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13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3]
07学年浦江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浦江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命题:高一语文备课组      2007.10 
一、(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怪癖(pǐ)          犄(jī)角      蛮横(héng)    瞠(chēng)目结舌
B.驯(xùn)良        恪(kè)守    纤(xiān)巧     妄自菲薄(fěi)
C.槁暴(pù)         参省(xǐng)    舟楫(jǐ)      锲(qì)而不舍
D.跬(kuǐ)步        驽(nǔ)马      句读(dòu)     六艺经传(zhuàn)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急燥   甄别   斑斓    金璧辉煌       B.舟楫   狭隘   共震   怨天尤人
C.迷惘   祈祷   翱翔    引吭高歌       D.暇想   恢弘   骐骥   锲而不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 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上海市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     安排,精心准备,进一步落实了试卷运送、保管环节。
②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      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
③在这看书,路灯亮,空气清新,又非常      ,复习效果特别好。
A.周密 云集 安静                         B.严密 聚集 安静
C.周密 云集 安稳                         D.严密 聚集 安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中国创造了条件。
B.不论环境的恶劣,他总是忍受着痛苦,一心想着为社会多做贡献。
C.目前,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D.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
5.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浏览完整试题A 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拿起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寂静无声。
B.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兰、水仙、梅花、菊花、山茶花等……春秋冬三季的花都挤在一起啦!
C.鲁迅先生说的“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的目的为必要条件的,”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D.雪花落在她金黄色的头发上——这头发卷曲地散在她的肩上,看起来非常美丽。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B.中国人的生存问题向来都是首当其冲的人生大问题,物质财富的极度匮乏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极大。                                               
C.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也不迟。
D.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了。                          
二、阅读语段,回答7-10题。(每题3分,共12分)
                      (一)《师说节选》 (韩愈)
⑴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C.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的)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 
8.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何陋之有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  南方有鸟     (荀子)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①。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②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③,与之俱黑。兰槐④之根是为芷⑤,其渐之滫⑥,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⑦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⑧必就士⑨,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注解】①读tiáo,芦苇的穗 ②射,读yè。射干,植物名,白花长茎,生于高地③读niè,黑泥  ④兰槐,香草名 ⑤读zhǐ ⑥读xiǔ,臭水  ⑦读jiān,浸 ⑧有目的的去旅行 ⑨指贤士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
         与之俱黑;                                南方有鸟焉; 
万事俱备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展开余下试题金就砺则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0.下列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段的主要观点是;外界环境对成材的重要作用。
B.本段使用了比喻论证法,一连用了五个比喻来论证观点。  
C.文中提到名叫“射干”的树因为长在高山顶上才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
D.文章的最后一句揭示出这段的主要观点。            
11.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每题2分,共4分)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三、阅读王维的《过香积寺》,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唐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解】①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②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12.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香积寺的幽静的?(2分)
13.说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诗的妙处。(4分)
四、文学常识与默写(8分)
14.韩愈,字退之,卒谥“文”,作品集有       。他是唐代“       ”的倡导者,
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         ”之首。(3分)
15.根据课文填空(5分)
①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③ 师者,                      
④ 是故无贵无贱,               。            ,师之所存也。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灯火的温情   (叶延滨)
不知是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在记忆中留下一段对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我把这种感触叫做:“荒野无灯”。小时候怕黑,怕一个人呆在家里,怕窗外那些与神怪故事相连的响动。这种恐惧不是对黑暗本身,而是对藏在黑夜里的鬼怪的敬畏。长大了,常走夜路,在乡间,在大山里,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我对黑暗的印象。天地浑然于漆黑的夜幕之中,天上无星无月,有时飘洒一些无端的雨丝,黑影憧憧,或是浓云或是山影或是树阴,黑暗在你面前悄然分开,又在你背后迅速合拢,只有路面上的水洼是亮的。这时候,我往往疾走如飞,目光朝着前方茫然地摸索,直至一盏灯像萤飞进心田,猛地点燃温暖全身的火——一种热爱和感激之情。 
