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83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1]
福建省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21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有关收入分化的研究已经很多,也达成了不少研究共识,但是对于利益分化的研究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收入分化虽然也是一种利益分化,但是不等同于利益分化,利益分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其中也包括了收入分化。利益是一个比收入更为广泛、更具分析力度的概念,指各种资源的的占有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好处。
在研究上,收入分化的分析视角与利益分化的分析视角大不相同,前者偏重于经济维度,后者更注重于综合因素,尤其重视社会维度和政治维度。所以一般来说,只有收入分化,对一个社会的影响没有利益分化那么严重,调整起来也相对容易,而当一个社会进入了利益分化,就会显示出其社会结构的刚化特性。
所谓利益分化,就是社会成员在利益拥有上的不同和差别,或者说社会成员原先在利益拥有上没有什么差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不大的差别变大了,原来不显著的差别变显著了。在这样的分化过程中,涌现了各种利益群体或阶层,各个利益群体和一些强势阶层会进一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和资源,确保利益分化向着自己的方面发展。迄今为止,有不同的理论对利益分化进行研究,其中阶层理论和群体理论是两种最为重要的社会学理论。阶层理论认为,不同阶层由于占有不同的资源而形成不同的等级地位,实际上,享有不同的利益。
群体分析是另一个研究视角。群体的划分标准是多维度的,但是,在不同维度上出现的群体之间在利益上也不是同质的或一致性的,而是有很大差别的。
不论是阶层分析还是群体分析,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揭示社会利益差别和分化问题。实际上每个社会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阶层或群体利益差别和分化问题,而问题在于这种差别或分化有多大,以及通过什么途径和机制发生分化,不同的分化机制和途径对社会有着很不相同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利益分化在阶层之间与群体之间同步进行,当前已经出现跨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结构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或态势。
(选自《新华文摘》07.14,有删节)
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与收入分化相比,利益分化是一种更为广泛、更具分析力度、内涵更丰富的概念,它包括了收入分化。
B.由于收入分化仅属于经济维度,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总比利益分化轻微,调整起来也相对容易。
C.迄今为止,可用来对利益分化进行研究的理论有两种,一为阶层理论,一为群体理论。
D.中国社会结构出现两极分化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从已出现的跨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现象中看出。
2. 下列不能用来说明出现“原来不大的差别变大了,原来不显著的差别变显著了”这一情况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社会成员在利益拥有上出现逐步分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涌现了代表各自利益的各种利益群体或阶层。
B.各个利益群体和一些强势阶层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和资源,确保利益分化向着自己的方面发展。
浏览完整试题
C.阶层理论认为,不同阶层由于占有不同的资源而形成不同的等级地位,实际上,也就享有不同的利益。
D.管群体的划分标准是多维度的,但是,在不同维度上出现的群体之间在利益上也不是同质的或一致性的。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4题。
生活中的纳米颗粒
在人们生活的空间里,原来就充满着各种纳米颗粒,包括通过风传播的海盐、由海洋生物生成的化学物质以及燃烧和其他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空气悬浮颗粒物等。一个普通的房间中,每立方厘米包含大约2万个纳米颗粒,在树林里,这个数字提高到5万个,而在城市的街道上则达到了每立方厘米10万个。由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人造纳米颗粒也将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增加了在其中暴露的可能。
当物质由以前的微米“世界”细分到纳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时,其物理化学性质(如产生尺寸效应、量子效应以及界面效应等)将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使纳米物质呈现出很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吸附、化学反应性、热学性能、表面活性等等。由于这些不同于常规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加上纳米颗粒比细胞还小几个数量级,与较大的蛋白质的尺寸相当,纳米颗粒很可能侵入人体和其他物种的自然防御系统,进入细胞并影响细胞的功能。当纳米材料进入生物体后,很有可能导致与常规物质不同的生理行为。
最近的研究表明,城市空气中的超细颗粒物,主要是来自烟囱和柴油车的排放物、垃圾燃烧的烟雾等,对居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比看得见的大颗粒物要严重得多。近十年来城市里大颗粒物浓度在下降,但是超细颗粒物浓度却在上升。这与大量使用各种涂料及各种产品的涂层颗粒不断脱落释放等有关。人们还提出了原因不明疾病与空气里纳米颗粒的影响与传播的关联问题。然而释放到空气中的纳米颗粒物,其表面吸附物质与尺寸大小都随时间不断在动态改变。目前只有从结构明确、成分明确、剂量明确的人造纳米颗粒入手研究,首先建立具有共性的纳米生物效应模型,分析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的行为以及不同成分的协同效应产生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选自《科学》2007.7,有删节)
3.下列关于“纳米颗粒”的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海盐、各种化学物质以及燃烧和其他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空气悬浮颗粒物等,都属于生活中的纳米颗粒。
B.由于纳米颗粒的“尺度”小到只有十亿分之一米,所以会产生诸如尺寸效应、量子效应以及界面效应等现象。
C.纳米颗粒有可能侵入人体的自然防御系统,进入细胞并影响细胞的功能,最主要原因是,它的尺寸比细胞还小。
D.城市中大量使用各种涂料及各种产品的涂层颗粒不断脱落释放,使城市空气中纳米颗粒的数量越来越多。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本已深受纳米颗粒困扰的人类势必会受到更多来自纳米颗粒的困扰。
