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97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8]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练习
  第二单元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天姥山(mǔ) 木屐(jī)  澹澹(dàn)  觉时(jué)
B.商贾(ɡǔ)  恬然(tián) 荻花(tí)  湓浦口(pén)
C.初霁(qí) 秋暝(mínɡ) 渚清(zhǔ) 开济(jì)
D.玉砌(qì) 迁谪(zhé)  纶巾(lún) 樯橹(qiánɡ)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形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渌水(lù) 钿头(diàn)    浣(wǎn)纱   嘲哳(zhā)
B. 暮蔼(ǎi)  青冥(míng)  呕哑(ōu)  教坊(fáng)
C.鬓发(bīn)  豆蔻(kòu)   訇(hōng)然  鹧鸪(ɡū)
D. 魂悸(jì)  晌午(shǎng)   剡溪(shàn)  迸(bèng)裂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只是朱颜改(红颜,代称少女,此指宫女)  都门帐饮无绪(国都)  
多情自古伤离别(为……悲伤)
B.此去经年(一年)  便纵有千种风情(深情蜜意)   银汉迢迢暗度(银河)
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  封狼居胥(封闭山界)   荠麦弥望(满眼)
D.淮左名都(淮水东面)   因自度此曲(创制)   难赋深情(表述)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边落木萧萧下(秋天树木的落叶)   百年多病独登台(这里指到了晚年)
两朝开济老臣心(开始成就)
B.潦倒新停浊酒杯(衰老多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可以等待)
千载谁堪伯仲间(兄弟,引申为不相上下。这里是作者以诸葛亮自况)
C.中原北望气如山(悲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连续多次)   山居秋暝(晚)
D.夜深还过女墙来(城上短墙)   竹喧归浣女(竹林中发出喧哗之声)
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作动词,增多)
5.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国神游   B. 便纵有千种风情     纵豆蔻词工
C. 便胜却人间无数         却上心头   D. 自胡马窥江去后     独钓寒江雪
6.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组是(    )
①雕栏/玉砌应/犹在  ②念去去/千里/烟波  ③金风/玉露/一/相逢  ④梧桐更/兼/细雨  ⑤气吞/万里/如虎  ⑥封狼/居胥  ⑦念/桥边/红药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⑦ D.②⑤⑥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欲因之梦吴越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B.云霞明灭或可睹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天姥连天向天横      失向来之烟霞
D.且放白鹿青崖间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因为长句   弟走从军阿姨死   B.明年秋       暮去朝来颜色故
C.铁骑突出刀枪鸣  老大嫁作商人妇   D.凄凄不似向前声   其间旦暮闻何物
9.下列诗句中语序倒置的一组是(    )
①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③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⑤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⑦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⑧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浏览完整试题A.①③④⑥ B.③⑤⑥⑧ C.②③⑥⑦ D.①⑤⑥⑦
10.下列关于诗歌诵读、章法的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讲究押韵,有些字古今音不同,但根据押韵规定可以判定它们同韵,如“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中的“摧”“开”“台”。
    B.《念奴娇》的韵脚依次是物、壁、雪、杰、发、灭、发、月,这些字要读得短促而又清晰。
    C.写近体诗讲究章法,全诗分四层(绝句每句为一层,律诗每联为一层),依次称为“起”“承”“转”“合”。但这个规定在实际运用中是可以变化的。
    D.七言的节拍有两种划分方式:╳╳-╳╳-╳╳-╳,╳╳-╳╳-╳-╳╳,减去最后一拍即为五言句节拍的划分方式。
11.下列各句在诗歌中的作用,不属于侧面烘托的一项是    (    )
    A.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12.下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举酒欲饮无管弦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3.对下列诗句的内容、表现手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中的“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鸡,这两句诗是诗人登山的开始,从飞度静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展开,色彩也一步步加浓。
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诗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梦幻世界,起到了烘托下文的作用。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呼应上文的“邀相见”,可见琵琶女出场是不得已。“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她由于身世低微,怕人瞧不起,不好意思,不愿见人的心理。
D.“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沉吟”的神态与询问有关,反映了琵琶女欲说还羞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起”“敛容”,一系列动作和表情表现了她内心障碍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14.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既表达了对琵琶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天涯沦落”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感情体验,隐含了社会变化、政治的衰落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B.“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两句叙述江边送客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渲染了送别时凄凉愁惨的气氛。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几句诗铿锵有力,写出了天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和非凡景象,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D.“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两句诗是梦境的高潮。众仙之中只提到《楚辞》中的“云中君”,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中只写“虎鼓瑟”,充分流露出诗人的爱憎情感,为全诗尾句表达对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作了铺垫。
15.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入手,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和时间。
B.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缩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句词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胜利的过程。
D.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清丽自然。
1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唐代称律诗为近体诗,这是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乐府”体制,自立主题,创作的诗称为“新乐府”,如“三吏”“三别”等。
C.词的标题和词牌有严格的区别。标题表明了词所涉及的内容,词牌是与韵相配合的乐调,两者分别表示词的内容和形式。
D.“念奴娇”“沁园春”“水调歌头”“天净沙”“浣溪沙”都是词牌名。
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观察与感受皆可入词。
    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C.柳永和苏轼均是北宋词人,在北宋,柳永代表了婉约派的最高水平,而苏轼则开创了豪放一派。
    D.“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
18.排列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题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    )→(    )→(    )→(    )


展开余下试题19.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20.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的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改后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      _,清泉石上流。     (2)无边落木萧萧下, _______    _______。
(3) _____________ _,长使英雄泪满襟。 (4)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   _________。
(5) ___________  __,千载谁堪伯仲间! (6) _____________   ___,夜深还过女墙来。
(7)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   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  __,使我不得开心颜!
