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学考试卷

阅读:97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学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2]
安徽省皖南八校200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皖南八校200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陨石    恣意胡为    湮没无闻    君子一方,四马难追
B.娴熟    要言不烦    覆水难收    是可忍,孰不可忍
C.犀利    虚无缥渺    坐收渔利    玉不琢,不成器
D.泻漏    稗官野史    嬉皮笑脸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从当前来看,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波澜不惊的悄然变革,无视或忽略不计显然会贻误发展机遇,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未雨绸缪。
B.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宣传,老百姓对成龙和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功夫之王》早已耳熟能详了。昨天,这部众人期盼已久的电影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C.原本想在上海滩遏止住连败的颓势,但积重难返的防守问题又让自己和伤口被撒了把盐——三连败,这就是力帆昨天下午在上海浦东体育场的遭遇。
D.德国近三年来失业率持续走高,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2.2万人;政府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行人体谅司机,司机礼让三分,彼此尊重,相互理解,那么城市的交通就会有序得多,顺畅得多。
B.在各国的重工业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阶段时,从能源消费结构看,都出现了从以煤为主转向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
C.全世界“环境难民”的阶段正在迅速扩大,造成“环境难民”的原因,是由土地干旱、荒漠化扩大、水灾、森林毁坏及海平面上升等引起的。
D.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不可抗力和人为破坏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认定“12•23”特大井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4.下列句子的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    )
A.我们学校的老师,我最赏识的是物理老师倪老师,因为他的课从不让同学们觉得枯燥。
B.虽然只是几个红薯,但毕竟是六弟从江西老家带来的,于是我也就笑纳了。
C.他一向沉默寡言,也没有朋友,所以这次我们几个去看望他,令他深感荣幸。
D.听说贵校在教学管理上有许多成功经验,所以我们特地登门学习,请多作指教。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病毒”蔓延
    7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个抗菌药物青霉素面市时,曾被誉为“细菌的克星”。但人类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这一胜利没多久,就发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甚至担心:“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病菌,将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
“超级病菌”出现的根源在于人们在患病时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有两大害处:一是“锻炼敌人队伍”。现在,抗生素根本治不死一些“新生代”耐药病菌。1928年,抗生素的祖宗青霉素问世,一时所向披靡,如今是“廉颇老矣”。当今,抗生素的王牌万古霉素,也有了不怵它的新一代金黄色葡萄球菌。据统计,美国每年要花20亿到40亿美元,对付耐药细菌。更令人震惊的是,竟出现了以抗生素为食的“超级病菌”。二是“破坏统一战线”。人体内住着许多有益的菌群,滥用抗生素,杀死了“自己人”,结果导致体内菌群失调,耐药细菌乘虚而入。有的造成伪膜性肠炎,死亡率高达20%,有的酿成凶险的败血症。


