完整试题当代散文,在“十七年”期间,由于“颂”的抒情基调的确立,同时也由于写作“主体”的被置换(“自我”被“工农兵新人”所置换),散文好像是有“得”有“失”,但实际在个性和艺术表现上都呈现了严重滑坡的趋势;“新时期”在“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精神的润滑下,散文在静悄悄中“魂兮归来”,真正实现了和现代散文的精神衔接。九十年代散文,更以新的探索态势,开拓着新世纪中华散文再度复兴的前程。
在散文里,“我”(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郁达无所说“‘个人’的发现”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我)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五四”运动直接促使了中国现代散文的产生。
B、郁达夫认为“个人”的发现,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成果。
C、现代散文开创了散文表现“自我”的崭新局面。
D、现代散文区别于前代散文的特征是文中作家“个性”的增强。
7.下列各项中对“散文在静悄悄中‘魂兮归来’”一句中的“魂兮归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魂”,即第一段所说的“散文的心”
B、实现了和现代散文的精神衔接,即“魂兮归来”
C、散文的主旨复归于表现自我,展示个性
D、散文创作在滑坡之后已再度繁荣
8.下列观点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
A、 当代散文有“得”有“失”,是由“颂”的抒情基调的确立和写作“主体”的被置换造成的。
B、“十七年”间的当代散文的最大收获(“得”),是“颂”的抒情基调的确立。
C、写作“主体”(作家)生活在社会现实之中,处身于人、事、物、景的实生活环绕之中,散文创作理当写“实”。
D、整个当代散文都是和现代散文的精神相衔接的,同时便沟通了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
9.下列分析和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散文是转换了形式、改变了说法的作家的“自叙传”。、
B、 现代散文的产生结束了散文“代圣人立言”的时代。
C、 根据历史发展阶段,人们把五四以后的散文划分为现代散文和当代散文。
D、诗歌写景不表现自我,而现当代散文的创作从整体来看却强调了“有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20分)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也,年十八,为郡督邮。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①,害于平民,太守使宠纠焉。朔等请罪,不复抄略.守高平令,县人张苞为郡督邮,贪贿受取,干乱吏政。宠因其来在传舍②,率吏卒出收之,诘责所犯,即日考竟③,遂弃官归.太祖临充州,辟为从事。及为大将军,辟署西曾属,为许④令。时曹洪宗室亲贵,有宾客在界,数犯法,宠收治之,洪书报宠,宠不听。洪白太祖,太祖召许主者⑤。宠知将欲原,乃速杀之。太祖喜曰:“当事不当尔耶?”故太尉杨彪收付县狱,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并属宠:“但当受辞,匆加考掠⑥。”宠一无所报,考讯如法。数日,求见太祖,言之曰:“杨彪考讯无他辞语。当杀者宜先彰其罪;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太祖即日赦出彪.初,彧、融闻考掠彪,皆怒,及因此得了,更善宠.    (《三国志·满宠传》)
    [裴松之注]臣松之以为,杨公积德之门,身为名臣,纵有愆负⑦,犹宜保佑,况淫刑所滥,而可加其楚掠⑧乎?若理应考讯,荀、孔贤岂其妄有相请属哉?宠以此为能,酷吏之用心耳。虽有后善,何解前虐?
[注]①部曲:军队.②传舍,古时供来往入住宿的处所. ③考竟:犯人被打死在狱中。④许:今河南许昌。⑤主者:主管其事的官吏。⑥考掠:拷打。   ⑦愆负:罪过。  ⑧楚掠:拷打。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    拥:拥护
B.太守使宠纠焉    纠:督察
C.辟署西曹属    辟:征召
D.少府孔融等并属宠    属:同“嘱”,托付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伺的一项是(    )
A.太守使宠纠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B.宠因其来在传舍    不如因而厚遇之
C.若理应考讯      君既若见录
D.窃为明公惜之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满宠公正执法的一组是(    )
    ①诘责所犯,即日考竟,遂弃其官  ②宠知将欲原,乃速杀之    ③太守使宠纠焉 ④洪书报宠,宠不听⑤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当事不当尔耶?
    译文:                                          
    (2)宠一无所报,考讯如法。
    译文:                                            