(9)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   __ ____。 (10)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  __________。
三、课内诗歌鉴赏(13分)
(一)阅读《琵琶行》第二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弦弦掩抑声声思(             ) (2)低眉信手续续弹(                )
(3)大弦嘈嘈如急雨(             ) (4)小弦切切如私语(                )
(5)间关莺语花底滑(             ) (6)幽咽泉流冰下难(                )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寻声暗问弹者谁   别有幽愁暗恨生  B.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C.琵琶声停欲语迟   今夜闻君琵琶语  D.添酒回灯重开宴   商人重利轻别离
3.诗人在琵琶女演奏前后,写了哪些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4.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铁骑突出刀枪鸣”,对琵琶的旋律变化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
A.激越雄壮——沉咽凝滞——间歇停顿——舒缓流畅
B.舒缓流畅——间歇停顿——沉咽凝滞——激越雄壮
C.激越雄壮——舒缓流畅——间歇停顿——沉咽凝滞
D.舒缓流畅——沉咽凝滞——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5.这段音乐描写历来为人称道。指出诗人描写音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课外诗歌鉴赏
1.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的一项是(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2.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景象,这个传统节令是(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重阳      B.七夕      C.中秋      D.元宵
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①对这首词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②对本首词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江楼感旧    赵  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映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展开余下试题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1解析:B.荻dí;C.霁jì;D.纶ɡuān。答案:A  2D  3解析:C.封:筑土为坛祭山神。答案:C  4解析:A.开济:开,开创;济,扶助。答案:A  5解析:A.分别解释为“国都”“(旧)地”;B.都解释为“纵使”;C.分别解释为“(胜)过”“可是”;D.分别解释为“长江”“江水”。答案:B 6解析:①雕栏/玉砌/应/犹在;②念/去去/千里/烟波;⑥封/狼居胥。答案:C  7解析:A.“依据”;B.前者为“有时”,后者为“有的”;C.前者为“朝着”,后者为“原来”;D.前者为“暂且”,后者为“将近”。答案:A  8解析:A.因为:古义,因此写;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阿姨:古义,教坊中管歌女的头目;今义,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的女子。B.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颜色:古义,容貌;今义,色彩。C.突出:古义,突然出现;今义,鼓出来或超出一般。答案:D  9解析:古典诗歌由于受音律等的影响,或者表达的需要,有些诗句是倒装的。我们在欣赏时应该把它恢复到正常语序来理解。答案:C  10、D(减去第一拍即为五言句节拍的划分方式)11.B (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音乐演奏的效果)
12.C(C为拟人,其余“管弦”“丝竹”“朱颜”均为借代) 13解析:C项“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琵琶女有难言之隐,不愿见人的心理。答案:C 14解析:D项中“流露出诗人的爱憎情感”理解不当。答案:D  15 D  16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天净沙”为元代曲牌名。答案:D  17.B(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18 A-C-D-B 19 A
20.调序后的对联为: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4分)(“纵目”“登阁”须调序,二者存在先后关系,下面是“纵目”所见,若理解为目的性的,即为了“纵目”去“登阁”显然是不合理的;从平仄上看“览胜”“抒怀”不能颠倒,因为 “纵”(仄声)对 “抒”(平声)可,若对 “览”(仄声)则不可;“鸢飞”“鱼跃”主谓式结构,为了对仗,“水木”“清华”须做相应调整,改为“水清”“木华”,若改为“木华”“水清”亦可。每改对一处得2分。)
1.答案:(1)悲,伤  (2)随手  (3)形容声音浊杂粗重  (4)形容声音轻细  (5)形容鸟声婉转  (6)遏塞不畅的水流声 2.解析:A.轻轻地;B.分别解释为“暂时”,“忽然”;C.分别解释为“说”,“话”;D.分别解释为“重新”,“看重”。答案:A  3.解析:内容好归纳,作用需要认真把握,甚至需要把握全篇。答案:①演奏前写了琵琶女调弦动作、弹奏姿态和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琵琶女的娴熟技艺和心境,为下文作铺垫。②演奏后写了听众反应、环境,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4.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层次。要想真正欣赏音乐描写的美妙,就要深入进去看他是如何描写的,进而领会其妙处。答案:D 5.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我们不但要知道什么是比喻,还要明白比喻的好处,即表达效果。同时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有意识地运用。答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刻画成形象可感的实物,写出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变化之美,同时也易于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
1.D2.C 3.D. C 4.B  E(B项对“同来”一词理解有误,E项对本诗的情感题旨赏析错误)5.解析:这是一首非常有意思的诗,总起来看,是诗人采用了细节刻画的方式,来写一个小孩子学习垂钓的有趣的事情。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要注意题目的要求。答案: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聪明(机灵)、天真可爱。(答案合情合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125.32.178.15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高中语文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