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34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4]
2008届高三月考卷
  2007年高三年级月考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卷上。
    2、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入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玉屑》卷六引)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作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寓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成情味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
1.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和司马光的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传达给读者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即“得意忘象”之趣。
B.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一般注意了从描摹客观自然而逐步转向表现主观感情。
C.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注意欣赏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韵味。
D.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领会诗人所创设的一种艺术意境以及言外之意。
2.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浏览完整试题A.“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情境”指作者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B.引用陈子昂、宋徽宗的咏花诗是为了举例说明古代咏花诗词大多只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
C.一些追求诗品意境的诗人往往善于把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感情寄托在对外物描绘的形象之中。
D.咏花诗词常以景物作为思想感情的象征或寄托,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3.以下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是历代文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B.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作者都应追求逼真、神似的艺术表达效果,方能打动读者。
C.作家尤其是诗人应该努力追求诗品的韵味,达到意境美,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D.鉴赏古诗要感受作者托于物外的景物描写,还要体味诗人隐藏其间的深沉的寄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13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也。仕隋征仕郎。高祖入长安,世让以湋川归国,拜通议大夫。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复为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以拒薛举,战败,世让及弟宝俱为举军所获。举将至城下,令绐说城中曰:“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世让伪许之,因告城中曰:“贼兵多少,极于此矣。宜善自固,以图安全。”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太宗时屯兵高墌,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高祖嘉之,赐其家帛千匹。及贼平,得归,授彭州刺史。
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击吕崇茂于夏县,诸军败绩,世让与唐俭俱为贼所获。狱中闻独孤怀恩有逆谋,逃还以告高祖。时高祖方济河,将幸怀恩之营,闻难惊曰:“刘世让之至,岂非天命哉!”因劳之曰:“卿往陷薛举,遣弟潜效款诚,今复冒危告难,是皆忧国忘身也。”寻封弘农郡公,赐庄一区,钱百万。
累转并州总管,统兵屯于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合众攻之甚急。鸿胪卿郑元璹先使在蕃,可汗令元璹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将之任,高祖问以备边之策,世让答曰:“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高祖曰:“非公无所任者。”乃使驰驿往经略之。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高祖不之察,遂诛世让,籍没其家。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始原其妻子。
——选自《旧唐书·刘世让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军五道已趣长安      趣:趋向,奔赴
B.累转并州总管           转:调任
C.非公无所任者           任:信任
D.籍没其家                籍:登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率兵以拒薛举      ②挟飞仙以遨游
B.①因告城中曰         ②不如因善遇之
C.①高祖不之察         ②句读之不知
D.①是皆忧国忘身也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世让有勇有谋,他假装答应薛举,却趁机告诉城中人,敌兵最多不过如此,好好防守,以保证安全。
B.世让听说怀恩有叛逆的阴谋,冒死从狱中逃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高祖。高祖很是感激,封他为弘农郡公,并赏赐了田地和钱财。
C.世让在抗击突厥方面很有谋略,即将去广州赴任时,被高祖委以重任,前往边界抗击突厥。
D.本文侧重表现世让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一面,作者对其劳苦功高却被无端杀害的遭遇深表同情。
7.请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2分)
可汗令元璹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出奇兵略其城下(1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1题。(7分)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泻尽江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漫,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上片中,词人以一句“声声泻尽江波绿”写筝上弹奏的音乐,使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中的“秋水漫”、“斜飞雁”分别形容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词看,《湘江曲》是一首哀曲。请从词中找出根据加以说明。(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4分)
12(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
   (3)
   (4)
三、现代文阅读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柔 软
朱以撒
①暮秋经过这一大片河滩的沙石地,效果比春日好多了。已经通体枯黄的芦苇枝条,头上都顶着一丛丛的银灰色芦花。时光使每一株芦苇的生命都达到极致,以柔软的姿态出现,毛茸、蓬松,还有一种轻如蝉翼的分量。顺从着风力,像铺展开来的云层,夕阳打在一部分芦花上边,看着有些恍惚。这些全然在自然环境中生生死死的植物,走到生命的终端,可以说已修成正果了。再过一些时日。许多芦花将随风飘散,风把它们的子孙携到天涯海角,开始新一轮的生命旅程。


展开余下试题②如果不是有事,真想停下车来,剪一束芦花,带它们回家。
③一种毫无人工介入痕迹的植物,要走到这一步,可以想见生存的艰辛。血气方刚时不会有这样的感悟。精钢百炼终能化为绕指柔。青年时代结束后,我越发喜爱柔软之物;比较松竹梅的坚硬,我更对芦苇有好感。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以适应著称。如果
