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1545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45]
2008年新课标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九)
  2008年常州市新课标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九)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1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后金骑兵很强大,明朝的骑兵也很勇猛,sī杀交锋中,后金军队死伤cǎn惨重。面对明朝炮火的轰击和骑兵步兵的冲杀,后金的军队wěi缩不前,努尔哈赤心急如fén。        
(摘自2006年10月2日《中国电视报》)                                                                       
2、默写。请在(1)至(4)题和(5)至(8)题中各选做两题。(6分)
(1)世有伯乐,                       。(2)角声满天秋色里,                           。
(3)                     ,鸡犬相闻。 (4)                           ,谁家新燕啄春泥。
(5)《次北固山下》中能够形容学业顺利的两句是:
                                            ,                                        。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给各处一方的友人的最好安慰的句子是:
                                        ,                                            。
(7)学习的道路上经常会扑朔迷离,但是只要刻苦钻研,就一定会出现转机,请你用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句子加以证明。
                                        ,                                            。
(8)写出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成为许多献身祖国、献身民族的先烈的真实写照的诗句。
                                        ,                                            。


浏览完整试题3、名著阅读。(3分)
左面的这幅图是根据一部外国名著改变成电影后张贴的海报,请根据图示配写中文介绍,写出其主人公和相关的故事情节。
                                                                  
                                                                  
                                                                  
                                                                  
                                                                  
                                                                                                                                                          
得  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5分)

4、武进淹城遗址是已经开发好的旅游胜地,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呢?请你根据下面短文,就淹城的特色拟定一条标语。(2分)
淹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行政村。是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淹城的三道城墙依地势逶迤起伏,如巨龙蟠踞;三护城河清波荡漾,游鱼如织;城内绿树成荫,茂林修竹环围。淹城水护城,城依水,宛如一座深奥莫测的水城迷宫。淹城遗址先后出土1000余件珍贵文物,有些堪称“国宝”。据悉,常州已将这一国内外罕见的古老地面城池作为重点旅游景区,现已建成包括1000亩遗址保护区、3000亩森林公园、250亩入口区的淹城遗址公园。
                                                                                             
                                                                                          
5、阅读下面语段,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与句式完成填空。(3分)
生活中有这样两种人,                  ,                    ;一种人只想拥有一片绿叶,生活却给了他整个春天;前者抱怨生活,后者感恩生活。抱怨的人即便坐享150平方米的大房子,他还是找不到一平方米的幸福。感恩的人住在茅草屋里,房后清风作弦,                     ,
                     ,天上月光当酒。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了很多,而在于你计较的不多。 
得  分 评卷人 (三)综合性学习(共4分)

6、为了解课外读物的阅读情况,初三某班的语文学习小组对本校和一所高中进行了同票抽样调查,并统计如下:
课外阅读的主要读物 初中 高中
投票数 百分比 投票数 百分比
文学名著 42票 14.38% 94票  32.2%
科普读物 39票 13.36% 74票 25.3%
学科辅导书 149票 51.03% 25票 8.6%
武打作品 26票 8.90% 27票 9.2%
言情小说 29票 9.93% 46票 15.8%
为人处世指南 7票 2.40% 26票 8.9%
(1)仔细分析上表,用简要的语言说说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具有哪些显著的区别。(2分)
                                                                                        


