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87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7]
江苏省金陵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试题(语文)
  江苏省金陵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一、(9分)
1.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3分) (    )
A.倨傲jū 窜斥流离chuàn 流弊 儒子可教
B.箴言zhēn 佶屈聱牙jié 姿式 含英咀华
C.一瞥piē 间不容发jiān 安详 人情世故
D.濒临bīn 位置相戾lī 教诲 出类拔粹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今年春节晚会的小品除了《卖车》外,其他的都不瘟不火,很难令人满意。
B.“十一”黄金周期间,夫子庙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处心积虑的人,为我国经济发展鞠躬尽瘁的人,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是永存的。
D.我们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一定要慎重考虑,切不可轻诺寡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目的大得很。
B.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有收获,甚至有创造。
C.如果陈水扁执意按其所谓“台独”时间表,蓄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坐视不管。
D.此前,布什政府一直将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列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称它对于保卫美国不受敌对国家导弹的打击至关重要。
二、(12分)
    阅读下文,回答4—7题。
美与审美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自然美作为一种特定的美的形态,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对自然美的研究,就必须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关系,支配着自然,改造着自然,并最终使自然能为“我”所用。在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以前,这种关系显然是不可能存在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于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并且,在人类刚刚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时候,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为我”关系,也未能立即形成。诚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类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于它的权力。”这种服从与依赖的关系,无法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对象的支配、改造,因而它实际上还不能算作真正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物不可能成为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也就谈不上“美”。
通过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实践活动,自然界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日益密切和广泛的关系。原来对人类有害或者与人类无关的自然物,转而成为有益的或是有关的了。自在的客观自然界,变成了“为我”的对象。于是,自然界就打上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烙印,具备了使人从中实现本质力量自我关照的审美特点。马克思说:“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美学基本原理》节录)
4.短文第二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指的是(3分) (    )


浏览完整试题 A.人类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然的支配、改造、利用的关系
B.自然美是在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实践活动中逐渐产生的
C.指自然界与人类的相互服从与依赖的关系
D.指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支配和改造关系
5.下列对“自然美”的解说,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自然美是美的一种特定的形态
B.自然美是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自然物
C.自然美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物的理智复现
D.自然美产生于自然的人化
6.根据文意,给“审美”一词下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审美”就是人们对本质力量的自我关照的行为
B.“审美”就是人们对美的一种看法
C.“审美”就是人们观察体味美的内涵的过程
D.“审美”就是人们对自我力量的一种关照的行为
7.依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们眼前的自然物,有些可以作为审美对象,有些则还不能
B.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界是有着日益密切的联系的
C.自然美不是客观的,而是人们在支配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产生的
D.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有着“为我”的成分,所以,审美活动便包含了“自私”的因素
三、(22分)
阅读下文,回答8—12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予宾,送至郡,一经究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 
  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 
  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8.下列句子中加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B.将财物寄置界以内避盗。
       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C.人遂竞贡新果。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D.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
       顾安所得酒乎?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3分) (    )
  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   ④仍致于听事梁上。 
⑤遂上表陈状。 
A.①③  B.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⑤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收下赵颍的新瓜,却处理得当,巧妙地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12.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
   (2)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四、(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3—14题。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汀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西岩:即柳宗元在《始看西山宴游记》中写到的永州西山。②欸(ǎi)乃:拟声词。③苏轼评此诗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一、二句写夜晚时汲水和燃薪,事实不过是打水和烧柴而已,而作者却说“汲清湘”和“燃楚竹”,既有地域特点又给人清新脱俗之感。
B.“烟销日出”渔翁本该出现,“不见人”看似不合常理,但在青山绿水之间有橹桨之声悦耳怡情,让人想象,三四两句充满了苏轼所说的“反常”又“合道”的奇趣。
C.诗中独来独往的渔翁,含有几分诗人自况的意味,在寄情山水的同时,诗人也略寓政治失意。
D.全诗写出了一种清寥得又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的是主人公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
14.关于本诗的末两句,争执持续了数百年,许多文人认为删去为好,也有人认为应当保留。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3分)
五、名句默写。(6分)
15.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展开余下试题16.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
17.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               ;落陷阱,不一引手救,              ,皆是也。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六、(18分)
    阅读下文,回答18—21题。
守望长城
可臻
在人生匆匆而又珍贵的细节中,我又一次在这里久久驻足,长城大地之上的苍穹,苍穹之下的桑田,像一部经典的史书,每一页都镌刻着扣人心弦的惊叹。
站在长城之巅,突然涌上了一种难以承受之重的感触。胸中有着一种茫茫的春秋起伏,肩上总负有一种神圣的日月星辰,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现在与未来在这里接壤,一个眼神便是一页不朽的篇章。于是,我不知道自己是沐浴在秦时明月之中,还是踏上了汉时雄关,拽着唐风宋雨的浪漫情怀,便将自己濡湿得淋漓尽致。在整部人类史中,长城之外还有长城吗?