B.纳米物质具有很多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很容易侵入人体和其他物种的自然防御系统。
C.柴油车尾气排入空气后,在不同的时间中,,它所含有的颗粒物的尺寸大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D.过对纳米颗粒在生物体内行为的分析,人们才意识到,原来纳米颗粒会导致患原因不明疾病。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
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托之。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 一承用诩谋,卒破遂、超。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选自《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廉为郎 推荐
B.诩假以惧氐 装
C.承用诩谋 接受,采用
D.将军恢崇德度 宽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我家必厚赎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煨果善视其家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展开余下试题
C.若乘旧楚之饶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D.诩自以非太祖旧臣 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诩因病回乡途中被氐人抓去后,假称是太尉段颎的外孙,最终幸免于难,而与他同行的其他人都被氐人杀掉。
B.贾诩要离开段煨将军投奔张绣时,他对不理解他为什么要离开的人所作的解释,表现了他过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C.从太祖破荆州后不听贾诩建议仍旧顺江东下导致失败和采纳贾诩计策终破韩遂、马超两件事,就可看出贾诩的谋略之高。
D.由于贾诩在文帝当初登上太子位时立了大功,深得文帝的赞赏,再加上他本人谋划深远,天下智谋之士都前来归附他。
第Ⅱ卷(共129分)
四、(32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
②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
(2)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有什么重要意义?(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②。
风枝惊暗鹊③,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
①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这里代指京城。
②翻:通“反”。③风枝:风吹动树枝。
(1)你认为诗中哪两个字最能表达诗人内心复杂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请就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作具体赏析。
10.默写(6分)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书生意气, 。
(2) ,少长咸集。
(3)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
(5)边庭流血成海水, 。
(6) ,举类迩而见义远。
11.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100字左右)。(10分)
(1)伽西莫多曾经送给爱斯梅拉达一个小铁哨,请简述这个小铁哨的故事。
(2)简述《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与马林鱼搏斗的经过。
(3)试举出《围城》中的一处比喻并简要分析其运用之妙。
(4)以华容道“捉放曹”为例,分析说明作者是如何突出关羽“义绝”形象的。
五、(17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前 方
曹文轩
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展开余下试题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 路上——形而上一点说。因为,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 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选自《少年》,有删节)
【注】
本文是一篇“摄影散文”,文中“破旧的汽车”“一车人”“那位男子”都是摄影作品中的画面内容。
12.从文中看,让人类产生“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的原因有哪些?(6分)
13.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作者明明说“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可后文为什么又称“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5分)
1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以“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的问句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加以简要分析。(6分)
六、(10分)
15.找出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
近年来,在越来越庞大的复读队伍里有相当一部分高分考生并非金榜题名,而是“非名校不上,非北大清华不读”。高分还要复读,是“名校情结”、“精英情结”促成的,是冲着名牌大学的声望和就业前景去的。这种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做法扭曲了高等教育的功能,仅把高等教育作为生存竞争,无疑是对高等教育的误解。
错 误 改 正
第一处:
第二处:
16.下面是福建省某地为举办“读书月”活动而设计的标志,请紧扣画面内容展开联想,用一个含有比喻或比拟修辞手法的句子,写出你对这个标志内涵的理解。(50字左右)。(3分)
17.下面一则新闻报道向市民介绍了国庆黄金周期间银行营业柜台休业问题,请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字)(3分)
随着国庆长假临近,银行营业柜台是否统一休业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福建省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消息说,国庆长假的前3天,除保留部分网点正常营业外,将继续实行营业柜台休业制度,希望消费者节日期间尽可能使用银行自助设备,减少对银行柜面服务的过度依赖。据介绍,福建银行营业网点柜台长假统一休业始于一年前,出台这一制度是应大多数会员银行业机构的要求,经过协会储蓄专业委员会对长假期间银行网点柜台休业的可行性进行调研论证,并在会员银行取得一致意见,最后进行公告公示。
七、(70分)
18.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申报中
上一篇:
七年级-九年级默写归纳复习与练习集
下一篇:
文言文专项复习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福建省师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