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887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7]
2007年度第一学期浙江四所省重点中学 期中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2007.11.13   
温馨提示:
1.全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均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在答题卷上答题时应用钢笔或圆珠笔.
积累与体验
一、根据课文默写下面的句子。(选五题默写,每格0.5分,共5分)
1、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
2、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                      。
3、沉默呵,沉默呵!                           ,                         。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                  。
5、________________,神人无功,________________。
6、云中谁寄锦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
二、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鉴赏
三、现代文阅读(共7题,20分)
(一)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②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③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④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以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⑤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1、对文段中第①②两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个“敢于”指出了猛士的敢为人先,同时警示纪念死难者时人们应取的态度。
B.“哀痛”是说能认识到现实的黑暗,却不能改变黑暗的社会和人民的灾难,由此感到哀痛。
C.“幸福”是指为改变惨淡的人生,创造幸福的人生而奋斗,并视之为幸福。
D.从行文思路看,整句是对刘和珍的热情歌颂和赞扬。
2、在作者的笔下,庸人有什么特点?(3分)
                                                                          


浏览完整试题3、“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反应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2分)
                                                                           
(二) 
阳光之下,泥土之上
刘伟林
⑴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的事物只有置身于某种背景或者是某类空间的时候,才能显露出真正的生活之光泽。在潮湿而蓬松的土壤中居住着种子的信念,在黑暗中居住着爱情的誓言,在茂密的树梢后居住着鸟的翅膀,在木质或砖块结构的房间里居住着人的灵肉。
⑵对人类来说房间是最基本、最真实、最直接、最物化的空间形式。游牧民族喜欢自带帐篷,逐河而栖;产生猎手的民族喜欢用木质建构房屋;而汉族人则用锻烧的砖块造就空间,这是怎样的把泥土变成金子的过程啊!
⑶同样,我居住的房间是钢筋、混凝土之结构,环顾四壁,它使我实现了一个人的平凡、清贫,还包括清澈与湿润,在瞌睡中启合的梦幻。于是,空气、阳光、花朵都被赋予一种内在的形式。
⑷房间不大,来回只有七步之遥,在泥土之上,又被压在阳光之下。在七楼,七楼从另一种角度说,又是高于现实置于梦幻下的一个层面。我在这十几平米的空间里认真地生活着,建立着自己内心的秩序,有时也怀想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另一空间。城市中总是充满着喧哗与躁动,但只要打开窗户,阳光与空气就横冲直入,而拉上窗帘,个人的梦想就已开始——黑暗是告慰的中心。
⑸随手关闭与启开的房门就像守侯幸福与拒绝灾难的过程,或者就如阿里巴巴一样也喊着“芝麻开门,芝麻开门”。一个坐在固定房间里的读书人并不因为贫困而丧失拥有精神的快乐。
⑹在阳光的照耀下,房间里的空气也似乎变得洁净如洗了,我注视着舞蹈的阳光和熠熠飞行的细碎事物。事物在既定的未被介入内心的真实状态下是引导致走向光明的场所。 
⑺在房间的地面一角堆放着一名漂在城市里的打工者的书籍。窗前仅放着一张书桌。书桌已被肘部磨得有些发亮,亮得熟糯,有一种典雅的沉着。我知道由于人们对材料的偏好,使得树木远离了森林,利刃的铁器早就听命于人类,毫不吝啬地袭击了其根部。在房间里我还依稀地听见了铁器挥动的声响,一下一下地。
⑻树木变成材料后,占据着一方空间,空间也便显愈是狭窄。这总让我想起那些被无故侵占的土地,前者与后者一样反映了某种被践踏的命运。
⑼除了书籍和木头,我想不起还有什么事情能够令我如此地亲近。依靠它们,我深受保护。
⑽树木有一种既存的神性之光,它的伤口是它流泪的眼睛,当它彻底沉睡之后(也只能是沉睡),它依然沉浸在美丽与忧伤之中,如同音乐的倾诉与颤动。
⑾房间因有了这些,也就有了生命的呼吸。夜深人寂之时,温柔如另一种力量指动在我的脸颊之上。(选自《散文》2004年第4期)
4、作者写第2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抒发了“我”什么感情?有何表达效果。(3分) 
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5、第4段中,作者说“黑暗是告慰的中心”。请联系“房间”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 
7、最后一段说“房间因有了这些,也就有了生命的呼吸。”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些”具体包哪些内容,他们带给作者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 _ _
四、古文阅读(共5题,18分)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不复与言。(《渔父》)
1、解释加点的字词。(每格1分,共3分)


展开余下试题屈原既放                  是以见放              何故深思高举               
2、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 (3分)
A.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翱翔蓬蒿之间。          D.亦将有感于斯文。
3、下列对“而”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
B.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连词,表转折
C.化而为鸟                      连词,表承接
D.某所,而母立于兹              连词,表并列
4、 找出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3分)
例句: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奚以知其然也。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5、 探究提高 (共6分)
(1)本文塑造了屈原一个怎样的形象,显示了他怎样的人格? (3分) 
答: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渔父的形象,他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3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元曲和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共5分)
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点化前人的词句为我所用的例子不少,王实甫《长亭送别》的[端正好]一曲化用范仲淹词句就十分成功,找出《端正好》化用之处,结合曲中的创新谈谈其好处。 
                                                                          
                                                                          
                                                                          
                                                                          
                                                                          
表达与交流
六、(一)根据文意,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有一个花匠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                                                     。
(二)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四方面信息不能少),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4分)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比较高的乐器。
                                       

                                       
七、作文(40分)
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罗,成就了一道道风景。
请以“借”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展开余下试题高二语文答题卷 2007.11.13     
积累与体验
一、根据课文默写下面的句子。(选五题默写,每格0.5分,共5分)
1、                   ;                  。
2、                     ,                           。
3、                        ,                       。
4、                      ;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
7、                  ,                    。
二、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
○1(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鉴赏
三、现代文阅读(共7题,20分)(一)
1、(3分)(     )
2、(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 __ _ _
标签:苏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7年度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