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57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7]
淮安市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淮安市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请同学们注意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2007.11
第一部分  阅读理解鉴赏(4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1.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2.作者在文中对这两种谬论都给予了反驳。反驳这两种谬论的有关句是(     )
A.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C.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分析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作用,准确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B.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C.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惋惜和同情。
D.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惋惜和同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浏览完整试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 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4.选出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室西连于中闺            B.东犬西吠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北救赵而西却秦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乳:喂养
B.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你
C.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仿效
D.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号:哭泣
6.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余既为此志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B.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年且九十。
C.南冥者,天池也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D.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三闾庙
唐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7.这首诗的体裁都是近体诗中的      。(从体裁上回答)(2分)
8.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本诗前两句又是如何写屈平之“怨”的?(4分)
9.此诗三、四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这两句写景的作用。(4分)
四、现代文鉴赏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10—13题(20分)
逃 离    郭静娟
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一年四季,树干上都随意地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象站立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拙朴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乐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间,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人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像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了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
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象那颗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
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10.联系全文看,“逃离”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30字)(2分)      
11.作者在文中写了那几次逃离?结果如何?(6分)                   
12.文章第一段描写的树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展开余下试题13.下面是原文中的两句话,请分别指出其运用的修辞格及在文中的含义(每题答案不超过30字)(6分)
(1)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2)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第二部分  语言知识和表达交流(112分)
14.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慰藉/狼藉         龟裂/乌龟            创伤/重创
B.参加/参与         纤细/纤维            牵强/强词夺理
C.号角/角逐         薄膜/薄荷            鲜美/屡见不鲜
D.地壳/甲壳         栖息/两栖            数学/数落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她们互相鼓励,举案齐眉。在她的文章中说:“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安慰和鼓励。”
B.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C.微雕艺术家别树一帜,能在一根头发一样细的东西上,得心应手地随意雕刻。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翼而飞,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由于人口增加,往往出现滥伐林木盲目猎杀、超限采摘、过量捕捞等等问题,造成多种生物物种濒危的严重后患。
B.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C.财富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指的是你生活品质的优劣程度,而非你赚钱的多寡。要体会富有的滋味,不需靠亿万钱财,而是你要去过你想过的生活。
D.我们历来主张借鉴外国著名的IT巨头公司的经验,而且事实上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主张反对盲目照搬,全盘西化,因为这样做极端有害。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④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8.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①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②          ,风移影动,          。(归有光《项脊轩志》)
③晓来谁染霜林醉?                   。(王实甫《长亭送别》)
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⑤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⑥众人皆醉,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楚辞•渔父》)
⑦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⑧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庄子《逍遥游》)
⑨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表》)
⑩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王实甫《长亭送别》)
19.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5分)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 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 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 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20.为使下面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可删去哪三个词语?(只写序号)(2分)
曾经①有人②谈过③这样④的⑤一个⑥事实⑦,在⑧图书馆⑨里⑩寻找资料,
同一著作的不同文本排列,最薄的文本总是中文本。
删除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淮安是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分流,素为海内外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淮安人民正致力于将淮安打造成文化大市。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淮安”的小册子,相信你能够完成以下人物。(6分)
(1)这份宣传小册子已拟有两个小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来拟写。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4分)
栏目一:点击文化名人
栏目二:遍数名优特产
栏目三:             
栏目四:             
(2)在“栏目一”中,需要介绍淮安籍的文化名人。请从下列备选的淮安籍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介绍他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化地位、代表作、影响等角度来介绍。(2分)
备选文化名人:吴承恩、枚乘(汉代)、枚皋(汉代)、赵嘏(晚唐诗人)、陈白尘(现代著名戏剧家)、宋长荣(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鹗(晚清四大讽刺小说家之一)、陈登科(现代作家)、关天培(民族英雄)等。
例句: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淮安河下人,明代文学家,他生不逢时,一生坎坷。代表作有小说《西游记》。
答:                                         
22.作文(70分) 
我们通过高中语文(必修五)课本,认识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而逍遥的庄子,理解了“宁赴湘流”而不“受物之汶汶”的屈原;品味着王实甫的“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的泪”,见证了莎士比亚《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纯真爱情;为“隐忍苟活”而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者司马迁折腰,更为喊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鲁迅而自豪;为了奉养祖母的那一份亲情,而冒着被杀的李密…… 
     请从以上古今中外的名人中任选一位,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2.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加5分!
          3.将题目中补充完整。
淮安市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答卷纸
                                                          得分:      


展开余下试题一、 客观题(27分,每小题3分)将1-6题和14-16题答案写在对应的位置。
1 2 3 4 5 6 14 15 16

7.这首诗的体裁都是近体诗中的            。(从体裁上回答)(2分)
8.答:                                                                       
                                                                   (4分)
9.答:                                                                     
                                                                          
                                                                   (4分)
10. “逃离”的含义是                                                        
                                                      (不超过30字)(2分)  
11.(6分)
①                                                                          
②                                                                          
③                                                    &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淮安市第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