    无论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提起中国北京,人们第一个念到的名字便是这神奇巍峨的万里长城!这蜿蜒于千山之巅、莽莽苍苍的中国的长城,这壮丽辉煌的荣光是祖先赐予我们的永远的精神摇篮。
    五千年的白云苍狗,五千年的日出日落,当我们的始皇大帝开始修筑长城时,整个西方尚处于耶稣诞生前的蒙昧时代。而在华夏,在闪光的《诗经》华章之外,在老子已将宇宙和历史融会贯通的“道”中,在秦帝国横扫六合的金戈铁马声里,长城已经耸起了古老中国的精神脊梁。
    如今长城横笛竖箫般的静美在古老中国的青春怀里,鼓实的肩膀勾画出世界上最壮美的图腾。这是中国的骄傲,这是奔涌的力和美的精彩组合。
    无论是过去的帝王,还是今天的百姓,登临长城都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视点,使自己内心的飞扬与智慧的灵光奔腾于巅峰状态。透过一砖一石,我看到了从甲骨文演变成方形汉字的中国;穿过蜿蜒流动的城墙,我看到了从丝绸之路驼铃声中走来的中国。此时此刻,我将双臂伸展到不可能再长的长度,渴望拥抱长城,更渴望拥抱今日之中国。登临长城,感受自我和民族的万象更新;登临长城,可以使太阳从灵魂中升起。
    面对这无边无际的生命高原,我真的很难想像在自己长长的一生中能否开启这万里长城般的胸襟。这份由长城赐给我的属于历史的感觉,是希望和再生的感觉,是属于我个人内心的起伏和超拔。
    但又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突然有一种温柔的隐痛。
    一个秦时的女子将自己的胭脂泪点点滴滴地洒在了长城的青砖上,从此凝结在了人类历史的枝头上,今日的明月就是你爱的前身,温婉动人如一支挽歌震颤在长城内外。
    遥望曾经是凄风苦雨的山海关,曾经是令人回肠荡气的山海关,在后来者的眼中却是一个曾经浪漫了千年的山海关。到了今天,我情愿把它理解成一对相濡以沫的灵魂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一次真爱就是一场生死。只是如今谁懂呢?谁愿意相信呢?
    我唯美的眼光正与一对情侣相遇时,发现他们正向空中随手抛出了两只空空的饮料瓶。
我渴求完美的心灵不禁为之一颤。
    是的,当时代发展到今天,当我们看到人性中的美好与鄙陋继续向前再向前时,你是幸福还是忧伤?会不会有人为之枕着长城的台阶而彻夜无眠?
