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284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4]
苏教版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
  苏教版必修二专题三测试
          2007-12-15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贿赂lù   呕哑 ōu yā      锱铢zī zhū   早生华发 huā 
B.妃嫔pín  荆棘 jí        安寝qǐn     鼎铛玉石 dāng 
C.剽掠piāo  邯郸gān        参差chēn    尽态极妍 yán 
D.佛狸bì   逦迤lǐ yǐ     纶巾 lún      不霁何虹 j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戌卒  粟粒  舞榭歌台  抱薪救火
B.草芥  苍皇  直栏横槛  金块珠烁
C.缦立  金弋  勾心斗角  沉痛哀悼
D.暴躁  寻觅  不屈不挠  目不暇接
3.下列句子中的“风流”一词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千古风流人物
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
4.下列加点词语古义与今义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①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⑨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⑩思厥先祖父
A.①②④⑦⑧⑩           B.①②④⑥⑧⑨  
C.③⑤⑥⑧⑨⑩           D.②③④⑤⑦⑨
5.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 李牧连却之
 C. 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例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斯用兵之效也       B.不拘于时
C.赵尝五战于秦       D.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7.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当与秦相较           B. 暴秦之欲无厌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8.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
①思厥先祖父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A.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⑤⑥  D.②③⑤
9.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             B.而
   盘盘焉,囷囷焉         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C.夫             D.于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浏览完整试题10.下列四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一              B.爱
   六王毕,四海一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C.取              D.或
   奈何取之尽锱铢         或曰:六国互丧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或未易量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5题。(15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与        速       再        数     
12.翻译画线句子。(6分)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4.这一段文字论证了哪一个分论点?(请用课文的句子回答)(2分)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齐国灭亡的原因是        ,燕国灭亡的原因是         ,赵国灭亡的原因是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三国”指的是  、   、   三国,他们灭亡的原因是           。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18题。(8分)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杜牧《阿房宫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殽函为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族      鉴      小       及      
17.《阿房宫赋》中画横线的四个“后人”含义相同吗?说说其指代的内容。(2分)
                                     
18.杜牧和贾谊对秦国灭亡的原因有不同的见解,他们的主要看法分别是什么?(4分)
(1)杜牧:                                
(2)贾谊:                                
三.诗词鉴赏(16分)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19-22题。(8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9.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作者为什么只写周瑜而不写其他人?(2分)
 答:                                    
20.请抓住“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者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表现出豪壮情调。(2分)
                                      
                                      
21.“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另一版本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你认为哪一个好,为什么?(2分)
                                      
                                      
22.“人间如梦”的感叹是否消极?为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3-24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3.对这首词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爱上层楼:指年少志高,目光远大。
B.强说愁:没有愁而硬说愁,即无病呻吟。
C.识尽愁滋味:经过生活的磨难和亲身的体验,真正领会、深刻理解了“愁”的内涵。
D.欲说还休:想要说,但哀愁太深,愁绪太乱,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欲言却止。
24.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以“说愁”贯穿始终,但上下阕里的“愁”字含义是有区别的:上阕指的是登高极目,吟诗赋词的闲愁;下阕指的是心系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展开余下试题B.这首词语言通俗易懂而语意含蓄深刻,耐人寻味。如“天凉好个秋”,字面是指凄凉萧瑟的自然界的“秋”,实则写的是山河破碎、壮志难酬的哀愁,是人世间的“愁”。
C.这首词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反复、双关等。
D.这首词主要内容是叙事,事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5-26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八百里:牛的代称。  五十弦:古代的瑟用五十根弦。
25.对这首词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的“为”字的意思是“为了”,“赋壮词”意思是写一首抒发壮怀的词。
B.“醉里”句中的“挑灯看剑”意思是说把灯笼挂得高高的,欣赏眼前的宝剑。“挑灯”点明了夜景,“梦回”指梦醒。
C.“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指的是多种合奏的乐器。“翻”,演奏。“塞外声”,边地雄壮的歌曲。“五十弦翻塞外声”意即军中奏起了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霹雳”,雷声,这里用来比喻弓弦的声音。“天下事”,指恢复中原。
D.“马作”句中“的卢”是指性子猛烈的快马,这时指将军率领铁骑,风驰电掣般奔赴前线。
26.关于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实际生活为素材,加以想象,写出了诗人的愿望和失望。
B.三、四句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C.六、七句写将士们奔赴前线,一时间,万箭齐发。读者仿佛看到了敌军溃败、己军乘胜追杀的战斗场景。
D.“可怜白发生”一句,感慨壮士驰骋疆场,不觉光阴似箭,岁月已不饶人了。
四.课外延伸(12分)
郁孤台之魂
徐南铁
(1)我与辛弃疾在郁孤台上相会。
(2)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
(3)你还在俯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你叹息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如今,废城墙外建起了一座华丽的人行桥,桥上行人不断,桥下木船相连。
(4)你还在倾听对岸山中的鹧鸪声吗?对岸的鹧鸪曾经为你的壮志抱屈,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今天,你的鹧鸪已飞入历史的深处。对岸陈列的是工厂、民居。鹧鸪的子孙们只在更远的山林中吟哦古调。
(5)幼时就读过你的“郁孤台下清江水”。那时住在赣州,却不知这郁孤台就在赣州的西北角。及至知道了城内叫田螺岭的高阜就是你“西北望长安”的高台。我急匆匆兴冲冲地骑着车奔向那里,想依着你的英魂去领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沉郁、苍凉以及辽邈的历史感。没想到红漆剥落的院门被一把铁锁紧扣。抬眼望去,郁孤台一派败落不堪风雨之貌,灰冷、凋敝,连板壁也不全。只有晾在台上的几件艳丽衣服才见出一分亮色。但是,在蓝色天幕的衬托下,郁孤台的飞檐高高翘起,依然孤傲、挺拔、风骨凛然……
(6)今天,我们终于在郁孤台上相会了!
(7)今天的郁孤台披红点翠,焕然一新,好一副古装的雍容贵态。我相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合,扫空万里”的词人,你不会为一座郁孤台的兴衰慨叹。你的身影本是因台的兴衰而兴衰的。
(8)三层的郁孤台高不过15米,但因建在高处,赣州尽收眼底。赣州不居交通要冲,除了当地的文人墨客偶尔雅集,郁孤台游人不多。这更好,我可以静心同钟爱的词人一起面对这无限关山无限江天,让无限思绪扑面而来。
(9)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接受过那样多的咏唱,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都是文坛巨子,为什么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成为千古绝唱?
(10)辛弃疾不语。我久久凝望着他极目天外的侧影,那非常熟稔的神情渐次幻化为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我猛然明白了!我问题的答案是:贯穿着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的辛弃疾词中强烈地闪光。
(11)“可怜无数山”的襟怀,“江晚正愁予”的情愫,不就是中华文化脉搏上激越的音符?
(12)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
(13)辛弃疾依然徘徊在郁孤台上。我走下台来,久久地回望郁孤台。也许,历史人民屡屡修复它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
(14)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
27.作者第一次看到郁孤台时留下的印象是:(2分)
                                      