       人生之旅,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如火车会钻进漆黑的隧洞。当列车在长长的隧洞中穿行时,虽然身处险境,但作为乘车人,我们处之泰然,泰然是因为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是的,我们处于这个闹哄哄的世界,常常身处黑暗而不惊,有时来自一种盲目依赖和盲目信任。我读高中时正值“文革”,深夜值班站岗,四周万籁俱寂,心头还是害怕的,但回头看一眼同伴的眼睛,便相信这两个小时不会出事。现在回想起来,因为无知,反而坦然。 
       孤绝是一种人生境界,它对我们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独行夜路所给我们的刺激。有时我身处闹市,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两旁是红红绿绿的彩灯,而我却如处荒野,心里刮着凄冷的风。谁都可能产生这种体验,你明明被这个世界紧紧搂着,然而内心却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不仅在闹市里,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也会有这种孤绝感。那些熟悉的脸一下子变得陌生了,没有一张嘴向你说真话,没有一双眼睛使你感到温暖,无靠无助的感觉紧紧攫住你的心,从环境到心境,都真是:荒野无灯。沉沦往往从这一刻开始,酗酒是常用的方式,借以逃出这片荒野。乞助和寻求怜悯是常被人采取的解脱方法,可惜这种解脱是以出卖或出让尊严与自信为代价的。 
        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它对每个人都同样严酷。这种黑暗也许是一个大时代的国家民族的浩劫,个人只分担了其中的一份。这种黑暗也许只是个人命运中的小插曲,诸如失恋、被诬、疾病等等,对其他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琐事。然而每个人在通过这段黑暗时所产生的心境是不同的,解脱的方式也会各异。 
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因为我们平素看不到的内心世界,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显影,会左右我们的言行。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应该是孤绝心境的最美描绘。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此绝灭之境,能心平气和地垂钓,是一境界。能够不与人伍的独钓又是一境界,而能在绝灭孤独之中钓寒江之雪,乃是最高境界。以前老师讲课总说这是诗人失意心态的写照。 
        其实,人难免不失意,失意时不失人格,不失风骨,不失高洁,才可独居寒冷的江峡中,成为高天银雪世界的惟一自恃者。假如你在蓑笠翁的位置,会如何呢?我曾问自己。我说,我不如他,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
16.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7.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18.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4分)
19.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你的看法。(6分)
六、语言表达(5分)
20.阅读下面的句子,仿照例句的句式特点,在画线处填写句子。(2分)
瀑布选择了悬崖,它便跌宕成了一首奔腾的歌;种子选择了泥土,它才成就了一片蓬勃的绿。
           ,                   ;          ,                       。
2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删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展开余下试题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                                                     。
七、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妻子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
  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不听话,叫我很生气!”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孩子手中。
  一位职员说:“上司不赏识我,所以我情绪低落。”这把钥匙又被塞在老板手里。
  这些人都做了相同的决定,就是让别人来控制自己的心情。
  其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
  请以“快乐的钥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D D C B C D C
11.①现在的许多人,他们比圣人差得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②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认为耻辱,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谄媚。
三、12. 主要是通过侧写、烘托,如写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就是以动衬静,增添了深山古寺的僻静之感
13.“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这里诗人以倒装句,写泉声,写日色。原句的意思是,危石间泉水呜咽,青松上日色清冷。很显然,“咽”字和“冷”字都注入了作者的感情,即所谓移情于景,于是纯粹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就显得有情有意,更摄人心魄了。
四、 14.《昌黎先生集》   “古文运动”   “唐宋八大家”
15.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③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六、16.解析: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分析综合能力。从内容上来看,作者叙述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来自生活经历对黑暗的感触,亲切自然,而又令读者感到熟悉,正是为下文写人生之旅中的黑暗、人生的孤绝境界作铺垫。
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17. 第一、三段都出现了“荒野无灯”,请分别指出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结合文章语境中不难看出,第一段中的“荒野无灯”写的是生活经历对黑暗的感触,而第三段中的“荒野无灯”乃是身居繁华闹市甚至在熟悉的人群中,“心里刮着凄冷的风”,有着一种“孤绝感”,一种“无靠无助的感觉”,这正是一种孤绝的心境。
答案:第一个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第二个指身居闹市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
18.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能力。本语句理解关键在于“冷”和“灯”的含义,从上文第四段 “ 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可看出,“冷”是指人生路上的孤绝环境,人生路上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而第三段中 通过理解“荒野无灯”是“心里刮着凄冷的风”,“感到自己是无人理睬的弃儿”,“无靠无助的感觉”,可以理解“唤我归去的灯”实际上是孤绝人生中所缺少的真情和温暖,是“通过这段黑暗时”的解脱的方式。至此,也就把握作品的深层内涵。
答案: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困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
19.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07学年浦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