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261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选修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1]
齐鲁八校期中考试题
  齐鲁八校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
期中考试题
本测试分第Ⅰ(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30分)
答  题  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愤激   奋发图强   气概   慨然应允
B.闪烁   众口铄金   哀叹   哀声叹气
C.禁闭   噤若寒蝉   挑衅   湖畔公园
D.谛听   啼饥号寒   酣畅   憨态可掬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在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喜讯传来,举国上下,群情 。
②英国军方将未经训练的新兵送上伊拉克战争,这一 的举动引起了英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③清代的小说家是高明的,他们 没有抛弃小说的主体性, 没有一叶障目,只看到主体。
A.激奋   轻率   不但/而
B.激愤   轻率   不但/而且
C.激奋   草率   既/又
D.激愤   草率   既/又
3.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括号中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
B.他们厂的李三有意接近领导,处处给领导吹喇叭,抬轿子。(装模作样)
C.“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 ,狼狈为奸。    (沆瀣一气)
D.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刻。(得陇望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生物信息的序列化,是划时代的生命科学进入21世纪的里程碑,也是生命科学成熟的一个阶段性标志。
B.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为欧洲的文化增辉,而且使整个欧洲音乐放出异彩。
C.麦当劳店堂里宜人的温控环境和悦耳的轻音乐,使不少中国顾客把麦当劳作为闲聊、会友,甚至读书写作的好地方。
D.由于“嫦娥一号”卫星2007年10月24日胜利升空,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增强的标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回答5—7题。
安慰剂就是没有有效药物(食品、化学)成分的一种制剂,对于病人和受试者只起一种心理作用。安慰剂有没有作用,作用有多大,能不能对病人使用安慰剂,怎样使用等,便涉及到对人道和是否合乎生命伦理的评价。
医学和心理学的试验和临床结果表明,安慰剂是有一定作用的,可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心态平和,衣食起居正常,从而调动身体潜在的免疫功能,抗御病魔。
使用安慰剂争论的焦点是,安慰剂的作用是有限的,它是虚拟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给人一种假的第二信号的作用,这种没有实质内容的刺激当然无论怎样也不可能起到与真正药物相同的作用。所以,在临床治疗中一般这是在各种药物和治疗手段都不起作用后,才使用安慰剂,对病人说只是一种最新最好的药物,起到调节心理稳定情绪的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使用安慰剂是为了试验一种药物是否管用。但是当安慰剂并不能治疗疾病而病人的病情在恶化时,是否还使用安慰剂,这就涉及科学试验第一还是人的生命安全第一的问题。
从2000年初到年底,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几家医院对病人进行了一种治疗心衰的药物——达利全的疗效试验,其中就涉及到对一些病人使用安慰剂。所有病人都是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后才进行双盲试验的。
试验分为服用达利全的治疗组和服用传统药物的对照组。但是在试验进行到一大半时出现了另一种结果:治疗组的死亡率比对照组的死亡率降低了35%。这时就把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到了研究人员面前,继续试验,当然能获得达利全这一药物的所有基本数据和疗效结论,为以后大规模投入临床使用获得详实的指标。但也就意味着对照组的病人不能获得有效治疗的机会,最后产生更多的死亡。而停止试验则可以挽救病人生命,但却得不到这一药物的完整试验资料。
在生命和健康重要还是获得技术和知识重要面前,指导北京和上海各家医院进行药物试验的临床伦理委员会经过几年讨论后,最后作出了符合伦理的选择,终止试验,让对照组病人也服用疗效好的达利全,以挽救病人生命和保证病人的健康。这样的研究和试验正是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的最大体现。
5.下列对安慰剂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安慰剂是没有药物成分的一种制剂,对疾病不能进行真正的防治。
B.安慰剂是一种调动病人身体免疫潜能,最终抵御病魔的药物。
C.安慰剂是给病人虚假的第二信号的药物,主要以刺激病人大脑某种能力,达到心理调节。
D.安慰剂是没有有效药物成分的一种制剂。是在病人药物医疗和其它方法都无效的情况下使用的药物。
6.下列对终止试验的理由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试验已过大半,达利全的疗效获得证明,现在停止,既有试验资料,也兼顾了伦理道德。
B.试验已过大半,发现达利全疗效较好,理应让对照组的病人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C.试验继续下去,对照组的病人因不能服用达利全,将会产生更多的死亡。