28.第13段中的“辛词中的一片丹红”在文中具体是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9.请分析3、4两段古城新貌的描写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第2段说“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却在台上徘徊”,并不是因为郁孤台的败落,而是借此暗写出辛弃疾对现在赣州的关注。
B.田螺岭在赣州城内西北角,也就是辛弃疾在《菩萨蛮》一词中写到的“郁孤台”的所在。
C.第7段中作者用“横绝六合,扫空万里”形容辛弃疾,不仅突出了辛词风格的豪放旷达,也突出了他爱国精神的崇高卓绝。
D.作者认为苏东坡、文天祥、戴复古、李梦阳咏郁孤台的诗歌在影响上不及屈原、杜甫、白居易、陆游、龚自珍。
E.文章结尾用“郁孤台郁结着民族魂”照应文题“郁孤台之魂”,起到了点明并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五.语言运用(18分)
31.默写。(12分)
(1)想当年,       ,        。
(2)元嘉草草,       ,         。
(3)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
(5)      ,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       。
32.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的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改后的对联:                     
33.仿写一个句子。(4分)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苏教版必修二专题三测试答题卷
             2007-12-15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11.(2分)与       速      再       数     
12.翻译画线句子。(6分)
(1)                                    


展开余下试题(2)                                    
(3)                                    
14.(2分)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齐国灭亡的原因是        ,燕国灭亡的原因是         ,赵国灭亡的原因是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三国”指的是  、   、   三国,他们灭亡的原因是           。
16.(2分)族      鉴      小       及      
17.(2分)                                 
18.杜牧和贾谊对秦国灭亡的原因有不同的见解,他们的主要看法分别是什么?(4分)
(1)杜牧:                                
(2)贾谊:                                
三.诗词鉴赏(16分)
19.(2分)                                  
                                                                         
20.(2分)                                
                                      
21.(2分)                                 
                                      
22.(2分)                                  
                                      
23.     24.      25.      26.    
四.课外延伸(12分)
27.(2分)                                 
2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9.(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
五.语言运用(18分)
31.默写。(12分)
(1)想当年,       ,        。
(2)元嘉草草,       ,         。
(3)       ,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
(5)      ,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       。
32.改后的对联:                     
33.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A C B D B D C
23. A    24. D     25. B     26. D   
19、尽管郁孤台破败冷落,但蓝天衬托下的飞檐依然孤独、挺拔、风骨凛然地高翘) (“尽管”句2分,“但”句2分,意思对即给分)
20、辛词中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辛词中的精神”2分,“以天下为己任”2分,意思对即给分)
21、更突出了尽管时代已经不同,但体现在辛词中、贯穿中华文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将不断传衍的文章主旨(“更突出了文章主旨”2分,“尽管时代已经不同,但体现在辛词中、贯穿中华文化的以 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将不断传衍”4分。意思对即给分。如答“为表现文章主旨作铺垫”等不具体的答案,只得2分)
22、AD(A项“暗写出辛弃疾对现在赣州的关注”不合文意,D项不是影响不及,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不及;另,屈原等不可能有咏郁孤台的诗作。对一个得2分)
23.CE(C写今昔郁孤台之兴衰,是说郁孤台有一种永恒的精神,即郁孤台之魂,它不会因为台的兴衰而兴衰。说“突出国盛则台兴的道理”,不妥;E说“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思这一旨意”欠妥,因为旨意是作者所抒发的对郁孤台凝结着的民族之魂的赞颂)
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动人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背诵着简单如画的诗句,谁不对远方的故土顿生眷念? (61.175.208.76)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苏教版必修”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