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77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7]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读下面一段文字,改正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给加点字注音。(2分)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多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箫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A、注音:晦(    )     禁(    )
B、改正错字:       改为            改为     
2、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诗句。(8分)
① 气蒸云梦泽,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 安得广厦千万间,                         。
④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两句诗是
                        ,                         。
⑤  李白的《行路难》中能够表现身处逆境仍然乐观自信,执着追求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范仲淹的《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3、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人以/其语/语之。
4、长沙市某中学对该校300名高一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超级女声”两大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情况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超级女声
喜欢 不太关注 喜欢 不太关注
原因 事迹很感人很受教育 与自己的关系不大 有趣,能表现个性 品位不高
人数 91 209 245 55
比例 30.3% 69.7% 81.7% 18.3%
 (1)请概括说明统计表反映的情况。 (1分)
(2)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要回答。(2分) 
5、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小题。(2分)
    一个人的一生,本来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痛苦与欢乐;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就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多识草木鱼虫之名,遍览奇山秀水之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自身以外的经历。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①   ,从《史记》中学得②   ,从《正气歌》中学得③   ;从鲁迅学得④   ,从马克思学得战斗的激情,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追求的执著。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是一个幸运的人。
(1)请将最恰当的选项依次填入括号中。(                      )(1分)
a.批判的精神    b.坚贞的气节    c. 智慧的思考    d.严肃的历史精神
(2)联系上下文,在第一、二段文字之间补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要求用上关联词语“不仅……而且……”(1分)


浏览完整试题6、下面是美国关于眼镜的一则广告,你喜欢吗?为什么?(2分)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 为了保护您的灵魂,请给窗户安上玻璃吧!
7、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加以删减,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2分)
 近观湖面,绿水荡漾,波光闪烁;向远处的青山极目望去,峰峦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伸向远方。
二、阅读部分(40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部分(10分)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8、这一段论述的中心是                                 。(1分)
9、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
10、文中加点的“这样”指代什么?(2分)
11、作者认为,要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常常需要经过四个阶段:(2分)
怀疑                                                  
   12、本段首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1分)
13、选文中举出戴震的事例,用来证明“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请另举一个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例子。(30字左右) (2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部分 (10分)
语段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语段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4、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醉翁之意不在酒 (        )
(3)微斯人          (          )      (4)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15、“古仁人之心”指的是                            。 (1分)
16、“微斯人”中的“斯人”指 的是                           。(1分)
1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甲的内容。(2分)
18、翻译(4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三)课外阅读部分(10分)
读“死”书与读“活”书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工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展开余下试题19.什么叫读“死”书?什么叫读“活”书?(2分)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1分)
21.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2分)
                                            
22.如何理解文中“‘死’与‘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2分)
                                                                          
23.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简要谈谈你的理由。(50字左右)(3分)
(四)课外阅读(10分)

   ①当或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或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大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
②以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每次我踯躅(zhízhú,徘徊)在途中时,总觉得这是我一天中最欢愉写意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可以抛开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郁闷,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恣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蓝的云空,溶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
③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绝。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的生命的音符。但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竟为了些什么?为了些什么?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太空。让多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让我把一切郁闷幻化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
④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坚固的墙。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我无法再将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因为它无法跃过那堵墙——那堵高高的、厚厚的、红红的、坚固的墙。
⑤每天,我得在墙的阴影下走过,仿佛走在一条狭窄的暗道。看不见耀眼的朝阳,看不到绿绿的田野田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这条小径也失去了昔日的僻静,因为有些人喜欢这堵墙,这堵阴阴暗暗而能躲避阳光的墙。所以,这小径变成一条普通的小路。为了避免阻碍交通,我再不能挪着极慢的步子踯躅,只像过往的行人一样匆匆来去。于是,这一段原属于欢愉的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
⑥这原是一种微妙的意觉,我廉然由此领悟到善恶、美丑、得失相距的微小,小得有时我们无法用肉眼去衡量。你说这堵墙是自然的破坏者吗?然而,它却是时代的产物,它能替一些求庇护的人,挡住刺目的光线。墙又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有人的地方,必须有墙。墙少的地方,只是落后的地区。墙越多越高的地方,是最进步繁荣的都市,你能否认这句话的真理吗?然而,世界上许多罪恶的事,都在墙的阴影下产生,你又能否认吗?因此,你说:墙是庇护人类?还是纵容罪恶?
⑦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笑,小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何况,真理也不是绝对的,都随着人类的思想而转移,正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墙的善恶。有时,你以为最美好不过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完美。你最欣赏的人物,可能在别人眼中充满瑕疵。因为美丑、善恶、得失,还没有一定的标准界线,多少要掺入一些主观。所以,我们无须要求别人符合自己,也无须勉强自己去适应别人,这都是非常不智的。为什么不保持自己的独特?然而,人类就这样奇怪,总喜欢要求别人来符合自己,也喜欢委委屈屈地去适应别人,这是一种多傻的行为。像杀人吧,算是一种最罪大恶极的举动,但在战场上,杀人却是一种英雄的
表现。又如眼前这堵高高的墙,有人喜欢墙下的阴暗,而我却怪它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
⑧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幸而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因此,墙只能发挥它的功用,而不能恣意地贻害。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体的墙,使我们束手无策,因为它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又比一切有形体的墙更厚、更高,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他们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心中建起了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测墙外的变动,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会不发生误解、仇视、纷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
⑨墙原是人类不可缺的东西,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正如我认为这僻静的小径,无须要建起这一堵高高的墙。
24.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
① 恣意(      )  ② 庇护(      ) 
25.阅读第⑥段,回答问题。(2分)
作者认为有形之墙对人类有弊有利。
弊是                                                              
利是                                                               
26.同是一堵墙,对人类有利有弊,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27、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作者对无形之“墙”有何看法?(提示:可用原文回答)(2分)
②这样的看法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愿?(2分)
               