语文试卷第4页(共6页)
这一大片芦苇改插旗杆,美感肯定是另一类。柔软的腹中,显然潜藏着生存的策略。否则,无数次狂风从此处扫过,早已荡然无存。当一个人坚硬的笔尖与这些柔软之物猝然相遇时,的确有一种顺服的美感升起。
④有时返回老家,会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庵里走走。仅仅一墙之隔,把嘈杂的市声隔在另一个世界里。眼前清幽静谧,有袅袅暗香浮动。有一位在我少年时出家的妇人在这里度着晚年。当年她住在我家隔壁。静静修行。家中收拾、涮洗得一尘不染,从不与街邻有瓜葛,也不高声大嗓。一个人诚心向善。许多言行就简洁而且低调了。那个时节,人性中充满着冲撞、对峙的坚硬,她看起来就越发轻柔了。有的人是不可改造的,她的柔性就是如此,尽管事佛的仪式停了下来,但是她的内心一定在继续着,没有放弃。她以一种柔软的形态,不动声色地继续自己的精神生活,相比成群结队的人甩动着有力的臂膀疾行,她的徐缓迟疑一眼可见。她干脆住到庵里,心境环境更为默契。几十年过去,有不少人如风中树摧折委地,而更多像她这般柔软的人留存了下来。
⑤肉体是物质的,物质是时光的信物,时光最终让生命破绽百出,这是没有疑义的。
⑥不珍惜生命,只能从自身寻找答案。我认识的长者多半以教书为业。这些上一辈的教书先生.此时已垂垂老矣。当年他们将智慧和知识传递给众门徒时,站在讲台上,一副挥洒自如状,善于板书的右手。在黑板上三下两下,文字奔涌而出。静坐下边的听讲者,会心对视,充满钦佩。一个场景改变了.肯定是与这个生命的能力相关联——过度的劳心、劳力,满不在乎地透支青年时期的生命,结果许多疾患都热闹地集合到了人生的晚景。这个最需要安息静养的时日,变得举家不宁。一位师长坐在床上,盖着被子吃鱼,与我断断续续地说话,品咂鱼骨后信手就扔在床下。这个举动,我判断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我的心里难过起来。由此完全可以追溯到他当年的生活目标,把自己当作一匹不知倦返的马,承载生理限度以外的劳作,促使自己成为一名硬汉。当年不按生命科学的规则蛮干.如今病痛缠身。我们常说人赋有睿智,不会在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实际上我们已经多次被绊倒。淮南王刘安说得痛快:“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尽其乐。”把两种毫无可比性的生命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不同的生命过程,不同的生存方式,都能尽其圆满。想来,遵循生之规则者,善莫大焉。
⑦除了对生之规则的敬畏外,对于自然界外在情绪上显示出的风水、阳光、雨露,我都持抱敬畏之心。我向来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顺应的策略。我在芦苇丛里欣赏到的随风俯仰舒展自如的美感。这种姿态一直让我迷醉。是否都要像遮挡风沙的木麻黄那般伤痕累累?每个人的答案显然是不同的。它窥探着我们隐秘的内心。很庆幸的是,我们居住在这个滨海城市,靠山而临水,风起而水涌.周而复始地使我们直接体验到生之规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有意的昭示与启迪。
⑧此时,应该看得清晰一些了吧。
(原文有改动)
13.文中说“柔软是一切生命际遇中最原始之性”,请根据文意回答,芦苇的“原始之性”是什么。(2分)
▲▲▲ 
14.第④⑥两段中,作者有意将两种人作了对比,请从“生存方式”和“生命过程”两个方面,依据原文词句,简要概述各自的特点。6分)
“生存方式”——出家的妇人: ▲▲▲ 
教书的师长: ▲▲▲ 
“生命过程”——出家的妇人: ▲▲▲ 
教书的师长: ▲▲▲ 
 15.作者说“我向来在强大的自然力量面前采取顺应的策略”,通观全文,作者的这种人生态度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获得的?请分点说明。(4分)
▲▲▲ 
16.请对本文的构思特点作简要赏析。2分)
第  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榴莲是一种很奇特的南方水果,刚开始接触,很多人不喜欢它的气味,但时间长了,耳濡目染,慢慢地就会习惯,甚至嗜好品尝。
B.黄昏时分,暮色苍茫,朝山海关方向望去,只见一抹如烟似雾的淡影和四野的炊烟暮霭融合在一起,像三春烟雨中的景色一样扑朔迷离。
C.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南京!南京!》仅制作费投入就达8000万元。影片还没有开拍,已经被各大媒体炒得满城风雨。
D.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说出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在进入奥运场馆时会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安全人员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各类“危险人物”。
C.称歌迷为“粉丝”本无恶意,却让人们有意无意地把歌迷当作某种舞台装置似的“物件”,漠视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期盼。
D.省统计局最近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数与前年相比增加了50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因而比前年增长14%。
把下列4句话填入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19.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______;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__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________;再有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A.②④③①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20.上海中智库玛在线调查公司调查结果显示:有83%的中国人希望有机会在现场观看奥运会,人们最关心“奥运会的门票价格”。2008年北京奥委会根据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制定了下列奥运会票务计划。请根据表格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对这个票务计划的特点和意义进行概括或评价(不要出现具体数字)(4分) 


展开余下试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门票价格表(单位:人民币) 
门票分类 最高价      最低价  
预赛门票 300元       30元  
决赛门票 1000元       60元  
开幕式门票 5000元     200元  
闭幕式门票 3000元     150元  
特殊定价门票  鼓励中国青少年到现场观看比赛。预赛票价为5元,决赛票价为10元。这部分门票约占可售票总量的14%.  
(1)                                                                                 
(2)  
21.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续写。(4分)
    有一次,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发现地上躺着一只当年生的已经死去的小麋鹿。经
兽医诊断,其腹部有一道重创,为外伤致死。而这桩“杀婴案”,其凶手竟是鹿王。
    原来,一些本该断奶的小鹿,过了哺乳期却迟迟不愿离开妈妈,还跟着母鹿要奶吃。一般情况下,鹿王只是大声吼叫,把小鹿吓跑。可是,个别小鹿恋母过甚,犟着不走,鹿王可就不客气了。这只不识相的小鹿就遭此厄运。有人对此很不理解,觉得麋鹿这样的温顺动物不该如此残酷无情。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作为自然科学的说明,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25字以内)
  鹿王的这种行动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议论文的论据,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30字以内)
这个看似残酷的例子恰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40分)
22.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中“阳光”一词有下列义项:①日光;②积极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③(事物、现象等)公开透明。
    请以“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主题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58.213.142.164)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8届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