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学考试卷

阅读:144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学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45]
九年级期末模拟四
  九年级期末模拟四
制卷人:黄玉容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下面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戏谑(nuè)撰文(zhuàn)冗长(rǒng)陶冶(yě)
   B.剽悍(piāo)疑眸(níng)栖息(qī)蹂躏(yóu) 
   C.尴尬(gān)安谧(mì)皲裂(jūn)熟稔(rěn)
   D.潸然(shān)狡黠(jié)嗤笑(chī)醴酪(lǐ)
2.下面加点的词语,能够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2分)
A、它们(鹤群)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乡后方笔直挺身,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不言而喻)。
B、去年,《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与时俱进)。
C、两个杀人狂被美化成“英雄”和“武士”,在日本国内鼓噪(喧嚷)一时,成千上万的日本青年受此蛊惑,参军来到中国战场,进行野蛮的杀戮。
D、上中学时的我只能偷偷的看闲书,如今我三十八岁了,也可以像父亲当年一样大摇大摆(摇摇晃晃)地看闲书了。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欢乐的溪流唱着清脆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姿奔向远方。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D、中学生上网吧,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班主任老师的重视。
4.为“你欢迎我不欢迎”加上标点后,表意不明确的一项是( )
   A. 你欢迎,我不欢迎。 B. 你欢迎我?不欢迎。
   C.你欢迎我不?欢迎。 D. 你欢迎我,不欢迎。
5.古诗默写:
(1)读着古代优秀诗人的精美诗篇,他们的高贵心灵、博大胸怀会令你感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             ,                 ;李白在逆境中不失进取:                  ,                      ;杜甫登上泰山极顶,感慨万千:                  ,                    。
(2)黄石某中学的吴老师带病坚守在三尺讲台,直至倒下。她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正是李商隐《无题》中诗句“                   ,                 ”的真实写照。
6.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2分)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7、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浏览完整试题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
            ,                          ?                  。
8.下列是两幅宣传标语,因所用语气不同,故表达效果也不同,请简要地加以说明。(2分)
  ①不准随地吐痰!
  ②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2分)
光明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作为正方,你将怎样得体有力地回击反方?
                                                                        
10.2006午5月,滨海市开展了以“感思母亲”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以该市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参与这项活动,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5分)
(l)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宜传标语以营造气氛。(不超过20字)(2分)
                                                                              
(2)如果你所认识的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请向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一)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
(二)(10分)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日:“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释】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rèn):长袍。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公被衽而避                           (2)故撞之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2分)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分)
(三)画 家 和 他 的 孙 女(17)
    画家有一个6岁的孙女。6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不对。”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
    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粗呢?”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还粗呢?”
    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
    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
    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
    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
    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
    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
    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


展开余下试题    他说:“马有翅膀吗?”
    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
    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
    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了一个蛋,那蛋比老母鸡还大。婷婷就拿那画去参加西班牙的一个国际儿童画展。结果,婷婷得了一等奖。
1.请概括小说情节。(3分)
发生:婷婷      ;发展:爷爷     祖孙      ;高潮、结局:婷婷      爷爷           。
2.婷婷性格中最突出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这一性格特点的语言描写的句子(3分)                                                                      
                                                           
3.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小说中“画家”这一人物的看法。(3分)
                                               
                                                                      
4.小说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如画家祖孙两人对“画”的看法。试从小说中再找出一例,并简单分析其作用。(3分)
                                              
5.从深化小说主题的角度为小说选择一个最好的结尾。(2分)(   )
A.画家望着孙女的获奖证书,傻了。                
B.画家心里就犯嘀咕:“这洋人,怎么跟小孩子没二样呢?”
C.画家望着获奖证书,勃然大怒:“这不是把孩子引入歧途吗?”
D.画家拿着获奖的画去问婷婷:“蛋怎么会比鸡大呢?”
6.你在生活中遇到这类事情了吗,你有何感受?(3分)
        。
(四)读“死”书与读“活”书(13分)
蒋孔阳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a)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b)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c)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d)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e)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选自人教版课标本自读课本九年级上《我的家园》)
1.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谈读“死”书与读“活”书。
B.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C.中学生应该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D.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
2.最后一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其中的“金钥匙”是指        。(3分)
3.下面的句子是从第三段抽出来的,它的位置在     句和       句之间。(2分)
 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
4.“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请谈谈你对它的理解。(2分)
                                                                      
5.阅读全文后,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谈谈理由。(3分)
                                                                      
                                                                      
三、写作:(5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展开余下试题有位花匠院子里的葡萄藤结了不少又大又甜的葡萄,他高兴极了,很想与人分享这些果实,便摘了一些送给邻居。首先,他送给一位商人,商人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好吃!多少钱一斤?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沉吟良久,问: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花匠又把葡萄送给一位少妇,她有点意外,而她的丈夫则在一旁一脸的警惚。花匠回到家很纳闷:我只是想让大家尝尝鲜,怎么就会产生那么多的误会?
你有类似的经历、感受或见闻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以我们需要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6、例: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 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7、例:空中的彩虹,你何必与坚固的拱桥比恒久呢?你自有你的绚丽。天上的星星,你何必与火热的太阳比辉煌呢?你自有你的璀璨。(3分,每空1分,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即可)8。①句是祈使句,有一种命令的口吻,语言生硬,人们不易接受。②句运用整句,生动形象,储蓄地告诫人们不讲卫生随地吐痰的危害,语言较平和,说明对社会、对人们的危害,有得人们遵守。9、答案示例:(1)那么唐僧为什么不戴呢?(2)孙悟空是猴不是人,作为动物当然主要靠他律,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3)我们强调主要靠自律,并没有完全排除他律。
10、(1)答案示例:①妈妈,您辛苦了;②世上只有妈妈好;③母亲,人生的第一任老师;④谁,报得三春晖。
(2)德•亚米契斯《爰的教育》;傅雷《侮雷家书》;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爰的思考》。可以从作品内容、人物身份、教育方式等方面阐述推荐理由,具体略。
   6、(1)满 压 (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23、(1)通“披”,穿 (2)所以 (3)这
   24、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放了他,把它(这件事)作为我的警戒。
   26、师旷:勇敢正直,机智镇定,敢于冒死进谏
   晋平公:心胸开阔,勇于纳谏,知错就改。
(二)、1、画画;否定、批判、批评;争辩、辩论、讨论;哑口无言、无话可说、没话可说。
2、是想像大胆丰富,她的一些反常的想法和做法,实际上是创新精神的萌芽。语言描写: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还粗呢?” ⑵“没见过的就没有吗?”或“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3)“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3.“画家”这一形象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他们要求孩子走“正道”,即在学习上要循规蹈矩,按固定的套路去思考、解决问题,绝不能异想天开。他们对孩子、对学生的教育,是以扼杀人的创新精神为代价的。(2分)4.如爷爷的评判与孙女的画获国际大奖的事实对比。(或国人与洋人的对比)这一对比揭示出中外两种教育、评价观念的对立,启发我们反思我们教育中那种因循守旧,排斥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弊端。5.B(2分) 6、酌情给分
15、C
16、比喻论证   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
17、b  c
18、读书时要有一点探究和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否则,读书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19、例1:同意。作者在文中倡导的是中学阶段读书的目的是打好知识的基础,以后才能灵活深刻地理解书中的要义。
例2:不同意。中学阶段不应只强调读“死”书,打基础固然重要,但还要培养灵活学习的能力。 (58.54.50.197)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学考试卷
相关:关于“九年级期末”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