浏览完整试题  1961年,英国出现首例“超级病菌”MRSA,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据估计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为感染MRSA而入院治疗。其实,MRSA的毒性并不比普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强,但由于它对抗生素甲氧西林具有耐药性,使得治疗更为困难。近年来流行的MRSA变种是于1997年在纽约首先发现的,它由于有一种被称为PVL的毒性较强的毒素,病人感染后果会更严重。MRSA以前主要感染住院病人,几乎都是通过身体接触传播,通常那些年纪较大、病情较严重、皮肤有伤口或有管子通到体内(如导尿管)的人比较容易感染,但健康人很少会被感染。而新的变种似乎能够感染健康人,曾在美国出现多次小规模暴发。
归根结底,人们要扭转对抗生素的错误认识,抗生素不是万能的。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有原则:能用窄谱(抗菌范围不广泛的抗生素),不用广谱(抗菌范围广泛的抗生素);能用低级,不用高级;能用一种药,就不用多种药。病毒性感染不用抗生素,预防疾病也不要用抗生素。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4期)    
5.下列对于“超级细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超级细菌基本等同于耐药细菌,也就是那些抗生素根本治不死的“新生代”病菌。
B.耐药细菌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的开发速度,必然把人类带回传染病肆虐的年代。
C.抗生素不是万能的,某些超级细菌不但不害怕抗生素,甚至还可能以抗生素为食。
D.世界上首例“超级细菌”MRSA出现在英国,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世界上第一个抗菌药物青霉素产生后,一时所向披靡,曾被誉为“细菌的克星”;可如今却是“廉颇老矣”,对细菌已经没有什么效果。
B.虽然MRSA的毒性并不比普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强,但对它的治疗显得更为困难,这是因为它对抗生素甲氧西林具有耐药性。
C.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对人体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有可能引发死亡率高达20%的伪膜性肠炎或凶险的败血症。
D.MRSA以前主要感染住院病人,而近年来流行的MRSA变种有一种被称为PVL的毒性较强的毒素,似乎能够感染健康人。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人类不改变对抗生素的错误认识,抗生素与耐药病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状必然得不到改观,甚至还将陷入恶性循环。
B.青霉素从“细菌的克星”到“廉颇老矣”的变化,很可能是现在很多特效抗生素类药物将要面对的共同的尴尬命运。
C.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超级病菌”蔓延,为了避免出现这一局面,我们应该尽量少用甚至不用抗生素类药物。
D.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之一是能用窄谱就不用广谱,是因为窄谱抗生素比广谱抗生素的针对性更强,治疗效果更显著。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尊   贤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绝:渡过 
C.盛德之士,乱世所疏 疏:上疏弹劾
D.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 贱:轻视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如果能够尊贤而下士,君主就能够树立功名、成就霸业;反之,如果任用奸邪小人,就可能导致国破家亡、身败名裂的下场。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管仲;弦章也认为,如果多有几个像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展开余下试题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赵简主的亲信反对重用他;而赵简王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而子路却对此心存疑惑,在孔子的启发下,才明白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4分)
                                                                         
   (2)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2分)
                                                                         
   (3)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而己而雠之。(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三衢道中
曾  畿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泛,乘船
   (1)这首绝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是怎样来表现了这种心情的?(4分)
    答:                                                                     
                                                                             
   (2)有人评价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读来却耐人寻味”。试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
得黄鹂四五声”为例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13.填空。(任选一题)(5分)
   (1)锦琵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                  ,                    。
                         ,                 。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2)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在人生失意的处境中,往往能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李白《行路难》唱出了“                  ,                    ”的人生最强音,洋溢着对自己才能的强烈自信,这份对自信在《将进酒》中更是得到充分体现:“天生我材必有用                     ;而苏东坡《水调歌头》则以“     
                                 ,                    ,此事古难全“自我宽慰,袒露出词人豁达开朗的胸襟。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鹰  之  恋
                杨天斌
    鹰的翅膀在记忆里抖动着。
已经是秋天了。太阳白炽的光芒已不再那么赤烈地燃烧了,天空很恬静,没有一朵云或一只鸟飘过,使人觉得头顶之上那湛蓝的天空如同没有拍到任何景物的底片,使我们烦躁的心得到暂时的安慰。
那么我们渴望什么呢?呆板的天空已多年不见充满阳刚之气的鸟类飞过,基本上被燕雀等温柔的鸟儿占据着,偶而划一两道生存和爱情的弧线。仰望天空丝毫没有令人荡气回肠的感觉,倒是有无数扯不断的离愁思绪牵系着你。老鹰捉小鸡,孩子们津津乐道的童话,白菜一样腐烂了,我们仍固执地千百次向天空翘首凝望,寻找记忆里那只黑颜色的风筝。其实生存鹰的天空,远比鹰的翅膀凋零得早。
我至今仍很难忘却最初见到鹰时那种令人精神振奋的感觉。那是在青藏高原上的军营里,我们几个好友牧马归来,斜卧在草坡上神聊,不知是谁忽然说:“看,那只鹰!”于是我们的视线全被那天空中悬浮的飞行物高高钓起,并且牢牢地粘住了。我看见一只铁青色的大鸟在天空写意,漫不经心地滑翔着,翅膀切割气流嚯嚯有声,连雪峰上滑下的一朵云儿都像是它利爪下的一团猎物。也许是把我们几个也当成攻击的目标了吧,它傲气地在我们头顶超低空盘旋起来,一圈、两圈,忽然就一动不动地停在空中。骨质的弯嘴,犀利的双眸,粗糙的羽毛,尖利的鹰爪,看上去是那样清晰,简直让人触目惊心。多么难耐的对峙,仅仅半分钟,它又开始向前飞行了。至今,我仍弄不清楚,它何以竟飞得那么平稳、轻松。在停止不动的那一刹那,没有人想到那是在空中,倒是像平贴在白纸上的剪纸。那傲视一切,大大咧咧的神态太叫人折服了。望着它远去凝成的一枚小黑点,我也仿佛生出双翼,融入苍茫云天里。鹰留给我的最初印象竟是这般美妙。


