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895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5]
贵州大学子弟学校高二上第三次月考(附答案详解)
贵大子校2007―2008学年
高二语文(上)第三次月考试卷
(第三、五单元 2007年12月)
班级 学号 姓名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惬(qiè)意 蹊(qī)跷 祈(qí)祷 针砭(biān)时弊
B.颔(hán)首 歆(xīn)羡 关卡(qiǎ) 惩(chěng)创武功
C.分泌(mì) 削( xuē)减 炽(chì)热 管窥蠡(lí)测
D.倒溯(sù) 窈(yǎo)然 澎湃(pài) 桴(fú)止响腾
2.下列各组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坍驰 落漠 殒身不恤 芸芸众生
B.砧板 寥落 逸闻旧事 动辄得咎
C.罪蘖 圆寂 阴谋密计 风尘仆仆
D.睿智 庐冢 重蹈复辙 利令志昏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B.“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C. “你知道吗,”那声音最后说:“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已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的年轻的生命?”
D.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________。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多余。道土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
②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规定得________过于繁琐。
③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_______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A品味 不免 凄凉 B品味 未免 凄凉
C品位 不免 凄艳 D品位 未免 凄艳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松针、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B、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
浏览完整试题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6.对这三节描写的景物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秋蝉残声 B.院落秋花 北国槐树 北国秋蝉
C.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秋蝉残声 D.院落秋色 槐树落蕊 北国秋蝉
7.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倒好处。
C.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D.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8.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三.文言文阅读 (30分,每小题3分))
课本文言文阅读
(一)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9.“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语法作用是 ( )
A.表示领属 B.表示对情况的推测 C.表示婉约 D.表示反诘语气
10.与“非常之观”中的“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古人之观于天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古人观察事物往往有心得,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的深入而且广泛。
B.作者认为无限风光常在于险远之处,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强调“志”的重要。
C.作者认为只要有“志”与“力”就可以究尽险远,表现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D.作者强调“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和他后来提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是一致的。
(二)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李牧连却之 B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C 函梁君臣之首 D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3.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②于是余有叹焉
③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④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A 两个“于”字不同,两个“及”相同。
B 两个“于”字相同,两个“及”不同。
C 两个“于”字相同,两个“及”相同。
D 两个“于”字不同,两个“及”不同。
14.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展开余下试题
A 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 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 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 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读本文言文阅读
(三)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合,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州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就着
B.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舍:三十里路程
C.将何往而非病 病:生病
D.乌睹其为快也哉 乌:哪里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南合沅湘,北合汉沔
A.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B.其问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C.火尚足以明也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7.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以览观江流之胜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智勇多困于所溺。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8.下列叙述和理解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本文中畅言“快哉”二字,不仅因为快哉亭所处的地理位置的景象使人心旷神怡,而且因为宦途失意之人如果“不以物伤性”,则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自放山水之间”而独得其快。*
B.文中写快哉亭周围曹操、孙权、周瑜、陆逊的遗迹,暗寓作者也有他们那样的雄心和志向。
C.文章借用楚襄王和宋玉的典故是为了讽刺楚襄王的骄奢。
D.本文借物抒怀,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得坦然,自寻其乐。
第Ⅱ卷(96分)
四.(21分)
19.把文段中划线句中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3)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更待菊黄家酿熟, 。(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2)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 ,天地总无情。(杜甫《新安吏》)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苏洵《六国论》)
(5)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6) ,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21.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下面两个小题。(6分)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 和第三中的_ _ 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 _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2分)
(2)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80字左右。(4分)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9分,23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
三 峡(节录) 余秋雨
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短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做过于冗长的文章。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三峡本是寻找不到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僵寂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依哦”声,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神女在连峰间侧身而立,给惊吓住了的人类带来了一点安慰。
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幽会,说她在行走时环鸣响,说她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展开余下试题
当李白们早已顺江而下,留下的人们只能把萎弱的生命企求交付给她。温热的肌体,无羁的畅笑,情爱的芳香,全都雕塑成一座远古的造型,留在这群山之间。一个人口亿众的民族,长久享用着几个残缺的神话。
又是诗人首先看破。几年前,江船上仰望神女峰的无数旅客中,有一个女子突然掉泪。她悲哀,是因为她不经意地成了李白们的后裔。她终于走回船舱,写下了这些诗行: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神女峰》)
2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关“200公里”与“2000公里”的比照,其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 (不超过20个字)
23.第二自然段中引用了《水经注》的一段文字。
(1)引用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三峡的什么特征?
答:是为了说明三峡 的特征。(不超过10个字)
(2)简要阐述文中“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一句的含义。 答: (不超过30个字)
24.第三自然段中写到“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三峡”。
(1)是什么让清醒的人消受不住? (只能2个字)
(2)下文中哪个词语与之形成对照? (只能2个字)
25.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文中所写“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做过于冗长的文章”,“冗长的文章”喻指三峡200公里范围内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
B.“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一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作者说神女“给惊人的人类带来一点宽慰”,又说有关神女的传说,“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还说“一个人口亿众的民族,长久享用着几个残缺的神话”,其用意在于肯定和赞美神女峰及其有关传说。
D.诗人舒婷的《神女峰》一诗,表现了现代女性独立的意识和对幸福的大胆追求,对神女峰及其有关传说持否定态度。
E.有人评论余秋雨的散文,除了人生体验和灵性感悟外,还有不少是对于历史遗迹的现场考察和学术研究的思考,这一特点从《三峡》一文中可以得到印证。
六.语言运用(6分)
26.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2分)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27.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4分)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谈话。
树叶(感激地)说:(排比)
&n
上一篇:
南充十三中2005—2006年度高二(上)期中考试
下一篇:
《〈宽容〉序言》检测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贵州大学子”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