D.医疗试验,应遵循传统伦理,把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7.根据原文所给的有关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那些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使用安慰剂,可以稳定心理情绪,提高疗效。
B.作出终止试验的主要依据是:在医学试验中,不能漠视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C.因为安慰剂的作用,死亡率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五,不能说它的作用是虚拟的。
D.临床结果表明,安慰剂是有一定作用的,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人应积极配合,将该项试验结束。
三、(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人死,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五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六月,败吴兵于稷。会吴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阖庐弟夫概乃亡归,自立为王。阖庐闻之,乃释楚而归,击其弟夫概。夫概败走,遂奔楚。楚昭王见吴有内乱,乃复入郢。封夫概于堂谿,为堂谿氏。楚复与吴战,败吴,吴王乃归。
后二岁,阖庐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必覆楚    覆:颠覆
B.为我谢申包胥曰    谢:致歉
C.楚虽无道    道:道德,道义
D.楚惧吴复大来,乃去郢,徙于鄀    去:到……去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申包胥存楚的决心和行动的一组是(    )
①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②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  ③包胥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  ④六月,败吴兵于稷  ⑤包胥曰:“我必存之。”  ⑥申包胥亡于山中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掘墓鞭尸,表现了他对楚平王的深仇大恨,而这种怀恨发誓“覆楚”的举动,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也稍嫌过分了点。
B.申包胥尽管曾与伍子胥为友,但在国家面临存亡之际,毅然弃私情而全大义,体现了他因公废私、不失大节的崇高精神。
C.阖庐在两国交兵之际从敌军中解脱出来攻打他的弟弟,迫使其弟投奔敌国,增强了敌国的力量,这无异于为渊驱鱼。
D.申包胥站在秦国朝堂上,日夜痛哭,七天七夜没有停止,从而打动了秦哀公,促使秦国出兵救楚。
 
第Ⅱ卷(非选择题  120分)
四 五 六 七 得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11个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译文:
⑵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的精妙之处。
答: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答:


展开余下试题13.下列题目创设了不同的情景,请准确恰当地补出名句。(任选两句,5分)
⑴《离骚》中表明屈原关心民生的句子是: , 。
⑵《烛之武退秦师》中陈述秦晋围郑原因的句子是: , 。
⑶《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一节,场面悲壮感人,其中所唱“ , ”两句更是千古传诵。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剪得秋光入卷来(有删改)
王清铭
①我一直以为在稿纸上划下一个“秋”字,就有萧索的秋风吹过,落叶纷纷布满我的视野。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是贾岛生活过的诗情宛转的都城,秋风只在千年前将轻愁悄然拂上他的心头。古人很形象地把秋天嫁接到心头,然后创出另一个字:愁。
②也不是现代都市的楼太高,遮住秋风往来的路径。城市人越来越多,树相切来越少,那些作为城市风景的行道树多是常所不凋的树种。踯躅在繁华都市,想拾取一片落叶跟想在都市的喧嚣中找一点诗意一样难。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大概只栖息在唐诗宋词的枝桠上,西楼有霓虹灯、白炽灯和各种彩类,却挤不进一片昏黄的月光。晴空一鹤排云上,可鹤都住在观赏的动物园,要引的诗情碰到冰凉的铁栅栏便铩羽了。
③在城市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温室效应使季节的界限模糊,我生活的这座南方小城,套一件夹克就可以穿越整个冬于,何况气候变化不大的秋天?现代都市人不知什么原因,都很忙,没有几个人去注意秋天枝头飘落的那几片落叶,更不地将它们夹进心情笔记,即使远上寒山,也只在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前留此存照。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这样的诗情大概也随洞庭湖的水位水落石出了。
④现代人讲究实用,美化环境用塑料花、水泥树,谁也不想为清扫落叶去浪费金钱般的时间,难怪落叶的金黄色难以染上他们的心灵。标志秋天到来的是公园里的枫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这样妙趣横生的想象现代人构思不出,即使灵光一现,务实的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枫树偷饮的究竟是茅台酒,还是XO。晓来谁来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感情日益浇薄的都市 人可以洒脱的挥手告别,谁会为思乡情、离别情掬一把廉价的眼泪呢?
