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8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1]
长郡中学2008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长郡中学2008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21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观guān  道观  观察  观感  观瞻    
B、和hé   和好  和睦  搀和  和亲
C、哄hōng  哄传  哄动  哄抬  哄然   
D、红hóng 红案  红豆  女红  红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端倪    老生常谈   一蹶不振    树欲静而风不止            
B、消溶    立杆见影   大器晚成    真金不怕火炼                  
C、清晰    精兵减政   绵里藏针    惶惶不可终日                 
D、演绎    立案侦查   沟通南北    粪土之墙不可污
3、依次填入下列各旬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据我所知,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还在探讨中,目前还没有推出明确的时间表。”一位接近管理层的税收专家              。
②随着奥运会对组织运行水平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技术在奥运会中的        
         必将更加广泛,成为成功举办奥运全的重要技术保障。
③在长郡一呆就是六年,          教过我的老师不下二三位,印象深刻的是我的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
A.透露    运用    期间        B.披露  应用    期间 
C.披露    运用    其间        D.透露  应用    其间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表达简明的一项是 (  )
A.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B.应该尽量让全体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C在苍翠的林海与山巅紫红色的页岩相互映衬的蓝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鲜丽而又十分和谐的大自然图画。 
D.近年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追求创造性语文文化意识 (节选)  
什么是语文?也许我们不能将它狭隘地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除了语言之外,文化意识应该是这个概念的主体。文化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精神底蕴以及由这种精神带来的促进民族进步的创新意识。我们之所以将文化意识放在重要位置,是因为它确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意识,那么它就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需要指出的是,文化意识尽管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但是它又明显地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先进民族文化意识的冲击。对于一个开放性民族而言,文化意识不仅是民族性的,而且是世界性的,它是整个世界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正确地理解“语文”的内涵,就有必要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将民族文化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思考。


浏览完整试题    语文教学改革至今,许多有识之士都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作为自己的教育思想。
从文化意识的角度来说,语文高考试卷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向世人展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意识趋向。改革开放以来,语文高考尽管在艰难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但是向各民族先进的文化意识学习的决心已经一次次显露在我们面前。阅读和写作可以说是语文高考的主体。如果我们撇开试卷的命题形式从内容上来窥视汉文化意识的趋向,我们不难发现语文高考命题显示的文化意识是进步的。
    从近年来的试卷分析,阅读基本已经定格为三种形态,那就是文言文、科技说明文以及社科类论文(或文学性散文)。从文言文到现代文阅读,我们尽管感觉到汉文化的语言断层,但是我们欣喜地发现,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正说明了我们的民族文化的根仍然扎在自己的土壤中,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意识在这里仍然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从现代文阅读的两个部分——社科类论文(或文学性散文)和科技说明文那里,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我们这个民族的自主精神、追求创造的精神,以及“师夷之长,补己之短”的决心。在这里文化意识的趋内和趋外,继承和创新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写作命题更显示了一个进步民族所应具备的文化意识特征,那就是主体的精神意识和创造意识。从《尝试》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从《鸟的寓言》到《跑的话题》,从两幅漫画的比较评判,到多则材料的综合提炼,无不渗透着命题者对考生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的挖掘。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语文高考在追求创造的主体文化意识背后,似乎还隐藏着许多非创造性的模仿,这种模仿会使我们对各民族文化意识的学习步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而阻碍民族文化意识中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的发挥。也许作为一种学习,模仿是最初的手段,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但是从今后语文高考发展的方向考虑,我们有必要将这个问题提出来思考、探讨,这有利于我们对创造性民族文化意识的追求。
5、下面关于文化意识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意识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
B.文化意识明显地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先进民族文化意识的冲击。
C.文化意识背后,还隐藏着许多非创造性的模仿。  
D.文化意识特征,就是主体的精神意识和创造意识。
6、下面对文中第三段的两个加线的“这里”所指代的内容解说正确的是(  )
A.第一个“这里”指代的是高考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
B.第一个“这里”指代的是第二段中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内容。
C.第二个“这里”指代的是高考中从文言文到写作的考查。  
D.第二个“这里”指代的是高考中现代文阅读的两个部分——社科类论文(或文学性散文)和科技说明文的考查。
7、下面四个选项中不符合文中所说的“创造性语文文化意识”的内容的是(  )
A.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正说明了我们的民族文化的根仍然扎在自己的土壤中,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意识在这里仍然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B.从现代文阅读的两个部分——社科类论文(或文学性散文)和科技说明文那里,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我们这个民族的自主精神、追求创造的精神,以及“师夷之长,补己之短”的决心。
C.写作命题更显示了一个进步民族所应具备的文化意识特征,那就是主体的精神意识和创造意识。
D.文化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精神底蕴以及由这种精神带来的促进民族进步的创新意识。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高考命题显示的文化意识是进步的,而且将越来越体现出与社会、时代的同步。
B.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但是我们的语文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上,因为模仿容易陷入对“他创力”的崇拜。
C.一旦抛弃了文言文教学,我们不仅会失去旧有的语言形式,我们还会失去比这更为重 要的可贵的民族文化精神。
D.只有领悟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结晶,我们才算真正地将先进民族的文化精华学到了手。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2题。
六国论    苏轼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役人以自养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展开余下试题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过赵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岂惩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其秦汉之所及也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   宾礼:以礼相待
B. 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     靖:安定
C. 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   密:秘密
D. 君子学道则爱人      爱:仁爱的对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犹鸟兽之有鸷猛
A    ②蚓无爪牙之利
         ①皆役人以自养也
B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①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
C    ②然则何时而乐也                    
     ①秦之乱虽成于二世
D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春秋之末,至于战国     B.犹鸟兽之有鸷猛
C.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D.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
1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自“春秋之末”的历史说起,说明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的原因在养士。
B.“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的原因,作者认为是民间的豪杰之士全都为国君所养、所用。
C.作者更以犀利的眼光提出“楚汉之祸或出于此也邪”的观点,说明汉稍改秦策,不问诸侯养士之事的后果。
D.说明养士为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的原因,借以告戒大宋统治者不可重蹈覆辙。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
                                                                            
②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
                                                                            
③岂惩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   雁
            崔  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①矰(zēng):短箭。缴(zhuó):系箭的丝绳
试简要分析杜、崔诗中孤雁的形象特征及形象中分别寄寓的思想情感。
杜诗中的雁:


崔诗的雁: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小题1分)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针对仆碑,提出治学应有的态度是:                         
(2)                       ,龙光射牛斗之墟;                       ,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3)半亩方塘一鉴开,                       。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5)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                               (孟郊《游子吟》)
(6)凭谁问: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孤独的美神      梁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 空前绝后,无人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 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 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入伍”, “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能独自一人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又碎的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作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哪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她有一个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女子这话说的好。以陆游这个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展开余下试题李是研究金石学、文化史的,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寥若晨星,而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是异类,是叛逆,是多余。她环顾上下两千年,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相知有谁?鲁迅有一首为歌女立照的诗:“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忽忆亲情焦土下,佯看罗袜掩泪痕。”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役使的歌者。她本在严妆靓容地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看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她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的一阵心凉,只好“佯说黄花与秋风”。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 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清照骨子里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超群脱俗,这就难免像屈原一样“众人皆醉我独醒”,难免有超现实的理想化的悲哀。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处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那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那个孙姓女孩或者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衰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的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nb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长郡中学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