展开余下试题                                                                                        
(2)学习小组认为课外读物的类型与提高语文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他们针对统计表中初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将开展一次语文主题阅读活动,请你拟出简洁、鲜明的主题,并根据主题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为本次活动自行设计一条生动的标语。(2分)
主  题:                                                                                 
标  语:                                                                                  
得  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 阅读下面《留青竹刻》一文,完成7—10题。(共13分)
留青竹刻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善于用竹的民族之一。
以竹作为艺术创作的基材,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鲁班削竹为雀,可见当时已有竹刻。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彩漆龙纹竹勺”,纯熟地使用了透雕和浮雕两种技法,这是现存最早的竹刻出土文物。竹刻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时间在明中期,至清代出现了“翻簧竹刻”和“留青竹刻”两种流派。前者是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黄,经煮、晒、压、胶,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刻纹饰;后者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青竹皮)作为雕刻图纹,然而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故名“留青竹刻”,也称“皮雕”。
留青竹刻所用竹材是按特定要求精选的毛竹,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竹青层变为淡淡的米黄色,洁净细腻,近似琥珀且比琥珀更雅致。竹肌贴近竹青的薄薄的一层则变成赭色,作为底色与米黄色的竹青相互映衬,和谐自然。竹肌历时越久颜色越深,图纹部分的竹青却淡雅如初,脂润如玉,越显古雅隽美。留青竹刻作品大都用宽3寸、长8寸的竹片刻制,称之为“臂搁”(原为习字搁臂之用,后为书案重要装饰),亦有直刻于竹制笔筒、扇骨上的。
一件上好的留青竹刻,需要精选竹材,竹刻材料选用竹龄3年左右的毛竹为佳,采集时间以严冬为上。竹材应表面光洁平整,无斑,节疤小,节距长,竹筒圆,一般选阴山背后的毛竹。毛竹粗大,竹筠厚实,所制器物既牢固又美丽大方。竹材易裂变、形变、霉变,常先以沸水煮泡,这样处理后的竹材表面青筠洁白如玉、色如凝脂。处理后的竹材应待其慢慢阴干、性能趋于稳定后方可使用。
竹刻艺术是“用刀的艺术”。留青竹刻一般有如下步骤:一是整形。将竹材制成长方形的臂搁、各种形态的挂件及笔筒等各种形状,再用砂纸将其侧面和内面打磨光滑。二是描图。在书画稿的反面衬复写纸,用小号圆珠笔或铁笔将书画稿描印竹面。三是修改。揭去描好的稿纸,然后对照原图将复印稿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有书画能力者可直接在竹上作画。四是切边。切边的角度分垂直、倾斜、弧形切边等。采用何种切边法要依据书画的力度、气质而定,重则深,轻则浅,注意笔划的重叠、笔势的断续、笔意的连贯等。五是铲底。书法作品的铲底是在同一层面的铲刮,要求笔划的边缘流利、挺刮、清爽,底面留青均匀、平滑如镜,竹筋通直;绘画作品的铲底,则要根据笔墨的浓淡、深浅、虚实、层次来决定竹青的全留、多留、少留或不留。如此,一件竹刻艺术品即顺利完成。
留青竹刻是特有的一种雕刻艺术,它与玉石雕、象牙雕、米雕相比,具有简朴、品高、雅致的艺术特色。“简朴”主要指材料和处理方法的朴素、简洁,竹材价廉易得,我国有丰富的竹材资源可供采用。竹刻艺术品完成后不须敷色、上漆,有自然之趣。“品高”指竹刻作品的艺术价值高于一般工艺品。竹刻的品高体现在竹刻技艺高超和创作的难度之高,《古玩指南》有“竹刻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之说。“雅致”则指竹刻艺术品是书画艺术在竹皮上的再创造,深爱文人雅士喜爱。竹刻发展史上常有文化修养较高的艺术家涉足,使竹刻由工匠刻制走向文人刻制,使竹刻艺术品的题材选择、情趣追求、刻制技法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留青竹刻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水仙,其气质、情趣自成一色。     
(选自《阳湖流韵》,中国工人出版社。作者:张志华 万叶树,有删改)
7、就本文来看,中华民族善于用竹创造艺术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8、一件上好的留青竹刻要经过哪些环节,请根据文章内容,用四字短语补写出来。(3分)
(            )→(             )→整形描图→(            )→铲底完成。
9、留青竹刻被誉为艺苑中的兰花、水仙,其气质、情趣自成一色,具体说说其中的原因。(3分)
                                                                                       
                                                                                       


展开余下试题10、苏州以刺绣闻名,宜兴以紫砂著称。阅读下面材料,联系上文,说说你对常武地区创建特色文化的设想。(4分)
明末清初,常州府江阴县人张西黄留青竹刻造诣颇深,人称“留青圣手”。至近现代,留青竹刻群体主要集中在常武地区,人称“延陵派”。
武进以徐素白为代表的徐氏刻竹世家被称为“留青竹刻第一家”。武进鸣凰镇被誉为“竹刻之乡”。
今日常武地区有留青竹刻群体数十人,徐氏竹刻专著四册已成为竹刻爱好者学习、临摹的主要蓝本。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年新课”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