⑤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那份因悲秋、伤秋而引起的愁也很难在攒动的都市落脚,但为什么世故的都市人却经常愁云密布?花自飘零水自流,都在都市人的目光之外;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是股票指数,房价涨幅。
⑥秋需要用心体验,冷漠的都市人很难有一叶知秋的感触。郁达夫写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惊,现在又有几个人去倾听这心灵深处的律动呢?也不是都市人心灵不敏感,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身外之物,至于心头的细微感受总被忽略,更遑论生命的内在关照?
⑦以前读古典诗歌,记得有一个术语叫“萧索美”,具体含义不甚明了。秋天草木凋零,西风温紧,北雁南飞,让人联想起时光流逝,心灵无端生出些许感伤。这感伤犹如凋零的花,枯落的黄叶,远去的雁给人类来诗情和美感。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或许,我们需要一付聆听天籁的耳朵。
⑧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我们来说,也许太空泛了。我们先要做的事是去注意身边的一片落叶,且不要去拒绝落叶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清、静和悲惊。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如果典当了固有的诗意体验,生命还剩下多少本真?
⑨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让陆游的《秋思》给生活在都市中的你剪来几朵渐开的黄菊,几声零落的雁鸣;剪一点诗情,给枯竭的心灵。
14.作者说“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请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条陈述这样说的原因。(6分)
答:
15.古典诗歌的“萧索美”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答:
16.文章以陆游的《秋思》诗句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17.阅读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生命阅历,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6分)
答:
六、(15分)
18.将下面这则材料的内容,拟写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4分)
2007年6月13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历时数月完成的《关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据2007年初组织的调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城乡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将长期存在。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从劳动力供给看,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而在农村,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1.7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
答:
19.按要求改写下面的语句。(5分)
采用总分(或分总)结构改写下面这段话。要求:①不得改变原意,②可适当添加语句,③语言要连贯。
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答:
20.下面是某同学的一篇演讲的开头段,指出并修改其中的三处错误。(6分)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①。在这些偶像身上,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无论是他们的个性特征、事业成就,还是他们的生活情趣、奋斗经历②,都令人们③佩服敬慕、钦仰④并将其⑤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从而使他们成为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奋进的自己的“永动机”⑥。
修改:⑴将 处改为
⑵将 处改为
⑶将 处改为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口有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穿过湍急的壶口瀑布,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来不及发出一声欢呼,就变成了一条冰鱼。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水的姿势;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一位年轻人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
一位老者叹息说:“这是一条可悲的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哀”应为“唉”。)
2.D(激愤:激动而愤怒,激奋;激动,振奋。轻率和草率意义相同,但是轻率多用于说话和做事,草率多用于工作上。“既……又”表示并列,“不但……而且”表示递进。)
3.B(“吹喇叭,抬轿子”比喻为人吹嘘捧场。)
4.C(A语序不当,应为“生命科学进入21世纪的划时代的里程碑”。B递进不当,应将两者顺序颠倒。D成分残缺,应去掉“由于”。)
5.D(A项不准确,原文有“没有有效成分”;B项不全面;C项概括不全面。)
6.A(达利全的临床资料没有得到全部证明。)
7.B(A偏离,安慰剂可以稳定情绪、调节心理,但无法医治心理疾病;C是达利全有效,而安慰剂则是无效的;D原文没有提及。)
8.D(去,离开。)
9.B(①是申包胥对伍子胥不讲天理的指责。④是秦国援救楚国的战况。⑥是写申包胥逃亡。)
10.C(阖庐不是在两国交兵之际从敌军中解脱出来的,而是于长时间留在楚国搜寻昭王时听到弟弟自立为王的消息后放弃楚国而回去的。)


展开余下试题11.⑴替我向申包胥表示歉意,我的处境好像太阳快落了而道路还很遥远,所以,我只能违反常情常理而行事。⑵楚王虽然无道,但有这样的臣子,可以不保全吗?