展开余下试题    (3)当杀者宜先彰其罪。
译文;                                            
14.简答题:对满宠的执法,太祖与裴松之各持什么态度? (3分) 
三、诗歌赏析(5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问题:
15、(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3分)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2分)
四、按原文填空(6分,,每句1分)
16、补充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山不厌高,                       。
(2)真的猛士,敢于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             ,子无良媒。
(4)羁鸟恋旧林,                          。
(5)少壮不努力,                 。
(6)朝搴阰之木兰兮,                        。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章) (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干涸的鸿沟,历史的裂痕 
王剑冰 
  古人有话,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在邙山莽莽黄土之上,到处布满了高高低低的墓群。这些墓群依次排列开去,似在诉说着那些尘埋的历史。就在黄河岸边,邙山之巅,横向里现出一条沟壑,像谁猛舞利刃,在历史的深处划出一道裂痕。这就是鸿沟。曾经搅乱历史风云的鸿沟;让人发无数联想的鸿沟。 
  这道沟,原口宽有八百米,深达两百米,原名叫广武涧,是战国时期魏国开凿的引黄济田的水利工程。当时的场景让今人难以想象:鸿沟的北面是滔滔的黄河,西南面则群山万壑。沟中滚滚的黄河水深不可测,沟的四周万木丛生,百兽哀鸣。其地势之险,是东西向的咽喉要塞。有人说,当取天下之日,中原在所必争。古往今来,中原多少战事如烟云过眼,唯鸿沟引出的故事成千古绝唱。 
走进这个故事的两个人物,起先无甚大名,却胸有大志。史有传闻,当以勾画万里长城的大手笔著称的始皇车队路过时,有两个人在赞叹之余,同时发出了不同的豪言。一说:“大丈夫当如是也!”一说:“彼可取而代之!”说前一句的较工于心计,后来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说后一句的则少城府,鸿门宴放走了死对头,一把火焚烧了阿房宫,空做一场皇帝梦。
鸿门宴与鸿沟都是鸿字起头,本没有自然的联系,但总让人感到有某种天然的巧合。鸿门宴之时,项羽大军40万,刘邦仅有10万。项羽若依范增计杀掉狡诈多谋的刘邦,便不会再有后面的鸿沟之争。偏偏项羽自恃高强而犹豫不定,失去了重要的一次机会,以致放虎归山,使之形成与项羽抗衡的军事阵营。鸿门宴是项羽的一个败笔,鸿沟亦然。项羽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其时是公元前202年,鸿沟西侧是刘邦的汉王城,东侧筑起项羽的霸王城。项羽势强,两军对垒,可还是让刘邦滑了过去。 
  两个鸿字,让项羽有了终生的遗憾。最终自刎乌江。项羽毕竟是项羽,其如果过江而去,汲取教训,重整旗鼓,历史还不定如何写就。但项羽的性格决定了他只能以这样的结局塑造自己的形象。多少年后,一个忧惋的女子在一个梧桐更兼细雨的黄昏想起项将军,依然感叹不已:“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氏之类女子心目中的英雄,于刘项之间,非项莫属。成者英雄败者贼,这贼的骂名,怎么也安不到项羽身上。 
  在两军对垒,楚军久攻汉军无果的时候,项羽支起了一口大锅,欲把刘邦的老父煮了。而刘邦却耍起了无赖,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不知太史公如何得知血肉横飞的战场上,这等糅和着残忍与机诡的情节。项羽太要了名声和体面,人家的老爹没有杀掉,还和刘邦在鸿沟平分了天下。这在项羽来说可能是无奈之举,两年半的争斗中,刘邦已渐渐缓过劲来;而对于刘邦,则是一种缓兵之策。其一旦羽翼丰满,便想遮蔽整个中国了。野心乘势,要比项羽来得十二分的凶猛。最终导演了一场历史上最有感染力的话剧,这场“霸王别姬”,让天地为之动容。当虞姬拔剑起舞,血别项羽,正是四面楚歌唱响之时。“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与美人,刀剑与热血,在那个凄惋之夜形成鲜明的对立。 
  鸿沟只是一个摆设,一个布景道具,然而,它又是煌煌史册中的神来之笔。这一笔是最有说服力的警言妙语。有人要将长江变成第二个鸿沟时,毛泽东没听那一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一警觉与历史紧密相连。刘氏建立汉朝之后,恐怕没有故地重游。这里说不上是他的光荣呢,还是耻辱。倒是多少年以后,一个叫做阮籍的人信马由缰,来到这里,看着早已是断壁残垣的古战场,不禁仰天长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声叹息由着狂舞的涧风,飞扬了数千年,对其的认识却莫衷一是。那是个产生故事的时代,由鸿沟所派生出的诸多故事,足以让后人品味。 
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不管是秦始皇精心修造的长城,还是刘邦与项羽利用的这条鸿沟,都不能阻挡住历史的风雨。这风雨可以使长城颓毁,也可以将鸿沟填平。现在,它们早已不再是深不可测,无法逾越了。鸿沟看上去是那么普通,就像一条干涸的河道,完全没有当年的险要。甚至让人想不出,这样的一条沟是如何能够将两支兵马分而拒之。
黄土漫漫,芳草萋萋,顺黄河而来的风,腾挪漫卷,似搅起阵阵马蹄和喊杀的烟尘。
                                         (选自《艺术散文选萃》,有删改)
17.文章在对项羽和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成败得失的思考、评说中,选取了刘、项之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            、          等几个场景。作者回放历史,把鸿沟定格在最浓墨重彩之处,从写法的角度,分析其用意在于                                                            。(4分)


展开余下试题18.如何理解“鸿沟只是一个摆设,一个布景道具,然而,它又是煌煌史册中的神来之
笔”?(4分)
    答:                                                                    
                                                                            
19.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运用了景物描写,试分析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
答:                                                                       
                                                                           
20.文章中说“由鸿沟所派生出的诸多故事,足以让后人品味”,联系文章分析,后人从鸿沟的有关故事中“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5分)
答: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22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①不可沽名学霸王
―――谈谈文章的主旨
②鸿沟,浓缩的历史
------谈谈文章的写作技巧
七、 作文(60分)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都或多或少有缺陷。对待身体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浏阳三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