四、作文(60分)
说明:下面两个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28、我美丽,因为我____________(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29、细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
古代有位将军率部打仗,但他的人马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众将信心不足。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他拿出一枚铜钱,对众将士说:“胜负在天,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如果抛落的铜钱正面朝上,神灵让我们战无不胜;正面向下,是要失败。”接着,他连抛三次,铜钱均正面朝上。全军欢腾雀跃,出战大胜。凯旋后,将军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两面都是正面。


展开余下试题请以“信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A: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B: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
          C: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初三语文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晦(huì)    禁(jīn)
  B、蓬改为篷       箫改为萧
2、波撼岳阳城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将军白发征夫泪
3、 C
4、(1)喜欢“超级女生”的学生远多于关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学生(或两大电视节目,学生更喜欢“超级女声”,还可以用数字说明。)
  (2)对不同电视节目的关注反映了青少年不同的价值取向。(或学生更关注“超级女声”是因为这一节目更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或因为“超级女声”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个性的平台。符合大意即可。)
5、(1)依次是C D B A  
(2)要求内容连贯,没有语病。例如:通过阅读,人们不仅能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经历,而且能够获得精神的陶冶,从读书学做人。
6、答喜欢和不喜欢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喜欢。该广告没有直接说出广告的商品,但使用暗喻(或比喻)的手法间接地告诉了消费者,显示了对人们切身利益的关心,因而使消费者乐于接受这样的诱惑。
7、改为:远望青山,峰峦起伏,峻岭绵延
二、阅读理解
(一)
8、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9、摆事实、讲道理
10、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11、怀疑——辩论——评判——修正 (每错一处扣一分,至扣完2分为止)
12、承上启下
13、答题要点:(1)哪个大学问家   (2)他怀疑什么(或谁) (3)字数合要求。
(二)
14、(1)心:思想    (2)意:情趣  
(3)微:没有     (4)蔚然:茂盛的样子
1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6、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人
17、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其名称的由来。
18、①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 身居朝廷的高位,就为老百姓担忧;栖身僻远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三)
19.①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②读“活”书,是指读书要侧重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也可用原文回答)  
20.可用原文第⑵自然段中句子“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死’书……后读‘活’书”,也可以概括为“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21.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强化和论证。  ②引用古语阐明了“死”,“活”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有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的关系。(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22.能理解为“‘死’,‘活’之间的辩证关系”(相辅相成)或“‘死’是基础,‘活’是一种提高”均可(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23.言之有理即可
(四)
24、①zì;②bì。 
25、①纵容罪恶(或是自然的破坏者,或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②庇护人类(或是时代文明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26、善恶、美丑、得失相距微小(或从不同角度去评判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  
27、①答案中有“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或“多余”“不必要”字样即可。(或答: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或答:使人与人之间发生误解、仇视、纷争,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更长、更远。
②对人与人之间真诚沟通的向往与追求。(或答:对无“墙”的心灵世界的憧憬) (222.215.10.120)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九年级上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