【参考译文】先前,伍员和申包胥是知心朋友。伍员逃跑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胥说:“我一定使它保存下来!”等到吴兵攻入郢城,伍子胥搜寻昭王,没有得到,就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拖出他的尸体,鞭打了三百下,然后住手。申包胥逃避在山里,派人对伍子胥说:“您这样报仇,未免太过分了吧!我听说,人多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够毁坏人。你原来是平王的臣子,亲自称臣侍奉过他,如今到了侮辱死人的地步,这难道不是不讲天理到了极点了吗?”伍子胥说:“替我向申包胥表示歉意,我的处境好像太阳快落了而道路还很遥远,所以,我只能违反常情常理而行事。”于是申包胥跑到秦国报告危急情况,向秦国求救。秦国不答应。申包胥站在秦国朝堂上,日夜痛哭,七天七夜没有停止。秦哀公怜悯他,说:“楚王虽然无道,但有这样的臣子,可以不保全吗?”就派遣五百辆兵车,援救楚国,攻打吴国。六月间,在稷地打败了吴兵。恰逢吴王长时间停留在楚国搜寻昭王,而吴王阖庐的弟弟夫概竟逃回国内,自立为王。阖庐听到这个消息,就放弃楚国,回去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败逃,便奔向楚国。楚昭王看到吴国有内乱,就重回郢城。楚王把堂谿地方封给夫概,称为堂谿氏,楚国再次跟吴国作战,打败吴国,吴王就回国了。
两年以后,阖庐派太子夫差领兵攻打楚国,占领了番地。楚国害怕吴兵再大举前来,就离开郢城,把国都迁到鄀邑。这个时候,吴国由于伍子胥、孙武的谋划,向西攻破了强大的楚国,向北威慑着齐国和晋国,向南制服了越国。
12.⑴“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
⑵这首诗先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舞筵上,与舞女一起翩翩起舞;再写秋日之柳,清秋伴斜阳,临近生命终结的秋蝉,贴在柳枝上哀鸣,何等凄凉、萧条。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败,表现了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13.⑴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⑵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⑶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4.客观原因:①城市的日益现代化导致人们离自然万物越来越远(见不到落叶、月光,更难见大雁和鹤);②温室效应使季节界限模糊,在城市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
主观原因:①城市人都很忙,没人关注秋天的到来;②城市人讲究实用,感情淡薄,为人世故;③城市人关心身外之物(如股票指数、房价涨幅等),忽略了心头的细微感受,更缺乏生命的内在关照。(意思对即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各3分,客观因素两点答全得3分,只答一点得2分;主观因素每点1分。)
15.在秋天看到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等萧索景象,会使人联想起时光流逝,心灵生出感伤,这种感伤给人带来诗情和美感。(共4分。得分点:“萧索景象”、“时光流逝”、“感伤”、“诗情和美感”,意思对即可)
16.①点明题旨,照应题目(1分);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对生命诗情的渴望和呼唤(2分);③给心灵枯竭的都市人指出一条丰盈心灵的途径(2分);④以诗句人文,生动形象,增添了文章的意蕴美。(1分)
17.①纯物质的、机械的活着只能说是生存,生活的本质是诗意的。人类通过各种手段创造了物质财富,但我们应超越物质上的有限,达于无限的境界。诗意的生活不是让每个人都去写诗,而是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超越自己在得失上的算计,以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去看物质。诗意是精神的,人的心灵应该向无限大延伸,最后到达一种无我的境界。
②当物欲充塞了灵魂,精神与情感世界会变得日益麻木、迟钝与贫瘠。然而,面对大自然的花放水流、鸟语莺歌,面对暗香浮动的诗词和荡气回肠的琴瑟,必如止水是一种罪过。我们把没有诗意的生活称做沉沧,把具有本意诗意的生活叫超越。诗不仅是诗人的,而且是人类的,我们可以不是诗人,但却不能不诗意地生活,因为我们的存在方式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是人本真生存的光华。(该题具有开放性,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只要表达出“不能只满足于物质享受,更应追求精神生活”之意,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18.示例:我国每年有1200万城镇人口不能就业。(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是“城镇”“1200万”“供求缺口”,将这些组成一段连贯的话即可。)
19.示例⑴: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像,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像,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像。
示例⑵: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像,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像。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像。
20.⑴②改为“无论是他们的事业成就、奋斗经历,还是他们的生活情趣、个性特征;⑵④删去“钦仰”(或:删去“佩服敬慕”);⑶⑥改为“成为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奋进的永动机”。
21.参照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60.210.233.205)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选修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齐鲁八校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