展开余下试题第二次见到鹰是在偏远的阿克塞草原上。那天施工初歇,我信步闲游,被一条景色秀丽、危峡陡壁的山谷迷住了,寻幽探胜的好奇心使我误入歧途。在一处崖壁相挤、枯藤相结的幽谷里,我发现了一只鹰,它死在我脚下两米远的岩石旁。我生平还是第一次在这么近的地方观察一只鹰,尽管它已死去多时,再也没有锋芒毕露、不可一世的精气神,但我还是为它平日的气质所威慑,不敢轻易接近它。半晌才试探着向它靠拢。它周身褐色的羽毛粗糙而零乱,犀利的眸子紧紧闭着,双翅耷拉,烂掉的皮肉处脱落一堆粗硬的毛管。怎么也难让人相信,这就是天空中“展翅三千里,扶摇上九霄”的勇者?是什么力量摧毁了它?是饮弹,是中矢,还是老死谷底?这时我猛然想起一位诗人写鹰的诗:
衰老的鹰决不会死于窠穴/雄禽的尸体,也不作鼠辈的食物/鹰之将死,它会跃向深渊,滑翔着寻找向上的劲风/把翎毛和血肉撕成碎片/把自己葬在浩瀚的天空。
哦,这就是鹰的性格、鹰的终结。它竟是这么倔强,这般壮美,我的血一点点地热起来了,不能不对这草原的精灵、高原的猛禽肃然起敬。而眼前我则对这只突然遭逢厄运的大鸟产生莫名的同情和叹息,它一定是猝不及防,无可奈何地落到了这般田地。我不禁为它默默祈祷,在心里默诵着墓志铭。
自此,鹰就这样闯入我心灵的天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锲入我血脉之中,它的色泽、它的亮翅、它的律动、它的思想都构成了我诗意中的佳句,以至于一切鸟雀在我眼里都黯然失色。可眼下我们已多年没有见到鹰那矫健的身姿了。生存鹰的天空远比老奶扔的童话腐烂得早。我们曾无数次友好地寻找它,呼唤它,可失神的天空一次次呈现在眼前的是失望的谜底。我常常从幻想中逃出来,我感到压抑,有些承受不了天空的宁静、空旷和寂寞。鹰呵,我们还能听到辽远的空中传来的啸叫声么?那的确离我们太遥远了,遥远得只能从记忆中寻找。可对我来说,鹰 永远是童心上的一支最锐利的响箭,射向苍穹,射向邃远。
(选自2006年第4期《散文选刊》)    
14.文章题目是“鹰之恋”,文中具体写到了哪几种状态下的鹰?他们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带给作者怎样的心灵感受?(6分)
    答:                                                                     
                                                                             
15.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6分)
①于是我们的视线全被那天天空中悬浮的飞行物高高钓起,并且牢牢地粘住了。(3分)
                                                                             
②在停止不动的那一刹那,没有人想到那是在空中,倒是像平贴在白纸上的剪纸。(3分)
                                                                             
16.文章第二段中说,“其实生存鹰的天空,远比鹰的翅膀凋零得早”,结尾又说“生存鹰的天空远比老奶奶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学考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皖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