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956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赵桥中学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一、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0分)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A.秋天栖( )息在农家里,秋天梦寐( )在牧羊女的眼里。
B.一代数学天才华罗庚在日本cù( )然长逝,但他对其伸钟爱的数学事业已做到了问心无kuì( )。
2、了解词义:指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A、他在我们这群小伙伴中,做事稳当,处事果断,德高望重,很有威信。
B、今天因为要出去游玩,奶奶特意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煞是好看。
C、我一直迷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D、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3、培养语感: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2分)
A、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B、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谁都得承认好的学习成绩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4.下列现代文语句、诗句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C.古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指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2分)
A.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D.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6、学校以“唤起每一位学生的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主题征集爱护绿化的宣传广告语,下列应征的广告语中,与征集主题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小草正在成长,需要我们的爱。
B、我的美丽来自你的呵护。
C、严禁践踏草坪。
D、手下留情,足下留青。
7、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用一些敬辞,在下面底稿中敬辞依次说得得体的一项是( ) (2分)(1)麻烦别人 (2)请别人改文 (3)求人原谅 (4)请别人批评
A 拜访 赐教 指教 劳驾 B 劳驾 指教 关照 包涵
C 打扰 斧正 包涵 指教 D 包涵 打扰 赐教 斧正
8、《西游记》中“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眼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虎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来对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1分)
9、口语交际(4分)
星期天,小林到白云湖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白云湖怎么走?老实告诉我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浏览完整试题
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2分)
A 答:
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请写出你问路的话。(2分)
B答: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 春 (12分)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疏活疏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读“春雨图”概括春雨的特点是什么?,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句子分别是哪两句?(3分)
2.以上语段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动人画面,如果以“百花争春”来概括春花图的内容,那么文段中的内容可分别以 “烟雨_______ 春”、 “人们_______ 春”来概括,请你在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合适的词。(2分)
3、上文第一段中主要是写春雨,作者为什么写“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2分)
4.以上语段最后三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这三句话赞美了春的什么特点?(3分)
5、最后一句“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二)紫藤萝瀑布(12分)
①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②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③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④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6.第①段首句有什么作用?(2分)
7、描写眼前紫藤萝茂盛的句子是哪一句?(2分)
8.“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的含义是什么?(2分)
9.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2分)
10.结合全文意思品味最后一段的含义。(2分)
(三)、文言文阅读(26分)
1、按课文默写,填空(15分)。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6)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 ;(2分)
(7)、从《论语》中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 (1分)
(8)、从《论语》中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从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 ;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 (2分)
(9)《童趣》中“我”能得到许多物外之趣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写出有关“秋”的古诗句: (2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1)童稚( ) (2)鹤唳( )
展开余下试题
(3)吾日三省吾身( )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3、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2分)
(1) 思而不学则殆( ) (2)项为之强( )
(3)人不知而不愠( ) (4)驱之别院( )
4.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种观点是否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相矛盾?
为什么?(3分)
四、写作(共30分)
题目:《那一次,我__________________》
回首往事,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你笑了;那一次,你哭了; 那一次,你真遗憾;那一次,你真尴尬;那一次,你真感动;那一次,你长大了;那一次,你重新振作……正是经历了这无数的“那一次”,你懂得了生活的幸福,友情的珍贵,奋进的艰辛及你肩负的责任……真正领悟到生活的内涵,长大了,成熟了。请你从生活中选择一件事,写成记叙文,并写出你的真实感受。
要求:
(1)在题目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记事要内容具体完整,中心明确。
(3)要有适当的描写和议论,议论要因事而发。
(4)不少于500字。
300
400
740
400
期中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1略 2、D 3、D 4、C 5、D 6、C 7、C 8、沙僧 9略
二、1.细密、轻盈。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2.润 迎(合适即可)。3、侧面写出春雨的润泽。 4.排比、比喻、拟人 ,新、美、力。5.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 6.首句从内容上看写出了花的香;从结构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自然引起下文的回忆。 7.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8.通过花的复开暗示了时代的变化;以及花的生命力顽强。9.“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10.作者凝望盛开的紫藤萝花瀑布,驱散了心中的悲痛和焦虑,感悟到生命的永恒、顽强和美好,并以乐观精神投入生活。
三、1—4略5.不矛盾,两个角度不同.一个是从学习方法,一个是从学习态度上说的 (60.167.170.118)
上一篇:
2007—2008学年度苏教版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下一篇:
鹰潭市实验中学2007-200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人教版/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