    枕着长城的台阶,我确信历史的存在。它让我明白了个体生命是从怎样的一条抵抗着风雪并荡漾着绚丽浪花的河流里延伸而来。
    枕着长城的台阶,它让我充分体验到了在人文空气日益稀薄的生命高原上,我们的心中还有一点什么没有熄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将是我们不变的精神指标。
忘不了,这里曾经承载过太多的苦难。烽火狼烟、朝代更迭、外寇入侵、民族生死,都在那斑驳的墙体和被风雨侵蚀的台阶记录着。中国人曾有的伤疤,应该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去抚摸,并夜夜牢记。多少年风雨你默默承受,多少年苦难你独自经受,多少年辛酸你都尝过,我知道,没有你就没有我,所以你的未来我愿意肩负。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4分)
   (1)鼓实的肩膀勾画出世界上最壮美的图腾。
   (2)但又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突然有一种温柔的隐痛。
19.文章以“守望长城”为题,写作者自己在长城之巅的“感触”。从全文看,写了哪几方面的感触?请概括回答。(6分)
20.“登临长城,可以使太阳从灵魂中升起”,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请联系上下文作答。(4分)
21.文中写到“秦时一女子泪洒长城”和“一对情侣随手丢弃饮料瓶”。其作用是什么?(4分)
七、(11分)
阅读下文,回答22—24题。
①“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两朝最具代表性的八位散文家,他们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  A   、    B  、苏轼和苏辙。他们是中唐和北宋两次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和核心人物,而从散文史的角度看,这两场运动本身就具有连续性,因此将唐宋八大家视为一个整体,应该说是与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的,故而得到后世公认。
②总的来说,唐宋八大家对于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成功革新的文体文风。古文运动虽是打着复古的旗号进行的,实质却是对文体和文风的一次重大革新。经过八大家的努力,古文这一更富表现力、更接近口语和文体彻底击败了骈文,在今年的散文发展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为止。二是
   C   。在八大家之前,古文体制不甚明晰,内容错杂,从韩愈开始,古文中的各种体裁方具备固定的形制,到了宋六家的作品中,文体形态更趋完备,为后世古文家提供了轨范。三是   D  。先秦两汉的古文严格来说不能算是文学散文,六朝以来由于骈文的兴盛,古文多用于应用文或非文学著作的写作,只有到了唐宋八大家手中,古文才重新被赋予文学散文的特质。就连一些思想论文、应用文都具有浓烈的文学色彩,使人读来赏心悦目。
22.填写①段中的空格,并分别列举一篇我们在高中阶段学过的这位文学家的作品。
   (A、B不分先后,但作品请对应填写)。(4分)
A.                 ,作品                   
B.                 ,作品                   
23.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就总体来说,他的散文广泛吸收了先秦以来散文与骈文创作的有益经验,善用修辞,推陈出新。代表作有《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
B.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创作上最擅长山水游记、寓言和人物传记,山水游记中以“永州八记”最为著名,其中不但描绘了当地的自然景物,更融入了遭受政治挫折后内心的苦闷。


展开余下试题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文风平易畅达,含蓄委婉。代表作有《醉翁亭记》《张中丞传后叙》等。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早年文章以政论、史论为主,代表作有《朋党论》等;经历“乌台诗案”后,文风更趋于清旷简远,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24.填写第②段中的空格。(不超过15个字。)(4分)
    C.                                            
D.                                          
八、(6分)
下面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解释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忆的数量(百分数),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25.图中揭示的遗忘规律是                (2分)(不超过20字)
26.针对这一规律,正确的应对措施是                            。(4分)
九、(7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所谓幸福就是内心的一种感觉——相信自己是幸福的,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羡慕那些已经无法追逐到的或者是注定要失去的,珍惜此刻的,知道世间万物都是有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那么,幸福就一定会茂盛得如同春天那满山遍野的花儿了。
幸福不是从自我满足中得到的,而是对一个有价值的目标的执着追求。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请以“我眼里的幸福”为题目,自行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附加题(文科班做)(共40分)
1.用斜线下面语段划线部分断句。(12分)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说苑》)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不  可  及 也
2.下面说法准确的三项是(    )(    )(    )(15分)
A.先秦时代的散文分为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主要有《论语》、《孟子》等,历史散文主要有《左传》、《国语》、《战国策》、《资治通鉴》等。
B.从上古到先秦两汉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芽时期,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后来有唐人的传奇,宋人的话本,明代出现了拟话本,明清时代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时代。
C.“乐府”原是指汉代设置的采诗制度的官署,后来演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D.元曲是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代表了散曲创作的最高成就。
E.“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究字句的整齐,描写事物铺陈夸张,于结尾处往往发一点议论,寄托讽喻之意。现代散文以“赋”名篇是“赞美”之意。
3.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13分)
   (1)给漫画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漫画的寓意,不超过50字。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C  6.A  7.C  8.D  9.C  10.C  11.D
12.(1)每次见到他便谈论寻问佛法,言语极其严肃恭敬,道研究虽因讨债多次前来,都没法说出口。
   (2)我一人获罪,便可救活近千家人,还有什么值得怨恨的呢?
13.A
14.同意保留的,结合末两句内容,写出孤寂的情感和被贬的怅然即可。(人物经历、内心感情)
    同意删去的,重点结合前四局的景物和意境的完整性即可。(余韵无穷,画面完整清新)
15.16.17.(略)
18.(1)指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的,成为本民族标志的长城
   (2)为美好人性的衰缺而痛惜。
19.对历史长城的精神的感叹:对现时人文缺失的忧患:对未来责任
标签:苏教版 高三 选修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金陵”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